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一生颠沛流离,饱受苦难,为何还被称为“诗圣”?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12
杜甫出生于唐玄宗登基的先天元年(712),见证了整个大唐开元盛世(713-741),又遭逢八年安史之乱(755-763),人生与唐朝由盛而衰的剧烈转折相重叠。他一生颠沛流离,饱受苦难。丧乱中的国与家、个人与时代、社会与百姓构成杜诗的重要题材,其间有兴亡治乱的历史大疼痛,因此被称为“诗史”。1958年,毛泽东在成都杜甫草堂又称杜诗为“政治诗”,缘于同一个道理。

杜甫的家族说来十分荣耀。西晋大将杜预灭东吴,结束汉末、三国以来的群雄割据局面,战功赫赫。这个杜预就是杜甫的远祖,此人还注释过《左传》。杜甫的曾祖做过县令。祖父杜慎言,武则天时代为膳部员外郎,后为修文馆直学士,也是著名诗人。父亲杜闲,也做过县令。一切都很正常,出身士大夫家庭,自幼结交的也是士大夫,这使杜甫具有传统的士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家抱负。正如他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的诗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尧舜是儒家“仁政”的圣君,他们所处的“大同”世界,天下为公。

凤凰是中国文化中的灵鸟。传说,黄帝游洛水之上,凤凰衔太平图置于黄帝面前;传说,周文王时,有凤凰鸣于岐山。因此,孔子视凤凰为国家祥瑞象征。7岁时,杜甫写下平生第一首诗《咏凤凰》。日后,凤凰成了杜诗中一个独特的意象(就像李白诗中的“大鹏”)。凤凰也是杜甫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设置的图腾——这种孔子式的“士志于道”的诗歌情怀,也使杜甫赢得了“诗圣”的美名——后来,《凤凰台》、《朱凤行》等诗让杜甫一再地歌咏凤凰。只不过,杜甫的凤凰注定是一只穿越烽火的凤凰。

开元23年(735),杜甫第一次应试落第。于是漫游齐赵,写下最初的名篇《望岳》。这首诗的结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由《孟子》“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化出,落第的郁闷不掩豪情。天宝5年(746),宰相李林甫主持全国招贤大考,杜甫从洛阳赴长安应考,结果与全体举人一起落选,而忌贤妒能的李林甫反倒上表玄宗称贺“野无遗贤”。杜甫明确意识到个体命运因衰败的国运而跌宕。次年,名臣李邕等人被杀,再次透出天宝政治黑暗的消息。此后,玄宗专宠杨贵妃,日夜行乐,“从此君王不早朝”;又任人唯亲,让杨国忠擅权;连年穷兵黩武,征战吐蕃,放纵安禄山(为贵妃养儿)藩镇跋扈,国家治理一败涂地,终于酿成安史之乱大祸。这一时期,生活潦倒的杜甫以《兵车行》、《前出塞》(9首)、《丽人行》等诗前瞻性地暗示了朝政腐烂即将导致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社会危机和时代剧变。

天宝14年(755)11月上旬某天,午夜时分。上月刚任微末官职(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杜甫,怀着某种不祥之兆,从长安出发,前往奉先县(今陕西蒲城)探望“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的家人。北风呼啸,天寒地冻。黎明时分,杜甫途经骊山(今陕西临潼)脚下,隔墙就是华清宫。但见里面灯火通明,又隐约听见欢声笑语、琴瑟和鸣——甚至还能听见羽林军兵器相碰的声音——那首“霓裳羽衣曲”尚未奏完,唐玄宗和杨贵妃正跟一班官僚通宵宴乐。一阵温泉的热气从墙内弥漫出来,杜甫被愤慨击中。到了奉先家里,不料进门就听见家人号啕大哭,原来他的小儿子被饿死了,真是“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杜甫多少也是个小官员,他既不能养活儿子,那么平头百姓的生活又有多么艰难?他再次被忧伤命中,马上写下了百行长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穷年忧黎元”,“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这首诗是由救世济民的信念和沉痛的政治危机感凝成的一声“离骚”式的浩叹。在杜甫“介入”(现实主义)的诗篇中,《兵车行》具有风向标的意义,这首诗则充分体现了“介入”的思想深度,而艺术风格上也特别吻合杜甫自称的“沉郁顿挫”。

其实,杜甫回奉先探家的时候,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正好在北边起事,反叛大唐帝国,图谋天下,只是长安一时还不能证实消息。11月中旬,安氏伪称奉密诏诛杨国忠,举十五万大兵南下,一路上并未遇到什么抵抗,大部分唐军不战而降,所经州县尽皆占领,并“长驱洛河”,在大唐的东都洛阳称燕帝,大模大样地设置百官。当时杜甫的《后出塞》(5首),最早反思了安史之乱的起因,暗示这场兵乱其实与玄宗过度开边有关:正是过度开边导致边塞将军以功邀宠,并逐渐拥兵坐大,威胁朝廷。

