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守国门”的明朝,为何难逃朝代更迭的命运?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7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自此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多少个大一统的王朝起起落落。它们有的曾经创造过绚丽的灿烂,有的还未来得及绽放便已枯萎,还有的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明朝,是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王朝。它也创下过无数的辉煌,可最终还是难以逃离朝代更迭的命运。而"四方来朝,纵横天下"的大明王朝,为何一步步走向衰落?

(一)、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自此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多少个大一统的王朝起起落落。它们有的曾经创造过绚丽的灿烂,有的还未来得及绽放便已枯萎,还有的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明朝,是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王朝。它也创下过无数的辉煌,可最终都难以逃离朝代更迭的命运。

"浑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正是因为有了于谦,这样忠君爱国而又体恤百姓的臣子,才把明朝带向了辉煌。

曾经的明朝,也是万国来贺,无数奇珍异宝尽入中原;曾经的明朝,虽然闭关锁国,可是自己摸索出了一条道路,被历史课本称为"资本主义的萌芽";曾经的明朝,北伐北元,东助朝鲜,南平安南。

1.奇葩皇帝,使得国家衰弱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量变引起质变,事物的发展大都是循序渐进的。正如明朝的强大,是经过朱元璋和朱棣等几代人的努力而实现的。而它的落败,也是经过了很多昏聩无能的皇帝才导致的。皇帝作为一国之君,他掌握着最高权力。

所以,一个朝代的兴盛与否,皇帝的能力占了很大的比重。纵观明朝,明君很少,昏君很多。其实,一直到朱瞻基,明朝的皇帝还都算是励精图治的。尤其是朱元璋,和他的四儿子朱棣。那个时候的明朝,可以算作盛世。

但到了朱祁镇这里,帝王们就开始有些不务正业。英宗总是想着和先人一样,上马征伐,可是太过于宠信太监王振,以至于更改了行军路线,反倒是被瓦剌俘虏了十五年。还有朱厚照,他当皇帝就是为了好玩,根本无心理政。

朱厚熜人家的人生目标,就是有朝一日能够羽化登仙。前期的时候,还算兢兢业业,还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

可到了执政后期,干脆就一心求长生不老之道,完全不理朝政,导致严嵩等奸人长期把持。嘉靖皇帝自认为是把臣子们玩弄于鼓掌,可他玩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玩他的江山。

他迷信方士,总是弄些奇怪的东西,而且还喜欢建道观。这才有了壬寅宫变和庚戌之变,甚至蒙古的俺答汗都打到了北京城下。

朱翊钧和祖父一样,都是前期还行,后期拉垮。祖孙二人都开创过中兴之业,但是晚年都不喜欢上朝,导致民怨四起。最为奇葩的还是木工皇帝朱由校,上任后什么也不做,专心做木工。

2.皇权高悬,即使歪斜也无以匡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是一国之君,是九五之尊,即使他们做错了事情也不会受到惩罚。除非,是他们自己知道悔改。能够匡正错误的唯一方法,就是大臣进谏。明朝还是有不少忠臣的,尽管他们死谏,可皇帝不听他们还有什么办法。

国不可一日无主,那些皇帝们不上朝或者上朝以后弄一些荒唐的政策,这样的国家怎么能够往好处发展。而且他们大都不喜欢听那些忠臣们说话,倒是喜欢听身边的太监们整日的吹嘘,追捧他们。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那个体制的错误。皇权凌驾于一切权力之上,无人能够监督皇帝们的行为。做错了,也不能换人。所以,王朝的灭亡,最大的责任就在于皇帝。即使这个王朝曾经多么多么的辉煌,汉唐的荣耀不比明朝弱,最后不还是消失了。

因为君主专制的时代,皇帝只会按照自己的本心来做事。他们不用担心别人的所思所想,所以百姓日思夜盼的就是能够来个仁慈点的皇帝。这一点,只能靠运气。因为没登基以前,谁也不知道这个皇帝怎么样。

登基以后,即使大家对他有再大的怨言,也不能更改皇帝。慈悲的皇帝,百姓就享几年福;碰到昏庸的,就只能跟着遭殃。所以王朝的败落,和它创造过多大的辉煌并无关系。之所以这是必然现象就是因为,昏庸的皇帝一点一点累积民众的仇恨。

(二)、奸人当道贤人危,王朝终将要倾颓

皇帝无能,这是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的。他昏庸,只愿意听好话,那么身边的奸佞小人自然就上位了。所谓"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就像明英宗,如果他能够重用于谦等直臣,就不会沦落到被俘的地步。


1.怨声载道,贪官污吏横行

"自古百官俸禄之薄,未有如此者"。相比于宋朝的高薪养廉,明朝十分刻薄。洪武年间,为了整治贪官污吏,处死了不少人。因为明廷给官员的俸禄实在太少,很多人都难以保证一家人的温饱。所以,即使在高压环境下也有人冒险去贪。

