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使用"导学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1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使用“导学案”

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近几年来,导学案作为课程改革中的新生事物倍受关注,也在许多地区推广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形成了诸如“杜郎口模式”、“太谷模式”等先进典型。导学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减少教师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的确发挥了有目共睹的作用。下面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导学案谈谈个人体会。
1、自主整理,合作交流。放手让学生自己整理圆的基础知识,课前通过看书、小组合作,拿出一份作品;在课上进行交流、欣赏、分析、评价,找出各组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将复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课内复习与课外复习相结合,课堂成为展示学生思维成果的舞台。学生的作品形式多样,有画图表示的,有提纲式的,有罗列的,有表格式的,也有整理成树形结构的……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个性化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以及科学分析、评价的能力。
2、重点强化,加深认识。根据学生以往学习的实际情况,抓住半圆的周长和面积、环形小路的面积、已知周长求面积等关键处导学、讨论。在学生全面复习圆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平时容易忽略和错误较多的典型问题进行重点复习,“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对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更加深入,真正达到“温故知新”、“查漏补缺”的目的。
3、联系生活,学会创造。结合生活中趣味性较强的实例,如计算捆扎4瓶啤酒所需要的绳长、求阴阳太极图黑色部分的面积等,促进学生灵活地分析问题、寻求最简便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难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文化的魅力,也可以享受到运用平移、割补等方法使难题大大简化产生的“顿悟”体验。
在导学案使用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拿到导学案就做上面的题目,而不是利用导学案中的问题去预习教材、回归教材、探索教材内容;也有少数教师在课堂上只围绕导学案来组织学习,对教材不加重视。有的甚至一节课、一学期下来,课本被搁置、几乎是新的。还有的导学案与教材练习基本雷同,只是数据和情境稍加改动,连编排顺序都一致。这些“以案代本”的做法无疑都是错误的。导学案毕竟不能包揽学生课堂学习的一切内容,更不能替代教材的基础功能。导学问题的来源主要取决于对教材或其他教学文本内容的选择,应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学习内容进行“再设计”和“二次加工”的过程。有的教材本身就是非常适合学生自学,是很好的导学之材,却被教师弃之不用或随意创编,实为可惜。
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一课中“三角形的高”这部分内容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学问题:
1、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画三角形的高?
2、三角形有几条高?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结果学生围绕“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有三条高”展开了辩论,有的说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有的说钝角三角形也只有一条高,还有的说钝角三角形没有高……教室里乱成一团,几位优秀生谁也说服不了谁。更多的同学茫然不知所措,因为“三角形的分类”是三角形特性之后的内容,还没有学,对于这几类三角形的定义大部分学生都不清楚。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教材的逻辑顺序和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味提出难度较大的思考题,造成了知识体系和课堂秩序的混乱。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导学功能,改进了导学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高,取得了优良的教学效果:
1、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从课本P81的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哪几个词是关键?
试着分析一下:
(1)高是一条( );
(2)高和底是( )出现的,一条边可以作底,另两条边( )作底。
2、画高的方法是怎样的?书上没有图示哦,三角板怎样放,你能画出来吗?
这样的导学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度而适度的挖掘,能引导学生全面而准确地理解“高”的含义以及底和高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后继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学习画高方法时,又弥补了教材没有直观图的不足,让学生画出三角板的位置,既可以训练学生规范的作图习惯,又突破了操作的难点,巧妙地顺水推舟,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我们要遵循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处理好导与学、练与思、案与材的关系,努力走出偏执、极端的误区,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打造出和谐、高效的课堂!

望采纳,谢谢!!!

