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部:以数字化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2009年,IBM的CEO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后,一场智慧化、数字化的运动在各个行业中悄然流行,出现了智慧医疗、智慧农业、智慧停车等等,不一而足,智慧旅游当然也是这个“智慧+”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旅行的生活,只能称之为生存”,旅游业是跟人们的生活需求息息相关的行业,据中国文旅部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28.79亿人次,2021年为32.46亿人次。比起2018年与2019年那组突破了五六十亿的数字相比较,新冠疫情的肆虐,无疑是阻挡了许多人追求诗和远方的脚步,显然,旅游业在疫情影响下也受到了极大的重创。

至此,在互联网数字经济下,各行各业纷纷投入到数字化变革中,而旅游业是否搭载数字化也成为了竞争中的重要选择。

旅游业的数字化,可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信息数字化

智慧旅游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以移动终端应用为核心,整合旅游资源与信息,并及时发布在网上。游客作为信息接收方,能够利用这些信息提前安排好工作,适时调整好旅游计划,也能够提前浏览旅游目的地,了解景点历史,有效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感。

同时,智慧旅游的建设也体现在线上预定与购票服务上,人们已逐渐形成一种“无预约,不出游”的共识,如今旅游线上预约购票的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下沉不断深化,通过限流与错峰,发挥客流控制的主观能动性,在为游客提供便捷化服务的同时,也为保障疫情防空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服务数字化

(1)线上直播“云旅游”

危机与机遇总是并存,纵使疫情反复,旅游业也能绝处逢生。2020年堪称旅游业直播元年,携程、飞猪、马蜂窝等率先开启了旅游直播,争抢流量风口,有较强自播能力的大型景区,擅长培养粉丝以及私域流量的长期运营,而中小型景区运营可能选择间隙性自播,或是供货给飞猪等官方平台直播间和KOL直播。这种云旅游模式极大地拓展了旅游服务的时间和空间,为景区的旅游文化进行推广与宣传,并延长了游客的体验和消费链条。

(2)搭建景区旅游服务平台

景区运营方通过搭建线上旅游服务平台,可提供预约入口、位置导航、历史讲解等服务,人们随时随地都能在移动终端享受到优质的视觉与听觉体验,景区也可以利用其它新颖的形式来扩大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摆脱传统营销手段的束缚,更大限度利用新兴技术的流量红利,吸引更多游客,为景区的发展添砖加瓦。

(3)完善线下旅游服务

景区作为服务提供方,借助物联网、5G、VR、AR等数字化科技手段,可以丰富和创新旅游服务体验,通过整合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连接现实场景与虚拟场景,融合本地空间与异地空间,实现一景多看、旧景新看、古景今看,创造旅游新场景、新体验、新商机。还可以提供数字化导览设备、扫码听讲解、智能化的机器检票、“刷脸”技术与酒店快捷入住功能等多样化服务,使游客无需排队,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让景区管理更加人性化。

三、交易数字化

景区或旅游商业步行街内都有小吃冷饮、游乐设施项目等大量入驻商户,受疫情影响,传统租金模式即将革新,以交易订单流水抽佣替代早期传统的固定租金,极大的缓解了商户在疫情下的的租金成本压力,而这需要借助分账技术进行统一收银再分账,从而实现对商户的有效管理,以及更好地了解各商户的销售情况。与此同时,这种交易管理的数字化升级能够为商户带来以下优势:

①聚合市面上所有主流的支付渠道,利于商户提升消费者的支付体验;

②具备收款语音播报功能,实时播报每一笔交易,减少漏单逃单的情况发生,有效提高商户收款效率,也避免了客流量较多时出现的账目混乱;

③商户可通过公众号、PC端等渠道查询交易明细,更加便捷对账。

通过MallBook分账技术推动交易管理的数字化升级,同样适用于旅游APP、小程序等平台,解决平台方与酒店、旅行社、入驻商等上下游生态伙伴所产生的交易痛点,以智能化的分账对账、安全可靠的资金存管、可一键接入的综合支付等多样化功能,助力平台提高交易管理效率,实现多方面的降本增效。

