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傣族有什么节日习俗

傣族的主要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花街节等。
一、关门节,开门节
关门节,傣语“毫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9月15日(公历7月中旬)。开门节,傣语称“翁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12月15日(公历10月中旬)。
在这两个节日当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到佛寺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向佛像佛爷敬献美食、鲜花和钱币,在佛爷佛像前念经、滴水,以求佛赐福于人。从关门节到开门节的3个月内,是“关门”的时间,为一年中宗教活动最频繁的时期。
礼佛,听佛爷讲经,7天一小赕。晚上要放火花、爆竹、高升(孔明灯),举行“赶摆”。关门期间,男女青年可以谈情说爱,但不能结婚,不能外出;待“开门”后方能结婚和外出。
二、泼水节
1.傣历年——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或“楞贺桑勘”,意为六月新年。时间在傣历6月下旬或7月初(公历4月中旬)。约在农历清明后十日举行,它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节期一般是3天。头两天是送旧,最后一天是迎新。
2.泼水节祝福,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
3.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泼水节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规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如象脚舞和孔雀舞等。
4.泼水节“高升”,“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又一项保留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
三、花街节
花腰傣最隆重的节日要数农历正月十三的“花街节”。这天,上千名青年男女从周围的村寨汇集到花街。节日的花街热闹非凡,身着盛装的小卜少(少女)排成长队,款款走过花街,竞妆比美,风情无限;小伙子们则瞪大眼睛寻找意中人。

扩展资料:
傣族饮食
傣族主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地区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爱吃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傣族著名的香竹饭又称竹筒饭,即把糯米放在香竹筒里,用水浸泡15分钟后,用火烘烤而成的。吃时,捶打竹筒使之变软,竹筒内壁的竹膜便贴在饭上,用刀一剖两半,香竹饭便脱竹而出,香气浓郁,饭软而细腻。
傣族也食昆虫。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捕蝉是在夏季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家后入锅焙干制酱。
生、鲜、酸、辣、野是傣家菜的特点。酒为傣族人民所嗜爱,一般都是自家酿制,度数不高,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喝时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槟榔的习惯也很普遍。嚼食槟榔要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傣族

1、泼水节:傣族新年。时在傣历六月二十四到二十六日(夏历四月中旬),节期三、五天。节日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寺赕佛,即给佛像洒清水洗尘,然后互相泼水,除疾消灾。
2、开门节:傣语叫“出洼”,意为佛主出寺。云南傣族的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举行。其活动内容与关门节一样。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将进洼时摆在佛座后面的东西拿出烧掉,表示佛已出洼,十六日和尚出洼,全家男女老幼到奘房拜佛。十七日举行盛大的“赶朵”活动,因为这天佛到西天讲经三个月后返回人间,所以各村各寨都要鸣锣敲鼓,举行盛会,迎接佛祖,同时还要在奘房内向佛忏悔一年来的罪过;和尚们趁此时向青年男女宣传教义。
3、关门节:傣语叫“进洼”,意为佛主入寺。云南傣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九年十五日(农历七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三个月。
4、巡田坝节:云南省绿春县骑马坝一带的傣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举行,节期一天。这是当地傣族独特的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十三日清晨,当朝阳映照在傣家水乡时,能歌善舞的傣族男女穿上节日的盛装,汇集到寨子中心的大青树下,锣声震天响,歌手捧着喷香的米酒,亮开嗓子唱起迎春曲、四季歌;群众踩着鼓点跳起传统的对扭舞,整个坝子一片欢乐。直到太阳升到高空,歌舞会才接近尾声。这时,一位长者宣布:“巡田坝开始!”一时,陶醉在歌舞中的人们马上组成了一个很有秩序的队伍:杠彩旗的八个年轻人领先,后面的人一路吹着喇叭;有的敲着锣鼓,鸣放着鞭炮、火药枪,徐徐向田坝走云。按预定的路线走完后,人们便聚在一起制定春耕大忙时期的村规民约,以保证春耕能按节令完成。
5、花街节:又叫“热水塘花街节”。云南省元江一带傣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七举行,节期一天。人们还纷纷就热水塘的温泉沐浴,以除去旧年的污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地迎接的一年。这一天,未婚青年男女还举行对歌,寻找伴侣。

