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周易的中庸之道 ?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9
什么是“中庸之道”?

很多时候 出世也好 入世也好 最难的就是 以出世之心 经营入世的生活 最难的就是 入世的做事 出世地处事 所以最难的是 在两者之间 达成一条中道 在两者当中 保持一种平衡

中庸之道就是保持中正的立场的规律和方法,是人修为的一种最高境界。 简单地说,就是要自我管理,顺应自然规律,时刻保持克制和正气。并非现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 更通俗地说吧:就是和谐。保持自我心态的和谐、与环境的和谐。 这是无人能及的理想境界。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之道,意为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中庸之道,精髓在于“诚”,即“真诚之道”。
真诚,是心之至诚,以诚待人、处事、立业、待人。

扩展资料:
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观点论,出自儒家文化的《中庸》。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事业成功、生活与健康的根本理论,基本包含三层理论:
第一层理论: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第二层理论: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层理论: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是说人的道德如果能达到中庸,就是最高的道德,百姓一直在努力追求。中庸不是不能实现,而是很难实现。为什么?因为中庸没有量化的标准,只能靠我们自己来感悟。如果将中庸进行量化处理,那中庸就容易实现了。
谈中庸,必须要谈道,道离不开目标,没有目标的生活就失去了意义。中国圣人的目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谈中庸要谈到让大家可以实践为好,也就是现代的接地气。
再就是,庸的基本词义是需求,是追求目标过程中的需求,是人和人(或物)之间互动过程中所获得的量与所付出的量。比如吃饭要七成饱,就是人和食物之间的互动的量。比如要宽容,就是人与人互动中情绪的表现量在中度。没有情绪是不可能的,但将情绪控制在一个度里还是可以修炼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庸之道

周易》既是教科书,又是占卜书;作为教科书,它又兼有哲学、政治学、伦理道德学三方面的内涵;它首先是儒学经典,但是道家与佛家同样尊崇它。因为《周易》是夏、商、周三代巫、史、卜、祝们长时期的集体制作,而又得到了周文王、孔子等大政治家、大学问家们整理加工的产物,这就形成了它的特殊深度与特殊复杂性。

作为最古老的伦理道德学的著作,《周易》中提出了一系列如何进行自律的道德规范。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今日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即出于《周易·乾卦》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周易·坤卦》中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书中,虽然并没有用中庸之道这样一个名词,但是,它的许多内涵,实际上正是从各个角度,在各个片段上,反复地、多层次地说到了有关中庸之道的若干道理。

《周易·乾卦》中,以龙作比喻,实际上讲了人们在不同处境中应该何以自处的道理。比如说,在“潜龙勿用”即不得意时,应该“在下位而不忧”;而“亢龙有悔”,则是说在居高位时,应该“在上位而不骄”。这里说的,正是中庸之道的修养原则。举一反三,《周易》中的许多寓言,如“履霜坚冰(从出现微霜到严重冰冻是一个很难觉察的渐进过程)”、“羝羊触藩(公羊以角猛撞篱笆而陷嵌其角)”、“即鹿无虞(没有守林官带路不可深入密林猎鹿)”、“井谷有鲋(活水井可渐变枯井,而枯井中则又仍有蛙或鱼存活,证明淘井后仍能成为活水井)”、“日中则西,月满则蚀”等等,其实都是教导人们认识居高思倾、居安思危、居勇思怯、居进思退、居畅达思壅塞等类辩证的哲理,实际上也都包含有提醒掌权者要谨慎地行使权力的内涵。而一当孔子提出了中庸之道这一哲理时,就把《周易》中的各个片段一下子全面地照亮了、集束了、提纲挈领了。《周易》成为古代一切政治家、思想家的必读教科书,其原因亦在此。可惜今天的世风偏于浮躁,许多人正在把它作为单纯的算命书派用场了。

懂得权力制约的重要性,将权力制约上升到中庸之道的哲学高度来理解,将《周易》作为六经之首,使政治家与思想家们能从哲学高度认识这部论述权力制约基础理论的著作,这说明儒家思想作为一种政治理论的成熟程度。这也正预示了儒家有远见地总结了政治运行的若干普遍性规律,因而在此后的社会进程中,儒家将有可能占据某种思想的制高点。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认为,国家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专政,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同时,国家却又是缓和冲突、调节阶级矛盾使其不致斗争到两败俱伤程度的工具。 而中庸之道正是指导统治阶级的领袖人物缓和阶级矛盾、调节阶级关系的哲学思想。从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来观察中庸之道,尤见儒家的这一理论,作为统治思想的成熟与老到程度。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儒家在其后的两千年封建社会中,为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绝非偶然。也许,去除了极左思潮的偏见,我们还将发现,传统文化中可供继承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绝不仅止于中庸之道一隅而已。

中庸之道的精髓,指的是如如不动的定力,不为外境所扰的禅定...中庸之道是一种意境,需要用心去细细体会,才有可能体会到其中的境界,绝非语言文字表相的分析可以理解的。



很多时候 出世也好 入世也好 最难的就是 以出世之心 经营入世的生活 最难的就是 入世的做事 出世地处事 所以最难的是 在两者之间 达成一条中道 在两者当中 保持一种平衡



对任何事情的态度都不过于明朗的流露,不说是也不说不是,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骑墙派”

不露尖,不突出,一切随大众。人们抱着“法不责众”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