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北京通州的历史?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3
谁能告诉我通州的历史,北京的哦

通州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京杭大运河北端。区域地理坐标北纬39°36′—40°02′,东经116°32′—116°56′,东西宽36.5公里,南北长48公里,面积907平方公里。 西临朝阳区、大兴县,北与顺义区接壤,东隔潮白河与河北省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相连,南和天津市武清县、河北省廊坊市交界。紧邻北京中央商务区(CBD),西距国贸中心13公里,北距首都机场16公里,东距塘沽港100公里,素有“一京二卫三通州”之称。 2.地形地貌: 通州区地处永定河、潮白河冲积洪积平原,地势平坦,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最高点27.6米,最低点仅8.2米。其土质多为潮黄土、两合土、沙壤土,土壤肥沃,质地适中。境内大小河流13条,运河蜿蜒,势若游龙;潮白河碧波千顷,渔歌唱晚。三河三路两侧百米绿色通道颇为壮观,形成天然生态屏障。 3.气候特征: 通州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冬、夏季风影响,形成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温度11.3℃,降水620毫米左右。 4.民风民俗 通州素为京东重要郊域,民风民俗深受京城影响。全区人口由21个民族构成,主要少数民族为回族、满族,回族主要聚居在通州镇南街、张家湾镇和马驹桥镇。 区内市民居住环境以楼房为主,周围乡镇多以正房为主形成院落。 乡间时令节日依旧,春节、上元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尚有遗俗,其他各节日都搞纪念庆祝活动。 区内饮食习俗无明显变化,农村饮食习俗与城镇无异,小楼的烧鲇鱼、大顺斋的糖火烧和中华老字号通州腐乳世称“通州三宝”,现今仍存在。 长城指北齐长城遗址,位于通州旧城南门外迤东窑厂村址处。西北--东南走向,长约150米,残高近5米,顶建民房,坡被荆棘,饱经沧桑,古意盎然,人文风采显赫,可谓凤毛麟角。 东魏齐王高洋代魏称帝建立北齐王朝,设都干邺(近河南省安阳市北),南与萧梁对峙,西同西魏抗衡,东有渤海屏障,北惧柔然侵犯,故于天保八年(557)自昌平长城向东南修筑一条土长城,中径狐奴(今顺义),潞县(今通州)、雍奴(今武清),直至海河。此重城与他处长城借山峦之险不同,而是傍河而行,先骈温榆河至通,再顺潞河(笥沟,今港沟河)至天津,河为第一道防线,城为第二道防线,河、城相济,水陆相依,防范功能备致,才智更胜一筹。 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此条内长城失去存在意义,便开始平除之。明初,通州城区扩大,居民骤增,又迁民屯田,人丁渐旺,需建民房甚多,遂在关厢与乡间建窑烧砖,以供需求。建在通州南关厢之窑厂,取用土长城熟土烧砖;坚固耐用。窑工在城顶建房以避水患,渐成村落而以窑地各为窑厂,由此,方才保存下村址处一段北齐长城遗址,别处尽荡然不见。迢迢数百里北齐长城仅余此处遗址,大放光彩。
记得采纳啊

通州境域,初为长江口海域中几块相邻的沙洲,南北朝中期出水。南北朝后有人定居,煮盐为业。唐为盐亭场,设防务机构。唐末沙洲涨接大陆后,即凿河运盐,开通至杨州的航道,并筑坝圩、培土壤、植麦黍,逐步改变单一从事盐业生产的局面。五代初称静海镇。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建通州,因东北有大海通辽海诸夷、西南有长江连吴越楚蜀、内运渠道达齐鲁燕冀,故而得名。静海镇改称县,隶属通州。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改通州为崇州,又名崇川,属淮南东路;明道二年(1033年)仍称通州;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改为静海郡,不久复名通州,属扬州。