明朝的很多皇帝根本无心政事,也没有想着去整治贪官污吏。而那些佞臣们,大都还是皇帝的左膀右臂。就像万历年间的严嵩,皇帝明明知道他们一党贪赃枉法,却仍然加以重用。还有大太监魏忠贤,仰仗着皇帝的信赖,贪赃枉法,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

"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帝",这是当时民间夸赞他的话。甚至,还有人为他立了生祠。像严嵩,魏忠贤之流,他们的能力和本事都放在了蛊惑圣心之上。虽然掌握着权力,但想着的是如何以权谋私,保持着自己的崇高地位。

2.民不聊生,以至失去民心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国家的强大需要官僚阶级和百姓的共同努力。而明朝的皇帝们,节俭之人很少,大都好大喜功。喜欢建造宫殿,钱不够了,就去巧立名目,增加税负。而这其中,皇帝身边的人还要抽取提成。

那靠着耕织生活的百姓,哪里有那么多的闲钱去做这些事情。就这样搞,国家不衰败,那才是意料之外。国家的钱和百姓的钱,都流入了皇帝和官员们以及太监的私人口袋。想疏浚河道或者赈济救灾,那根本都是无钱可用。即使有,官员们又会从中分一杯羹。

百姓只有吃不上饭的时候才会去造反,如果灾害得不到救治,而且人们对于平日的苛捐杂税已经极度不耐烦,那就会选择以命相搏。所以,明朝统治那几百年的时间里发生过很多次的农民起义。

(三)、天灾人祸,终致大厦崩塌

明朝经历的小冰河期,是千年以来最冷的时候。单纯的冷,倒不碍事,但它引起了很剧烈的气候变化。靠天吃饭的,明朝百姓常常是颗粒无收。

中后期,旱灾是连年发生,同时还伴随着鼠疫。水旱灾害引起的大饥荒,明朝救治不力所以很多人死亡,又因此引发瘟疫。

1.环环相扣,压倒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发生了自然灾害以后,那些昏聩无能的皇帝们,把救灾之事托付给身边的奸佞小人。他们平日里就是压榨百姓之人,即使灾年,也不会有丝毫怜悯之心。就算是赈济粮,他们也会从中分一杯羹,而且想方设法的套取更多的利益。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皇帝荒淫无度,身边招徕的自然也不会是什么清白忠臣。让这些人去救灾,那倒还不如不救。所以,灾害是越救越厉害。魏忠贤等人早已把国库掏空,崇祯上位以后要忙着应对北方的满洲还要不遗余力的抗灾。

所以,他决定裁撤公务员,其中有一个叫李自成的小吏,因为失去了工作,所以选择谋反。他的那群散兵游勇,竟然能够一路打到北京。这个眼光狭隘之人,竟然也能成为皇帝。但他自身能力不足,最后还是把江山让给了他人。

2.死不足惜,帝制的最终命运

先是皇帝无能,导致了身边充满着奸佞小人。而这些人,不断的掏空国家,使得哀鸿遍野。接着就是不断爆发的水旱灾害,导致颗粒无收。无能皇帝和奸诈官员们去救济百姓,那自然是没有什么好的结果。所以,这是环环相扣的。

有人说"清朝误国三百年",直到如今还在怀念他"天子守国门"的大明,还在为那个王朝追悼。可是,不论清朝还是明朝,他们的性质没有什么根本上的不同。人家守的国门,是人家自己的江山,而不是百姓生活着的土地。

归根结底,皇帝和官员们的权力都得不到有效的节制,甚至说根本是没有节制。他们就会膨胀,就会滥用自己手中的权力。

即使是明君在位,那些地方上的贪官,他仍然是鞭长莫及。那些人贪赃枉法,无恶不作,仗着自己是皇权的延伸,在辖区内作威作福,自觉高人一等。

所以,明朝的衰弱完全是它咎由自取。人无完人,即使是在仁慈的帝王,终究也有犯错误的那一天。而这个后果,只能是臣子百姓承担。

结语:

像克扣军饷,白银外流还有卖官鬻爵这种事情,都可以算作是压倒明朝的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手中掌握权力的人,能力不行。或者说,他们根本就没有想把国家往正路上领。尤其是官员们,都想趁着在其位的机会,大捞一笔。



因为明朝经过历代皇帝的积弊,加上各种内忧外患,内有言官集团的不作为,党争,加上宦官的惑乱朝政,外有少数民族的咄咄逼人和各地农民的起义,加上各种天灾不断,明朝亡在气数已尽

