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杭州籍历史文化名人5位,简要写出他们的事迹.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1
说出富阳古今文化名人5个,并简要说出他们的事迹

▲富阳历史名人---一代名相李宗勉
南宋理宗朝时,有一位名闻遐迩的宰相.他的名字叫李宗勉·出生在本市常安古城村。他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后代,父亲原来也是做官的,因为触犯了王法。被刺配充军流放。当时李宗勉还是个孩子。
李宗勉的母亲郑氏.在家境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对李宗勉精心抚养,严格管教,还请了有名的老师.教他读书。由于李宗勉天资聪慧,读书刻苦,学业大进。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参加京城(杭州)的礼部会试,竞得了第一名,又经殿试成进士。
李宗勉考中进士后,被放官江西运干。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经大理学家真德秀的推荐,被召任礼部架阁,又迁著作佐郎,编写正史。这样李宗勉有机会评论国是,表示政见。这时,在金的统治地区山东,发生了杨安儿、李全等领导的红袄军,投靠南宋,要求资助,对金、蒙作战。A李宗勉认为:山东之旅(指李全)"名日忠义"实则"狡诂"。要朝廷警惕,后来。李全领导的红袄军,果然投降蒙军,发兵进攻扬州的南宋军。
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理宗执政,李宗勉进宝章阁。寻召除尚书郎中兼左司,拜监察御史。这时,蒙宋联合灭金,金亡。河南已被蒙古军侵占。南宋朝廷中有一部分人,主张立即兴兵,收复三京。李宗勉却认为:收复三京现在还不是时候,理由如他中所说的:"士卒未精锐,资粮未充衍?器械未犀利,城壁未缮修。"并建议:"愿爱日力以修内治,合人谋以严边防。师未可遽出,宜观衅而动。"可是,当时的理宗没有听取李宗勉的意见,在赵葵等人的鼓动下,出师汴洛,终因粮运不继,导致溃退。
蒙古灭金以后,大举南侵,这时的宋理宗一心想达成和议,以求苟安。有的大臣将领也是贪生怕死,如皇帝派史嵩之任淮西制置使去前线督战,他却把督府设在远离战场的鄂州.放弃了战略要地淮西,并力主和议。李宗勉指出:"如果一位主将,整天以和字放在心上,势必处处退却,不敢向前,亦将遭来祸患。"
李宗勉功进参知政事,拜左丞相、兼枢密使,掌握国家军、政大权,但他虽居相位,仍清廉自恃,家若贫士,被誉为公清之相。李宗勉死后,皇帝赐谥文清。葬富阳城北的小隐山。
▲富阳的历史名人---清节著称的李祧
北宋南宋间,朝野传颂着一位品学兼优,居官廉直,淡泊寡欲和清节之名的清官,他的名字叫李鞔(tao)。靴,字彦渊,常安古城村人,南唐后主李煜的后代。靴的祖父李勉,父亲李厚仁都是进士出身,朝廷命官。靴从小受过极好的家庭教育,天资颖慧,学习刻苦,知识渊博,尤长诗词。崇宁二年(公元110B年)登进士第,又中大观三年(公元l109年)宏词科(又称拔萃宏词科、博学宏词科,这是比进士更高一级的考试)。曾写过许多诗,有等诗传世。李鞔不仅有诗名。而且以居官廉直和清节之名著称。
宋代,为了加强中外交流,发展经济,增加国家收入。在广州、泉州、杭州、明州、温州、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县)等主要港口设立了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工作。宣和初(公元lll9年)李靴登进士第、中宏词科、被遣提举广东市舶司,掌管外贸中的税收工作,按当时的国家规定:税收抽取货物少者十五分之一,多者十分之四,是宋代的一大笔重要收入。市舶司这个不可多得的"美差",为许多人所唾涎和羡慕。但李鞔在市舶司的数年中,一直保持"居官廉直,珍货一无所取"的优良作风,他的清廉行为,当时许多人都不理解,当李鞔奉召离任回京时。当地盗贼也认为在李鞔身上有"油水可捞",就趁他回京途中打劫,当强行打开箱笼一看,里面除了一些书籍之外,别无其他珍贵之物,强盗们大失所望而走。从此,李鞔廉洁之名,传闻朝野。
李鞔除比部郎寻迁吏部,做审计工作,他办事认真,不徇私情,廉洁奉公,又有文名,因此,在朝廷内威信很高。当朝奸相秦桧,为了拉拢和利用他,就主动要自己的儿子取桃女为娈。一般的官员若能与当朝宰相结亲,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事。可是,却被李鞔谢绝了。
