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真实的赤壁之战是什么样子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2
赤壁之战历史的真实是什么啊?

赤壁之战应为“赤壁—乌林之战”。
曹操的兵,大部分是从北方带来的陆军;小部分才是刘表次子刘琮送来的水军(极小部分,是曹操在许县凿了人工湖训练出来的水军)。曹操的水军分为两路,沿江两边顺流而下,陆军也分成两路,沿着长江两岸,在陆地上行进,逼近赤壁。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一月的一天,沿着长江南岸行进的曹军,与周瑜指挥的前锋部队刚一接触,便受到挫折。这个接触地,叫做“赤壁”,不叫“乌林”。乌林在长江北岸,赤壁则在南岸,两地隔水相对。
南路的曹军,在赤壁吃了亏。曹操立即下令,南岸的陆军全部上船,驶向北岸,与原来沿着北岸而行的船靠在一起,上岸扎营。
曹军退过长江后,全军龟缩在北岸,固守陆口上游斜对岸的乌林,安顿伤病员。从赤壁到乌林,单就战场形势而言,曹操由进攻转为防御,周瑜由防御转为进攻。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第一仗比第二仗更具决定意义。
这个历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赤壁之战”,应该称为“赤壁—乌林之战”。在赤壁的两军相遇,只是一个序战;在乌林的大烧大杀,才是决战。曹军的船与军营是在北岸,黄盖的大火烧的是长江北岸的乌林,不是长江南岸的赤壁。
后世的说书家未加深考,把赤壁的“赤”字与“火烧”两字联想在一起,以为赤壁之所以赤,由于火烧,其实,赤壁由于土质的关系,本来就是赤的。

扩展资料: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
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五年,平定关中后才大举南征孙权。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赤壁之战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中国历史上“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著名战例之一。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条件,但首当其冲的是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实力明显不如人力物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袁绍,但他却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并最终大获全胜,其取胜之道是值得后人很好地深思的。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还原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胜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战争日期在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在今湖北),欲一统南北。便率领20多万人马(号称80万)南下。此时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内),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发展;而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曹操军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战马无粮、北方后患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仍统本部兵,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益州牧刘璋也遣兵给曹操补军,开始向朝廷交纳贡赋。曹操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冬,曹操亲统军顺长江水陆并进。 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曹军,遇于赤壁。曹军步骑面对大江,失去威势,新改编及荆州新附水兵,战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战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联军隔江对峙。 曹操下令将战船相连,减弱了风浪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紧演练,待机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久持不利,决意寻机速战。部将黄盖针对曹军“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得到赞许。黄盖立即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随后带船数十艘出发,前面10艘满载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并系轻快小艇于船后,顺东南风驶向乌林。接近对岸时,戒备松懈的曹军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此时,黄盖下令点燃柴草,各自换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 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溯汉水欲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且军中出现瘟疫,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此次战役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赤壁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反对曹操的人称之为“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它诸侯自然在政治正确性上难以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刘两家。不过在曹操兵败赤壁中,传统的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曹操没有乘胜把刘备彻底击溃,错过了战机。 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则不以为然,他认为:“曹操当时既新平江汉,威慑扬越;资刘表水战之具,藉荆楚楫棹之利,实震荡之良会,廓定之大机;不乘此取吴,将安俟哉?”裴松之又评论说:“至于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役大兴,以损凌厉之峰,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他的观点认为,曹操进行赤壁之战时机是正确的,孙刘联军的胜利有运气成分。 不过,既然曹操具有如此的优势,所以令孙刘联军的战绩更显辉煌。此战,孙刘军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而传统的评论,一般忽略的一面是疫病流行因素。曹操把失败原因归于疾病,他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陈寿亦多次提及曹军有疫病。 李友松的《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关系之探讨》一文,指出曹操赤壁之战兵败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虫病。赤壁之战的战场恰恰是当时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而且时间又是血吸虫病的感染季节。赤壁之战是在冬天开始的,但曹军在转徙、训练时间是在秋天。曹操水军在赤壁之战战前染上血吸虫病,经过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就发病了,致使大战时疲病交加,不堪一击。 而刘、孙军队长期在血吸虫流行的疫区中从事生产、生活,士兵体内或多或少已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是这个观点也有缺陷,曹操水军主要来自荆州水军,这些士兵对血吸虫的免疫力应跟孙刘联军应该差别不大,所以该是其他疫病。 在远流出版,陈正德撰写的《曹操争霸经营史》一书中,分析了曹操战败的原因。他将主要的失败原因归咎于东南风。 曹操用兵如神,俗语说:“说曹操,曹操到”代表曹操用兵的疾如风与侵略如火,刘备在徐州就因准备不及而弃军逃亡,至荆州赤壁开战前,又遇到类似状况。曹操既然用兵谨慎,在赤壁兵败如山倒的原因除周瑜自身分析的以外,周瑜可能还隐瞒了一个气候学的事实。在洞庭湖一带,因为地形风的原因,当天气放晴时,可能会逆吹东南风。这一点是北方长大的曹操所始料未及,而长江水边长大者的地利。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胜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战争日期在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在今湖北),欲一统南北。便率领20多万人马(号称80万)南下。此时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内),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发展;而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曹操军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战马无粮、北方后患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仍统本部兵,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益州牧刘璋也遣兵给曹操补军,开始向朝廷交纳贡赋。曹操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冬,曹操亲统军顺长江水陆并进。 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曹军,遇于赤壁。曹军步骑面对大江,失去威势,新改编及荆州新附水兵,战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战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联军隔江对峙。 曹操下令将战船相连,减弱了风浪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紧演练,待机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久持不利,决意寻机速战。部将黄盖针对曹军“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得到赞许。黄盖立即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随后带船数十艘出发,前面10艘满载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并系轻快小艇于船后,顺东南风驶向乌林。接近对岸时,戒备松懈的曹军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此时,黄盖下令点燃柴草,各自换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 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溯汉水欲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且军中出现瘟疫,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此次战役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赤壁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反对曹操的人称之为“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它诸侯自然在政治正确性上难以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刘两家。不过在曹操兵败赤壁中,传统的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曹操没有乘胜把刘备彻底击溃,错过了战机。 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则不以为然,他认为:“曹操当时既新平江汉,威慑扬越;资刘表水战之具,藉荆楚楫棹之利,实震荡之良会,廓定之大机;不乘此取吴,将安俟哉?”裴松之又评论说:“至于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役大兴,以损凌厉之峰,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他的观点认为,曹操进行赤壁之战时机是正确的,孙刘联军的胜利有运气成分。 不过,既然曹操具有如此的优势,所以令孙刘联军的战绩更显辉煌。此战,孙刘军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而传统的评论,一般忽略的一面是疫病流行因素。曹操把失败原因归于疾病,他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陈寿亦多次提及曹军有疫病。 李友松的《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关系之探讨》一文,指出曹操赤壁之战兵败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虫病。赤壁之战的战场恰恰是当时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而且时间又是血吸虫病的感染季节。赤壁之战是在冬天开始的,但曹军在转徙、训练时间是在秋天。曹操水军在赤壁之战战前染上血吸虫病,经过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就发病了,致使大战时疲病交加,不堪一击。 而刘、孙军队长期在血吸虫流行的疫区中从事生产、生活,士兵体内或多或少已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是这个观点也有缺陷,曹操水军主要来自荆州水军,这些士兵对血吸虫的免疫力应跟孙刘联军应该差别不大,所以该是其他疫病。 在远流出版,陈正德撰写的《曹操争霸经营史》一书中,分析了曹操战败的原因。他将主要的失败原因归咎于东南风。 曹操用兵如神,俗语说:“说曹操,曹操到”代表曹操用兵的疾如风与侵略如火,刘备在徐州就因准备不及而弃军逃亡,至荆州赤壁开战前,又遇到类似状况。曹操既然用兵谨慎,在赤壁兵败如山倒的原因除周瑜自身分析的以外,周瑜可能还隐瞒了一个气候学的事实。在洞庭湖一带,因为地形风的原因,当天气放晴时,可能会逆吹东南风。这一点是北方长大的曹操所始料未及,而长江水边长大者的地利。