756年(至德元年)6月,叛军攻破潼关,守关将军、唐军副元帅哥舒翰被捉后投降了安禄山。大军压境,长安已完全失去最后一套屏障。与此同时,玄宗皇帝惊慌逃往西蜀成都。长安转眼沦陷。杜甫在战乱中逃难,先是5月间带家人从奉先逃到白水,6月里又从白水逃到鄜州羌村。7月,肃宗在宁夏灵武即位,年号至德。8月,杜甫离家只身投奔肃宗行在灵武,不幸被叛军捉拿带往长安,过了8个月的俘虏生活。杜甫出生入死,以个人的苦难亲历国家丧乱,目击了一个时代仓皇悲恸的真切面容。“国家不幸诗家幸”,这句话说起来不那么动听,但的确是国家丧乱成就了杜甫的“诗史”。这个“诗史”里饱含了史识,具有以诗证史的功效。叙沦亡之事抒悲愤之情的〈哀王孙〉、〈悲陈陶〉、〈悲青坂〉、《哀江头》等新乐府诗,是长安陷落、诗人被俘时期的“诗史”名篇。同一时段,杜甫还写了怀念家人、盼望家书的〈月夜〉、〈春望〉,后者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千百年来一直盛传人口。

757年4月,杜甫有幸逃出长安,直奔肃宗行在凤翔,脚踏麻鞋,袖露两肘拜见了新皇帝。5月,杜甫官拜左拾遗,倍感“主恩深厚”。当时,宰相房琯遭人诽谤,被肃宗罢去相职。作为谏官的杜甫,秉公上疏为房琯说情,这就令肃宗非常愤怒,因此被推交三司审问,从此失信于肃宗。758年6月,杜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次年弃官而去,结束了仕途生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诗篇,莫过于“三吏”、“三别”。诗中描述的兵荒马乱年代官府征兵、亲人别离、共赴国难、共克时艰的惨烈民生力透纸背,催人泪下。更有140行纪行长诗〈北征〉,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成双峰并峙,黄庭坚称其“书一代之事,与〈国风〉、〈雅〉、〈颂〉相为表里。这些诗同样是“诗史”,是诗能证史的巨构。的确,杜诗深刻见证了安史之乱时期的唐朝政治史和社会史,为后世留下了当年的时代镜像。

安史之乱之初,叛军安禄山南下,叛军史思明留守范阳。757年10月,洛阳、长安两京已为唐军收复,而759年7月,史思明又在范阳称帝,继而进犯河北,各地烽火连绵不绝。弃官后的杜甫把家搬到秦州(今甘肃天水),不久又转往同谷(今甘肃成县),继续流离失所穷困潦倒的生活。12月,南下成都。从洛阳到华州,从华州到秦州、同谷,再到成都,杜甫艰难度过这行役复行役的759年。这一年杜甫47岁,却俨然白发苍苍的老人。

762年,玄宗、肃宗相继去世,代宗即位。也是在这一年,在遥远的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杜甫草堂落成。依靠故人接济,诗人稍微安稳地过了两年田园生活。其时,天下尚未安定。763年,安史之乱终于平定,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人却在梓州避乱,一时还回不了成都。历时八年的离乱流亡生涯真的结束了吗?是的,诗人喜极而泣。“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洋溢的喜悦之情,很容易让人想起李白〈朝发白帝城〉中被赦罪的喜悦之情。764年春,返回成都草堂的杜甫,被代宗诏补京兆府功曹,因道路受阻未能就任。这年秋,又因好友剑南节度使严武表奏杜甫为节度使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诗人因此就地入严武幕府。

还有值得特别一提的:在蜀中所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再次将自己塑造成经典的儒家诗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由己及人,诗人胸怀牺牲自我拯救苍生的伟大愿望。自此,理想之光照彻“诗圣”高迈的思想境界。

安史之乱的平定,并没有为唐朝重创太平局面。武将失控、藩镇之祸频仍,始终困扰朝廷,直到唐朝灭亡。甚至,五代十国时全国范围内的军事割据连绵烽烟,都不过是安史之乱的回声。在严武幕府中,杜甫深陷于对大唐盛世(甚至西汉盛世)的遥远追忆中:“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如胶漆,百余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一千一百多年后的现代中国,一支乐队以一种怪异的风格,重蹈杜甫的追忆“梦回唐朝”,一时风靡天下激进的年轻人。依然是“忆昔开元全盛日”,依然是“天下朋友如胶漆”,不过,这支名为“唐朝”的乐队,弹唱的是一曲扭曲撕裂的摇滚……

