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披甲上阵的诗句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9-10

1. 陆游渴望上阵杀敌的诗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是诗

其实我感觉这首词更能回答你的问题,特别是最后一句“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2. 给我一些有关战争的诗句、故事、历史人物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公元650-693年),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十岁应神童举及第,待制弘文馆。二十七岁应制举及策,补秘书省校书郎。后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武后朝贬梓州词法参军。不久,出任婺州盈川县令,死在任上。他是“初唐四杰”之一,擅长五律,他的边塞诗,雄浑刚健,颇有气势。《从军行》便是他边塞诗的代表作。

在初唐时期,外族入侵频繁,战事连绵不断,边境亟需安定。当时一些有志向的书生投笔从戎,奔赴边境,保卫国家。杨炯的《从军行》,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史实,表达了一颗忠贞的报国之心。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首联就将军情与心情和盘托出,使诗显得惊心动魄。“烽火”,指战火;“西京”,就是京城长安。战火将要烧到京城长安,形势十分危急,一个满怀报国之心的读书人,心中怎么能够平静呢?真巴不得立刻披甲上阵,投入到血与火的战争中去。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颔联,写出征和守城的情形。“牙璋”,古时代兵的一种符信,即兵符。这里指领兵出征的将帅。“凤阙”,皇宫,这里长安。参加了出征的大军离开了京城长安,这是出征的情况。“铁骑”(jì计):精壮的骑兵。“龙城”:有人说指敌城。“绕龙城”,是包围攻打敌城。我认为不对。“龙城”应该是唐朝的边陲重镇,军事要冲。王昌龄《出塞》诗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之句,“龙城”指卢城,后为唐北平郡治所,“飞将”指汉朝右北平太守李广,英勇善战,威振龙城,人称“飞将军”。再说,“铁骑绕龙城”,一个“绕”字,是绕着龙城巡逻,是守城。而不用“打”龙城,或“取”龙城,所以正好说“龙城”是唐朝的边陲重镇,“绕龙城”不是攻打敌城。“铁骑绕龙城”,写出了守城的森严壁垒,突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颈联写战争场面。“雪暗”,是雪大而天暗。凋,凋落,这里暗淡的意思。大雪纷飞,天昏地暗,连战旗上的彩画也看不清楚,在凛烈的北风中夹杂着进军的鼓声。鼓声动地,呐喊震天,描绘了一场激烈的殊死之战。诗人的高妙之处,是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残酷的战争场面一同描绘,烘托出了战争的激烈程度。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尾联,以述志作结。“百夫长”,指率领一百来士兵的小官。“宁为百夫长”,既突出了“百夫长”的官职低微,又说明了英勇善战。试想,如果不是英勇善战的人,能做“百夫长”吗?“百夫长”与“一书生”,进行了鲜明的对比。“百夫长”只是一小官而已,而“一书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飞黄腾达,耀祖光宗,前途是无可限量的。诗人运用了一个选择复句,而旗帜鲜明地选择了“百夫长”。充分地表达了强烈的书生意气和饱满的爱国激情。这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以这首诗仍具有现实意义。

王重歌,颜菡,教师,现居湖北大悟。

3. 描写冰凌花的诗句

诗:

冰为蜜友雪作邻,与梅共结傲寒心。

花开不须绿叶护,黄金披甲自带兵。

词:

点绛唇(冰凌花)

裸玉缠冰,掀开脂灌金涂顶。俏香媛

颈。又引荒原醒。

药善婵身,林海兜其影。勘千岭。入

仙人境。若睹堪为幸。

现代诗:

冰凌花

——致黄星辉先生

作者:小蛮

谁能把言词高举过头顶

像岩石高举着冰凌花

像拓荒者把征服的心

高悬在毗斯伽山顶

可有人为此聆听

它们根须里饱满的苦汁

怎样汲取圣灵的哀歌

努力忍耐着

可有一把刻刀,能把它从寒风中浮现出

能把圣所的光辉

雕凿在它的周边

如果它和某一个词刚好契合

便解开暗锁——它受过的教诲

在漩涡的中心平息风暴:

并送它直达本源的彼端?

现在,最小的那一个,终于轮到你发言

你要把你咏哦的激情,全部隐藏好

不要给瞻仰你的土地留下虚影

不要膝盖发抖

好像亚伦,好像亚伦的儿子们

不要急于为自己争辩

当末日审判来临时

当花朵挨着花朵

它们彼此交换着祭品的香气时

4. 关于战争的成语或词语和名言、诗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草木皆兵、马革裹尸、赤膊上阵、乌合之众、打草惊蛇、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围魏救赵、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杀身成仁、纸上谈兵、风声鹤唳、步步为营。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再衰三竭。余勇可贾、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腹背受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硝烟弥漫、