因为此事李鞔得罪了秦桧,被调离了吏部,改任将作监。这是监督国家工程项目的官,官职虽然小,但仍然掌管一部分技术和物资,有贪心的人,照样可以图工作之便,捞到好处。但李鞔还是那样一丝不苟,公私分明。奸相秦桧上次碰了壁。仍不甘心,还想拉拢他,就换了一个花招,说要让"自己的儿子,拜李鞔为师!"李鞔气愤地说:"我是为天子做监工的,难道是为宰相教子的吗?"。弄得秦桧下不了台。但是,李鞔也知道,得罪了秦桧对自己不会有好处的,对自己的仕途也不再抱更大希望,为了避免麻烦,他就向朝廷提出要求,离京去外地工作,"持宪闽部易江东"。他人已离开京城,但他廉直之节.广被人们传颂。
李鞔晚年,辞官回故里,仍然是两袖清风,家如贫士,乡人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告诉人们说,"做人一生,就是要傲到:绝贪、绝痴、绝嗔,这三绝。今贪与痴已绝,独嗔未尽去。"因榜其小室日去嗔。所著有载人宋史。七十七岁卒,葬于富阳壶源万春山。
▲富阳历史名人---谢家三代五进士
北宋时,富阳曾出过谢涛、谢绛、谢景初、谢景温、谢景平祖孙三代五位进士,他们不仅为官清正,而且都是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在当时文坛上有很高的声誉。
谢涛,字济之,以文章而知名,登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进士。官侍御史、太子宾客等。北宋初,四川农民起义失败后,田庐荒废,时有诏令"有能占田而倍人租者,舆之。"因而,大片肥沃之田,均被地方豪强所占,大批流民无家可归,无田可耕。时任华阳令的谢涛,收了诏书,把田还给了原主人。受到了农民的欢迎。谢涛善文章,长诗词,年轻时喜与人戏文论诗,时有江夏王才叔自负其文,对谢涛说:你能省一字我就佩服你了。谢涛为他削了二十字,才叔虽不乐,但没有办法胜他。
谢绛,字希深,谢涛之子。中进士后,官至知制诰、知邓州等。谢绛以文学著名,比父高于一筹。文学家、史学家杨亿见其文章出众,荐他为秘阁校理,同修真宗国史。仁宗天圣年间,黄河发生特大洪水,大片土地被淹,百万人流离失所,次年天又太早,加之盖天铺地的蝗虫,庄稼颗粒无收。官为吏部南曹的谢绛,将《论事疏》呈给了仁宗皇帝,建议"罢不急之役,省无名之敛。"后来,被仁宗愉快地采纳了。谢绛十分重视教育,到了哪里,就大兴学舍,常请诸郡立学,在河南修国子学,教诸生,自远而至者数百人。富阳城北的小隐山,在谢涛、谢绛手里,就建有小隐书室。通判河南、开封府时,谢绛与欧阳修、杨子聪、尹师鲁、王几道等一批名人,同游中岳嵩山。他写了一篇《游嵩山寄梅殿丞》的长诗。谢绛为改变唐末五代以来浮艳诗风的首创人之一。谢绛四十六岁卒于邓州,时家无余资,有文集五十卷。
谢景初,宇师厚,谢绛之长子。登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进士。知越州馀姚县、以屯田郎致仕。知馀姚县时,因姚北濒海,经常遭到海潮冲决,田庐淹没。谢景初积极筹划,集资筑堤,以捍水患。当时,又发生了地方豪强侵湖为田的事件,景初立即上报禁止;并且制定《湖经》,公布于众。凡有占湖、争水的,就按《湖经》中的规定处理。位于馀姚县城东北六十里的上林湖,经过景初的治理,成了一个优美的风景区。谢景初还曾向富阳的纸农商传授了先进的腌、漂及制作技术,改进过的富阳书笺纸,质量有很大提高,被称为"谢公笺",一直被宫廷采用。
谢景温,字师直,谢绛之次子。皇祜元年(公元1049年)进士。历官县令、知开封府、刑部尚书等。他积极支持王安石变法。并博学洽闻,长于诗,有《游云门》山水长诗传世。与范仲淹、欧阳修关系密切。年七十七卒于河阳。
谢景平,字师宰,谢绛之三子。登皇桔五年(公元1053年)进士。终秘书丞,好学善著书,所撰诗书传说数十篇。
▲阳历史名人---吴越擎天柱杜棱、杜建徽父子
唐末,群雄割据,天下大乱。l瞄安钱谬练乡勇捍卫乡梓.造就了吴越国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其问杜棱、杜建徽父子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杜棱,字腾云,新登人。唐乾符年间黄巢起义波及两浙,杭州练诸县乡兵自保,杜棱领武安营为东安都将,倾心事奉钱锈。润州牙将刘浩劫持刺史周宝叛归薛朗,杜棱奉命讨贼,夺取常州,救回周宝,除官常州制置使。
