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数学教师的主导作用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4
浅谈数学教师怎样发挥主导作用65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学
良好的兴趣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力量。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特别注意、重视,力求认识它、研究它,从而能较快地获得关于它的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反之,如果感到无意义、没意思,即使勉强去做,也很难收到好的效果,而且这种努力本身也往往不能持久。数学学习尤其如此。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强调的是兴趣。兴趣就是学生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为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在教学预习环节中,注意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与教学有关的资料。如在几何教学中利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背景、图片、资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各种各样的几何体模型、教学演示图片,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物模型,通过物体的直观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从而有了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学习“四边形”这一章的内容时,我利用教科书中引言的图形、“读一读”中的有关资料、生活中的实例(不规则的瓷砖铺在地板上)制成图片,进行演示。通过生活常见的图形实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不仅来自书本,也来自于生活,研究它们具有实际应用意义,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求知欲,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二、实施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怎样学
利用启发式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体参与是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具有主体意识的一代新人,以实现和促进其自身的发展。主体参与的目的在于养成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性的行为特征表现为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个综合体,既有认知心理系统――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智力等,又有情意系统――动机、态度、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因此,教师于教学中在注意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典型示范与一般要求相结合、讲授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下,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启发,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正面启发。即依据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它往往在教材的关键处、衔接处等地方提出问题。例如,在“因式分解”这一章中,我抓住了“平方差公式”的教学,因为它是“因式分解”中介绍的第一个公式,又是应用较多的一个公式,是学好其他内容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它,就能树立学习的信心。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公式的特点,再启发他们思考:怎样才能让式子符合公式的特点呢?经过一番思考、讨论,学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只要把式子转化成( )2-( )2这种形式就能进行因式分解了,也就是要进行因式分解的关键在于能不能迅速把一个代数式写成平方差的形式。再通过这方面加强训练:从数字的平方,如: 9=32,■=■■, 0.01(0.1)2 ,到简单的单项式,如:m2n2=mn■,16x2y2=(4xy)2, 再到复杂的多项式,如 9(a-b)■=3a-b■,层层深入加强训练。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引导和层层递进的练习后,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有了这个基础,再学其他的公式就不难了。
2.情境启发。所谓数学问题情境,是指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各种障碍和困难,激发他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排除这种障碍和困难,进而获得学习上和心理上的成功的情境。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引导思路、掌握思维的方法,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简易方程”和“绝对值”后,学生在解|x-1|=2这种类型题时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减缓难度,可以启发学生这样来思考:
(1)由于|2|=2,-2=2,所以2 与 -2 的绝对值都是。
(2)由于|a|=1,所以a=2或a=-2。
(3)如果|b-1|=2,把b-1看成问题(2)中的a,则有b-1=2或b-1=-2 。
对于方程|x-1|=2,同样有 x-1=2或x-1=-2 ,从而求出方程的解。
通过这样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容易理解,课堂上也踊跃发言,气氛活跃,连平时觉得数学难学的学生也争着发言。在浓烈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学起来也就觉得轻松,学得有信心,课堂教学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落实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上,知识和能力的关系是辩证的,相辅相成的。任何能力都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基础,离开了知识,无能力可言;反过来,学生的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好地运用知识。因此,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养成多思、勤问、敢于创新的习惯,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概念的教学。对于概念(包括定理、定义等),教师不仅要讲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还应注意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提出问题以加深理解。如在学习“三角形中位线”时,就可以三角形的中线、连接多边形二边的线段和它作对比,让学生进行讨论,辨别加深理解。对于概念的掌握,要求学生一是要理解准确、透彻;二是要会用正确的数学用语来叙述这些概念,能用通俗化的语言来解释这些概念;三是要会熟练进行运用。
2.在抓基础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实质上也是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观察点与思维中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这一节时,很多学生对传统的证明方法都感到陌生、难理解。“勾股定理”是几何几个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在生产生活和其他自然科学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学好“勾股定理”,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都将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掌握好“勾股定理”的有关内容,就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授这节课时,我鼓励学生自制学具,然后用自制的纸板模型进行演示,引导他们动手摆一摆(下图是学生摆出的一部分图形)、想一想、议一议,并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观察结果,再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这两个纸板组合的正方形是不是一样大?通过比较,学生得出了两个组合正方形一样大,也就是它们的面积相等这个结论,再引导学生写出这两个组合正方形面积相等的等式,等式化简后得出了“勾股定理”的字母公式“a2+b2=c2”。这样,在抓好基础教学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要使学生对数学乐学、会学,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多渠道、多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构建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达到学生主导学习、自主学习的目的。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说学生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老师是他们养成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的帮助者。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途径和方式。根据上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摆正位置,引导学生乐学、善意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摆正教与学的关系,也就是如何摆正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位置关系,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从而达到数学的教学目的,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下文是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探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学
