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7

1.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与朱元思书》写猿声是以声衬静的写法,表现了山谷的幽静,为抒发“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的情怀做铺垫。《三峡》中写“高猿长啸”是为了突出三峡之秋凄清的特点,渲染悲凉的氛围。(意思对即可)

小题4:吴均借此表达热爱山川美景,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情怀,渲染山水的魅力;而柳宗元则借此表达自己被贬官后寄情山水,排遣心中郁闷忧伤的心情。(意思对即可)

小题1: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都可相同都可以。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根据语境判断,或直接判断正确的,或用反选排除法。A项中的“甚”一为“超过”一为“特别”,C项中的“奇”一为“奇特”一为“感受惊奇”,D项中的“从”一为“随着”一无义,B项中的“若”都是“同……一样”的意思,故B对。

小题2: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的变用。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例句中“者”为代词“的人”的意思,B句中的“者”表示判断,与例句不同。

小题3:

试题分析:读懂两文的内容,把握两文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情感,从“衬托”这个角度分析两文写“猿声”各自的作用(写“猿声”衬托了什么)。

小题4:

试题分析:抓住两文中关键句子即“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和“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两位作者不同的心境,一是有“归隐之心”,一是“怀才不遇”。

2.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甲】从小丘西行

1.⑴使……凄凉使……感到凄凉(凄清)⑵全,都.⑶说出⑷失望,失意,惆怅 2.C 3.⑴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⑵这条溪水如果在荒山野外,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地方.⑶因为溪在州城之右(的右边),就命名它为“右溪”.4.①都地处荒郊,少有人来.(从【甲】文中的“寂寥无人”和【乙】文中的“无人赏爱”等语可以看出.) ②都是以石为底、为岸(从【甲】文中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和【乙】文中的“水抵两岸,悉皆怪石”等语可以看出.) ③景色都很优美.(从【甲】文中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和【乙】文中的“休木异竹,垂阴相荫”等语可以看出.) ④都能使人产生凄凉、惆怅之感.(从【甲】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和【乙】文中的“徘徊溪上,为之怅然”等语可以看出.)(意思对即可)。

3.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小题1:(1)显示 (2)拜访 (3)对……说 (4)听说小题1:C小题1:(1)(我)因此感动奋发,于是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

(2)诸葛亮做丞相,非常公平正直。小题1:B小题1: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能力,掌握要具体、精确。可以采用“替代法”或者“组词法”。

小题1:此题考查同一个字的多种意思,做此题必须要联系具体语境。小题1:文言句子翻译要求字字落实,句意完整,语句通顺,特别是关键词的理解。

小题1: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筛选信息的能力。

4. (一)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至则披草而坐 披:分开 而未尝往也 往:流逝

B、外与天际 际:边际 而卒莫消长也 卒:终究

C、引觞满酌 引:拿起 而天地曾不能一瞬 曾:竟,简直

D、意有所极 极:至 吾与子之所共食 食:享用

曾:曾经。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A.是岁,元和四年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B.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故为之文以志

C.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D.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因为加点的字不明确,勉为解释如下:

A、是:都是指示代词,这。也:都是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语气。

B、以:前者是介词,表原因,因为;后者是连词,表目的,来。

为:前者是动词,成为;后者是动词,写作;撰写。

C、其:前者是人称代词,它,指燕国;后者是人称代词,它,指天地万物。

而:前者是连词,表转折,却;后者是连词,表修饰。

D、之:前者是结构助词,的;后者是结构助词,辅助表示定语后置。

而:前者是连词,表并列;后者是连词,表转折,却。

下列与例句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B)

例句:卧而梦

A、六王毕,四海一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吾从而师之

D、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例句中加点的词应该是“梦”,活用类型是名词作动词。

A、一:数词用作动词,统一。

B、水:名词作动词,游水;游泳。

C、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向……学习。

D、辇:名词作状语,修饰“来”。乘坐辇。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古今同义的是(B)

A、游于是乎始

B、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C、下而从六中破亡之故事

D、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加点的词语也不明确。勉为解释如下:

A、于是:从此。不同。B、东方:相同。

C、故事:旧例。不同。D、钩心斗角:现在一般不用其本义了。不同。

11、下列句子所属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A)

例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A.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B. 而今安在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相与枕藉乎舟中

【解析】

例句的句式是定语后置句。

A、定语后置句;B、宾语前置句;C、宾语前置句;D、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第②段中,“惟江上之明月……而吾与子所共食”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这些话对“客”起了什么作用?

