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讨伐东吴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伐吴会失败?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3
刘备讨伐东吴为何会失败呢?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内容让后人争论无穷:刘备下决心和东吴决裂,而不顾最为强大的敌人曹魏,这是否是一个失策呢?他当时为何要这样做?在玄德主公的心目之中,自己的蜀汉真的如此强大么?他对于实际情况是否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呢?

话说刘备伐吴的原因有很多,当然第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帮结拜兄弟关羽报大仇。其实当时也有很多人劝他这一场大仗不要打为妙,比如更加懂谋略的诸葛亮和骁勇的赵云,都主张暂且言和然后一致对抗共同宿敌曹操,但是玄德架不住他们之间兄弟情深啊。
张飞当时也已经气炸了失去理智,整天跑过来哥哥耳边说要报仇,更加激起刘备不理智的复仇意志。其次为了夺回失去的荆州,荆州是重要的战略要地,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特别是对蜀国来说更加重要,失去荆州之后就只能被困在益州的山沟沟里。

后来的事实证明,蜀国的十几次北伐,不管是诸葛亮还是姜维,都是无功而返。还有当时刘备内心也已经膨胀了,当时真是蜀国最鼎盛的时期,西线战场汉中之战和曹操的对决,刘备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不仅占领了汉中这个军事重地,还斩杀了曹操的族弟,西线战场最高指挥官夏侯渊。
东线战场在关羽兵败前已经打到了曹魏的都城许都附近,逼得曹操要迁都,幸亏司马懿阅历甚广计策颇为毒辣,联合东吴剿杀了关羽。尽管兵败但蜀国的实力还在,关羽的死一方面激怒了刘备,复仇的火焰让他失去理智,另一方面也给了刘备一个机会。

他当时可能已经忘了三分天下的战略,一心想着尽快的灭亡东吴,即是为“好弟弟”关羽败走麦城之死报仇,也可以统一南方,和曹操南北抗衡。刘备当时出兵也是做了自认为充足的准备的,其派出的蜀国各路精锐部队之师,有玄德亲自领兵前进,水路两头雄赳赳气昂昂的并进,一路气势汹汹的直接杀奔仇敌东吴。
其大军到了夷陵的地带还联合当地的五奚一同对抗处于防御的东吴。如果最终要不是刘备大脑发热复仇心切导致的一系列战略之上的错误,导致了最后的一个惨败,可能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历史还真有可能被改写一部分。说到这里笔者不得不一声叹息。你要说刘备一时冲动也罢,说他愚笨也罢!

当时刘备倾全蜀汉之力,号称有七十万大军进军东吴,最后却还败给了东吴,其是基本的原因就是当时刘备的将领、谋士已凋零,七十万大军就如一只张牙舞爪的纸老虎,一捅就破。

刘备兴兵攻吴刘备为什么要伐吴呢?都说是为了给关羽报仇,其实也有可能是因为失去了荆州,他与诸葛亮在隆中的三分天下之策变成了泡沫,他急需取回荆州,当时陆逊曾与孙权说,刘备并没有水陆并进,那么大军只在陆上进取,意在荆州也是不无可能,没有水军东进的可能性还是比较低。当时蜀汉的实力和东吴都弱于曹魏,两张联手防强才是真正生存之首,而刘备借关羽之死兴兵东吴,想取回荆州,图谋以事,才是本意吧。世人对于刘备败于夷陵的印象,大多来自于《三国演义》中曹丕所说“苞原隰险阻而结营,岂有连营七百里而可拒敌乎”。

连营七百里实为背锅“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其实曹丕这句话吧,可能只是想说刘备在长达数百里的战线之上分别扎营,《三国志》之中也有提到,刘备当时的营寨高达几十屯,然从巫峡到夷陵,不过汉时300里,又怎么“连营七百里”呢?刘备之败,在我看来,并非因为这个,虽说刘备当时号称七十万大军,但实际约4万前锋,加上江北5千军士,蛮兵数千,实际上也不过数万人马,与东吴实力相差不远,虽说是乘势而来,气势如虹,但军中卓越的人才却没有几个,诸葛亮在蜀中,当时庞统、法正已死,谋臣仅以张良、陈震等人,武将更不说,关羽、张飞皆亡,马超赵云并无跟军,仅一个年迈的黄忠,就逄魏延都用在防备曹魏的战线之上,所以在综合团队战斗力之上,刘备军团其实不如东吴,这才是导致刘备失败的根本原因。

刘备终是败走白帝城,给蜀汉蒙上了一层忧伤,本来蜀中出兵就不易,长期作战更是容易失败,无论是刘备伐吴还是诸葛亮北伐都是如此,然则刘备似乎就是拼了命去伐吴,你觉得他是为了荆州还是为了关羽呢?

刘备伐吴过于自信,在夷陵指挥错误被陆逊火烧连营,军队被击溃损失惨重所以失败。

刘备讨伐东吴一开始是连战连捷的,只是到了夷陵这个地方才被陆逊打败,刘备小看了陆逊,大意了,输掉了夷陵之战。

刘备讨伐东吴错在心浮气躁报仇心切落入敌军圈套最后损失惨重,在白帝城去世。

首先,以蜀国的实力和刘备的军事能力,并不能做到伐吴的举动,其次当时吴国实力正强大,想要伐吴是非常艰难的。

关羽大意失荆州,兵败被杀,刘备为给关羽报仇,发兵攻打东吴,一开战就是意气用事。那么刘备伐吴都犯了哪些错误呢?