新星慈航小学 谢燕
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
1、自主整理,合作交流。放手让学生自己整理圆的基础知识,课前通过看书、小组合作,拿出一份作品;在课上进行交流、欣赏、分析、评价,找出各组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将复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课内复习与课外复习相结合,课堂成为展示学生思维成果的舞台。学生的作品形式多样,有画图表示的,有提纲式的,有罗列的,有表格式的,也有整理成树形结构的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个性化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以及科学分析、评价的能力。
2、重点强化,加深认识。根据学生以往学习的实际情况,抓住半圆的周长和面积、环形小路的面积、已知周长求面积等关键处导学、讨论。在学生全面复习圆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平时容易忽略和错误较多的典型问题进行重点复习,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对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更加深入,真正达到温故知新、查漏补缺的目的。
3、联系生活,学会创造。结合生活中趣味性较强的实例,如计算捆扎4瓶啤酒所需要的绳长、求阴阳太极图黑色部分的面积等,促进学生灵活地分析问题、寻求最简便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难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文化的魅力,也可以享受到运用平移、割补等方法使难题大大简化产生的顿悟体验。
在导学案使用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拿到导学案就做上面的题目,而不是利用导学案中的问题去预习教材、回归教材、探索教材内容;也有少数教师在课堂上只围绕导学案来组织学习,对教材不加重视。有的甚至一节课、一学期下来,课本被搁置、几乎是新的。还有的导学案与教材练习基本雷同,只是数据和情境稍加改动,连编排顺序都一致。这些以案代本的做法无疑都是错误的。导学案毕竟不能包揽学生课堂学习的一切内容,更不能替代教材的基础功能。导学问题的来源主要取决于对教材或其他教学文本内容的选择,应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学习内容进行再设计和二次加工的过程。有的教材本身就是非常适合学生自学,是很好的导学之材,却被教师弃之不用或随意创编,实为可惜。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一课中三角形的高这部分内容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学问题:
结果学生围绕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有三条高展开了辩论,有的说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有的说钝角三角形也只有一条高,还有的说钝角三角形没有高教室里乱成一团,几位优秀生谁也说服不了谁。更多的同学茫然不知所措,因为三角形的分类是三角形特性之后的内容,还没有学,对于这几类三角形的定义大部分学生都不清楚。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教材的逻辑顺序和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味提出难度较大的思考题,造成了知识体系和课堂秩序的混乱。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导学功能,改进了导学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高,取得了优良的教学效果:
试着分析一下:
(1)高是一条( );
(2)高和底是( )出现的,一条边可以作底,另两条边( )作底。
这样的导学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度而适度的挖掘,能引导学生全面而准确地理解高的含义以及底和高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后继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学习画高方法时,又弥补了教材没有直观图的不足,让学生画出三角板的位置,既可以训练学生规范的作图习惯,又突破了操作的难点,巧妙地顺水推舟,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我们要遵循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处理好导与学、练与思、案与材的关系,努力走出偏执、极端的误区,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打造出和谐、高效的课堂!

