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哪几个方面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8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哪几个方面

为啥被激活几小时又停了?
再不必惆怅,再不必叹息,人生到此已圆满。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向课外知识延伸。由课文的内容向相关语文课外知识延伸,扩大学生知识面。包括1、中点辐射型。以课文内容为中点,向四面八方辐射。如学习了《江姐》我们可以以“走进英雄”为主题,让学生排一排英雄谱;讲一讲英雄的故事;学一学英雄不朽的诗篇;写一写想对英雄说的话。2、起点延续型。以课文的内容为起点,确定主题纵向延伸。如学习了《赤壁之战》后,可以以“我对课文人物的了解”为主题,指导学生读《三国演义》相关的章节,组织学生对人物进行讨论,认识一个个丰满的人物。
  (二)向生活实践延伸。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文内容,通过学习将课文的内容拓展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包括:1、联系学生生活。找准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相似版块,激发学生回忆生活、记录生活、描绘生活。如:学习了《我爱家乡的秋白梨》,可以以“家乡的特产”为主题,让学生读一读描写家乡特产的文章;介绍家乡的特产;为家乡的特产设计广告语等。2、开展实践活动。根据课文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学习了《我盼春天的荠菜》后,可以以“我眼中的荠菜”为主题,带学生去野外认荠菜、挖荠菜;尝一尝荠菜的味道;写写自己的体会;与小作者比一比童年等。
  (三)以地方特点为素材,全面开发乡土资源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开发校本课程的优势,让学生走进家乡,充分地了解家乡,感受家乡的一切。选择的内容要富有乡土气息,根植于学生生活,存在于学生周围,是学生平时能够接触和感受到的。通过梳理将这些内容确立为一个个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进行课程编排和实施。下面就是部分主题的课程内容确定。
  主题一:家乡的山水。学一学描写家乡山水风景的美文;游一游家乡的名山秀水;当个小导游,介绍介绍家乡的景点;用笔描绘家乡的美景;憧憬家乡未来的蓝图等等。
  主题二:家乡的名人。读一读家乡名人小传;调查家乡名人的工作情况;给家乡的名人写一封信;采访家乡的名人或者名人的亲人;追寻名人童年的足迹;为家乡的名人写传记。
  主题三:家乡的各种农具。查一查从远古走来的农具;设计标签,给家乡的农具贴上标签;给家乡的农具配上使用说明书;展示家乡的农具;用一用家乡的有关农具;谈一谈农具的变化;说一说你想要发明的农具;家乡农具上的文字的考证。
  主题四:家乡的传说故事。读一读家乡传说、故事;听长辈讲家乡的传说、故事;记录家乡的传说、故事;把听来的故事讲给同学听;考证故事的原发生地。
  还有“家乡的工厂”、“家乡的交通”、“家乡的特产”等等主题,这些主题乡土气息很浓,当通过学生自身积极主动有效作实践,浸润其中时,不但提高了实践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成了他们情感陶冶、品行养成、知识获得、个性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中介。
  (四)以校园环境为依托,充分利用每个角落。
  校园是学生最为熟悉的地方了,在校园里只要我们留意,时时处处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花坛里写着如诗的公益广告语;文化墙上刊有内容丰富的墙报;广播室传来琅琅的播音;公开栏里贴着种类繁多的应用文;学习园地里盛着同学们一份份语言文字的自主餐。这些都可以成为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低年级可以带学生认字,学拼音;组织学生按时收听校园广播,学习普通话。高年级可以带学生给校园里的花木贴上生物学标签;为学校的花坛、食堂、阅览室设计广告语;参与应用文的写作等。
  (五)‍以时事信息为焦点,动态补充语文课程。
  校本课程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变化,不断充实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我们的周围天天都发生着一些学生认为新奇的、重大的、有意义的事情,这些事情的发生给我们的校本语文课程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使学生既学到了语文知识,同时智力得到训练,感情得到了陶冶,人格得到了塑造。这样的事小到一场雪、一次运动会;大到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神州成功6号上天”……都可以成为校本语文课程的内容。抓住报纸、电视等有效的载体,进行读、查、做、想、练的活动,从而使校本语文课程丰满而富有活力。
  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要从学生、学校、教师的实际出发,有效地利用好各种课程资源,那么无论从哪个角度去选择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都将会创出一方新的天地。

一、 立足课本, 挖掘语文教材资源

教材资源包括教科书、 教学参考书、 配套读本、 教学挂图、 工具书以及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等丰富的内容资源。可以说, 教材资源本身丰富的内容为教学的成功实施和有序展开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平台。教科书一直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 面对这一最要紧的课程资源, 我们也应与时俱进, 改变简单“教教材” 的局面, 而是 “用教材教” 。 在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 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应努力做到以下两方面:l.科学把握教材, 利用课本资源。 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实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依据, 对教材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是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以往的课程学习中,学习者注重的仅仅是教材中的知识点, 忽视了教材作者或编者在教材中贯彻的教学思想。对于语文学习和教学来说, 由于教学思想的转变, 教材的编写思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 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2.尊重学生的想象世界, 充实教材资源。语文教材中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知识, 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小学生敢想、 敢说、 敢做, 他们富有个性化的奇异多彩的想法、 出人意料的操作探索, 往往超出教师预先的设计。面对学生的“标新立异” 、 “异想天开” , 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课程资源与学生所提供的充满个性化的课程资源共融, 努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资源共享, 努力将学生所掌握的信息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现实资源。

