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成名之作《铜鼓赋》里的铜鼓哪去了?——闲读《随园诗话》(260)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6
铜鼓,我国古代的一种具有特殊社会意义的铜器,它原是一种打击乐器,以后又演化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被视之为一种珍贵的重器或礼器。公元前7世纪开始出现。现存铜鼓自春秋战国直至明清均有,而以汉代制作得最为精美,式样最多。依照铜鼓流行地区和式样不同,可分为滇系和粤系两大系统。大体上滇系铜鼓体型较小,花纹大都用单弦分晕,晕圈构成大小宽窄的变化。粤系铜鼓体型高大,鼓面多有立体的青蛙浮雕。后流传到东南亚地区,如仰光。铜鼓作用巨大,一般用于祭祀、乐器、召集、婚庆、节日等。

硿硿,音kōng kōng。描写石头敲击的声音。

丙辰,指乾隆元年,1736年。是年,袁枚20周岁。

粤,清时指广东、广西,两粤之地。后专指广东。

金鉷(音hóng),(1677年—1740年),字震方,一字德山。汉军镶白旗人。原籍山东登州。历任广昌知县,雍正初,升太原知府。后升广西按察使、广西布政使、广西巡抚。乾隆元年(1736年),召补刑部侍郎。因离任时借公帑数千金,被后任参劾,罢职交部议处。赦罪居家,乾隆五年春去世,年六十三。

甲辰,指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是年,袁枚69岁。

《铜鼓赋》,袁枚骈文作品。

漓水,即漓江,珠江水系西江(珠江上游干流)的支流桂江上游河段的通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从兴安县溶江镇河口,接古运河灵渠,为漓江起点,经灵川县过桂林市在平乐县平乐镇北与恭城河汇合为漓江终点,全长164公里。平乐镇以下称桂江。河流继续南流至梧州汇入西江。

《崇文总目》,宋代创作的官修书目。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命翰林学士张观、李淑、宋祁等校定整理三馆与秘阁藏书,去芜存菁、刊其讹舛,编成书目,不久又命翰林学士王尧臣、聂冠卿、郭稹、吕公绰、王洙、欧阳修等人校正条目,讨论撰次,又仿唐代《开元群书四部录》,编列书目。历七年至庆历元年七月成书60卷,庆历元年(1041年)十二月,由翰林学士王尧臣上奏,赐名崇文总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家书目,共六十六卷(后访得遗书入总目),按四部四十五类。著录经籍3445部,30669卷。该书目至南宋已不甚流行,各家著录其卷数参差不一。明嘉靖至万历年间,范钦天一阁有该书目藏本。清康熙年间,朱彝尊抄录天一阁藏本,使该书目再现于世。

熙朝,意思指兴盛的朝代;使王朝兴盛。出自宋·陈师道《贺翰林曾学士书》:“兄弟相望,乃平世之荣光;鲁卫同升,亦熙朝之故事。”

【闲言碎语】

去过广西,参加过苗寨旅游的人,一般都见过铜鼓。到过云南旅游的,在民族风情游项目中也常常见到。记得自己第一次去广西,首见此物,咋一看,以为是个铜铸的园凳子,后来导游说是“铜鼓”,才知道是少数民族的至宝重器,至为神圣。幸亏没有造次,一屁股坐了上去。

袁枚少年成名,声动海内,就是从一篇《铜鼓赋》起步的。乾隆元年(1736年),20岁的袁枚,从家乡杭州千里迢迢来到桂林,投奔当时正在广西巡抚金鉷幕府中的叔父袁鸿寻找出路。袁鸿对这位远道而来的侄子并不是十分欢迎,他自己尚没有功名,只是担任幕宾混口饭吃,那里还有啥能力帮助侄子踏上富贵之路。好在金鉷见袁枚举止大方,对答得体,便有心测试一下这个名闻遐迩的神童才子,遂在巡抚衙门的八桂堂中,以其陈设于堂中的雍正八年在桂平县铜鼓滩网获的铜鼓为题,作一篇《铜鼓赋》。袁枚援笔立成,洒洒千言,文采飞扬,满堂喝彩。金鉷当即将此文收入《广西省志》,列为“艺文”首篇。之后,又专折上奏,推荐袁枚参加“博学鸿词”考试,赠送盘缠120两银子,遣专人护送到京师,使袁枚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参试者,一举成为京师万众瞩目的文坛新星。