随着数字经济提振加速,数字化或许可以成为疫情下助力旅游全产业链发展新的突破口。与信息数字化和服务数字化相比,交易数字化无疑是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新锚点,前沿的分账技术拓宽了旅游业交易管理的宽度和广度,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效果。





  • 党建引领数字化转型意义
    答:1.党建引领促文旅数字化转型升级。在文旅数字化转型发展中,党建工作不仅是指引其方向的一面旗帜,更是保障其有效发展的前提条件。2020年,文旅部发布《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以数字化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强数字文化企业与互联网旅游企业对接合作,促进文化...
  • 浙江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数字化改革
    答:并上线“15分钟品质文化糊口圈”和“文旅防疫在线”应用系统。在6月底前上线“非遗在线”“艺数家”及“旅游新业态安详禁锢”应用系统。年底前,省、市、县(市、区)要在全面意会上线“8+1”重点应用系统的基本上,固定晋升,注重流程再造、制度重塑,实现以数字化推进改良的方针。
  • 停摆、倒闭、破产,旅游业还有诗和远方吗?
    答:同时他谈到,在2021年,随着新的文旅融合业态,新技术对文旅业的赋能,新的营销形态的不断涌现,将持续丰富中国文旅市场,“根据2021年全球态势及疫苗接种情况,境外疫情防控较好的国家可能与中国开放旅游互动,旅游企业也将在主管部门的指示下,推进中国海内外旅游的复苏及发展。”数字化转型仍要练好“内功”对旅游业来说,...
  • 北京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策略探析,文旅融合发展思路是什么
    答:尊重文化和旅游的发展规律及客观差异,找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因地制宜地推进文旅融合,注重文旅融合的效果。2、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原则。以文化为灵魂丰富旅游内涵促进旅游发展,以旅游为载体彰显文化魅力促进文化繁荣。3、坚持统筹协调、互补共赢原则,统筹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处理好文化...
  • 沉浸式溶洞体验项目,数字科技与天然溶洞的终极融合
    答:这场革新不仅仅是艺术与技术的碰撞,更是对环境美学理论的实践和应用,以赫伯恩、卡尔森和伯林特的理论为指导,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面对消费升级,数字化转型成为溶洞旅游的新趋势。《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推动了数字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比如第三墙文旅创意的《神话九乡》沉浸式溶洞体验项目,...
  • 文化旅游十四五规划:未来五年中国旅游产业将迎来哪些变革?
    答:服务游客,将旅游、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商业服务综合起来。总结:本文详细介绍了文化旅游十四五规划对未来五年中国旅游产业的影响和变革。政策支持、数字化转型、智慧旅游和文旅融合将成为未来五年中国旅游业的重要趋势。通过政府政策的推动、技术的融合和产业的协同,未来的中国旅游业将更加发展壮大。
  • 文化与旅游相融合有什么优势
    答:根据实际情况,推进大遗址保护利用,发展游学、博物馆游,建设传承、体验、旅游一体化的非遗传体验设施,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乡村旅游、全球旅游相结合,让文化活起来。驱动产业 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新产品融合。工业融合是文化旅游发展的有效路径融合。规划提出加强产业发展的引导和协调,推动建立多层次的...
  • 文旅部:截至2021年底,国有旅游景区需全部实现在线预订
    答:推进乡村旅游资源和产品数字化建设,打造一批全国智慧旅游示范村镇。支持旅游景区运用数字技术充分展示特色文化内涵,积极打造数字博物馆、数字展览馆等,提升旅游体验。同时,根据《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预计到2022年,我国建成一批智慧旅游景区、度假区、村镇和城市,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消费恢复至新冠肺炎...
  • 如何推进文旅融合
    答:不断拓宽方法路径,提高文旅融合效益。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不只是文化和旅游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的各自优势,促成化学反应、形成发展动能,实现文化和旅游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入实施重大项目,建设文旅融合品牌。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必须坚持项目化推进,加快建设一批标志...
  • 文旅部等十部门:5年后4A级以上景区基本实现智慧化转型
    答:《意见》强调,要坚持正确导向,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坚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技术赋能,深入推进旅游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坚持开放共享,加快形成以开放、共享为特征的旅游业发展新模式。坚持安全有序,筑牢互联网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