  傣族节日

  傣族重大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关门节”在七月中旬,这时正是农忙季节,佛教节日也大多集中在这段时间,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同时还要举和盛大的“赕佛”活动,以食物、鲜花、银币、纸币等献佛。“关门节”要持续三个月左右,到十月中旬的“开门节”为止。这时农忙过去,冷天到来,佛教节日也不怎么多了,青年可以谈情说爱或结婚,成年人也可以外出办事访友,这时是傣族进行文化娱乐活动最多的一段时间。 傣族最盛大的节日是泼水节。时间在每年四月。按时序计算,阳历的四月,相当于傣历正月。

  泼水节也就是傣历新年节,按照传统习惯,这一天清早,人们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做完这些以后,群众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只见一群群男女青年,用铜钵,脸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从头到脚,全身湿透。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者还是被泼者,都异常高兴,笑声朗朗…… 除了泼水,还有群众性的歌舞活动。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娃娃,穿上节日盛装,来到村中广场,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合着象脚鼓翩翩起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五腊嗬”,有的即兴而作,边唱边跳,动作优美,节奏鲜明,曲调婉转,歌声动人。跳到兴高采烈时,或爆发“水、水、水”的欢呼,或以“五腊嗬”的歌声结尾。有的人甚至边跳边饮酒,如痴如狂,可以接连跳上几天几夜。 泼水节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要举行划龙船比赛,水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由数十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

  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这是傣族人民自己制作的烟火。用一根数丈长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药等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架上。点燃引线,火药燃烧,竹子即如火箭一般飞入云天,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烟火,犹如花团锦簇,群星闪耀,光彩夺目,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特别美丽。 泼水节是个迎新的节日,欢乐的节日,一般要过三至五天。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每逢喜庆节日,都喜欢围坐在竹楼的火塘边,听歌手“赞哈”演唱。傣家人都说:“没有赞哈,就等于菜里没有盐巴”。赞哈是深受群众欢迎的民间歌手。据说,当你投宿傣家村寨时,只要说是赞哈,不仅不会受拒绝,反而会被请到屋里受到酒肉招待。

  关于赞哈的来历,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传说: 从前,有一只糯乐多鸟用婉转动人的歌喉,从黄昏一直唱到深夜,吸引了全村的青年男女。美丽的玉嫩姑娘也被糯乐多的歌声迷住了。王子召龙交向玉嫩求爱,遭到玉嫩的拒绝,她说:“我宁愿和糯乐多在一起,也不和你在一起”。召龙交就用毒箭将糯乐多鸟射死。玉嫩在椰林中找到这只将死的小鸟,将它抱在怀里,小鸟在玉嫩怀里死去了。全村青年都为失去糯乐多鸟而悲伤,玉嫩也因悲伤过度而昏迷过去。等她醒来时,忽然觉得自己说话的声音也像糯乐多鸟唱歌一样婉转动听,她就学着糯乐多的唱声安慰全村青年。

  从此,玉嫩就成了第一个群众爱戴的赞哈。 听赞哈演唱是最精彩的文艺活动。特别是男女赞哈赛唱,更是吸引了不少的听众。 赛唱大都以互相问答姓名,村寨开始。比如有的赞哈问道:“人的名字象澜沧江水多,哥哥的名字叫什么?世上的村寨好似满天星,哥哥的家在哪个村?”或者问:“你家的金竹发了几个笋?你家离这里有多少路程?”对方答过之后,赛唱就转入磋商唱什么内容。一方唱:“条条溪水归澜沧江,只只孔雀飞向密林,你这只船要走哪条江?你这只孔雀要飞向何方?”另一方答:“走旱路,走水路,由你拣。走向再快的船,走不上江岸;飞得再高的鹰,飞不出天空。你能在前面走,我能在后面跟。”于是,一场比知识、比智慧、比创作才能的赛唱就开始了。赛唱内容十分广泛,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神话传说,眼前事物都可作为演唱的内容。傣族的许多著名歌手,就是从赛唱中涌现出来的。 解放前,根据赞哈的学识、才能和影响,由封建领主分别封以“赞哈(鱼先)”、“赞哈(鱼乍)”、“赞哈叭”、“赞哈勐”等等做称号,最大的赞哈就称为“赞哈勐”。赞哈对傣族的文化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傣族节日

