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名声响当当的清官,包拯与海瑞的结局有何不同?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海瑞和包拯都是清官代表,为何口碑竟完全不一样?

因为两个人所处的时代,和经历的事情都是不同的,所以自然口碑不同了。

先说海瑞,祖籍福建,后迁至广州再到海南落了户。明朝时候的海南真的不怎么样,虽然现在好,但是那个时代几乎是没有人愿意去的地方。海瑞小时候的生活环境也造就了他的性格,所以导致他一直都是一个严肃的甚至有些偏执的人,就算是对帝王,也可以明目张胆的指出对方的错误。

而包拯呢?不管是历史上哪个版本的包拯,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做官之前的包拯就是一个宅男,但是包拯对做官没瘾,但真做起官来,还是极度负责认真的。包拯在其仕途上发挥的作用,在于他为政期间敢于打破官场各种潜规则,敢于发声,促进了北宋仁宗一朝的内政外交各项政令的改进和完善。
总之海瑞是个好官,可是清廉正直到有些偏执。而包拯的,是个圆滑的好官。所以,海瑞的评价比包拯差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海瑞曾经下狱,是徐阶救了他的命,可是之后的他竟然清廉到把徐阶的两个儿子发配充军。

感觉海瑞就是这么的偏执,所以我想可能没人会喜欢这种偏执的人。这也是海瑞最大的问题,偏执的人,往往是不受欢迎的。所以在民间,海瑞的形象比包拯差了相当的多。
如果海瑞圆滑一点肯定不是这样的结局,虽然我们批评海瑞,但是还是应该赞扬他的功绩。

包拯与海瑞,都是有名的清官,为什么一个被罢官,另一个青云直上,这里的关键是什么? 也许有人说,两人所生的时代不同,一个是宋代,一个是明代。也许有人说,两人所遇的皇帝不同,皇帝的性格决定了两人的命运。二者都没有说到关键之处。接下来笔者就为大家简单解释一下。

先说海瑞,海大人的失误,就在于他把矛头指向了皇帝。明朝嘉靖四十五年,海瑞任户部主事时,犯了傻劲,就多年来人们最忌讳的事上疏皇帝,批评世宗迷信道教、不理朝政,结果被逮捕入狱,差点判了死刑。从此,皇帝不再信任他,加之有人趁机打小报告,于是被革职回家,闲居16年。这16年时间,让他少做了多少工作? 也难怪皇帝生气。

包拯则就很会揣摩上级意图。包拯仕途顺利,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又当了枢密副使。《宋史》上说他:“拯性峭直,恶吏苟刻”。也就是说,包青天铁面无私,一身正气。不但鸡鸣狗盗之徒他敢铡,贪官污吏他敢铡,就连皇亲国戚他也敢铡。 这包青天,难道真的胆大包天吗?包青天还包不了天,他毕竟还没有那么大的胆。

打龙袍一事就可以看出包拯的聪颖。他过人之处就在这里,他善于理解领导的意图,知道哪儿该动真格的,哪儿该做样子。而海瑞则“实诚得有些过头了”。

在"学而优则仕"的古代,士人的清高脾气时常在官场被磨得失了色彩。偶有"超凡脱俗"者,能抵挡大半的官场浊气,便能成为名留青史的清官名吏。

而这其中的卓然者,于现代人而言的最熟悉的两位,大抵便是海瑞与包拯。


在董群先生所编纂的《历代清官廉吏故事》中,包拯和海瑞都位列其中。董群先生给二人的故事的小标题很简单:"包拯笑比黄河清"、"清廉刚直的海瑞"。可越是这样简单的标题,反倒愈发契合包拯和海瑞的官宦生涯。

包拯,字希仁,是宋真宗至宋仁宗时期的一位名臣。海瑞,字汝贤,号刚峰,是明武宗至明神宗时期的一位名臣。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包拯在泸州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境内)出生。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他因病在汴京结束了自己作为"包青天"的一生。


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后来被称作"海青天"的海瑞在海南琼山(今海南省海口市)出生,"接"过了包拯的衣钵。

万历十五年(1587),年过古稀的海瑞才在南京合上了双眼。而细数包拯和海瑞的一生,他们的关系可不只同为"青天"这一点。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包拯初中进士,被安排进大理寺,做了一名评事,并受命出任建昌县(今江西省永修县一带)知县。哪怕仅是通过现代的古装剧,我们都能明白大理寺是个什么地方。老天爷就像是突然想下凡来看看一个人到底可以如何走完这一生,便选中了包拯,从一开始就把他放进了自己安排好的棋局。