  • 杜甫家中时代为官,为什么他的一生如此惨淡?
    答:杜甫,人称“老杜”,后人说他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可我心疼老杜,如果他一生能稍稍安稳一些,或许也能像偶像李白一样随性洒脱。可偏偏,他一生颠沛流离,历经苦难,无数次都在尘埃中艰辛生存,所以,他看过太多太多的人间疾苦。现实主义?他也不想!很多人或许熟悉老杜,以为他出身穷苦,一生穷困潦倒。可事实是,杜甫的家...
  • 一生颠沛流离的杜甫,他离世前的生活真的很悲惨吗?
    答:杜甫先沿着湘江来到了湘阴,拜谒了纪念湘夫人(屈原《九歌》中的 人物)的祠庙,此后溯流而上抵达贾谊曾经为官的长沙城,当时称为潭 州。在潭州,杜甫由当地友人陪同游览了位于岳麓山下的道林二寺,还结交了一位名叫苏涣的新诗友。苏涣是杜甫的超级粉丝,当时就住在湘江 边上,他听说著名诗人杜甫到了...
  • 探索杜甫漂泊无定的一生,他永远怀着对生命最质朴的热爱
    答:晚年竟还遇上“安史之乱”,在颠沛流离里,陷于贼军之手,几乎丧命。公元759年(乾元二年),华州及关中大旱,灾荒严重,赤地千里,饿殍遍地,灾民四处逃荒,流离失所。他在《夏日叹》一诗中,极言民生疾苦:“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万人尚流冗,举目唯蒿莱”。当天灾人祸齐降,杜甫一边忧虑动荡的局势,一边已对唐肃宗...
  • 杜甫怎么死的 历史记载中杜甫是被撑死的吗
    答:杜甫留给后世很多的作品,对我国诗歌发展也有很深的影响,但杜甫一生并不是那么的幸福,关于杜甫怎么死的流传有很多版本,到底哪一版才是真相?后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已经对所在的社会不抱有希望,他用他的诗歌揭露那些统治者的丑陋。杜甫 杜甫一生过得相当穷困潦倒,到死的那一天都没有享受过什么,死前还...
  • 杜甫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诗人之一,为何他的诗为什么被称为“诗史”?_百度...
    答:特别是安史之乱前后的作品,如“三吏敁三别”《丽人行》《兵车行》《北征》《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将个人情感与重大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唐代孟棨《本事诗》中第一次使用“诗史”一词来概括杜甫诗歌思想内容特点,但主要是着眼于“记事之详”这一方面。宋人又从不同角度对“诗史”这一概念进行阐述...
  • 杜甫一生饱尝艰辛,他的遭遇值得同情吗?
    答:杜甫的为人自然不用说,是个正直无私的大好人。但是他生错了时代,一身才华都留给了破碎的山河。尤其是在他的后半生,自己颠沛流离,四处漂泊,还要亲眼看着国家一步步衰退,走向末日。这种心情必定是十分复杂的。在他的很多诗歌当中,我们能够体会到这种无奈,这般哀愁。应该说,最值得同情的不是他自己,...
  • 满腹经纶的大诗人杜甫,为何一生未得重用?
    答: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但他并不像普通的“富二代”一样每天惶惶度日,他也是非常好学的,七岁就能作诗,后来随着价值观的形成,心中也有了非常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等他真正踏入仕途,才发现,自己的一腔抱负根本无处施展,自尊心强的杜甫,在经历了颠沛流离后,选择辞官。希望对你有帮助。
  • 生在繁华的盛唐,杜甫为什么满眼都是忧郁?
    答:后来杜甫的日子一直过得比较艰难,他的小儿子竟然是饿死的,这样的人生经历怎能不叫他忧郁。第一,杜甫出生在盛唐时期,可是母亲早亡,他的童年是忧伤的。杜甫从小是在姑妈家长大的,索性姑妈对他不错,长大以后,他对姑妈也非常的感激,因为他家是书香门第,他的祖父也是诗人,可能是因为基因的原因,再...
  • 李白吃喝玩乐却从不愁钱,杜甫兢兢业业却贫困潦倒,这是为何?
    答:然而,李白和杜甫的人生经历、仕途命运、最后的归宿都大相径庭。让人唏嘘不已又迷惑不解,同样是著名的诗人,生活中同一个时代里,他们的命运和结局为何如此不同呢?李白的一生,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游山玩水,吃喝玩乐。而杜甫的一生也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颠沛流离,贫困潦倒!李白的一生几乎都...
  • 关于杜甫的故事
    答:杜甫的故事:颠沛流离的一生 杜甫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巨匠,他的诗歌以深沉的情感和广阔的社会背景著称。以下为您讲述几个关于杜甫的故事,展现他一生颠沛流离、心系天下的情怀。一、刻苦求学,初露锋芒 杜甫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他刻苦学习,博览群书。青年时期,杜甫的诗歌才华初露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