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为通州路;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复为通州,属扬州路,隶江北淮东道廉访司。 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静海县,通州直管静海本土,领海门、崇明两县,属扬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划崇明县归苏州府,通州仅领海门一县。嘉靖年间(1522~1566年),通州除州城外,分6乡6场。清顺治二年(1645年)属江南省扬州府;康熙六年(1667年)起属江苏省扬州府;康熙十一年,因江岸坍没,海门废县为乡,并入通州。 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直隶州;宣统元年(1909年),设定3市区、10镇区、8乡区;宣统二年(1910年),市区、镇区改为市,乡区改为乡。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5月,废州,改称南通县,属江苏省;全县仍设13市、8乡,民国9年(1920年)增设三余乡。民国18年(1929年),市乡合并为18个区,区下设镇、乡、闾、邻;民国23年(1934年)又并为13个区,区下设镇、乡、保、甲。 1949年2月2日,南通县全境解放,原县城及港闸等地划出另置南通市,实行城乡分治。南通县政府移驻金沙镇,隶属南通行政公署管辖。同年10月,全县设12个区159个乡。1956年2月和1957年10月两次并区并乡后,全县为8个区47个乡和3个县属镇、2个区属镇。1958年3月,撤销区建制,设通海、通中、通东、通北、通西5个片。1958年成立38个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公社下设大队,大队下设生产队;后公社范围逐步调小,至1982年全县有61个公社、5个县属镇。1992年末,全县为17个镇、32个乡、1个海洋渔港管理委员会、36个居民委员会、884个村。 1993年2月,南通县撤销改设通州市。 2009年7月2日,撤销通州市,设立南通市通州区。 2015年3月24日,省政府(苏政复[2015]22号)批复同意调整南通市通州区部分行政区划:撤销金沙镇、先锋镇、兴东镇,设立金沙街道、先锋街道、金新街道、兴东街道;撤销平潮镇、平东镇,设立新的平潮镇;撤销十总镇、骑岸镇,设立新的十总镇;撤销东社镇、五甲镇,设立新的东社镇;撤销兴仁镇、四安镇,设立新的兴仁镇(并将原四安镇九总渡、龙坝2个村委会划归西亭镇管辖)。

北京通州东南部有个漷(huǒ)县,但是有的人却把它读成“郭县”。也许“漷”有些生僻,所以就读了他的半边儿。

“漷”在新华字典中注释:地名,在北京市通州。 “漷”字的解释是指古水名、古县名。关于“古县名”是指北京通州区的漷县镇。同时一座具有两千年历史的京东古城。因曾设县治而得名。

汉代的时候,今天的漷县镇称霍村。辽太平年间(1021年至1031年)在此设县,其县治即设在霍村。因地处漷水之南,古代山北水南为阴,故称漷阴县,而霍村也易名为漷阴镇。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朝政府又将漷阴县升为漷州。但到了明朝初期。由于战争频繁。漷州的居民大量减少,于是在洪武五年(1372年)明朝政府将州降为县,漷州一名为漷县,县治仍设在漷阴镇。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此时因屡遭水患,区域越来越少,被清政府撤销县治,将漷县并入通州直接管理,从此漷县作为县级行政区划便在历史上消失了。但漷阴镇因曾是漷县县治而变成一个较大的村落,即以县称为村称,漷阴镇一名随之消失,易名为漷县村至今。

通州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京杭大运河北端。面积907平方公里。2008年底常住人口103.9万,其中外来人口34.7万。近邻北京中央商务区(CBD),西距国贸中心13公里,北距首都机场16公里,东距塘沽港100公里,素有“一京二卫三通州”之称。

通州 概述通州,地名,在中国有两处大地点被命名为通州,一是北京市通州区,二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1997年4月2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通县,设立通州区。区人民政府驻通州镇。