唐昭宗大顺二年(公元891年),两浙制置使董昌叛立为王,钱锣率八都之军讨之,董昌乞救于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杨命大将田颓、安仁义犯浙。朝廷表钱谬为镇海节度使、杜棱副之,全力抗击。杜棱便于战略要冲东安(即今新登)依山筑城御守,与淮南军浴血奋战,东安军凭高制胜,毙敌盈千。其时,东安周围诸如紫溪、火堡、建宁、静江等地因无险可守而纷投东安,赖以存活。于是,杜棱声名大振,进官行军司马,累迁润州刺史。杜棱生有三子,日建思、建孚、建微,均为吴越国股肱,尤以建徽功勋卓著。杜建徽,字延光,少强勇,有志节。尝于山庄构筑小茆斋为戏,署其栋为"军州押衙"。其父督责日:大丈夫何止为一军事押衙耶?建徽诺诺连声。青年时期,随东安军从父征伐。每战,皆单衣入阵,所向披靡,军中谓之"虎子"。及杜棱官常州,东安军归建徽节制,严整无改父风。杜棱父子尽忠于钱镑。昭宗光化年间,淮南降将徐绾复叛,钱镑据内城死战。杜棱率常州兵,杜建徽率东安军同时驰援,叛军据守外城拒之,焚烧民居以挫援军锋芒。建徽飞骑突进火窟,以火钩拉开火木,拓出通道,大军继进,遂解杭城之围。
睦州刺史陈晟(原余杭都将,本市洞桥镇陈村人)病故,其弟陈询拥军自立,暗通淮南杨行密以抗钱镑。建徽为询姻姬 (连襟),驰书切责,劝谕回心。钱锣不察,派人密伺建徽。建徽坦然陈说:"陈氏负恩背义,徽既姻娅,理当见疑。然累书敦谕,皇天后士苟或鉴照,则拔城获书方明徽心。"不久,有睦州吏来降,持建徽遗询书,钱镑览毕,嘉叹久之。每朝会,必指建徽日:"此杜丞相,今日忝有一方,多其力也。"即表建微为武安都将兼领泾源节度使。
公元907年,朱温篡唐为后梁,年号开平,钱锈欲退保会稽,罗隐、杜建徽等竭力谏阻,拥立钱锣为吴越国主,改元天宝,杜建徽进爵郧国公领吴越国丞相。此后,杜建徽全力辅助
钱镪治理两浙,拓新杭城,为钱氏四代霸图创下基业。
杜氏父子在家乡新登的传说和遗迹甚多。新登镇观音弄有杜公祠(现为新登镇小分部),三十年代尚有杜氏父子塑像,壁间留有前人赞诗,日:"押衙生小署山中,人阵群夸虎子雄。曾与文章分秀气,岂徒乡里说元戎。累书果尔邀天鉴,一剑居然拜父风。退保会稽梁未讨,丰碑谁表四王忠。"这可作为杜建徽一生行状的写照。另有杜公井,杜墓山,太师坞等莫不与杜氏父子有关。
▲富阳历史名人——凌 准
安史之乱后,唐室衰微,朝政腐败,有识见的大臣欲挽狂澜于既倒,乃有王俖、王叔文变法之举。但他们依靠的基础却是那个积病不起的顺宗李诵,即位才八个月就被逼禅让,以致改革迅速破产。二王论死,参与变法的八个骨干,全被贬逐到偏远恶州为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八司马事件”。我们富阳的凌准是八司马之一。
凌准,字宗一,新登镇东山坞凌家畈人。系三国时东吴大将凌统之后。少有志节,读书为文,著有《后汉春秋》二十万占,草撰了《六经解围》及《人文集》等。弱冠之年,思谋建功立业,乃上书宰相以自荐。宰相召之属对,“日试万言”,遂擢为崇文馆校书郎。
唐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部哗变,拥立太尉朱’挑为帝,国号“大秦”(后改为“汉”),德宗李适 (ku6)仓惶出逃。那宁军奉命讨贼,凌准全力辅佐节度使韩游瑰谋画方略,建有战功。叛平后,加官大理评事御史,赐绯鱼袋,历迁节度判官、殿中侍御史等职。
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浙东观察使贾全倾慕凌准的才能,奏请他转官浙东廉使判官。凌准到任,“抚循疲人,按验污吏”,颇得百姓尊敬。
贞元二十年德宗病重,太子李诵视事,宰相王1丕及其侄太子太傅王叔文秉政,为整肃朝政,积极罗致人才,准备变法革新。于是,凌准被飞檄征召进京,担任翰林院侍从学士,“备君顾问”。
次年正月,德宗驾崩,党争顿趋激烈,以宦官俱文珍为首的顽固派,�枥钏械俏唬�澳艘槊厝�蘸笙乱炮�保�馔纪涎邮比眨�鄹囊炮�A枳肌岸揽刮4剩�富�涫�辛�卟豢伞薄6�跞黄湟椋�擞诖稳辗⑸ィ�诹榍坝盗⒗钏屑次唬�脑�勒辍S谑牵�傲�ν蛐瞻财浞帧保�阄恼涞纫跄逼撇�?
大局安定,二王的改革全面实施,凌准调人中枢为王叔文助手,进官尚书郎,旋迁尚书都官员外郎,仍以文章侍从,并由本官参度支。为了使国库收支平衡,减轻百姓负担,凌准实施了一连串的改革:加强盐铁专管(盐铁使系王叔文兼任),严禁私采、私贩;降低盐价,废除苛税、杂献;撤消扰民的“宫市”,惩办贪官污吏,“调发出纳有条不紊,一时奸利衰止。”
二王的变法,沉重地打击了宦官及大地主的势力,使顽固派寝食不安,俱文珍便勾结了西川节度使韦皋突然举事,迫使顺宗李诵禅位于其子李纯,残酷地镇压变法集团。王叔文处斩,王1丕被流死于首途,柳宗元、凌准等八人贬往远州僻壤。
这年九月,凌准出守和州(今安徽和州)刺史,甫抵任所,后命继至,左迁连州(今广东连县)司马。在连州,凌准哀伤地度过了最后三年。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冬天,一代英才凌准,结束了他五十七年的人生历程。