二、 联系生活, 创建环境资源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 的确, 课堂并非孤立于现实之外的学习空间, 教师应该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只有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 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不断掀开新的一页, 才会充满不朽的生命力。1.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传统的课堂环境, 洁白的墙、 固定的黑板、 秧田形的桌椅、 严肃的老师、 恭敬的同学……这样的环境过于强调学习的功能, 而缺乏温馨的乐学环境、 良好的心理环境以及有利的认知环境。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 要求我们在强调学习氛围的同时, 更应使环境温馨、 舒适、 富有生活气息, 让学生在无拘无束、 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 表达感情。 我们可以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主导活动, 找准小学生生活的热点、 焦点, 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 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环境。2.追求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内容。现在使用的教科书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必须注意挖掘课文中生活化的课程资源。(1)把课堂融入社会。 与大自然相比, 社会要更丰富、更复杂、 更生动。 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更重要的源泉。 我们虽然无法把社会搬进课堂, 40分钟也很难再现丰富的生活画卷, 但我们可以把课堂融入社会。有人说课堂是个小社会, 这个小社会虽然只有四五十个成员, 但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一滴水可以照出整个太阳, 一个班级也可以折射出整个社会。问题是要寻找出有效的融入渠道。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三条渠道。一是想象式。 想象式可由老师或学生提供一个情景或事情的开端, 由大家来设想发生了什么事情, 以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二是辩论式。 可以提出一个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或疑难问题展开辩论或讨论。 如对 “上网的利与弊” 、 “自由与纪律” 等展开辩论, 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见, 这正反映了社会上不同人群的不同认识。三是实用式。丰富的社会生活对作文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提出的要求,也是课堂作文融入社会的一个渠道。(2)让艺术再现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 但它比生活要更集中, 更典型, 也更生动。 在语文课堂上用艺术来再现生活情景, 是课堂语文生活化的一条捷径。在40分钟的课堂上, 我们可以唱一支歌、看一幅画、 演一场戏或欣赏一个电视片段, 启发引导学生, 激起学习语文的欲望,创造新的作品。3.创设多彩的有利于语文学习的校园环境。校园是学生学习、 生活的主要场所, 合理地利用校园、 教室等场地, 创设多彩的校园文化, 将这些设施赋以生命的活力, 将这样的环境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 以熏陶学生的情感, 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三、 加强渗透, 整合学科资源

过去的语文教学视教材为圣书, 关注书本, 忽视人本, 强调独立, 缺乏合作, 每个人都是封闭的个体, 使学生的作文思路变得越来越狭隘。 新课程淡化了学科的界限, 强调语文学习应开放, 处处留心皆语文, 强调学科的交叉渗透, 强调学科的整合。如何把学生的课本世界融会贯通, 建立广泛的知识联系, 成了我们课程资源开发的又一个切入点。在教学中, 音乐、 美术、 科学、 数学等等, 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 如何开发中小学课程资源
    答:一、地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 地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有两种形态:显性形态和隐性形态。隐性形态是隐性的语文课程,以非独立的语文课程形态出现,老师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体现出“地方化”倾向”,我们可以理解为创造性地驾驭国家语文课程。(一)显性形态。显性形态是显性的语文课程形态,以独立的语文...
  • 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开发课程资源
    答:学生的语文素养无从谈起。所以面对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一老话题,仍需重新审视。一、走进课程资源,明确含义 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要素来源如:知识技能、生活经验、活动过程与方法、学教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等因素。课程实施的条件作用于...
  • 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有哪些
    答:语文课程资源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学生自身的直接体验、经验以及间接的认识(来自社会生活的各种媒体)也都应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这种资源往往比教材更真实,更丰富,更具情境性。下面案例不难看出学生对“动物尾巴”和“蔬菜”的认识是较为丰富、真切的。更为可贵的是,学生在获取课程资源的过程...
  • 如何有效的利用语文课上的错误资源
    答:”因此,如何发挥地区优势、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如何合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就成为了我们教师所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有效地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促进小学语文有效学习谈点自己的粗浅看法:一、要正确认识和理解课程...
  • 谈谈如何对小学语课外学习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答: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课程资源;有效学习 说起课程资源,其概念是非常丰富的
  •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答: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
  •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有哪些?
    答:语文课程资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广泛地利用这些资源,其实质...
  • (唐敏琪)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答: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向阳小学唐敏琪新课程指出:课程资源已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按照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显形课程资源和隐形课程资源。显形资源包括: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刊、图片、地图、图表等文本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博物馆、教育基地、...
  • 利用怎样教学资源,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
    答:利用怎样教学资源,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摘要】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 建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内涵及途径
    答:…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呢?至此,确立了解决困惑的第五步:重视语文朗读可以让学生产生愉悦感。总之;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途径是多元的,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尤其是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容做了较为充分的探讨,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真实施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