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是谁写的?这首诗叫什么名字?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请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诗名叫什么?

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诗名叫《山村咏怀》。
山村咏怀
宋代: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译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扩展资料: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山村咏怀

意思是: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亭台的楼阁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
山村咏怀
宋代: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译文
我到外面游玩,不知不觉离家已有两、三里地,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缕缕炊烟。我信步走来,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处精美的亭阁楼台,独自静静观赏,才发现身边的树枝上挂着......八朵、九朵,哦,不,十朵花,真是赏心悦目!

扩展资料:
诗词故事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
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 你折一枝 ,他折一枝 ,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出自《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扩展资料:

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这首诗。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参考资料

山村咏怀_百度百科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我的补充 2009-09-09 13:28 有人也作“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 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支花。”有人也 作“一去二三里,田村四五家,高楼六七 座,八九十枝花”。是宋代理学家邵康节 的作品,诗名《山村咏怀》,一作《一去 二三里》,也称《蒙学诗》: 邵雍(公 元1011-1077年),北宋著名哲学家、 诗人,理学象数派的创立者。邵雍(宋哲 宗元佑年间赐谥:“康节”),后追封为“ 新安伯”,字尧夫。祖籍河北范阳,后移 衡漳(今河北南部),少时随父邵古迁共 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 通晓易经,擅术数。著有《梅花易数》。 程颢称之为“内圣外王”,世人尊称为——“ 易圣”、“八卦大师”。其父死于伊川,又 称为伊川人。《蒙学诗》: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 花。”这首五言绝句是描写风景的优美。 它把“一”到“十”的数字嵌入诗中,组合成一 幅静美如画的山村风景图,质朴素淡,令人 耳目一新。曾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 教材。

宋代邵雍的《一去二三里》
意思是:我到外面游玩,不知不觉离家已有两、三里地,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我信步走来,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处精美的亭阁楼台,独自静静观赏,才发现身边的树枝上挂着......八朵、九朵,哦,不,十朵花,真是赏心悦目!
现代人多把此诗作为小儿启蒙诗来教育儿童。遥想,在作者的年代,此诗应是作者本人偶尔郊游,路遇景物,有感而发,颇有趣味,也很悠然(现代说法应该是“悠闲”)。

宋朝邵康写的一首数字诗,但也有人说它不过是流传民间的《童蒙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诗名叫《山村咏怀》,是宋代邵康节所作。全诗如下: 

《山村咏怀》·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作者:邵康节是预测大师邵雍的后代,当代邵伟华又继承了祖传----预测学。



  •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答:《山村咏怀》【作者】邵雍 【朝代】宋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白话释义: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创作背景:作者邵雍在阳春三月去共城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自己的闲适心绪...
  •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是那一首诗?
    答: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释义: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
  •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这首诗叫什么名字
    答:《山村咏怀》。原文:山村咏怀 宋代: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译文:不知不觉一走就离家二三里远了,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路边亭台楼阁有六七座,还有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
  •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这首诗的题目是啥?_百...
    答:一去二三里 古诗内容 诗文:《山村咏怀》宋代: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译文:此行要到二三里远的地方,那里有四五户炊烟升起的人家。路过的亭台有六七座,路边还有无数的鲜花开的正好。
  •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答:《山村咏怀》【作者】邵雍 【朝代】宋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白话释义: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创作背景:作者邵雍在阳春三月去共城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自己的闲适心绪...
  •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 的题目是什么?_百度...
    答:题目:《山村咏怀》宋代·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翻译:我要到一望二三里远的地方,那里有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路过的地方有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有无数枝美丽的花朵。
  •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是什么诗
    答:山村咏怀北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译文: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亭台的楼阁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
  • 一去二三里,山村四五家,儿童六七个,八九十支花是谁的诗句
    答:《山村咏怀》赏析:“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
  • 古诗一望二三里全诗?
    答:作品原文 无题 徐再思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作品注释 ①望:看,表示距离。②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③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作品译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创作背景 诗人在阳春三月游玩...
  •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诗的意思是_百度...
    答: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