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财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财政在这场宏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应从公共财政支农入手,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发挥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财力保障作用。

  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1、支持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

  以财政资金为导向,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民营农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行业协会等家业新型市场主体,使这些农村市场主体能够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并不断发展壮大。

  2、以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为契机,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投入支持

  要强化对财政支农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对支撑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项目实行优先安排或投入倾斜;要加大对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督管理,将有限的财政投入真正都用在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上。

  3、消除体制性障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促使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和经营网点向农村延伸,努力改善农村的金融条件,要减少农村金融资金的外流,增强农村金融机构的放贷能力,要充分发挥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主力军作用,要改善农村金融的经营环境,消除对农村金融机构的一些不合理限制和歧视性政策。

  4、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

  完善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制度,加快建立惠及更多农村低收入户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逐步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接轨;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应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5、以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为目标,加大财政扶持

  当前既要提高目前实行的对农民粮食直补、良种直补的标准,又要扩大农民购置农机的直补范围,还要开展对农民生产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进行补贴试点,让粮农获得更多的实惠,进一步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6、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分乡镇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必须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以自然村、中心村为基本单元,以建设村乡公路、发展农村沼气、开展农村饮水户户通工程为根本措施,按照净化、绿化、美化的要求,对农村居民的房屋、厨房、厕所、养殖圈及饮用水、道路、晒场、绿化等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分乡镇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彻底改变农村居民的生产与生活条件,应充分发挥村民小组、行政村等农村基层组织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作用,引导率先实现经济腾飞的组、村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整合农业开发、财政扶贫等支农专项资金,统一规划、集中使用,分期分批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2)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保护天然草场,建设饲草基地。积极发展水产业,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搞好土地整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标准化,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积极推行节水灌溉,科学使用肥料、农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开拓农村市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4)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发展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发展农村通信,继续完善农村电网,逐步解决农村饮水的困难和安全问题。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

(5)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开辟增收途径。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建立救助制度。

国家财政体系的核心任务是通过提供各种公共物品,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为公众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从而提高社会整体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一套有效的公共财政体制,不仅仅是为了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公众提供平等的机会,使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的人们,特别是农村居民,享受相对均等的服务。因而,构建以公共财政为核心的公共财政、公共服务、公共投资的“三公”体系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选之路。在农村地区建立“三公”体系的主要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促进农村劳动力由乡村向城镇转移,达到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最终富裕农民的目的。从国际经验出发,一个国家的农业劳动力比重与人均GDP之间是呈负相关关系的,把劳动力从农业生产部门转移到其他产业中,伴随着的是其生产率的提高,引发经济的增长…。中国目前是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2%,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6%。而持续保持高投资增长率具有很高的风险,因此对于中国而言,必须转变增长模式,充分发挥劳动力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而对农村“放活”的措施,恰恰达到了转移农村劳动力的目的: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包括农民向城市流动、迁移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既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基本途径,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   第二,为农村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卫生服务,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在收入方面,平等的税收政策和收入共享机制,对于调节不同地区的收入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支出方面,再分配的程度可以通过两种总的支出类型来衡量:社会支出(例如教育和健康)以及转移支付,这两种支出都被假设为可以使穷人受益,并因此降低不平等水平。通过向农民提供教育和卫生服务,将为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建立起长期受益的良性循环机制。   第三,推动城市化进程,消除城乡身份差别。如果取消对人口特别是农村人口迁移的限制,并转为鼓励人口迁移政策的话,到2010年全国城镇人口可能达到7亿人左右;从2000至2020年至少还将有3亿人口(比美国一个国家的人口还多)转移到城市。从本质上讲,城乡两种身份制度是造成城乡间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这一政策的直接后果是限制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而城市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打破这种差别,将是繁荣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手段。   第四,改变农业科学技术落后的地位,农业生产逐步向高附加值的生态型农业和绿色农业转变。中国的农业产业始终是低附加值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毫无竞争力,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也难以站稳脚跟,必须积极通过有效手段,扶持农业科技发展,变单纯的补贴型农业为高技术型农业。   “多予、少取、放活”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三公”体系的建立是实现在农村地区“多予少取”的有效措施,同时建立在“三公”体系基础之上的农村治理模式改革将进一步实现“放活”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三公”体系的作用。   第一,农村地区公共财政体系应继续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同时设计出台有科学、高效的涉农转移支付体系,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同时,国家财政应加大对农民个人或家庭直接转移支付,由于中国实行城乡居民身份证制度,可在大城市郊区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向全国推广。   第二,在农村建立乡镇或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地区间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应制定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包括数量、质量和可及性,要对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公共卫生、农村人口饮用水、农村其他公共服务、农村公共财政体制等进行调查,对政府各部门为解决城乡居民公共服务水平差距问题作出评估,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引导财政支农支出在不同地区朝着均等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建立规范的农村公共投资体系,包括设定最低标准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逐步解决水、电、路、通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关乎农村居民生活和发展的基本公共设施服务实行政府全额投资,农村居民无偿使用的政策,全面发挥公共基础设施的外溢性作用,使公共基础设施覆盖全部农村居民。   第四,进一步推动涉农支出管理体系改革,建立综合性的部门对不同部委的涉农支出进行协调,同时革新政策研究体系,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和透明度。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促进涉农支出效率的提高,建立起科学的涉农政策研究体系和统计体系,广泛吸取各方面专家、学者的建议,以制定“十一五”规划过程中建立的公众参与模式为契机,推进政策制定过程中更大范围的社会参与,降低政策实施的不确定性。   第五,“放活”农村财政管理模式,扩大基层政府的财政支出自主权,允许基层政府根据当地的政策优先级设定公共投资的主要方向,进一步缩减专项农业转移支付的份额,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例,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政府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积极性。要彻底改变由上级政府决定所属政府公共支出项目的做法,同时建立更为科学的绩效监督评价体系,对基层政府的公共支出进行评价和监督,在保证基层积极性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高支出绩效。

  • 如何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求解答
    答:“十一五”时期,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
  • 新农村建设政策
    答:1、在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规划区内,动工兴建住宅楼的农户,可按造价的一定比例,凭乡政府或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证明,到农村信用社申请贷款扶持。2、在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规划区内,动工兴建住宅楼的农户,其占用非耕地建房的,免收一切税费,占用耕地建房的,其耕地开垦费按规定标准的50%收取。3、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重点是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建设新村镇;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培育新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和基本保障。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三农”倾斜。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和要求是什么拜托了各位 谢谢
    答:只有下决心深化改革,推进体制创新,才能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已经取得的成果,才能保证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要在着力解决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各类生产生活问题的基础上,切实加强乡村规划,使乡村的建设和管理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乡村建设规划的实施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什么?
    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任务、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强力推进,用科学规划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式有哪些
    答: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工作内容有:(1)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2)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3)推进农业...
  • 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请谈谈你的政策建议。
    答:在小康示范村和小康达标村建设方面,以前由于历史原因,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导致农村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从前年开始,财政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力度,这将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新的机遇,一批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城乡一体化将以更快的速度推进。各村负责人,要紧紧...
  • 我国应怎样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答:在这种情况下,实施统筹城乡发展,主要是统筹考虑和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劳动力就业、商品和要素市场体系建设,着力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国家财政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过大差距,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其中一...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答:组织生产和参与市场活动,获得高的经济效益。(5)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切实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范围,提高补助标准,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6)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 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都有什么
    答:3.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4.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