而海瑞,却像是被老天爷开了一个玩笑,明明在进京参加会试之前就写出了《治黎策》、《平黎策》这些务实的策论佳作,却没能得到考官的赏识,名落孙山。四年时间,两次会试,海瑞踏踏实实地做了准备,却还是走不通这条应试及第的道路。于是他决定,放弃科举考试。


不过在海瑞放弃科考入仕这条道路之后,他入仕的前途反倒是逐渐亮堂了起来。嘉靖三十三年(1554),海南承宣布政使司将海瑞公派到福建延平府(今福建省南平市一带)去做了官方教师,即教谕。嘉靖四十一年(1562),海瑞又被调遣为淳安(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知县,由此正式步入仕途。

而一开始走得更为顺畅的包拯,很快就在忠孝之间犯了难。当时他的父母皆年迈,包拯难以狠下心去到离家千里之外的他乡任职,因而申请在家附近为官,甚至还曾辞官归家陪伴父母。因为选择了孝,包拯在景祐四年(1037)才正式去到了离家稍远些的天长县(今安徽省境内)任知县。

而包知县和海知县之后选择的路虽处处看似不同,但终究还是殊途同归。

庆历元年(1041),包拯在端州(今广东省肇庆市)做知州,以不同于其他官员的清廉形象声名鹊起。两年后,这位清廉的包知府被诏回京城成为了监察御史,更是贯彻了他心中对于廉洁的坚守之志。


历任出使契丹的使者、三司户部判官、尚书工部员外郎、龙图阁直学士、刑部郎中、多地转运使、多地知州知府、御史中丞、给事中、三司使……十几年间,包拯他人去到哪,刚直不阿和廉政就被他带到哪。为了坚守朝中的廉洁,他还得罪过国丈张尧佐、名臣宋祁、张方平……

而开始为官的海瑞,也是眼里只有公正而无权势。在地方期间,海瑞无论是遇到权臣胡宗宪的公子,还是遇到奸臣严嵩的党羽,他一律以法为度,惩治起来毫不放水。

可相比于包拯在朝中的德高望重,刚直的海瑞却也曾碰得头破血流。嘉靖四十五年(1566),他向失职的明世宗呈上《治安疏》。世宗明明已经大怒,海瑞却不打算如其他臣子一样装聋作哑。在呈上奏疏以前,他其实就已经为自己准备好了棺材,安顿好了家人。可以说,为了劝谏君王,为明朝唤回明君,海瑞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这次直言进谏,确实差点要了海瑞的命。他在狱中被关了多月,几乎放弃了期待生机。直到年底世宗驾崩,新帝继位,海瑞才被以贤臣的待遇请出牢狱,官复原职。

随后的两三年里,海瑞深得明穆宗器重,做过专门掌管玉玺的尚宝丞,也做过统管十府一州的正四品佥都御史。然而相比于包拯最后成为枢密副使,被升任礼部侍郎而不受相比,海瑞受到的阻挠还是更多些。


隆庆三年(1570年),海瑞受到多人污蔑和弹劾。明穆宗虽仍旧对海瑞和和气气,但也不得不将他降职。

张居正掌权后,海瑞又被张居正疏远打压……十几年一晃而过,等到朝廷再想重用海瑞时,他已是年过古稀的老人。可即便年事已高,海瑞还是坚持在岗位上尽忠尽职,直面他人的构陷,直至万历十五年(1587年)十月在南京任上病故。


包拯、海瑞,几百年来他们几乎成为了清官的代名词。同为清官,他们的一生是那么相似而又不同。包拯坚守清廉的道路,虽崎岖,但终究还算可以杵着竹杖前行。而海瑞,在愈发黑暗的明朝政局里不得不一路披荆斩棘。

不仅是海瑞,所有站在人性阴暗面的清官们,都不得不如他一般学会坚毅和勇敢。



包拯没有受到他人打压和污蔑,虽没有很顺利,但还不算很艰苦。海瑞的路很难走,因为清廉正直被人构陷,甚至得罪了皇帝,还坐牢,可以说是摔了无数次跟头,可能是和他个性有关。