  通州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境域内就有人类活动。西汉初始建路县,后先后改称通路亭、潞县、通州、通县。1948年12月通县解放,分置通县、通州市。1958年3月县市由河北省划归北京市后,合并为北京市通州区。1960年复称通县。通州历为京东交通要道,漕运、仓储重地。万国朝拜,四方贡献,商贾行旅,水陆进京必经此地,促进了通州经济的繁荣和兴旺。享有"一京(北京)、二卫(天津)、三通州"之称。京杭大运河(运河文化广场、万亩滨河森林公园)
   京杭大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为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运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标志和象征。它的社会功能比万里长城大,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进步与发展,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通州作为大运河的北起点,曾是历史上盛极一时的皇家码头,京杭大运河在通州境内流域长达42公里,运河两岸分布有燃灯佛舍利塔、大光楼、漕运码头、皇木厂等一批文物古迹。每年有上万艘船只在运河码头装卸,形成了通州八景之一的“万舟骈集”景观。过去,通州还有个特别的节日——开漕节。每年当第一批漕粮抵达的日子,就是个盛大的节日,官吏客商、船工百姓共同参与庆祝活动,热闹非凡。元代诗人贡奎有《二月二达通州》诗作:“河冰初解水如天,万里南来第一船。彻夜好风吹晓霁,举头红日五云边。”
  如今通州码头当年的盛景虽然已不在,但是政府在这里修建了运河文化广场,推出了“漕运码头”影视基地、运河水上餐饮娱乐、运河文化体验中心等项目供市民休闲、娱乐。总建设面积约10700亩滨河森林公园也在建设中,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北京的一所天然氧吧,远观整体,气势宏大,体现运河平阔如镜,平林层层如浪,绿杨花树如画,皇木沉船如烟的特色,展现现代与朴野并存的风格。成为可观、可游、可赏、可用的运河新景,为人们提供滨水休闲、户外野营、文化娱乐等场所,同时也为通州增添了一大生态景观。
  近年来,弘扬大运河文化日益升温,沿河各省市正在紧锣密鼓地制订疏通整治规划,准备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复了京杭大运河旅游线路总体规划方案,力求将大运河打造成我国第三条世界级旅游线路,成为吸引世界游客的一张“大名片”。
  三教庙
  在通州旧城北部区域大成街北侧(原为花丝镶嵌厂址,位于通州大成街1号),儒教的文庙(亦称学宫)与佛教的佑胜教寺(亦俗称塔庵)、道教的紫清宫(亦俗称红孩儿庙)这三座独立存在的庙宇,近距离成“品”字形布列在通州州治衙署的西围墙之侧,在佑胜教寺西侧,耸立着燃灯佛舍利塔,因而形成了“三庙一塔”的古建筑群,座落在京杭大运河北端西畔,通惠河河口南岸,共同成为北京人文奥运六大景区之一——通州运河文化景区,今人概括简称之为“三教庙”。
  八里桥
   八里桥 八里桥又名永通桥,明正统十一年(1446)建造,为三券石拱桥。南北向,长50米,宽16米,两侧石栏,望柱头圆雕雄狮,各具情态,栏端戗以蹲坐麒麟,昂首挺胸,栩栩如生。中孔高阔,舟行不必免帆,侧券矮小,洪水可以畅泄。向日凭栏东望,可见巍巍古城,夜晚挟栏鸟瞰,能赏浆碎玉盘。"虹腰八里卧晴川,画舫摇从月窟穿"、"入夜霜清一轮堕,凌寒征锋去萧萧",清代诗句即当年美景写照。
  明清之际,桥上车辘辘,马萧萧,运河码头百货运往京城;桥下船轧轧,人喧喧,皇都运米驳船驶向通州。其繁闹景象当推北京之首,乃京通间咽喉要塞,是拱卫京师四大桥之一,因东距通州州治八里,故俗称八里桥。
  1860年8月21日,英法联军近2万人自天津入犯北京,遭到中国国民节节抗击。在八里桥头,清军以大刀长矛和血肉之躯英勇阻击洋兵,被洋枪大炮击倒一批,再上一批,固守长桥,血染通惠河水,谱写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之爱国主义篇章,使此桥更加壮美,愈显辉煌!如今,在洋炮劫余之汉白玉护栏上,尚留有帝国主义弹痕,乃是鲜明罪证,时刻警示中国人民随时准备保卫中华。
  燃灯塔
  燃灯塔位于通州北城,大运河北端西畔。据县志载, 此塔始建于北周,唐、元、明诸代曾予以维修。