  傣族重大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关门节”在七月中旬,这时正是农忙季节,佛教节日也大多集中在这段时间,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同时还要举和盛大的“赕佛”活动,以食物、鲜花、银币、纸币等献佛。“关门节”要持续三个月左右,到十月中旬的“开门节”为止。这时农忙过去,冷天到来,佛教节日也不怎么多了,青年可以谈情说爱或结婚,成年人也可以外出办事访友,这时是傣族进行文化娱乐活动最多的一段时间。 傣族最盛大的节日是泼水节。时间在每年四月。按时序计算,阳历的四月,相当于傣历正月。

  泼水节也就是傣历新年节,按照传统习惯,这一天清早,人们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做完这些以后,群众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只见一群群男女青年,用铜钵,脸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从头到脚,全身湿透。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者还是被泼者,都异常高兴,笑声朗朗…… 除了泼水,还有群众性的歌舞活动。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娃娃,穿上节日盛装,来到村中广场,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合着象脚鼓翩翩起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五腊嗬”,有的即兴而作,边唱边跳,动作优美,节奏鲜明,曲调婉转,歌声动人。跳到兴高采烈时,或爆发“水、水、水”的欢呼,或以“五腊嗬”的歌声结尾。有的人甚至边跳边饮酒,如痴如狂,可以接连跳上几天几夜。 泼水节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要举行划龙船比赛,水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由数十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

  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这是傣族人民自己制作的烟火。用一根数丈长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药等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架上。点燃引线,火药燃烧,竹子即如火箭一般飞入云天,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烟火,犹如花团锦簇,群星闪耀,光彩夺目,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特别美丽。 泼水节是个迎新的节日,欢乐的节日,一般要过三至五天。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每逢喜庆节日,都喜欢围坐在竹楼的火塘边,听歌手“赞哈”演唱。傣家人都说:“没有赞哈,就等于菜里没有盐巴”。赞哈是深受群众欢迎的民间歌手。据说,当你投宿傣家村寨时,只要说是赞哈,不仅不会受拒绝,反而会被请到屋里受到酒肉招待。

  关于赞哈的来历,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传说: 从前,有一只糯乐多鸟用婉转动人的歌喉,从黄昏一直唱到深夜,吸引了全村的青年男女。美丽的玉嫩姑娘也被糯乐多的歌声迷住了。王子召龙交向玉嫩求爱,遭到玉嫩的拒绝,她说:“我宁愿和糯乐多在一起,也不和你在一起”。召龙交就用毒箭将糯乐多鸟射死。玉嫩在椰林中找到这只将死的小鸟,将它抱在怀里,小鸟在玉嫩怀里死去了。全村青年都为失去糯乐多鸟而悲伤,玉嫩也因悲伤过度而昏迷过去。等她醒来时,忽然觉得自己说话的声音也像糯乐多鸟唱歌一样婉转动听,她就学着糯乐多的唱声安慰全村青年。