翻译下列句子

(1)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译文:(它高高低低的态势,)又显得高低起伏,有的像是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有的像是蚂蚁洞,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聚集收拢,重叠到一起,没有逃脱隐藏的。

(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译文:水像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缺,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

5.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甲】从小

1.像北斗七星;使……感到凄凉(凄清);说出失望;失意,惆怅 2.D 3.(1)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2)这条溪水如果在荒山野外,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地方.4.(1)①都地处荒郊,少有人来.从【甲】文中的“寂寥无人”和【乙】文中的“无人赏爱”等语可以看出; ②都是以石为底、为岸.从【甲】文中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和【乙】文中的“水抵两岸,悉皆怪石”等语可以看出; ③景色都很优美.从【甲】文中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和【乙】文中的“休木异竹,垂阴相荫”等语可以看出; ④都能使人产生凄凉、惆怅之感.从【甲】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和【乙】文中的“徘徊溪上,为之怅然”等语可以看出.(意思对即可.) (2)甲文:清澈透明 乙文:水流湍急。



  • 【古典文学】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答:(2)人研究学问,不一天天进步就会一天天落后。【小题1】相同点:都告诉人们读书要虚心求教。不同点:甲文叙述了虚心求教别人之艰难;乙文讲述了与别人共同讨论的必要。【小题1】名闻天下 文称四海 缘于心无旁骛 【答案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A.既加冠 (已经)若既...
  •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题。(16分)
    答:点评: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概括出选段的主要内容,再根据题干的要求用原文的语句进行回答。【小题4】试题分析:从“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可以看出周敦颐是一个内心通达,行为正直,纯正无邪,不拉拢勾结。考点: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点评:概括人物形象要全面...
  •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11题
    答:1.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9 小题1:(1)睡,睡觉 (2)原来,原来是 (3) 曾经 (4) 即使 小题2:(1)(2分) 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但”,“耳”译错,每个扣1分) (2)(2分) 看到松风亭还(仍然)在树梢(树林的远处、树林的高处、树木的末端顶端),心想(心说)怎样才能赶到(到得了...
  •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12分)
    答:在;表被动。B 用来……;……的原因。C 兼词,相当于“之于”;众多,各。【小题1】例句为定语后置。A 无特殊句式。B 定语后置。C 宾语前置。D 状语后置。【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注:固,通故,翻译为所以,答案错 ...
  •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3分)?
    答: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学会用自己的话理解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小题1:总结合理即可。小题1: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4,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3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
    答:4.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秦王谓唐雎曰:“寡 (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①句意为:所以不打他的主意.错,通“措”,安放,安置.②句意为:让安陵君扩大...
  •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题。(18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
    答:小题1:(1)超过约定的期限 (2)等待 (3)同“披”,穿着 (4)到……去小题2:(1)以/中有足乐者 (2)必无所疑/乃已小题3:(1)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地请教。 (2)勤奋仔细到这个程度,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没有能与他...
  • 阅读下面两篇(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10分)【甲】至若春和景明...
    答:因为“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者犹多”,自己就“妾不衣帛,马不食粟”,这是季文子忧国忧民思想的具体体现。 小题1: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然则这个词在《岳阳楼记》课下注释中有,第二个句子属于课外阅读,...
  • 文言文阅读刘禹锡
    答:3、D 4、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2.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甲】从小丘西行 1.⑴使……凄凉使……感到凄凉(凄清)⑵全...
  •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
    答:1.(1)用作动词,腰佩。(2)通“披”,穿。(3)热水。(4)辞别。(答出意思即可) 2.C 3.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4.①以读书为乐(有极强的求知欲望);②因感恩慈母,承担家庭责任而读书;③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