三国后期,吴国兵力远超蜀魏,为何不北伐呢?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3
吴国兵力远超蜀魏,为什么他们不北伐?

在三国的后期吴国的兵力也是非常的强盛的,但是吴国后期内政却是相当的混乱的,再加上自身的军事实力要比魏国差上很多,魏国有实力同时抵抗吴国和蜀国的进攻,这时吴国出兵北伐也只是做无用功罢了。
首先我们要知道蜀国为什么要北伐,不是因为蜀国的实力强过于魏国,有能力吞并魏国,而是想要以进攻来代替防御。当时蜀国一直都是处于魏国的进攻当中,虽然能够守得了一时,但是这也相当于慢性毒药。于是诸葛亮就想到了北伐,如果北伐成功光复汉室就有希望了,不然的话时间依旧也是注定灭亡的。所以在这点上吴国没有出兵的理由。
吴国的兵力是要强过于蜀国,但是却远远弱于魏国。魏国所处的地方是北方,北方一直都是兵强马壮的地区,再加上曹魏当时为政也还算是可以,所以他们一直不担心蜀汉和孙吴联合起来攻打魏国。这点上吴国高层也是一直心知肚明的,他们也担心万一北伐失败,自己遭受损失,后果就大了。
吴国在后期的时候因为孙权一直没有立皇储导致内政有一些混乱,而且他也没有一丝明确的表示自己想要立谁为新王。在这点上就让吴国的内针有些混论,想要像蜀国一样集一国之力去北伐那是相当的困难的。
再加上因为孙吴的江东有几代人的积累,士族林里。孙权并不能像诸葛亮一样,想要北伐就可以北伐。孙吴的贵族和孙权也是存在一些矛盾的,先要将这些吴国贵族们派到前线去打仗孙权虽然能够强制命令,但是也是会得罪不少的人的,所以就算是孙权想要北伐也得需要其他人的同意才行。

在三国时候的后期,诸葛亮的目标的北伐中原,匡扶汉室。因而,诸葛亮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联合了吴国,合理对抗魏国。可惜的是,诸葛亮六出祁山都未能成功打败魏国,这是因为吴国没有出兵相助。吴国之所以不出兵是害怕帮助蜀国灭到魏国之后,蜀国会将吴国也灭亡,同时吴国也在观望着,看对战双方的情况,再决定出不出兵。
一、隔岸观火三国的局势是非常微妙的。蜀国是讨伐魏国最积极的国家,因为他们代表的是汉室的正统。而吴国的实力并没有魏国这么强大,因此,不能贸然出兵帮助蜀国。而且吴国也打算浑水摸鱼,通过蜀国和魏国之间的战争谋取利益。因此,蜀国要是势如破竹,直取长安的话,吴国就会出兵魏国,争取利益。要是蜀国没有作为的话,吴国就按兵不动。这样也不会亏。因此,吴国的目的是在隔岸观火,并且寻找机会,谋取利益。因此,吴国不这么早的帮助蜀国。
二、担心蜀国会攻打自己虽然蜀国和吴国已经结盟了,但是这种结盟往往是非常不牢靠的,当掣肘他们的魏国灭亡了,剩下的两个国家断然不会安分的平分天下。因此,吴国也担心着帮助诸葛亮打败了魏国之后,吴国的军队能不能抵挡诸葛亮的进攻。而且诸葛亮的目标是帮助刘备集团统一天下,因此,魏国灭亡之后,东吴和蜀汉的联盟就会立即破碎。东吴担心着蜀国会攻打自己,因此,就不出力帮助诸葛亮伐魏,保存实力,为了能够守住自己的领土。
东吴虽然和蜀汉联盟的,但是每一个政权的内心都会有一个算盘,如何使得自己的国家处在有利的地位。因此,吴国不帮助诸葛亮伐魏,这是因为他们也在观望着蜀汉和魏国之间的局势,寻求谋取利益的机会,而且吴国也担心魏国灭亡会导致联盟破裂,导致诸葛亮攻伐吴国。因此,吴国就不会在早期尽心尽力帮助蜀国。

我想很多人会有同样的疑问的,在三国后期,吴国的兵力强盛,为何不进行北伐呢?我的分析如下。

我觉得三国时期蜀汉和吴国地方不算小但多是蛮荒未开发的地方,人口稀少。人口稀少则兵源税负都少,以上数据表明蜀汉和吴国的综合国力和魏国比起来差的不是一星半点。所以不是吴国不愿出兵,从历史上看还是无力出兵或出兵无用。不要看三国演义上多是以少胜多的战例,看看军事史就明白古代战争由其是国家战争兵力钱粮是根本因素,只能说魏国完全有能力两线防守。


其次是诸葛亮很早就明白这点,所以要把荆州拉进来增加国力,失去荆州后他自己也知道没什么希望了,诸葛亮文集中有很多和诸葛瑾的通信,直到他病死,几乎北伐的每一步诸葛亮都告知了东吴,从诸葛瑾的回信看在诸葛亮北伐期间东吴多次派兵协助,但都以失败告终。吴国实力强于蜀汉是正确的,但与魏国比还有很大差距,三国经历多年,老百姓已不愿打仗且魏国的政治还是很好的,老百姓有饭吃,曹魏政权的管理这也是两国伐魏不成功的重要原因。


最后是吴国在孙权中后期政治开始混乱,因为皇子众多争斗不休导致派系林立内政堪忧和蜀汉诸葛亮一人说了算的局面完全不同在如此内忧的情况下吴国还是多次派兵伐魏呼应诸葛亮说明吴国大抵领导阶层还是头脑清楚的,无奈实在是兵少将寡,加上内部问题都自顾不暇哪能专心打仗