包拯的结局更好。海瑞的结局非常的凄惨,还被抄家了。

都是名声响当当的清官,海瑞和包拯的结局不一样的原因,他们的统治者不一样,他们对待包拯和海瑞的方式也不一样。

因为包拯遇到了一个好的皇帝,知人善任,心地善良,信任臣子,而海瑞的领导人却不是那么的英明,所以他俩结果不同

  • 都是清官,都怼皇上,包拯一世富贵,海瑞却一辈子朝不保夕?
    答:这主要和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宋朝是推崇文官政治,而且信奉“刑不上大夫”。更关键的是宋朝的君主权力不像明朝那样得到强化,所以包拯敢怼皇上,而且怼得理直气壮,但是海瑞就特别怂。
  • 包拯和海瑞谁官大,分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答:都是朝廷实权部门,手中拥有实权;海瑞长期在地方工作,短时间在京城工作期间也缺乏实权。3,从前途而言,包拯很早就进入朝廷,跟皇帝接触多,深受赏识和重用,假以时日,必定是宰相人选;海瑞的性格脾气不受欢迎,在朝廷备受排挤,无论皇帝还是宰相们都不喜欢他,即便生命延长,也很难进入国家领导班子。
  • 包拯、海瑞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大清官,对吗?
    答:历史上,清官通常被认为好官,有人将其等同于“良吏”或“能臣”。不过,历史的另一面,往往并不是这样,清自然是好的,但古代清官并不一定是良吏,也不一定是能臣。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很多,最有名的当然是包拯和海瑞,两人都被称为“青天”,我们就以这两位民间最出名的青天大老爷为例。包拯被...
  • 同样是清廉,为什么北宋时包拯受皇帝喜欢,而明朝时的海瑞却不受皇帝待见...
    答:领导想干的、领导喜欢的、能给领导脸上增光添彩的,都在该干之列。“会干”的不但干出了政绩,干出了名声,干出了领导的赏识,更干出了仕途得意飞黄腾达的结果。干工作有“会干的”和“不会干的”之分。从历史上看,包拯和海瑞都是清官,但为什么只有海瑞被罢官,而包拯却没有被罢官呢?这就是...
  • 明朝的清官海瑞为什么没有宋包拯的名气大?原因是什么?
    答:当然,历史上的包拯确实也配得上以上评价,但远没有文学作品中,虚构的那样丰富多彩。一个虚拟的秦香莲的眼泪,为包拯的黑脸抹上了永不褪色的光环!三、为什么包拯比海瑞更接地气 文学作品为什么青睐包拯,却冷遇海瑞?我觉得跟两人的性格,在人们心理的投射“感官”不一样,海瑞太孤傲,像不...
  • 包拯和海瑞谁官大,分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答:包拯和海瑞两人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他们的事迹可谓是家喻户晓,尤其是包拯包青天的事迹更是老少都知。那么海瑞和包拯两人都做过哪些官职呢,今天就来说说包拯和海瑞两人的官职情况。包拯担任过的官职很多,这里选取几个主要的官职来加以说明。1.户部判官、副使:这个官职大致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民政...
  • 在历史上,包拯和海瑞两个人谁的官比较大呢?
    答:我们都知道,包拯和海瑞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清官,是古代朝廷贪污腐败,结党营私现象中的一股清流。也是因为这样,他们在现在的戏曲中的人物形象也出现得最多,毕竟清官难得,值得后人称赞纪念。包拯号称包青天,他断案如神,大公无私,所以人们都称他为包青天,深受百姓爱戴,受朝廷重视,他生前做的枢密副使,...
  • 包拯和海瑞同为青天大老爷,为何海瑞的命运多舛,结局悲惨呢?
    答:在这30多年里,他三次被罢官,被罢官或无奈辞职的时间长达16年。海瑞虽不得官心,却深得民心。海瑞当政,不随意增加百姓负担,所以,在海瑞升调、辞职时,百姓常常“号泣载途”,很多百姓还在家中供着海瑞的画像。海瑞的死讯传出后,南京的商户和百姓自发罢市以示祭奠。海瑞的灵柩是用船运回家乡的,...
  • 海瑞和狄仁杰、包拯都是有名的廉吏,为何海瑞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呢?
    答:还有一个人,同样也是清正廉洁的好官、清官,但他始终却得不到皇帝的重用,他就是大明王朝的海瑞。如果把海瑞和前两位做对比,我们很明显可以看出来,干的最多的,吃苦最多的,最体察民情的,都是海瑞。为何他却比不上狄仁杰和包拯呢?他的仕途之路为何如此的坎坷呢?我们经常用一句话来形容一个人,...
  • 历史上真实的包拯是怎样的?他和海瑞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答:说到包青天大家都有一个印象那就是这个人好像真的是铁面无私啊,而且办案断案那叫一个厉害啊,而且也有电视剧看得人大呼过瘾,当时看着电视剧就是恐怖片了,那么我们不妨说说,在正史上面包青天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包拯与海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都是清官,对于人品,更是“头铁”。包拯生于宋真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