  从此,玉嫩就成了第一个群众爱戴的赞哈。 听赞哈演唱是最精彩的文艺活动。特别是男女赞哈赛唱,更是吸引了不少的听众。 赛唱大都以互相问答姓名,村寨开始。比如有的赞哈问道:“人的名字象澜沧江水多,哥哥的名字叫什么?世上的村寨好似满天星,哥哥的家在哪个村?”或者问:“你家的金竹发了几个笋?你家离这里有多少路程?”对方答过之后,赛唱就转入磋商唱什么内容。一方唱:“条条溪水归澜沧江,只只孔雀飞向密林,你这只船要走哪条江?你这只孔雀要飞向何方?”另一方答:“走旱路,走水路,由你拣。走向再快的船,走不上江岸;飞得再高的鹰,飞不出天空。你能在前面走,我能在后面跟。”于是,一场比知识、比智慧、比创作才能的赛唱就开始了。赛唱内容十分广泛,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神话传说,眼前事物都可作为演唱的内容。傣族的许多著名歌手,就是从赛唱中涌现出来的。 解放前,根据赞哈的学识、才能和影响,由封建领主分别封以“赞哈(鱼先)”、“赞哈(鱼乍)”、“赞哈叭”、“赞哈勐”等等做称号,最大的赞哈就称为“赞哈勐”。赞哈对傣族的文化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傣族的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花街节、巡田坝节等。

1、关门节

时间在傣历九月十五日,关门节开始后,也就进入农事繁忙季节,为了集中精力从事生产劳动,人们定下许多戒规。如禁止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和嫁娶活动;和尚不得随便外出;进奘拜佛的人不能远离家庭或到别家去过夜;任何人不得进佛屋,上佛台,拿佛的东西等。直到3个月后,即开门节时,人们才又恢复关门节前的一切正常活动。

2、开门节

时间在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与关门节(入夏节)相对应,源于古代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节日这天,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献。祭把完毕,举行盛大的文娱集会,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 灯、唱歌跳舞。

3、泼水节

时间在傣历6月下旬或7月初(公历4月中旬)。节期一般是3天。头两天是送旧,最后一天是迎新。节日清晨,傣族村寨的男女老幼沐浴盛装到佛寺赕佛,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4、5座,大家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之后,妇女们各挑一担水为佛像“洗尘”。佛寺礼毕,青年男女退出,相互泼水祝福。

4、花街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三,青年男女从周围的村寨汇集到花街,身着盛装的小卜少(少女)排成长队,款款走过花街,竞妆比美,风情无限;小伙子们则瞪大眼睛寻找意中人。如果情投意合,两人就相约到凤尾竹下荔枝丛中,姑娘解下腰间的秧篾饭,掀开青翠的芭蕉叶,只见喷香的糯米饭用鲜花汁染成了一半金黄一半鲜红,以芭蕉叶相隔一层又一层盛满猪脊肉、油炸干黄鳝、腌鸭蛋等美食。

5、巡田坝节

时间在农历正月十三日,傣族男女穿着节日的盛装,汇集在村寨中的大青树下,敲锣打鼓。歌手们端着米酒,唱起迎春歌、四季歌。人们随着鼓点,跳起对扭舞。当金色的太阳冉冉升起,一位长者高声宣布"巡田坝"开始时,陶醉在歌舞之中的人们自动组成一支队伍,由扛着彩旗的八个青年领先,大家一路吹喇叭、敲锣鼓、鸣鞭炮、放火枪,浩浩荡荡向田坝挺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傣族



傣族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巡田坝节、花街节、窝巴节等。

1、关门节。傣语叫“进洼”,意为佛主入寺。云南傣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九年十五日(农历七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三个月。

2、开门节:傣语叫“出洼”,意为佛主出寺。云南傣族的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举行。其活动内容与关门节一样。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将进洼时摆在佛座后面的东西拿出烧掉,表示佛已出洼,十六日和尚出洼,全家男女老幼到奘房拜佛。

3、泼水节:傣族新年。时在傣历六月二十四到二十六日(夏历四月中旬),节期三、五天。节日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寺赕佛,即给佛像洒清水洗尘,然后互相泼水,除疾消灾。

4、巡田坝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举行,节期一天。这是当地傣族独特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村民们组成队伍,杠彩旗、吹喇叭、敲锣放炮。按预定的路线走完田坝,便聚在一起制定春耕大忙时期的村规民约,以保证春耕能按节令完成。