   良好的兴趣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力量。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特别注意、重视,力求认识它、研究它,从而能较快地获得关于它的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反之,如果感到无意义、没意思,即使勉强去做,也很难收到好的效果,而且这种努力本身也往往不能持久。数学学习尤其如此。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强调的是兴趣。兴趣就是学生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为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在教学预习环节中,注意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与教学有关的资料。如在几何教学中利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背景、图片、资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各种各样的几何体模型、教学演示图片,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物模型,通过物体的直观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从而有了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学习“四边形”这一章的内容时,我利用教科书中引言的图形、“读一读”中的有关资料、生活中的实例(不规则的瓷砖铺在地板上)制成图片,进行演示。通过生活常见的图形实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不仅来自书本,也来自于生活,研究它们具有实际应用意义,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求知欲,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二、实施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怎样学
  利用启发式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体参与是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具有主体意识的一代新人,以实现和促进其自身的发展。主体参与的目的在于养成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性的行为特征表现为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个综合体,既有认知心理系统――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智力等,又有情意系统――动机、态度、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因此,教师于教学中在注意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典型示范与一般要求相结合、讲授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下,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启发,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正面启发。即依据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它往往在教材的关键处、衔接处等地方提出问题。例如,在“因式分解”这一章中,我抓住了“平方差公式”的教学,因为它是“因式分解”中介绍的第一个公式,又是应用较多的一个公式,是学好其他内容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它,就能树立学习的信心。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公式的特点,再启发他们思考:怎样才能让式子符合公式的特点呢?经过一番思考、讨论,学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只要把式子转化成( )2-( )2这种形式就能进行因式分解了,也就是要进行因式分解的关键在于能不能迅速把一个代数式写成平方差的形式。再通过这方面加强训练:从数字的平方,如: 9=32,■=■■, 0.01(0.1)2 ,到简单的单项式,如:m2n2=mn■,16x2y2=(4xy)2, 再到复杂的多项式,如 9(a-b)■=3a-b■,层层深入加强训练。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引导和层层递进的练习后,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有了这个基础,再学其他的公式就不难了。
   2.情境启发。所谓数学问题情境,是指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各种障碍和困难,激发他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排除这种障碍和困难,进而获得学习上和心理上的成功的情境。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引导思路、掌握思维的方法,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简易方程”和“绝对值”后,学生在解|x-1|=2这种类型题时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减缓难度,可以启发学生这样来思考:
   (1)由于|2|=2,-2=2,所以2 与 -2 的绝对值都是。
   (2)由于|a|=1,所以a=2或a=-2。
   (3)如果|b-1|=2,把b-1看成问题(2)中的a,则有b-1=2或b-1=-2 。
   对于方程|x-1|=2,同样有 x-1=2或x-1=-2 ,从而求出方程的解。
   通过这样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容易理解,课堂上也踊跃发言,气氛活跃,连平时觉得数学难学的学生也争着发言。在浓烈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学起来也就觉得轻松,学得有信心,课堂教学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教学活动的指导者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由来已久,并且至今仍然为很多人所遵循。应该说,知识的传授者,是教师最原始最基本的角色。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除了学校、教师外,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其他人群,都是信息的来源,因此,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指导学生学习,成为学习的指导者。
教师当好学习的指导者:(1)了解学生学习的规律和方法,知道学生是任何学习的,掌握学习的理论,是成为学习指导者的条件,(2)改变课堂教学的“满堂灌”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比如自学辅导、发现教学、讨论教学、活动教学等,这些模式能够比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表露出来,相应地,学习中的问题也暴露出来,这时,教师给予指导是最有效的。(3)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内容进行设计,包括学习的方向和目标、课程的选择、对书籍的选择等,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的能力。
2 教学过程的组织者
在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遇到学习障碍的扫清者。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条件的。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数学;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对学习数学充满自信;通过在教学中引导、发现,使学生不断习得学习数学的方法。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基本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便会落到实处。此外,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给足自学时间,加强自读自悟,要鼓励交流感受、质疑问难,为合作、探究铺路;要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和全班讨论交流的调控,使合作探究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有提高,有发展,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
3 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引导者”的含义包括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人格的升华等等。
教师应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挖掘和利用,根据学生情况合理安排教材的密度、广度和深度。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明白数学学科的价值,使其增强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课程讲授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清楚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及其各自在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面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及时进行引导并深化,通过加强学科间横向联系,促进兴趣互补,也可以通过提问题、设置活动等模式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到学习动力的转化;在教授学生知识、锻炼学生能力的过程中,可对同学们设置难度适中的题目,锻炼同学们的意志力,让他们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并对数学思维方法、学习方法、解题方法等进行归纳总结。
4 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在传统教学中,人们非常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教师“教书”的角色。教师应尽的职责就是把道理、知识讲清楚,把问题解释清楚。这种只重视教师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做法,导致了传统教学中“你教我学”“满堂灌”的现象比比皆是;讲台成为舞台,教师只顾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而“以学习成绩论英雄”的单一教学评价方式迫使教师只注重多讲多练,大搞题海战术,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的庸才。这不仅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被定义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填鸭式的教学下学生被动的学习,而是相互合作,共同学习,这更加强调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所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丰富自身知识,做一个合作者,使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要及时更新观念,成为教学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的主体,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要以学生为本,尊重不同类型学生,满足他们的需求,积极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有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才能成为聪明的“合作者”。
总之,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构建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习、自由学习的目的,是化学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积极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关键。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学