  • 历史上赤壁之战双方真实兵力是多少?诸葛亮草船借箭是真的吗?
    答:此战期间也出现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比如“蒋干盗书”、“三气周瑜”、“草船借箭”等,其中草船借箭反映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最为大家称道。那么历史上真有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吗?赤壁之战双方真实兵力是多少呢?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是一场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双方你来我往斗智斗勇的...
  • 赤壁之战真的存在吗?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发生过?
    答:但是这为人津津乐道,几百年的连环计,火攻计都是假的,是吴人自己编的,看历史真相咱不能看《三国演义》怎么写,那是小说,得看历史书《三国志》。 在《三国志》里确实有赤壁火攻这事,但问题是它只出现在《周瑜传》,别的地方都没有提,如果真的有赤壁之战火攻这事,那《诸葛亮传》、《黄盖传》、《鲁肃转》都...
  •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到底是什么样,这场仗到底是怎么打的呢?
    答:孙刘联盟方想到了火烧曹营的办法,他们让黄盖使出诈降的伎俩,让黄盖在靠近曹营的时候将火把扔向曹营,曹营起火,此时赤壁之战胜败已定。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非常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刚刚本人已经简单介绍了赤壁之战的经过,对这场战役有兴趣的,想了解更多细节的,可以再找一些资料来看。
  • 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和《三国演义》中的描述的赤壁之战差异大吗?
    答:从诸葛亮舌战群儒,到孔明智激周瑜,群英会蒋干中计,奇谋孔明借箭,庞统巧献连环计,锁战船曹军用武,七星坛诸葛祭风再到黄盖诈降火烧赤壁,曹操败走华容道关云长义释曹操。可谓是大书特书精彩绝伦。由于字数原因,我只能说《三国演义》和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完全不相同,差异巨大。除了火烧赤壁以外《三国...
  • 赤壁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
    答:赤壁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 赤壁大战是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5万人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破曹操30万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了最大的敌人袁绍,统一北方后,准备南下扫平南方割据力量,统一中国。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天率...
  • 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是什么的范例?
    答:雄才大略的周瑜在此挥师点将,联合刘备,大败曹兵于赤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在我国古代军事史上,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范例,因此,甘棠湖又称为“周瑜点将台”。
  • 历史上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杜牧又是怎样评价的?
    答:《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意: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曹操没有大伤元气,只是打不过就撤军了。也没有什么假...
    答: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战役的经典,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范例,可谓是家喻户晓。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双方亦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是曹操和孙权、刘备在今...
  • 赤壁之战的过程是什么?
    答:赤壁之战是三国时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公元208年秋天,曹操在统一了北方之后亲自率号称八十万人的水军沿江南下,企图消灭刘备及孙权,统一中国。孙权与刘备结成联盟,共同抗击曹军,两军在位于长江中游的赤壁相遇。吴蜀联军根据曹操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习水战以及他们的战船相连行动不便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