5、花街节:又叫“热水塘花街节”,每年农历正月初七举行,节期一天。主要习俗是就热水塘的温泉沐浴,以除去旧年的污秽,迎接新的一年。这一天,未婚青年男女还举行对歌,寻找伴侣。

6、窝巴节:是傣族祈求渔业和水稻丰收的节日,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七在大姚湾碧举行。举行隆重的仪式以祈祷风调雨顺。

扩展资料:

傣族的风俗禁忌:

1、宗教禁忌

傣族村寨立有寨心,此乃村寨的心脏或生命。故忌在其上坐、脚踏或挂马。祭寨时,忌外人进寨,寨人外出,须等祭寨完毕方可出入。进佛寺者须先在门外脱鞋,忌外人进入寨神庙等。

2、婚姻禁忌

从进洼(关门节)到出洼(开门节)期间不许谈情说爱,不许结婚,否则,被视为如同牛马不懂季节,死后会变成狗。

3、丧葬禁忌

村寨若有人死,全寨人停止生产,妇女可外出砍柴、搜集饲料,但不可背进寨,待葬完死者后,方可将置于村边的木柴、饲料拿进家中。

4、妇女禁忌

妇女不许犁田,否则要遭雷劈;女子不得跨过男子的头;筒裙不能往高处晒;妇女进佛寺只可到规定可去之处,忌任意起动;经、产期妇女,不得入佛寺;家有客人,妇女不能同桌共餐。

5、生活习俗禁忌

进傣家时,忌到楼口不脱鞋;进屋后,忌用脚跺地板。忌倚靠室内中柱上,亦忌挂物于中柱上。傣家火炕旁一般是家长的床铺,禁忌随便乱坐,也不可乱动床边的“圣水瓶”。



1.节日名称:泼水节
主要活动内容:赛龙舟、泼水、歌舞
时间(农历): 阳历四月中旬

2.节日名称:送龙节
主要活动内容: 祭祀、歌舞
时间(农历):公历一月

3.节日名称:关门节
主要活动内容: 琰佛塔、歌舞
时间(农历):阳历七月中旬

4.节日名称:开门节
主要活动内容:串寨、放高升、歌舞
时间(农历):阳历10月中旬

西双版纳傣族,是与水有缘的民族,称为水的民族。民谚说“泡沫跟着波浪漂,傣家跟着流水走”、“水创世,世靠水”。傣族心目中的水,是孕育万物的乳汁,是生命的血源。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中讲到,开天辟地的英叭天神,就是用水混合其他物质造成了地球。是水形成地,水是万物之源。
在傣族的《回塔五蕴》医学论著中,把“巴他维塔都”(土)、“阿波塔都”(水)、“爹卓塔都”(火)、“佤约塔都”(风)解释为人体的物质本源。水在其中起胶合作用,起生命源泉的作用。傣族认识到水不仅有饮用、洗涤、航运、灌溉、带动水车等功能,还具有养育世间万物的作用。傣族与水有割不断的深情。
傣族法典中规定:“建勐要有千条河。”丰富水源,是傣族选址建寨定居的重要条件之一。
正如民谚说:“寨前渔,寨后猎,依山傍水把寨立”“无山不狩猎,无河不建寨”,所以,所有傣族村寨都傍水而建。傣族对水的依恋,还与风俗习惯和居住地气候有关。傣族过新年节时,有浴佛、泼水、划龙舟等活动,都离不开水;亚热带的高温,人们要一日几浴;傣族开水田种稻,灌溉也要水。傣族的生活离不开水。
由于傣族把水视为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因而对饮水的洁净十分重视。傣族住地是靠近江河,但他们只把江河水用来沐浴、洗涤而不饮用。他们要另寻水源,修建水井,专供饮用。为防止污染,所有的水井都要修建井栏、井屋,防止污物落入井水内。不少水井还建有井塔,将井口围严实,仅留一个取水口,防止山水冲入井内。傣家竹楼上的水,也有“喃京”、“喃萨火”(饮水、用水)之分。“喃京”往往摆在屋檐内较高的地方;人们决不用“喃萨火”来做饭、烧开水、煮汤。傣家人很早就注意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污染,实在值得称道。