“天子守国门”的明朝,难逃朝代更迭的命运原因,主要是明朝末年,天宅人祸,百姓民民不聊生,内忧外患,大明王朝已经奔溃。

因为当时的明朝受到大瘟疫,还有碰上地球几百年来少见冰河时期。最后加上贪污腐败,所以民众不满明朝,最后明朝就因为不得民心灭亡了。

因为明朝统治后期文官把持朝政,他们和大地主和商人不顾国家命运,所以明朝灭亡。

  • 明朝的人物历史故事
    答:历史 故事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也能培养学生的史学思想与历史思维能力,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明朝的人物历史故事,希望能够帮到你! 明朝的人物历史故事篇一:朱元璋冷面杀附马 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国古代,明太祖朱元璋可谓是“铁腕反腐”的先锋,他制重典,用酷刑,严厉打击官员腐败行为,使...
  • 元代是如何灭掉灭南宋的?
    答:是“元朝”,“代”是时代的意思,指的是时期不是国家,元朝是从蒙古中分裂的,当时蒙古已占据优势,元朝建立后顺势继续攻南宋,一面又从吐蕃包抄灭了大理,1276年,元军攻入临安,宋宗室南逃,文天祥、陆秀夫继续抗元,1279年,经过崖山海战,元灭南宋,结束了历史上较长时间的分裂时期 ...
  • 元代是如何灭掉灭南宋的?南宋皇帝死的惨不惨?
    答:中国古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繁华一时的伟大王朝。有北击匈奴扬我军威的大汉王朝,有万邦来朝泽被天下的大唐盛世,也有天子守国门的大明王朝。不过如果要论其中经济最发达、百姓生活最富足的朝代当属两宋。宋朝虽然版图不是历史上最大的,人口也未必是最多的,但是宋朝却是历代王朝中至今最令人向往的...
  • “燕王扫北”是怎么回事?
    答:双方几十万大军在滹沱河沿岸展开激战,其中正定府所属各县是这次战争的主要战场。双方在此进行了长达一年之久的“拉锯式”争夺战,最后燕王朱棣获胜,明朝庭军部都督被擒,主帅耿炳文逃入正定闭门固守。建文帝又令李景隆为大将军,率兵50万攻打燕王,欲挽败局。但因将士多属临时拼凑,号令不一,指挥不灵...
  • 明朝的宰相为何一个个都不得善终?
    答: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据《明实录》所载人口峰值为7185万,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实际逾亿,也有学者指出晚明人口接近两亿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长治久安的大一统中原王朝。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清朝官方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 南昌的八大山人听说是皇族,为什么会在南昌?
    答:再后来,崇祯走上风雨飘摇的皇城墙上,又道 “天子守国门,君王守社稷。” 不曾和亲,不曾投降,不曾纳贡的大明王朝,在内外交困中迎来了他的覆灭,直至最后一点残余势力被满清消灭殆尽。 曾经给过朱耷无上荣耀、优渥生活和贵族教育的明朝皇室身份,从此成为他一生痛苦的根源。也许经历过王朝更迭的文人雅士大抵如此,用一生...
  • 北京在经济中心南移后,是如何被选为首都的呢?
    答:既可以向西北方向抵御来自漠北高原的敌对势力,向南又可以一马平川地联结黄淮海平原,具有十分优越的地理区位。后来的元朝选择这里作为联通朔漠中原的通衢,明朝则将这里视作天子守国门的前线,清朝则视作满蒙汉三族共建的帝国核心所在。选择北京,既是历史传统的延续,也是地缘政治平衡的选择。
  • 李自成攻破明朝 灭亡 是不是清军捡了便宜
    答:满清入关时不超过20万人结果在极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明朝的大好河山,这段历史,大家都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数千年来的封建统治有着巨大的缺陷和弊端,犹如一潭死水,每个封建王朝都难逃劫数,例如明末,和清末,当时的国家统治阶级病入膏肓,改革的阻力是巨大的,犹如处在下坡的巨大车轮,如果想让它停...
  • 中国被列强欺负,责任全在满清吗?
    答:可是科学文化方面,为什么没有?这和我们汉族自身的思维方法自我禁锢了自己也可能有一点关系。这个是我的个人观点,不过我是站在“任何民族都有致命缺点"的立场上。2.自上而下:当然取决于领袖的引导方向 以及动员能力。这里,明朝·清朝都没有发起过大规模的变革。(除了清朝末期的戊戌变法,可惜慈禧比...
  • 历史上有没有哪位皇帝是在国家就要灭亡之际力挽狂澜的?
    答:这个人就是唐肃宗。安史之乱过后,整个唐朝陷入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各地势力纷纷扯旗造反,民不聊生。外族也在此时趁机开始再次进犯中原。唐肃宗开始启用郭子仪,并且联合回纥开始对各地的叛军进行大清缴。在他的智指挥之下,最终所有叛军在一年的时间内被清理干净,面临亡国处境的大唐躲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