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四德 是哪 三从四德?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从四德是哪三从,哪四德?

三从指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出自《仪礼·丧服》:“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译文:“女人有三从的意义,没有专用的方法,所以未嫁从父,出嫁从夫,死亡从你。”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言、容、功,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言语;其次是相貌;最后是治家之道。出自《周礼 天官 内宰》
古时候为妇女设立的道德标准。男性选择妻子的标准。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用于约束妇女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三从”与“四德”的合称。根据“内外有别(即男外女内的社会分工)”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进行规范要求。

教育发布《禁止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若干规定》,增强法治意识,进一步加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校外培训机构不得有违反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训内容,不得以“国学”为名,传授“三从四德”,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扩展资料:
“三从”、“四德”的由来
“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丧服·子夏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
“四德”一词见于《周礼·天官·内宰》,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其中较高职位的“九嫔”。
本来是宫廷妇女教育门类,后来与“三从”连称,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即“三从四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从四德
百度百科-三从
百度百科-四德
人民网-不得以国学为名传授三从四德

揭秘最初的“三从四德”,解开千年来的误会

三从:
1.未嫁从父
没有出嫁,在家当闺女时候,什么事情都要听从老爸的,包括婚姻大事
2.既嫁从夫
跟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其实意思差不多,就是老公的教导要认真听着,即使他有不对,只能委婉提醒,不能当面抬杠,老公骂你要忍着,老公打你要受着(当然,大打受小打走)
3.夫死从子
老公在前面走了,那么大事情,要征求儿子的意见,时刻替儿子着想,皇宫里也是母凭子贵吗

四德:
1.妇容
女人要有女人的样子,要勤于梳洗打扮,穿衣服,既要漂亮又要得体,白嫩的脖子和手臂是不能漏给任何夫君以为的男人看的,笑不露齿,走路要碎步而行,出屋子的时候,如果有长辈和夫君在屋里,要面对着他们弓腰退行至门口,才能转身出门,两条腿搭在桌子上,露股装,低胸衣,在古代是要被视为淫妇,绑上大石头沉井的
2.福德
意思是要真心实意地照顾夫君,遇到强暴要三贞九烈,因为抵抗强暴死了,会有人为她立贞洁牌坊,夫君死了,不能改嫁。总之,一个女人,一辈子只能跟从一个男人,要守身如玉,不能和夫君以外的男的发生关系。有一种女的,还没有过门,老公就死了,这种的叫做望门寡,古人会认为这个女人是白虎星,有克夫命,但是她也不能再嫁人了,只能做一辈子处女,当然,如果夫家同意此女改嫁,她就可以再嫁,再嫁之后,一辈子抬不起头,被人瞧不起。
然后是要照顾好公公婆婆
跟孟母和岳母那样去教育孩子,让孩子将来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3.妇辞
有礼貌,不同身份的人,用不同的敬语,古代敬语很多,令堂安在,堂上可安,三拜高堂,令尊大人,一个称谓,可能不是多种成都不同的别名,日语现在就是这样的。女人讲脏话绝对不可以,夫君或长辈说话,女人不能打断,遇到陌生人,不可多言。女子说话的机会很少,古人会客的屋子叫做“堂屋”,相当于咱们的“客厅”,女人很少进入客厅,所以被称为“堂客”,意思是堂屋里的客人。
4.妇工
这个也是妇人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打扫房间,洗衣服,做饭,织布,房前屋后除草,养蚕,都是女人的活。在古人眼里“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女人才算合格
就想到这么多,古人的生活很固定,也是很严肃的,不像今天这么开放,很多儒生认为非生育目的的ml就是淫荡,他们追求的男女之间的关系式夫妇顺,有个成语叫“举案齐眉”说的是大学者 梁鸿 不娶豪门美女,反娶贫寒人家的丑女的故事,可以去看看,这是儒家追求的夫妻之间的理想状态。
女人有三从四德来约束,男人也有很多规范,修齐治平那一套,就不赘述了,比女人的三从四德要繁复得多。
本人学理科的,做软件开发工作,对我国古代历史文化很感兴趣,看过一些古籍。并非是个老学究或者前朝遗老,也没有针对女性的意思,只是根据书里的记载,说一下古时候的真实情况,我也不太赞同三从四德。不过,个人认为很多中国女性太娇气太高傲,可能因为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吧,每年都有超过600万以上的男人要打光棍,我在msn上和几个外国女孩聊过,觉得她们非常优秀。另外,严重鄙视那些copy党,我经常看到十几个问题,答案都是一摸一样的,如果copy,请在参考资料里边注明嘛

“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
“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
丧服-子夏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为夫三年,为父一年)时,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引申为作为女儿、妻妇和母亲的妇女应对男性服从。但妇女屈从由来已久,“女”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是屈身下跪的形象;《周易》中有主张妇女顺从专一、恒久事夫的卦辞,后来要求妇女殉夫守节,限制寡妇改嫁等。
“四德”一词见于《周礼
天官
内宰》,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阴礼”、“妇职,其中较高职位的“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本来是宫廷妇女教育门类,后来与“三从”连称,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即“三从四德”。

揭秘最初的“三从四德”,解开千年来的误会



“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即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看看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451.htm?fr=ala0_1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