  • 傣族有什么传统节日傣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答:1、傣族的传统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花街节等。2、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得传统节日之一,意思是六月新年,泼水节时人们会沐浴盛装到佛寺祭拜,结束后大家相互泼水祝福,并且是成群结队得泼水。3、关门节,开门节时人们会到佛寺礼佛,向佛像敬献美食、鲜化还要钱币,求佛赐福于人,晚上会放烟花爆竹...
  • 傣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答: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泼水节也称宋干节、浴佛节,是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天,泰国、老挝、斯里兰卡、缅甸...
  • 傣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答:3. 泼水节 泼水节,亦称“浴佛节”或“楞贺尚罕”,不仅是傣族的传统节日,也是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其他东南亚地区的节日。在泼水节当天,人们清晨起床后先沐浴礼佛,然后便开始了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期间相互泼洒清水,以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幸。4. 花街节 花街节有两种不同的...
  • 傣族的传统节日 傣族的节日有哪些
    答:这是云南傣族的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在傣历九月十五日开始,持续三个月。相传,每年傣历九月,佛陀会前往西天与其母讲经,三个月后才能重返人间。有一次,在佛陀前往西天讲经期间,佛陀的信徒们到乡下传教,踩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了他们的生产,百姓对此非常不满。佛陀得知此事后,感到非常不安。从此,每当...
  • 傣族的节日习俗
    答:1.傣族摆晶(傣历新年节)傣历新年节即一月节,傣语称为“摆晶”,是傣族的传统节日。佛教语称为“摆嘎亭”,傣历一月初一(同汉族农历十月初一)是傣历岁首,古时以本月第一个属马日为元旦。此节,傣族民间有守岁的习俗,旧时又以封建领主土司或寨子头人为主。2.傣族尝新米节 傣历二月(傣语为“...
  • 傣族的传统节日 傣族的节日有哪些
    答:1、傣族的传统节日有: 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2、泼水节:傣族新年。时在傣历六月二十四到二十六日(夏历四月中旬节期三、五天。节日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寺赕佛,即给佛像洒清水洗尘,然后互相泼水,除疾消灾。后演为以泼水为戏的节日。相传,古有火魔无恶不作,抢走7个姑娘。最年轻的姑娘...
  • 傣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傣族重要节日介绍?
    答:3. 灯节灯节是傣族传统节日中最具特色的一个。它在农历十一月举行,通常持续三天。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点燃各种各样的彩灯,在夜晚中创造出美丽的光影效果。傣族的灯节也与舞蹈、歌曲和民俗游戏相结合,为人们带来欢乐和祝福。下面是一张灯节的图片:傣族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展示了他们独特的文化和...
  • 傣族传统节日有哪些
    答:傣族传统节日有哪些傣族的传统节日众多,主要有门节、开门节、泼水节、花街节等。1、关门节、开门节关门节(傣语“毫瓦萨”),在傣历9月15日(公历7月中旬);开门节(傣语“翁瓦萨”),在傣历12月15日(公历10月中旬)。傣族的关门节、开门节当天,傣族各村寨的居民们都要去佛寺参加盛大的赕佛...
  • 傣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傣族有哪些节日
    答:傣族的传统节日多与宗教活动有关,主要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花街节、巡田坝节。其中泼水节最为隆重,泼水节相当于傣族的新年,这一天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在这期间大家用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
  • 傣族的节日风俗有哪些
    答:1. 傣族的传统节日包括关门节、开门节、傣族春节和泼水节等。其中,泼水节是傣族新年,按照傣历,大约在农历清明节后的第七天。节日期间,傣族人民会举行泼水、赛龙船和放高腊洞闹升等活动。2.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过年的高潮,也是傣历年中最精彩的场面。在这个节日里,傣族青年男女会玩甩糠包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