   燃灯塔  燃灯塔为砖木结构,密檐实心,八角形13层,略有收分。原高48米,围44米,须弥座,双束腰,每面多嵌精美砖雕,下腰置二龙戏珠,上腰设三壶门,内镶仙人,各角雕力士披甲顶盔。此塔距潞河数百米,然其影垂映河中,故乾隆帝有“郡城塔景落波尖”诗句。
  康熙十八年(1679)地震,其身倾圮,发现一颗佛牙与数百粒舍利;1900年,八国联军占据通州,对塔进行破坏;1976年唐山地震受损。1985年9月重修,塔刹增高5米,添相轮二、圆光一、仰月一、宝珠四,添设避雷针,重修塔顶莲花座及各层塔檐,补铸铜铃,按原色油饰。
  西海子公园
  西海子公园位于通州区北城,东邻电影院,西毗游泳馆,南临通州宾馆,北靠通惠河。公园建成于1936年,现已成为既有园林景色,又有文物古迹,还有现代化娱乐设施的大型公园。
  著名的燃灯佛舍利塔坐落在西海子公园东北角,是古通州象征。此燃灯佛舍利塔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建筑结构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人称古塔凌云。园中亭廊景点16个,近500年的古树名木仍绿树成荫,湖中可荡舟,儿童乐园可嬉戏,盛夏酷暑游人可在水上世界戏水娱乐。
  相传燃灯佛舍利塔是为了珍藏燃灯佛的舍利而建的,塔内供奉着燃灯佛祖的遗骨,并珍藏有佛祖舍利子。现在的塔是清代修复留存下来的。
  李卓吾墓
  李卓吾墓在通州城内西海子公园。
  李卓吾(1527-1602),名贽,号宏甫,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明思想家、文学家,著有《焚书》、《藏书》等书。李贽因反对封建礼教和假道学,触犯朝廷,被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之罪下狱致死。友人马经纶将他收葬在通州北门外马氏庄迎福寺侧。1954年迁至城北大悲村,1983年又移至今址。
  墓前立其好友焦闳书“李卓吾先生墓”碑,碑阴有詹轸光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书《李卓吾碑记》和《吊李卓吾先生墓二首》。其西有通州区人民政府所立《重移李卓吾墓记》碑。两碑前有周扬题“一代宗师”碑。
  张家湾城墙遗迹·通运桥
  张家湾为大运河最北端的码头,经辽、金、元三代,成为京东重镇。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为护漕卫京修筑城池。城依河而建,平面呈瓦刀形,南北长,东西窄,周长约3015米。墙体厚处3.5米,高7米。中实夯土,外甃城砖。1937年后,日本侵略军拆城墙修炮楼,破坏严重。1958年拆平,仅余南墙东段120米,残高4米。1992年按明城墙尺寸修复南门东侧城垣20米,其余80米保存残貌。东墙西北转处,还残留一段长50米的墙基,也被保护。南护城河利用萧太后河,通运桥因横跨萧太后河上,俗称“萧太后桥”。原为木桥。明建城池时,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在南门处建三孔石桥一座,称通运桥,长41米,宽9.6米。两侧护以石栏,望柱头雕狮,栏板两面浮雕宝瓶。
  京东门户通州,有座古城张家湾,其南门之外,萧太后运粮河自京城而来,顺城之南垣而流,东汇京杭大运河。对城门架有一桥,原为木制,俗称萧太后桥。因地近码头,南北客货悉经此桥,经年累月,不堪重负,明神宗敕建石桥。万历三十一年(1603)正月动工,三十三年(1605)十月告竣,赐名“通运”。清咸丰元年(1851)曾予小修。至今已有三百八十余年。当年,船通桥下,帆樯相连,车行桥上,鞭声不断,不愧为京东水陆要塞。城楼、古庙、岸柳、市肆俱与石桥映带,好生壮美,通州十景‘回首凤城春色好,莺声啼碎碧桃花’,正是此处景致。
宝光寺
  宝光寺位于通州区次渠乡次渠村。旧名法华寺,元大德元年(1297)建,明正统五年(1440)敕赐宝光禅寺,为通州区重点保护文物。
  宝光寺南向二进,山门内钟楼1座,内悬铜钟1口。钟身铸有“大明景泰”。正殿后有砖塔1座,名定光佛舍利宝塔,高30余米,围24米。1976年唐山地震,定光塔塌,宝匣内出土精美铜镜5块(东南西北中各置1块),还有铜 牌、铜马、铜塔各1件,另有经书1部。
  伏魔大帝宫
  伏魔大帝宫位于通州城内西大街与中山街交接处路北。