袁枚的《铜鼓赋》序文,用华丽的词藻,铺陈的手法,记述了金鉷获得铜鼓并且“留之纛下,用肃军门”的概况:“铜鼓者,汉伏波征交趾之所获,而武侯擒孟获所遗也。然而代远年湮,星移物换,商山宛在,谁能复听鸣钟,泗水依然,不复再擎古鼎。此皆神灵呵护,必待传人,而亦德政熏蒸,始邀瑞物。大中丞德山金公先生,三江沐德,百粤铭仁,福云随银瓮俱青,甘雨共金船并紫,于是耕夫前获,渔父复收。一则进之阙前,聿昭祥化。一则留之纛下,用肃军门。”在序文里,袁枚说到了铜鼓的来源,一是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征伐交趾(今越南)所缴获的战利品,二是诸葛亮擒孟获所得而遗留下来的。袁枚的说法,是古人对铜鼓来源的记载。其实,随着上世纪初西方学者对铜鼓的研究,以及后来的考古发掘,铜鼓的使用年代远远早于汉代,在战国时期墓葬中屡有出土。而对于铜鼓的起源,直到目前为止,专家们也是说法不一。多数人认为,铜鼓是由铜釜(一种古代的炊具)发展而来的。因为,原始铜鼓与铜釜的形状特别相似,而且近年来在云南楚雄万家坝出土的早期铜鼓上面还有烟灰的痕迹。也有一部分人认为,铜鼓是由皮鼓演变而来的。由于南方的气候潮湿多雨,皮鼓容易受潮发霉,以致失去最开始的乐器效果,因此人们就用铜鼓代替了皮鼓。

袁枚的《铜鼓赋》的正文是骈体文,文中用华美的辞藻描述了铜鼓的形象,如“其状则体如坐墩,面同博局,苍岭点砂,环切玉腹,自脐以内,空腰较首而微束。”说到铜鼓的色泽和纹饰,“势跃跃于钦岑,纹彬彬于沉绿。”“其色则丹螺献甲,鳌背成峰;花似绣而若缬,纹已直而犹纵。远而望之,若朱云褵褷于宝鼎;近而察之,若绿羽璘碥于万重。”描写其声音,“其声则鞺鞳为音,砰訇作韵。霜降钟鸣,雷出地奋,汉宫击瓦,而屋尘皆飞,秦铎驱山,而草木悉震,发清机于地籁,依稀仙阁高鸣;振元气于鲸鱼,恍若钧天可近。”从上面的引文中,我们不得不佩服袁枚的文史功底及文字能力。这篇《铜鼓赋》,别说是援笔立就,就是照章诵读,现在的文史教授也未必能够字正音准,通篇无错。有些对袁枚不了解的人,总觉得其写的诗虽蕴藏性灵,但流于浅白,以为袁枚浪得才子之名。若读过其20岁上受命当场完成的《铜鼓赋》,这样的错觉必定是荡然无存了。

关于袁枚在广西巡抚衙门所见的铜鼓,后世还有个故事。雍正八年(1730年)金鉷作《铜鼓记》,其中记载铜鼓形制为:“絜之,高一尺六寸而稍缩,面径二尺六寸有奇,周三其径,腰微束,仅六尺九寸余,底如其面而空。面有蟾蜍叠踞,大小各六,重之为数十二,意取律吕相生而应十二月盈虚之象欤。中边圆纹亦十二道,疏密相间,内皆细文,不一其状。旁有两耳如环,用以舁。通体完整,不缺不窳, 似有呵护之者。”嘉庆年间,广西巡抚谢启昆在抚衙建造了铜鼓楼,专门置放金鉷收存的铜鼓。但在谢启昆之后,铜鼓楼渐渐废弃。道光十六年(1836年),梁章钜任广西巡抚。自谢启昆至梁章钜,间隔三十五年,其间换了十六任巡抚,铜鼓楼只能默默的荒废在巡抚衙的东南隅。梁章钜起初并不知道铜鼓楼的存在,后来翻志乘,辗转得知。梁章钜惋惜此物此楼默默无闻,决定重修铜鼓楼。此时已在道光十七年(1837年),与金鉷收存铜鼓已过百年。梁章钜重见铜鼓,却发现了变化:“惟金记前鼓谓周围有六蟾蜍叠踞,重之为数十二,意取律吕相生,今细加谛视,实只六蟾,蟾各四足,不见有叠踞之迹。”根据两者描述,据专家考证,金鉷所述之鼓属于灵山型的,而梁章钜所述之鼓属于冷水冲型铜鼓。由此可见,铜鼓楼内的铜鼓被后人置换了。

由这个故事,我想起了几年前的一个新闻。原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萧元于2002年10月至2010年3月,利用职务便利,用其事先配备的图书馆藏画库全套(三把,分别由三人保管)钥匙开门进入画库,以自己事先临摹好的赝品掉包馆藏的张大千、齐白石等书画家的143幅作品,窃为己有。从2004年到2011年间,萧元陆续将其中125幅书画作品委托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和浙江一通拍卖公司拍卖,成交价总计3400多万元。余下18幅未卖出的书画作品被扣押,经鉴定估价约为人民币7600多万元。2015年案发后,萧元被广州中院判刑10年。2017年病死狱中。