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近几年来,导学案作为课程改革中的新生事物倍受关注,也在许多地区推广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形成了诸如“杜郎口模式”、“太谷模式”等先进典型。导学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减少教师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的确发挥了有目共睹的作用。下面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导学案谈谈个人体会。
1、自主整理,合作交流。放手让学生自己整理圆的基础知识,课前通过看书、小组合作,拿出一份作品;在课上进行交流、欣赏、分析、评价,找出各组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将复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课内复习与课外复习相结合,课堂成为展示学生思维成果的舞台。学生的作品形式多样,有画图表示的,有提纲式的,有罗列的,有表格式的,也有整理成树形结构的……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个性化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以及科学分析、评价的能力。
2、重点强化,加深认识。根据学生以往学习的实际情况,抓住半圆的周长和面积、环形小路的面积、已知周长求面积等关键处导学、讨论。在学生全面复习圆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平时容易忽略和错误较多的典型问题进行重点复习,“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对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更加深入,真正达到“温故知新”、“查漏补缺”的目的。
3、联系生活,学会创造。结合生活中趣味性较强的实例,如计算捆扎4瓶啤酒所需要的绳长、求阴阳太极图黑色部分的面积等,促进学生灵活地分析问题、寻求最简便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难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文化的魅力,也可以享受到运用平移、割补等方法使难题大大简化产生的“顿悟”体验。
在导学案使用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拿到导学案就做上面的题目,而不是利用导学案中的问题去预习教材、回归教材、探索教材内容;也有少数教师在课堂上只围绕导学案来组织学习,对教材不加重视。有的甚至一节课、一学期下来,课本被搁置、几乎是新的。还有的导学案与教材练习基本雷同,只是数据和情境稍加改动,连编排顺序都一致。这些“以案代本”的做法无疑都是错误的。导学案毕竟不能包揽学生课堂学习的一切内容,更不能替代教材的基础功能。导学问题的来源主要取决于对教材或其他教学文本内容的选择,应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学习内容进行“再设计”和“二次加工”的过程。有的教材本身就是非常适合学生自学,是很好的导学之材,却被教师弃之不用或随意创编,实为可惜。
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一课中“三角形的高”这部分内容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学问题:
1、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画三角形的高?
2、三角形有几条高?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结果学生围绕“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有三条高”展开了辩论,有的说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有的说钝角三角形也只有一条高,还有的说钝角三角形没有高……教室里乱成一团,几位优秀生谁也说服不了谁。更多的同学茫然不知所措,因为“三角形的分类”是三角形特性之后的内容,还没有学,对于这几类三角形的定义大部分学生都不清楚。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教材的逻辑顺序和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味提出难度较大的思考题,造成了知识体系和课堂秩序的混乱。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导学功能,改进了导学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高,取得了优良的教学效果:
1、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从课本P81的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哪几个词是关键?
试着分析一下:
(1)高是一条( );
(2)高和底是( )出现的,一条边可以作底,另两条边( )作底。
2、画高的方法是怎样的?书上没有图示哦,三角板怎样放,你能画出来吗?
这样的导学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度而适度的挖掘,能引导学生全面而准确地理解“高”的含义以及底和高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后继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学习画高方法时,又弥补了教材没有直观图的不足,让学生画出三角板的位置,既可以训练学生规范的作图习惯,又突破了操作的难点,巧妙地顺水推舟,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我们要遵循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处理好导与学、练与思、案与材的关系,努力走出偏执、极端的误区,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打造出和谐、高效的课堂!

  • 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怎样使用趣味语言
    答:”老师不紧不慢地出示了这道题,说:“秘密就在题中,只要大家读懂这道题就可以根据题中提供的张老师的纳税情况算出她每月的工资了!”此话一出,学生热情高涨,教学效果很好。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语言注意事项 趣味性不是单纯的说笑话、找幽默、漫无边际地矫揉造作,要紧紧围绕一节课的中心,...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数学工具提高教学实效
    答: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正确的评价方法评价学生呢?我认为主要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运用不同的尺子评价学生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答:(想)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就知道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情景,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
  • 数学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答: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我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认识分数(分一分)时,我安排了两个的操作情境。一是...
  •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
    答: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具体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由于教学的内容、目的、任务、对象,时间等的不同,创设问题情境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下面列举几种来加以说明。1、激疑引趣设情境。兴趣激发灵感,兴趣是发现的先导。在学习一个新知识时,教师要善于设置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
  •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合作教学法
    答:小组合作学习是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通过有效的设置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们探索数学奥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更好的完成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教学目标。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引言:十二五继续教育要求教师队伍要不断...
  •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教具 博客
    答: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技巧地使用学具,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组织、管理和调控教学活动,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教学的实际,我认为在教学中科学有效的使用学具起着以下一些作用:一、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学具,起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
  •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简洁,实用
    答:数学教学要以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基点和原点,循序渐进,同时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将其充分地落实在过程与方法之中。 二、内容精确简要。课堂教学时间是一个常数,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有一定的限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追求教学内容的简约,不能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浅尝辄止。教学内容“简要”不等于浅和...
  •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
    答: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 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工具,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而不是相对孤立或互相排斥的关系,也不是用一种手段去取代或否定另一种手段的关系。现代教学媒体具有它的先进性,因为它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媒体;传统教学手段也有其独特...
  • 如何选择合适的数学教学方法
    答:(2)适合于后继课的教学,对于新的概念原理的教学不宜使用。(3)对于操作性较强的内容不适用于运用。(三)自学辅导法1.自学辅导法的基本含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自学辅导法一般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2.自学辅导法的教学程序自学辅导法运用心理学的原理,采取适当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