1:刘备不能区分主次矛盾是刘备的最大缺点。刘备不伐魏国而选择伐吴正是不分主次矛盾的表现。

刘备一直打着匡扶汉室,讨伐国贼的旗号。曹丕逼汉献帝退位,自己当了皇帝,汉朝灭亡。刘备是汉氏宗亲,在西川既皇帝位,继承的是汉朝正统,正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应该在做皇帝后讨伐伪皇帝曹丕,匡扶正义,怎么能不分主次矛盾去讨伐没有称帝的东吴呢?这在道义上就先失了先机。

刘备降诏为二弟关羽报仇,打算起兵伐吴,立即遭到大将赵云的反对,赵云说:“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现在曹丕篡汉,神人共怒,这时候应该讨伐曹魏,不应该去讨伐东吴,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应该以天下为重”。赵云说得句句在理,奈何刘备被仇恨迷失了心窍,怎么也听不进去,还因此对赵云不满。学士秦宓,诸葛亮等都劝阻不能伐吴,刘备不听。可见刘备伐吴的决定是错误的。

2:战略上决策失误,想发倾国之兵一战灭掉东吴是不现实的,当时三国鼎立局面已经形成,即使强大的曹魏想一举灭掉东吴都不可能,何况相对较为弱小的蜀国呢?

吴蜀交兵正应了赵云的话,赵云曾在劝谏刘备时说:兵势一交,岂能骤解,愿陛下查之。意思是只要和东吴一开战,就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问题。那还有一个曹丕呢,他正等着吴蜀打的两败俱伤,渔翁得利呢。所以即使打胜,曹魏插手,还是会吃亏的。

共产党解决皖南事变的做法就是很好的方法,在分清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同时,对国民党顽固派做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既打击了顽固派,又保证国共合作不破裂,最后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刘备应该在战略决策上让孙权做一定的让步,比如只要回荆州,把关羽,张飞的仇人交出来,事实证明这些目的是能够达到的。

刘备出兵到白帝城,孙权就派诸葛瑾为使者来见刘备陈述厉害,愿意归还荆州,交出降将,送回孙夫人永结盟好,共灭曹丕。但刘备一心报仇,他的目的是灭东吴,杀孙权,所以只能开战了。

3:刘备犯了骄傲自大的毛病,指挥上出现严重失误,导致夷陵之战惨败。

刘备伐吴,一开始还是取得了一些胜利,虽然损失了老将黄忠,但也斩杀了吴国名将甘宁,潘璋等大将,打的吴军节节败退。但慧眼识英雄的孙权力排众议提拔名不见经传的陆逊担任东吴三军大都督,蜀军的噩梦开始了。

刘备打了几个胜仗,有点让胜利冲昏了头脑,他认为自己打了一辈子仗,江东没有人是他的对手,计划长驱直入拿下江东。这样做已经把蜀军置于危险之地了,蜀军顺流而下,进攻容易,但失败了撤退是逆流而上很难撤回去,一旦失败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手下大将黄权劝阻刘备,但刘备自持领兵多年,不会败给江东,没有听从,只把黄权留了下来。

东吴打了几场败仗,孙权聚文武商议对策,谋士阚泽推荐陆逊领兵去对抗刘备,遭到张昭等人的反对,阚泽以全家性命担保,孙权决定启用陆逊。

陆逊虽然没有上前线,但他在家一直研究前线战况,而且画了一张地形图,破刘备的计划已经成竹在胸,但他没有去请战,而是在家等机会,因为他知道自己虽然有破敌之计,但资历尚浅,那些大将不会听自己指挥,他需要孙权赋予他能够震慑东吴那些老将的权利,自己的计划才能够实施。可见陆逊并不是仓促上阵,他是有准备的,而机会永远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孙权不愧是一代明主,连夜筑坛,请陆逊登坛拜为大都督,并赐给尚方宝剑和印绶,令他节制东吴各路人马。

陆逊到达前线,命令诸将把守住各处隘口,不得出战,并拿出孙权赐给的尚方宝剑制止了韩当等老将的鲁莽行动。陆逊坚守不出是逼迫刘备出现错误,然后抓住机会给予致命一击。

刘备听说东吴用陆逊当大都督,又听马良说袭击荆州都是陆逊的计策,马上传令进兵,马良劝刘备说陆逊有谋略,不能轻敌,刘备认为自己用了一辈子兵,怎么还不如一个黄口孺子,并没有把陆逊放在眼里。

刘备想尽办法,陆逊就是不出战,刘备也是无计可施,这时候天气炎热,蜀军疲惫连水都喝不上,于是下令蜀军到山林茂盛离小溪,山涧等靠近水源的地方扎营,据说是连营七百里。刘备终于出现了错误。