所以从广西巡抚衙门的铜鼓联想到广州美院的名人书画,还是那句老话:宝物无论存放在何处,都会有人觊觎并意图据为己有,而仅仅靠人性自律克服贪婪往往都靠不住,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制度。

  • 立春有什么习俗
    答:预示着这一年丰收。咬春:早在汉代就有立春吃生菜迎春的习俗。魏晋时期,人们用五种味道辛辣的蔬菜组成“五辛盘”来“咬春”。到了唐代,五辛盘变成了味道更好的春盘。此外,不同的地方还有耍社火、剪春鸡、贴春蛾、做春娃等多种多样的习俗。——以上内容摘自米莱童书《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
  • 立春节气有哪些传统习俗
    答:春卷来迎接春天的到来。4.踩“春秧歌”:很多地方有舞蹈队伍表演“春秧歌”,人们也会加入跳舞,以这种方式庆祝春节。5.炖羊肉汤:在中国北方,人们喜欢煲一锅炖羊肉汤,庆祝新的一年到来。6.看梅开花:很多公园和景区有梅花展览,人们喜欢在立春这一天前去参观,观赏美丽的梅花。
  • 少年袁枚有什么优秀品质
    答:袁枚一听,看了看叔父。看到叔父那鼓励的眼神,他答应了。金鉷出的是赋题:《铜鼓赋》袁枚看了看题目,思考也不用思考,就挥笔书写起来。对此番情形以及袁枚写的这篇赋文,史书上是如是进行介绍的:立就。甚瑰丽。金鉷一看,大为惊讶:这年轻人果然厉害呵。正好这年朝廷举行博学鸿词科考试,地方上的...
  • 委婉派的诗有什么特点?
    答:在他的诗文里,只能看到他严肃的护道面孔,而他的抒情小词,却写得婉媚轻柔,情致缠绵。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工文章,精骑射,而小词却委婉传情,凄恻动人。盖“情有文不能达,诗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婉形容之。”(查礼《铜鼓堂词话》)。作家们把肺腑中的真情,悲愁与欢愉,通过抒情的婉约词,曲折细腻地透露...
  • 火把节要干什么
    答:彝族英雄史诗《铜鼓王》流传在云南富宁县、广西那坡县和越南与中国交界罗罗(又作倮倮)支系彝族的居住区,历史悠久,影响极深,流传甚广。史诗系当地彝族原生宗教祭司“腊摩” 在“荞年节”(火把节)、“跳宫节”等祭祀性节日中的有关仪式上演唱的世传歌词,又叫《铜鼓歌》 。在罗罗彝族支系中,祭祀礼仪与相关的仪式...
  • 与时间相关的古诗
    答: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与时间相关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与时间相关的'古诗1 1、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高启《吊岳王墓》...
  • 高中作文精美开头结尾摘抄
    答:只剩下铜鼓和太阳 或许毕业之前的成长里有着苦涩、疼痛与快乐,然而他们终于像时光里的轻烟一样,从容自然淡去。至于记住与否,那已经无关紧要。因为有些东西在我们的生命中,如同风飞过青山,燕飞过屋檐,只要有过,就已经足够了。(《品尝高考(论坛)》) 22、我们活于世上,自是来品味世之珍瑰,谁愿带着烦恼上路,悲...
  • 为高三学长加油祝福语
    答:2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三年寒窗苦读,你们一定能翻过高考这座大山。在养正度过的这些美好时光,会成为回忆中快乐的篇章。希望这些回忆能够在你们的人生最困难时,带来力量。 24、待到金榜题名时,诸君皆是状元郎。 25、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袁枚《苔》 26、高三正...
  •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作业本答案
    答:9.D(①表现袁枚服务能力强;②表现袁枚称人善,赏识落伍者。) 10.⑴巡抚金洪大人一见他就感觉他与众差别,叫他写一篇《铜鼓赋》尝尝才学,袁枚很快就写完了。 ⑵那瑰丽怪异,幽深旷远,全都表此刻诗文之中,自我怡悦,随兴抒意。 ⑶袁君认为这些个不值当一谈,厥后决意不要旁人记叙他仕进治事的成就。 11...
  • 袁姓宗祠通用对联
    答:才捷当庭赋铜鼓;节高卧雪对梅花。——佚名撰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诗人袁枚(1716-1797)的事典。袁枚字子才,号简斋,别叼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进士,入翰林。任县令时。推行法制,不避权贵,有政声。后不复仕,于南京小仓山筑随园,创作诗文。其文学观主要表现在《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