吴国之所以不北伐是因为当时的情况不允许,所以吴国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因为没有办法。再说三国后期已经没有什么有能力的大将出现了。说白了,感觉整个三国都快被司马家族给捏在手里了。

最后也是有司马氏吞并了三国,完成大统一。



因为吴国地势偏僻,没有十足的把握,必然会导致失败的后果,吴国的统治者不会这样冒险

  • 三国,蜀国最弱却一直打魏国六出祁山,吴国怎么不去打魏国
    答:旷日持久的内争也使孙吴国力遭到严重削弱。到了公元264年邓艾灭蜀之时,吴国皇帝孙休病死,交趾又叛吴降魏,魏灭蜀之战后,蜀吴联盟不攻自破,孙吴完全处于魏的包围之中。因此,孙吴内部形势不稳,已无力再反攻魏国;2、直到公元280年,吴主孙皓投降,三国时代正式结束,三分天下也归于晋朝。
  • 后期蜀弱吴强,怎么魏国还是对着吴国下手呢?
    答:三国后期,魏蜀吴三方势力中,魏国最强,东吴次之,蜀汉最弱,那么,为什么魏文帝曹丕非要坚持伐吴,而不伐蜀呢?要知道,蜀汉的实力要弱于东吴,曹丕伐蜀,困难要比伐吴小得多,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所造成的呢?曹丕坚持伐吴并不是说其没有战略眼光,相反,这正是曹丕的高明之处。曹丕对于一统山河的...
  • 三国末年,魏国为什么率先灭蜀,而不是先灭东吴?
    答:而攻蜀就不一样了,东吴在长江下游,不能做到驰援,并且吴较为保守,大有可能在看到魏攻蜀的时候选择坐山观虎斗,于是魏国先行伐蜀是一个最优的选择。在灭掉蜀之后,魏国在四川地区造了大量的船只,为之后沿着长江顺流而下攻吴奠定了基础。吴国人人自危,面对强盛的魏国,再加上国力远不如魏国,...
  • 陆逊四次北伐无败绩,为何东吴不趁机消灭曹魏政权?
    答:于是,陆逊通过北伐曹魏,可以让后者疲于应付,从而难以集中人力和物力来进攻自己,这就是攻势防御带来的好处。总的来说,在三国时期,诸葛亮、陆逊都多次北伐曹魏,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因为曹魏强大的国力,这些损失不至于伤筋动骨,最终也没有扭转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实力差距。
  • 三国里面东吴在后期为什么变弱了?
    答:东吴方面,253年,吴国诸葛恪率20万大军进攻魏国,获胜;258年:淮南之战魏军全胜。从双方交战规模上看,东吴派出的兵力远远超出蜀汉。为何许多人以为蜀汉是抗魏的主力?主要是《三国演义》的影响,蜀为正统,魏是反面,东吴被打酱油。蜀汉在刘备去世之后能与魏国对抗40年,吴蜀联盟是一个必要条件,从综合...
  • 曹魏实力远胜东吴,为何迟迟没能灭掉东吴呢?
    答:想要拿下江南必须得有强大的水军,但水战是吴国的强项,吴国水军远远强于魏国水军,没有强大的水军魏国连长江都过不了,更别提灭掉吴国。所以魏国虽有灭吴之心,但却一直无法拿下吴国。最后,除了吴国外,当时和魏国敌对的还有蜀国。魏蜀吴三国呈现鼎足之势,三国互相牵制,特别是吴国和蜀国,两国唇亡齿...
  • 三国之中蜀国最弱,其次是江东吴国,为何魏国却不先打蜀国?
    答:三国时期,蜀国地小人少实力最弱,其次是东吴,实力最强的是魏国。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魏国应该先攻蜀国,灭掉蜀国之后,再去攻打东吴。但是,魏国几代人都一根筋地攻打东吴,采取的是先吴后蜀的战略。这是因为魏国的前线在雍州凉州地区,而蜀汉前线在汉中地区。只要依靠汉中的补给线,蜀汉从山谷走出来...
  • 三国魏蜀吴,魏国最强,吴国次之,为什么只有蜀汉罚魏国,却没有吴国伐魏国...
    答:蜀汉自命东汉继承人,正统所在,必须讨伐篡汉的曹魏,而吴国并无这一方面考量,而且吴国深知魏国强大,守土保民,坐享东南才是务实之法。
  • 为何三国后期,吴国几乎无事,而魏蜀之间却屡屡发生战争?
    答:三国后期,吴国的君主平庸,内斗很厉害,而且它与魏国有长江为界,双方都不方便跨江而战;它与蜀国是盟友,也不好战争。蜀国虽然君主昏庸,但诸葛亮定下国策就是北伐中原,恢复汉室,而魏国也觉得要统一就必须先伐蜀后伐吴,而且一向以来侵魏的就是蜀国,所以它们屡屡战争。
  • 三国后期,诸葛亮最后几次伐魏的时候,为何吴不助蜀呢?
    答:在三国时候的后期,诸葛亮的目标的北伐中原,匡扶汉室。因而,诸葛亮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联合了吴国,合理对抗魏国。可惜的是,诸葛亮六出祁山都未能成功打败魏国,这是因为吴国没有出兵相助。吴国之所以不出兵是害怕帮助蜀国灭到魏国之后,蜀国会将吴国也灭亡,同时吴国也在观望着,看对战双方的情况,再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