士饱马腾 劳而无功 + 功成不居

剑戟森森 官逼民反

+ 散兵游勇 + 勇猛精进 + 进退失据 出奇制胜 壁垒森严 + 严阵以待 短兵相接 全军覆灭 远交近攻 + 攻其无备 功败垂成 解甲归田 战天斗地 养精畜锐 + 锐不可当 + 当头棒喝 舟中敌国 枪林弹雨 速战速决 + 决一雌雄 盘马弯弓 + 弓折刀尽 +尽忠报国 + 国士无双 干城之将 + 将机就机 草木皆兵 + 兵连祸结 四面楚歌 + 歌功颂德 箭在弦上 马革裹尸 金城汤池 马仰人翻 用兵如神 因敌取资 欲擒故纵 + 纵虎归山

发号施令 弹尽援绝 剑拔弩张 兵不由将 + 将计就计 + 计无所出 + 出生入死

调虎离山 知难而退 挥戈反目 片甲不回 弹尽粮绝 声势浩大 坐观成败 + 败军之将

+ 将伯之呼 寡不敌众 大敌当前 十围五攻

勇往直前



  • ...不是正值壮年却仍然不顾众人阻拦上阵杀敌的古文
    答:《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第十四》:二十四年,武威将军刘尚击武陵五溪蛮夷,深入,军没,援因复请行。时年六十二,帝愍其老,未许之。援自请曰:“臣尚能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瞿铄哉是翁也!”遂遣援率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将十二郡募士...
  • 跪求关于战争的诗词及赏析
    答:2014-09-04 求15句关于战争的诗句!谢谢了! 2014-10-18 一句描写近代战争的诗词 1 2014-02-20 求五首不同风格的有名古诗词及赏析,包括爱情,友谊,战争,理想... 2013-07-13 求关于战争的诗句,要金戈铁马类型的 20 2014-10-22 求十五从军行的诗词赏析 1 2013-12-29 求两首唐代描写战争的古诗 20...
  • 锐不可当的语句摘抄_关于锐不可当的语句
    答:也许多少年后我会忘掉现在所受的苦难,只记得当时披甲上阵锐不可当。 离别痛楚易可哀 锐不可当志犹在爱慕美人胜江山云执阑酒笛声残一朝相怜岁月催生老病死易可安 目视前方下巴抬高更漂亮。 抖抖肩膀藏好背后的翅膀。我很善良不代表我没主张。甩掉高跟一样是锐不可当。 ---《欢乐颂》 1983年至20xx年,这是桑塔...
  • 披甲人为奴什么意思
    答:披甲人为奴就是去给披甲人当奴隶。清朝实行的八旗制度,即“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平时耕田打猎,战时披甲上阵。这些旗丁,按照身份地位又分为“阿哈”、“披甲人”、和“旗丁”三种。阿哈即奴隶,多是汉人、朝鲜人;披甲人是降人,民族不一,地位高于阿哈;旗丁是女真人。披甲人就是一群帮助清...
  • “流放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永不得入关”_,这句话合理吗?
    答:2.气候不适应,一首诗来证明: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3.当地社会环境复杂,宁古塔生存的不仅仅是有各地降人:“披甲人”,更有社会的最低端,刀尖舔血...
  • 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什么意思
    答:简单点 字面上的意思是 给我一个上战场的理由 战场可以理解为 上战场(打战) 表白 见上司 汇报工作等等
  • 古代时期的披甲人是什么意思?
    答:披甲人从字面意思来说,就是披着盔甲的人。实际上,并不是披着盔甲,就是披甲人了。八旗制度“以旗统兵,以旗统民”,平时打猎打鱼,战时披着盔甲上阵。这些人,分为三等:阿哈、披甲人、旗丁。“阿哈”地位最低,多数是汉人和朝鲜人;“披甲人”位置中等,多是其它部落的降人;旗丁地位最高,是...
  • 清朝把人发送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披甲人是什么人?
    答:宁古塔旧址 而所谓“与披甲人为奴”,这个“披甲人”指的是不属于旗丁的官兵。清朝八旗制度规定,“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八旗平时的时候耕田打猎,而战时,则披甲上阵。八旗的士兵按照身份的不同分为三种,即旗丁、披甲人、阿哈。旗丁是女真人,身份最高,披甲人...
  • 清朝时期说的“与披甲人为奴”,披甲人是什么人?
    答:于是这个时候又想到了这群披甲人了。严格意义上来说,披甲人是一种“兵民合一”的一种形式,披甲人在当时承担着守卫边疆的重任,在战时披甲人上阵杀敌冲锋陷阵是地地道道的军人;在和平时期则又是解甲归田,自给自足,在当地以狩猎为生。当然,由于和满人沾亲带故的,所以当时披甲人的地位...
  • 清朝把人发送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披甲人是什么身份?
    答:披甲人从字面意思来说,就是披着盔甲的人。实际上,并不是披着盔甲,就是披甲人了。披甲人后来多引申为“东北边疆的守卫军人”。八旗制度“以旗统兵,以旗统民”,平时打猎打鱼,战时披着盔甲上阵。这些人,分为三等:阿哈、披甲人、旗丁。“阿哈”地位最低,多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