  伏魔大帝是关羽封号,为帝王与民间所推崇供奉。佛教祀关羽始于六朝陈末。道教祀关羽,似始于北宋,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封其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从此关帝庙、伏魔宫遍及全国。
  伏魔大帝宫东向二进,明建清修。山门3间,前殿3间,南北配殿各3间,耳房各2问。后殿3间,北跨院为普济祠,南向三合院。仅余后殿、朵殿及所遗汉白玉八角雕花座一件,为通州重点保护文物。
  汉路县城遗址
  汉路县城遗址位于通州区胡各庄乡古城村东北。
  西汉时,曾设路县县治于此,遂夯筑土城,城为方形,周围7里。清时,遗址尚完整,高五六尺,西北角遗堞高至丈余,光绪年间洪水冲淹,城大部倒塌。今遗址尚长41米,宽18米,残高4米。夯层0.1米左右,整齐清晰可辨;夯窝约0.11米,均匀密列成行。为古代土筑墙体典型。遗址为通州重点保护文物。
  北齐长城遗址
  北齐长城遗址位于通州旧城南门外迤东窑厂村址处。西北--东南走向,长约150米,残高近5米,顶建民房,坡被荆棘,饱经沧桑,古意盎然,人文风采显赫,可谓凤毛麟角。
  东魏齐王高洋代魏称帝建立北齐王朝,设都干邺(近河南省安阳市北),南与萧梁对峙,西同西魏抗衡,东有渤海屏障,北惧柔然侵犯,故于天保八年(557)自昌平长城向东南修筑一条土长城,中径狐奴(今顺义),潞县(今通州)、雍奴(今武清),直至海河。此重城与他处长城借山峦之险不同,而是傍河而行,先骈温榆河至通,再顺潞河(笥沟,今港沟河)至天津,河为第一道防线,城为第二道防线,河、城相济,水陆相依,防范功能备致,才智更胜一筹。
  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此条内长城失去存在意义,便开始平除之。明初,通州城区扩大,居民骤增,又迁民屯田,人丁渐旺,需建民房甚多,遂在关厢与乡间建窑烧砖,以供需求。建在通州南关厢之窑厂,取用土长城熟土烧砖;坚固耐用。窑工在城顶建房以避水患,渐成村落而以窑地各为窑厂,由此,方才保存下村址处一段北齐长城遗址,别处尽荡然不见。迢迢数百里北齐长城仅余此处遗址,大放光彩。
  御制通州石道碑
  
   御制通州石道碑位于通州城西,京通快速路北侧,清世宗御笔,为纪念雍正七年敕筑北京朝阳门至通州各仓,码头间石道事,于十一年(1733)制立。南向面道,艾叶青石制。螭首龟跌,全高七米,其精其巨,京东堪冠。
  龙子螭虎,性好文采,雕至碑首;龙子霸下,性好负重,甘负巨碑;碑侧高浮雕升龙,鳞片闪光,碑阳浅浮雕群龙,水波荡漾。俱精雕细刻,生动形象。碑额"御制"二字,篆刻古朴。铭文左汉右满合璧,遒劲流畅。集圆雕、浮雕、线刻于一身,艺术与文笔完美结合,高大与精美相得益彰。可谓佳作妙品。
  文中有“潞河为万国朝宗之地,四海九州岁致百货,千樯万艘,辐辏云集,商贾行旅梯山航海而至者,车毂织路,相望于道,盖仓庾之都会而水路之冲达”之句,将通州战略地位之高,经济繁荣之景,高度描绘而出,乃京门通州辉煌历史之见证,乃通州运河文化之产物,不可多得。文中还有"朕临御以来,详求治理,昼夜孜孜,惟恐不逮。近而郊圻,远而郡邑,遐取僻壤之区,其有关于利济民物者,莫不因地制宜,以次修举"之语,更发人深思,亦令今人扪心自问如之否。
  通州清真寺
   通州清真寺乃北京地区四大清真寺之一,郊区称首。其元代创建,历史之悠久,仅次于宣武区牛街者。明代正统,万历间予以重修。清康熙、乾隆帝游通州时曾经至此,再增修之。民国二十二年(1933)四月,一撮日军窜犯县城,隔运河炮轰通州城,炸毁此寺部分建筑,旋而修复。三十四年(1945),此寺曾办大学。寺前胡同曾因寺而名清真寺街,今名胡同。20世纪50年代,著名影片《野火春风斗古城》曾在此拍摄。1959年定为通州区文物保护单位,1966年后遭到 破坏,1996年升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寺东向,跨南北二院。轴线上主体建筑礼拜殿尚存,勾连搭四卷,明三暗五,形制恢宏,顶式多样,集中国左建殿宇之大成,为城郊罕有。一、二卷均三间,前为敞厅,卷棚顶,后乃过厅,硬山脊;三、四卷皆五间,前为调大脊,后为歇山脊;四卷明间后为望月楼,四角攒尖脊带琉璃宝瓶。殿内设井口天花,写意牡丹图案;四周梁枋满饰重彩博古图。数十根金柱 朱漆,皆围捏铁线缠枝牡丹,绚丽夺目,为独具特色。第二卷两山之侧,各建一座六角攒尖顶过门亭,各与第三卷稍间相通,此种设计亦属独到。主院北讲堂,水房尚存,碑记5块多嵌砌于壁。若胡同北口殿式木碑楼与主院内照壁、垂花门、室礼楼不在"文革"中破坏,则此寺可与牛街清真寺难分伯仲。

  • 乾隆--嘉庆时期的通州和今天通县的关系?