东吴陆逊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他等刘备人马全部进入山林之中,然后把自己的破敌之计报告孙权,孙权起大兵前来接应,陆逊火烧蜀军七百里连营,刘备全军覆没,死于白帝城。

刘备伐吴是错误的决定,在加上伐吴过程中战略战役指挥出现失误导致他最后惨败,从此蜀国彻底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



  • 刘备讨伐东吴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刘备兴兵攻吴刘备为什么要伐吴呢?都说是为了给关羽报仇,其实也有可能是因为失去了荆州,他与诸葛亮在隆中的三分天下之策变成了泡沫,他急需取回荆州,当时陆逊曾与孙权说,刘备并没有水陆并进,那么大军只在陆上进取,意在荆州也是不无可能,没有水军东进的可能性还是比较低。当时蜀汉的实力和东吴都...
  • 刘备为什么一定要打东吴,其中隐藏着怎样的战略目的?
    答:刘备伐东吴的真实考量我们都知道,刘备是一个非常冷静成熟的政治家,虽然宽厚仁德讲,义气重感情,但绝不会为仅为关羽报仇,便在蜀汉立国未稳的情况下,以举国之力征讨东吴,其实在这背后,刘备有其更深层次的盘算。第一、曹魏方面收缩防守策略让刘备无后顾之忧。曹丕以魏代汉,既成定局,曹丕即位后...
  • 刘备为什么一定要打东吴,其中隐藏着怎样的战略目的呢?
    答:因此像刘备这种“老江湖”是绝对不可能因一时冲动就带着举国精锐去找孙权拼命的。况且,关羽死于220年初,刘备兴兵伐吴在221年七月,前后相隔了一年半,这中间刘备还抽空在成都完成了称帝。从时间跨度上来看,说刘备因冲动而不顾群臣劝阻,一心讨伐东吴为关羽报仇雪恨也是说不过去的。那么刘备...
  • 刘备不征曹魏而伐吴的战略真的错了吗?你怎么看呢?
    答:——三国志裴松之注引云别传刘备准备讨伐东吴的时候,赵云劝说刘备先伐魏,如果从结果来看,刘备伐吴兵败夷陵,致使蜀汉精锐损失殆尽,人才出现断层,给刘禅留下一个千疮百孔的蜀汉,致使蜀汉彻底失去争夺天下的资本,的确是非常愚蠢的举动。但是,假如刘备接受赵云的建议,选择先讨伐魏国,结果...
  • 刘备为什么一定要打东吴,其中隐藏着怎样的战略目的呢?
    答:总的来说,刘备要亲自出征伐吴,是因为当时曹魏的兵力大部分在东吴方向,且刘备出兵伐吴前,孙权和曹丕矛盾不断,承受了两线作战的压力。这种形势下,刘备出兵最好的结果就是逼孙权讲和,吐出荆州。最坏的打算就是退回益州,坐等魏吴火拼。因此从战略上看,刘备伐吴算不算是错误的决定。然而不幸的是...
  • 在诸葛亮和赵云都反对的情况下,刘备为何坚持伐吴?
    答:虽然诸葛亮和赵云都反对讨伐东吴,但是刘备却坚持要去,这不仅是因为关羽的死,而且刘备也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关羽的死对于刘备讨伐东吴来说只是一个导火线,并不是纯碎的是给关羽报仇。刘备毕竟是建立了蜀汉,这么胸怀大志的人是不会轻易的被个人的感情所左右的。此外,如果从时间上来看,关羽的死和刘备...
  • 刘备讨伐东吴为何会失败呢?
    答:在《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内容让后人争论无穷:刘备下决心和东吴决裂,而不顾最为强大的敌人曹魏,这是否是一个失策呢?他当时为何要这样做?在玄德主公的心目之中,自己的蜀汉真的如此强大么?他对于实际情况是否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呢?话说刘备伐吴的原因有很多,当然第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帮结拜兄弟关羽...
  • 刘备东征东吴是为关羽报仇?刘备伐吴的真实原因?
    答:刘备为何要执意征讨东吴,真是为了给关羽报仇吗刘备准备伐吴,并不是为了关羽报仇,而是想要夺回荆州。希望能够壮大自己的实力,更加希望能够将汉献帝熬死,这确实有一些异想天开。夺回荆州关羽的死对蜀汉而言是一个比较大的损失,无论你是不是比较喜欢这位心高气傲的将军,这位将军的存在真的如同是一道...
  • 刘备伐吴怎么失败的
    答:222年2月,刘备军推进至夷陵、夷道一线,被陆逊大军阻击,无法前进,陆逊军又坚壁不出。由于蜀军已经进入吴境600多里,沿途一些险要关口需要派兵把守,同时掩护后方的运输线。陆逊抓住时机火烧连营,大败蜀军后陆逊指挥东吴人马,对刘备进行了疯狂的追击,几乎在马鞍山生擒刘备,刘备靠傅彤,程畿等人以命相...
  • 刘备为什么要讨伐东吴?
    答:刘备之所以会讨伐东吴有很多的原因,第1点就是要为关羽报仇,第2点也是想要直接把荆州夺回来,说白了就是利用关羽的死来发动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