良好的兴趣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力量。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特别注意、重视,力求认识它、研究它,从而能较快地获得关于它的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反之,如果感到无意义、没意思,即使勉强去做,也很难收到好的效果,而且这种努力本身也往往不能持久。数学学习尤其如此。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强调的是兴趣。兴趣就是学生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为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在教学预习环节中,注意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与教学有关的资料。如在几何教学中利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背景、图片、资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各种各样的几何体模型、教学演示图片,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物模型,通过物体的直观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从而有了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学习“四边形”这一章的内容时,我利用教科书中引言的图形、“读一读”中的有关资料、生活中的实例(不规则的瓷砖铺在地板上)制成图片,进行演示。通过生活常见的图形实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不仅来自书本,也来自于生活,研究它们具有实际应用意义,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求知欲,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二、实施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怎样学
利用启发式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体参与是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具有主体意识的一代新人,以实现和促进其自身的发展。主体参与的目的在于养成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性的行为特征表现为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个综合体,既有认知心理系统――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智力等,又有情意系统――动机、态度、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因此,教师于教学中在注意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典型示范与一般要求相结合、讲授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下,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启发,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正面启发。即依据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它往往在教材的关键处、衔接处等地方提出问题。例如,在“因式分解”这一章中,我抓住了“平方差公式”的教学,因为它是“因式分解”中介绍的第一个公式,又是应用较多的一个公式,是学好其他内容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它,就能树立学习的信心。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公式的特点,再启发他们思考:怎样才能让式子符合公式的特点呢?经过一番思考、讨论,学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只要把式子转化成( )2-( )2这种形式就能进行因式分解了,也就是要进行因式分解的关键在于能不能迅速把一个代数式写成平方差的形式。再通过这方面加强训练:从数字的平方,如: 9=32,■=■■, 0.01(0.1)2 ,到简单的单项式,如:m2n2=mn■,16x2y2=(4xy)2, 再到复杂的多项式,如 9(a-b)■=3a-b■,层层深入加强训练。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引导和层层递进的练习后,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有了这个基础,再学其他的公式就不难了。
2.情境启发。所谓数学问题情境,是指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各种障碍和困难,激发他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排除这种障碍和困难,进而获得学习上和心理上的成功的情境。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引导思路、掌握思维的方法,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简易方程”和“绝对值”后,学生在解|x-1|=2这种类型题时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减缓难度,可以启发学生这样来思考:
(1)由于|2|=2,-2=2,所以2 与 -2 的绝对值都是。
(2)由于|a|=1,所以a=2或a=-2。
(3)如果|b-1|=2,把b-1看成问题(2)中的a,则有b-1=2或b-1=-2 。
对于方程|x-1|=2,同样有 x-1=2或x-1=-2 ,从而求出方程的解。
通过这样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容易理解,课堂上也踊跃发言,气氛活跃,连平时觉得数学难学的学生也争着发言。在浓烈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学起来也就觉得轻松,学得有信心,课堂教学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落实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上,知识和能力的关系是辩证的,相辅相成的。

  • 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答:”这就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非常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今天重点谈谈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问题。1 创设情境,诱导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和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人一旦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就会焕发出无穷的激情、力量和智慧。
  •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答: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最本质的互动是思维的互动,学生最本质的参与是思维的参与。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了一半。”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维,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思考和...
  • 如何有效发挥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答: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向导、是引路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无处不在的、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就必须很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其他类似问题 2018-11-16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
  • 如何发挥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答: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的有效方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一些教师可以发挥的作用:设计有针对性的小组任务: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明确目标和明确任务的小组任务,使学生在合作中能够实现各自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有趣的数学问题...
  • 高中数学怎样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
    答:细读新课标,我们也不难发现,它明确要求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以教师的指导为前提的,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就可能变得低效甚至无效. 毕竟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指导的过程,更何况中学生的自觉性有待于提高,自治能力不是很强,对自主学习...
  • 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答:《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院“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说学生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某种意义上是由老师来帮助养成的。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答:有效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这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关键。但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们的主导作用发挥得不是那么太好,那么课堂教学中,教师究竟在何处,应如何有效地施导?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六个方面以供广大同仁参考,以期自己的建议能为基础教育的发展尽棉帛之力。
  •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
    答:引导学生思考
  •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答:1、教学能力 2、创新思维 3、对学生的影响力,(也就是学生的认可度) 4、还是数学能力
  •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
    答:内化”式的学习方式转变,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才能达到新时代下课改的要求。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指导学生的学法,诱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去揭示知识的奥秘,提高课堂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