    答:通州和北京的其它郊区线不一样,可能一些后到通州的不太熟悉通州的历史。通州的历史并不比北京短,今年是通州建制2300周年。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最初建于隋朝,其起点就在通州,而不是在北京。(如果有谁新搬入通州还没有见过京桥运河,那一定要抽时间去看看啊。运河就在通州城东面)明清时期,由于从...
  • 清朝直隶的通州是现在北京的通县?
    答:南通州历史:南通于后周显德5年(958年)初始称“通州”,时后周设立静海军,旋升通州,辖静海、海门等县,州治驻静海,已有1060余年历史。中华民国元年废州置县,改称“南通”。北通州历史:北京市通州区于金天德3年(1151年)始称“通州”,取“漕运通济”之意,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中华民国元年...
  • 谁能告诉我通州的历史,北京的哦
    答:西临朝阳区、大兴县,北与顺义区接壤,东隔潮白河与河北省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相连,南和天津市武清县、河北省廊坊市交界。紧邻北京中央商务区(CBD),西距国贸中心13公里,北距首都机场16公里,东距塘沽港100公里,素有“一京二卫三通州”之称。 2.地形地貌: 通州区地处永定河、潮白...
  • 北京通州在古代叫什么
    答:通县。通州是古代江苏南通的称呼,北京通州于金天德三年1151年始称通州,后为避混淆,位于今北京市的通州俗称北通州,通州于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置县,改为通县。
  • 通州区大运河有多少年历史
    答:通州运河是元明清阶段开凿的,有700余年历史。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785年的历史。京杭运河对中国南北...
  • 漷县(北京市通州)的历史名人
    答:现代 古代 近代 现代 1958年3月县市由河北省划归北京市后,合并为北京市通州区。1960年复称通县。1997年4月撤销通县设立通州区。通州历为京东交通要道,漕运、仓储重地。万国朝拜,四方贡献,商贾行旅,水陆进京必经此地,促进了通州经济的繁荣和兴旺。享有"一京(北京)、二卫(天津)、三通州"之...
  • 北京通州是什么意思?
    答:北京通州是北京市新兴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北京市东南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通州区相较于北京市的其他区域,其城市建设相对较新,商业和人口也在不断增加,逐渐成为人们居住和工作的新选择。通州地区的历史悠久,早在唐朝就是一座繁华的城市。通州曾是北京的门户,承担着驿站和舟车交通的职责,是北京...
  • ...北京城?历史上说“先有张家湾,后有北京城”,请问有具体的历史...
    答:京沈、北京六环、张廊等四条主要公路。全镇总人口5.4万人。 走进张家湾,您将感受古运河畔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走进张家湾,您将亲身体会现代化新型城镇的繁荣与富庶。 通州在北京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古通州就是北京的泛指的。。你说的依据可能是古运河的说法。。。
  • 有关北京通州运河原来是什么样
    答:建国以后,运河虽然一直作为历届政府重点保护的对象,但通州运河始终未能展现昔日辉煌。如今,通州新城围绕运河做了详细规划,通州区政府投入巨资建设了运河文化广场、运河奥林匹克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意图展示新中国的发展历程,让昔日的商贾重镇重新焕发青春。作为北京人,我们期待通州运河有更大的发展。
  • 通州以前是河北的吗?
    答:以前是河北的。但是通州现在住的大多都是北京人搬迁过去的,所以都是北京口音。而且北京周边区县,即使是归属于河北省的区县,口音的区别都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