不和你在一个家乡.

从三国到现代的杭州籍名人,自己挑5个抄吧!偶要分!分!分!
(偶找了好久的说,这样分还不给偶就说不过去了~~~)

孙权

【孙权】(182~252)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字仲谋。杭州富阳人。东汉末,继父兄事业据有江东六郡。汉献帝建安五年(200),曹操表荐孙权为讨虏将军、会稽太守。孙权广罗人才,重用出身卑微的鲁肃、吕蒙,依靠张昭、周瑜、程普等南北士族地主势力,巩固和发展了东吴政权。建安十三年(208),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魏黄初三年(222),孙权称吴王,大败刘备于彝陵亭(今湖北宜都北)。魏太和三年(229),正式称帝武昌(今湖北鄂城),年号黄龙,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在位期间,重视农业生产,设置农官,实行屯田,促进了江南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还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甲士万人渡海去夷洲(今台湾)及澶州(今澎湖列岛),加强了大陆与海岛的联系,同时和海南诸国建立起交往;创建和改进了一些典章制度。在位23年,享年71岁,谥号为吴大帝。�

褚遂良

【褚遂良】(596~658)唐初大臣、书法家。字登善。杭州人。隋末,入秦王李世民府为铠曹参军。唐太宗贞观十年(636),自秘书郎迁起居郎。因书法遒劲,被太宗召为侍书,历任谏议大夫、太子宾客、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令等职。太宗病危之际,受命起草遗诏。唐高宗李治即位,封为河南县公,进封河南郡公,出任同州刺史,后人因之称"褚河南"。唐永徽三年(652)召回任吏部尚书、监修国史、兼太子宾客。次年,拜尚书右仆射。六年,因高宗废后立武则天事,叩血进谏,被贬为潭州都督,改桂州都督、爱州刺史。显庆三年(658)卒于住所,是年63岁。其书法继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虞世南之后,别开生面,晚年正楷丰艳流畅,变化多姿,对后世书风影响很大。后人把他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传世书帖有《伊阙佛龛记》、《孟法师碑》、《房梁公碑》、《雁塔圣教序》等,墨迹有《倪宽赞》。有文集20卷传于世。�

陈硕真

【陈硕真】(?~653)唐代农民起义女领袖,中国号称"皇帝"的第一位女人。杭州建德人。她自称仙人,民间奉以为神,曾遭捕,后被释。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十月,她在青溪县(今淳安)梓桐聚众起义,自称文佳皇帝,以章叔胤为尚书仆射,童文宝为大将,建立农民政权。曾攻克桐庐、睦州等地,并逼近歙州、婺州,威名大震。扬州都督府长史房仁裕、婺州刺史崔义玄率军镇压,起义失败,陈硕真被杀。�

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杭州萧山人。少善文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中进士,官至秘书监,天宝二年(743)因病辞官。次年,还乡为道士。好酒善饮,时人称其与李白等为"饮中八仙"。工书法,尤擅草隶。其诗以绝句见长,今存20首,其写景抒情之作清新潇洒,自成一格,感情深厚,通俗易懂,尤以《回乡偶书》流传较广。书法有《龙瑞宫记》碑存世。�

喻皓

【喻皓】生卒年待考,898年前后在世。北宋初建筑家,称"造塔鲁班",亦作预浩。杭州人,曾任杭州都料匠。擅长营造,尤善建塔。在建造开封开宝寺塔时先做模型,然后施工,历时8年,宋太宗端拱二年(989)竣工。他考虑到开封地处平原,多西北风,建造时使塔身略向西北倾斜,以抵抗主要风力。杭州建梵天寺塔时,他科学地解释了木塔的稳定问题。所著《木经》3卷,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建筑学专著,已佚(传为《宋营造法式》之蓝本)。�

毕升

【毕升】(?~1051)宋代活字印刷的发明者。杭州人。宋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排版前,先在置有铁框的铁板上做一层掺和纸灰的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热,使蜡熔化,以平板压平字面,泥字即固定在铁板上,可以像雕版一样印刷。此外,他还研究过木活字排版,使活字可以多次使用,把印刷技术提高到新的阶段。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整个人类的文明进程。�

钱癠

【钱癠】(852~932)五代吴越国创立者。字具美(一作巨美)杭州临安人。出身贫寒,少时以贩卖私盐为业。唐乾符二年(875)投军于石镜镇将董昌组织的民团,平浙江镇遏使王郢叛乱,被任为石镜兵马使。六年,击退途经临安的黄巢起义军,升都指挥使。光启二年(886),又平刘汉宏,次年任杭州刺史。景福二年(893)升镇海军节度使。乾宁三年(896),擒获在越州称帝的董昌,升镇海、镇东军节度使,遂尽占两浙13州之地。开平元年(907)被后梁太祖朱温封为吴越王。后唐龙德三年(923),又封为吴越国王,立吴越国,建都杭州。在位期间,兴筑捍海石塘,抵御潮患;扩建杭州外城(罗城);设撩湖兵1000人浚治西湖。又在太湖流域,凡一河一浦,都建堰闸。以时蓄泄,发展农业。与新罗、高丽、百济、渤海及海中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发展对外贸易。政治上采取保境安民政策,使江浙一带政局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得以发展。后唐长兴三年(932)卒,谥武肃。�

林逋

【林逋】(967~1028)北宋诗人。字君复。杭州人。少年孤贫,立志为学。成学后,游于江淮间,以诗会友。40岁后,回西湖孤山隐居。恬淡好古,不趋荣利,终生不婚,喜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以道德、文章名重于世,其诗"澄淡峭特多奇句",宋人辑有《林和靖诗集》,录诗300首。善行书。卒后,宋真宗赐谥"和靖处士"。�

沈括

【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字存中。杭州人。嘉�八年(1063)进士及第。神宗时参加王安石变法运动。熙宁五年(1072)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1075)出使辽国,驳斥辽国争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主张减少下户役钱。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1082)以徐禧失陷永乐城(今陕西米脂西),连累坐贬。晚年居润州筑梦溪园(在今江苏镇江东郊),举平生见闻和研究所得,撰《梦溪笔谈》40卷。他精研科学,用功极勤。在司天监时,观测天象,绘图多幅,改造仪器,撰浑仪、浮漏、景表三议;曾推荐卫朴修《奉元历》,并提倡新历法,与今阳历相似。在数学方面,创立"隙积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法)、"会圆术"(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长的方法)。在物理学方面,他发现了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400多年;曾阐述凹镜成像的原理,对共振规律也有研究。在地质学方面,提出了地质变迁成因论,命名了石油。记述了活字印刷、水法炼钢法等当时重大的科技成果。又精研药用植物与医学,留心记录有效的方药,著《灵苑方》,已佚。又有《良方》10卷。著述传世的还有《长兴集》。使辽所撰的《乙卯入国奏请》、《入国别录》,尚有部分保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英国李约瑟博士称《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誉沈括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周邦彦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杭州人。少时博涉百家之书,为人放浪不羁。元丰初入太学,进《汴都赋》,赞熙宁革新,深为神宗赏识,擢为太学正。哲宗元�二年(1087)被贬为庐州(今安徽合肥)教授。宋徽宗颁布《大晟乐》,任周邦彦为提举大晟府(管理乐府的官吏)。周邦彦博学多才,诗、文、书法、音律俱有造诣,而以词尤精。他是北宋末年词坛领袖,词誉极高。他的词开了南宋姜夔、史达祖一派。其代表作有《瑞龙吟》、《满庭芳·夏日》、《兰陵王·柳》、《六丑·蔷薇谢后传》等。有《片玉集》传世,内容多寄情风月、怀古羁旅、咏物抒怀之类。格律严谨,音律谐美,追求典丽,对后世词坛有巨大的影响。�

朱淑真

【朱淑真】生卒年待考。宋代女文学家。号幽栖居士。杭州人。有故居在杭州涌金门内宝康巷。南宋绍定年间(1228~1233)尚在世。生于官宦之家,聪明美丽,好读善诗,因婚姻不满,抑郁而终。作品之多为历代女诗人之冠。作品多幽怨感伤,如"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把酒送青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等。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传世。绍定三年(1230)有手书《璇玑图》1卷,并画有《梅竹图》。�

刘松年

【刘松年】生卒年待考。南宋画家。杭州人。家居清波门(俗称暗门),故又称刘清波或暗门刘。与李唐、马远、夏〖HTXL〗�NB06E�并称"南宋四家"。绍熙年间(1190~1194)任画院待诏。工人物山水。宁宗时(1194~1224)以《耕织图》而跻身名家。所画《中兴四将》图,表现了拥护抗金、反对投降的思想。存世作品有《四景山水》、《醉僧》、《罗汉》等。�

马远

【马远】生卒年待考。南宋画家。字钦山。原籍山西永济,杭州人。光宗、宁宗时(1190~1224)任画院待诏。擅画山水人物花鸟。但他所绘多残山剩水,示宋室南渡偏安风景。世又称"马一角"。存世作品有《踏歌图》、《寒江独钓图》、《秋江渔隐图》、《华灯侍宴图》、《晓雪山水图》、《静听松风图》、《层叠冰绡图》等。�

夏?

【夏?】生卒年待考。南宋画家。字禹玉。杭州人。宁宗、理宗时,先后为画院待诏、画院祗候。早年专工人物,后取法李唐,亦工山水。艺术风格和表现技法近于马远,时称马夏,为南宋画院之主流。存世作品有《江山佳胜图》、《西湖柳艇图》、《钱塘观潮图》、《西湖春雨图》等。�

杨辉俊

【杨辉俊〗生卒年待考,约13世纪后期在世。南宋数学家,宋元四大著名数学家之一。字谦光。杭州人。1261年著《详解九章算法》12卷。另有《日用算法》等书,都重实用,有的论述具有世界意义。其中《开方作法本源图》,比欧洲巴斯噶的发明早600多年。现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著有《杨辉三角》一书,专论这种图形的性质。�

汪元量

【汪元量】生卒年待考。南宋爱国诗人。字大有,号水云。杭州人。南宋宫廷琴师。宋亡时随三宫被掳北上,在大都时与文天祥用"必以忠孝白天下"相勉。晚年获准南归为道士,漫游四方。写下了许多国亡的记实诗篇,人称"史诗"。其诗慷慨悲壮。有《水云集》及《湖山类稿》传世。�

杨载

【杨载】(1271~1323)元代文学家,"元代四大家"之一。字仲弘。祖籍福建浦城,杭州人。工于诗文,早年即为赵孟?所推重,声名动京师,凡所撰述,人多传诵。其诗注重格律,刚劲典雅,自成一家。有《杨仲弘集》8卷传世。�

罗贯中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明代小说家。名本,别号湖海散人。杭州人(有异议)。相传为施耐庵的学生。长于词曲、杂剧,而以小说著称。杂剧今存《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一种。长篇小说有《三国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粉妆楼》等。�

于谦

【于谦】(1398~1457)明代政治家。字连益,号节庵。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中进士,授山西道监察御史,继为山西巡按御史,平反冤狱。宣德五年(1430)召为兵部右侍郎兼巡抚河南、山西都御史,在任19年,兴修水利,贷粮济贫,施药救难,廉政爱民,始终如一。正统十三年(1448)任兵部左侍郎。次年六月发生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蒙古瓦剌军进逼北京,朝廷一片混乱。于谦力排南迁之议,拥立景帝,被授兵部尚书,主持京师保卫战,终于击退了瓦剌军,以功加少保。天顺元年(1457)英宗复辟,于谦以"谋逆罪"被杀。成化元年(1465)平反冤狱,追复于谦官职。弘治二年(1489)赠太傅,谥肃愍。万历间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商辂

【商辂】(1414~1486)明代宰相。字弘载,号素庵。杭州淳安人。宣德十年(1435)举乡试第一(解元),正统十年(1445)会试第一(会元),继而殿试第一(状元)。为连中"三元"者。历任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兼文澜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太子少保、谨身殿大学士。为人刚正不阿,宽厚有容,时人称"我朝贤佐,商公第一"。卒谥文毅。著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蔗山笔尘》,纂有《宋元通鉴纲目》等。�

田汝成

【田汝成】(1503~1557)明代作家。字叔禾。杭州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曾任南京刑部主事、福建提学副使等职,后罢官归故里,浪迹西湖山水间。学识渊博,所著甚多,主要有《西湖游览志》和《西湖游览志余》。其他存世著作尚有《炎缴纪闻》、《龙凭记略》、《辽记》、《田叔禾集》、《武夷游记》等。�

蓝瑛

【蓝瑛】(1585~1664)明代画家。字田叔,号捷叟,晚年号石头陀、山公、万篆阿主者、西湖研民。杭州人。工书画,长于山水、花鸟、梅竹,尤以山水著名。画技笔法,博采宋元诸家之长。早年落笔秀润,晚年笔力苍劲,以疏秀苍劲取胜,尤善写秋景。与文徵明、沈周齐名,对晚明画风影响颇大,传其法者甚众。传世作品有《松岳高秋图》、《秋景寻诗图》、《秋山红树图》、《苍岩嘉树图》、《白云红树图》等。其子、孙传其家法,成为"武林"一派。�

戴梓

【戴梓】(1635~1704)清代兵器发明家。字文开。杭州人。康熙十三年(1674)发明了连珠大炮,一次可连续发射28发炮弹,比欧洲人发明使用机关枪早200多年,威力和优越性超过当时世界强国的同类火器。康熙特封"威远将军"名号,特许炮身上镌上戴梓的名字,声誉远播海外。后遭传教士南怀仁、朝臣陈宏勋诬陷,被削职流放黑龙江,四十三年(1704)遇赦回乡,病故于途中。�

洪升

【洪升】(1645~1701)清代剧作家。号稗畦,一作稗村。杭州人。24岁至北京为国子监生。27岁遭家难回杭,家道中落,贫至常断炊,有感于李白之不遇,作《沉香亭》传奇,后改为《舞霓裳》,复改为《长生殿》,成为清代传奇的代表作之一,流唱甚广。康熙二十八年(1689)因佟皇后丧葬期间演此剧,系刑部狱,释狱后被革斥。60岁时应曹寅邀至江宁,观演《长生殿》,一时传为盛事。归杭途中,酒后登舟,堕水死。洪升有诗集《稗畦集》、《稗畦续集》、《啸月楼集》等。传奇除《长生殿》外,尚有《回文锦》、《回龙院》、《闹高唐》等,今仅存《长生殿》一种。另有杂剧《四婵娟》一种传世。�

金农

【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原名司农,字寿门,又字吉金,号冬心。杭州人。嗜奇好古,精于鉴别书画金石,收金石文千卷。诗格高简有奇气。擅画梅、竹、鞍马、佛像、人物、山水,俱造意新奇,笔墨质朴。又好游历,足迹半天下,居扬州最久,当时为"扬州八怪"之一。著有《冬心先生集》、《冬心先生杂著》、《冬心题画》、《冬心画记》、《冬心诗钞》、《论画杂诗》、《三体诗》、《画竹记》等。�

丁敬

【丁敬】(1695~1765)清代金石篆刻家。字敬身,号纯丁、龙泓山人。杭州人。早年家贫,卖酒自给。精篆刻,常登穷岩绝壁,摹拓石刻文字,攻书、诗,尤精刻印,别树一帜,开创著名篆刻流派"浙派",为"西泠八家"之首。绘画善梅,工兰竹、水仙。著有《武林金石录》、《砚林诗集》、《龙泓馆诗钞》等书。�

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字子才,号简斋,又名随园老人。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后历任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县知县。因辞官后在江宁筑随园专事著述,人称"随园先生"。当时与蒋士铨、赵翼齐名,并称"江右三大家"。袁枚不仅诗文俱佳,而且善画梅。著有《随园诗话》、《论诗绝句》等,尚有《小仓山房集》70余卷和笔记小说《子不语》等。�

陈端生

【陈端生】(1751~1796)清代女作家。字云贞。杭州人。祖父句山,在当时也颇有文名。幼承家学,善作诗文。婚后夫妇唱和,生活美满。后丈夫因科场案被谪戍边塞。陈端生遂撰长篇弹词《再生缘》,未待夫归即卒。所著17卷,共60多万字,写孟丽君和皇甫少华的故事,宣扬女子才学,肯定女子敢于挣脱某些封建礼教束缚的思想和行动,对后来戏剧、曲艺颇有影响。郭沫若认为它比《天雨花》好,可与《红楼梦》相媲美,人称"南缘北梦"。陈端生早年还著有《绘影阁诗集》,已佚。�

葛云飞

【葛云飞】(1789~1841)清爱国将领。字鹏起,又字凌台,号雨田。杭州萧山人。自幼习武,倾慕岳飞,对"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怕死"之言十分赞赏。嘉庆二十四年(1819)中武举,道光三年(1823)中武进士,授守备。其后由游击、参将升为定海总兵,在浙江水师带兵16年,治军严明。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底,英军再次进犯定海,与郑国鸿、王锡朋二总兵协力抗敌,据守定海土城,浴血奋战六昼夜,于10月1日英勇战死。著有《名将录》、《制机制药要言》、《浙海险要图说》等。�

龚自珍

【龚自珍】(1792~1841)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号定庵。杭州人。出身仕宦书香之家,嘉庆二十三年(1818)中举,二十五年任内阁中书。道光九年(1829)中进士,十七年任礼部主事,十九年辞归,后任江苏丹阳书院讲席。学务博览,于学术上提倡"通经致用",主张更法、改图、选拔人才,有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拥护林则徐在广东禁烟,并预见英国将侵犯中国,建议加强武备。善诗文,计有诗词近700首,文章300多篇,有"龚派"之称,对开创中国近代文学新风产生了积极影响。今人辑有《龚自珍全集》。�

任熊

【任熊】(1823~1857)清代画家。字渭长,号湘浦。杭州萧山人。少入私塾学画,不拘古法。后游历杭州、苏州、镇江、明州等地,画技大进。曾住姚氏大梅山馆,作《大梅山民诗意图》120幅,兴酣落墨,不一月而成。设境之奇,运笔之妙,令人叹绝。后寓居苏州、杭州等地,以卖画为生。擅画人物、山水、花卉、草虫,尤以人物著称。师宗陈洪绶,而出入于宋元诸家。笔法圆劲,形象夸张。所画《列仙酒牌》、《剑侠传》、《于越先贤传》和《高士传》合为"任渭长四种",经蔡照初木刻,成为当时称绝之精品。有肖像画《人物山水册》,山水画《十万图》等为代表作。与弟任薰、子任预、弟子任颐,合称"四任"。�

任颐

【任颐】(1840~1896)晚清画家。初名润,字伯年,一字次远,号小楼,又作晓楼。杭州萧山人。父鹤声,工肖像。自幼得其父指授,后移居宁波,师事任熊。中年定居杭州,以卖画为生。其画花鸟、人物、山水,莫不精妙,尤以肖像见长,浅描淡染,笔墨不多而有神情。受陈洪绶、华岩、朱耷等影响。画作甚丰,别具一格,在江南一带影响较广。代表作有《钟馗》、《关河一望萧索》、《苏武牧羊》等。与任熊、任薰合称"三任",加任预也称"四任"。�

章炳麟

【章炳麟】(1869~1936)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杭州余杭人。自幼跟外祖父朱有虔读书,有反清民族主义思想,1890年入杭州诂经精舍,师从俞樾学习8年,奠定了深厚的国学基础。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1900年剪辫发立志革命。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和替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1904年蔡元培等和他联系,在狱中参与发起成立光复会。1906年出狱后为孙中山迎至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康梁保皇改良派开展了大论战。1911年杭州光复后回国,主编《大共和日报》,并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曾受立宪派张謇拉拢,参加统一党,散布"革命军兴,革命党消"的言论。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他赴京当面斥责袁世凯,被袁禁锢3年,袁死后被释放。1917年参加孙中山的护法军政府,任秘书长。1924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在苏州设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学为业。九一八事变后,又奋起主张抗日,反对内战。1936年病逝于苏州。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他都有较大的贡献。著述有《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编》、《章氏丛书三编》。�

陈叔通

【陈叔通】(1876~1966)社会活动家。杭州人。甲午战争后留学日本。曾参加维新运动。1902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后加入光复会,又去日本,入法政大学学习。辛亥革命后,任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参加反袁世凯斗争,因不满北洋军阀统治,退出政界。长期担任杭州商务印书馆董事、浙江兴业银行董事。抗战胜利前夕,参加筹组杭州市各界人民团体联合会,从事民主运动。1949年春,响应中国共产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取道香港到达华北解放区,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主任委员。1966年2月在北京病逝。�

马叙伦

【马叙伦】(1884~1970)学者、社会活动家。字彝初,又作夷初,号石翁、寒香、石屋老人。杭州人。早年肄业于杭州府中学堂。后任杭州《国粹学报》等报编辑。执教杭州、江山、诸暨、广州等地。1911年去日本,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杭州劳动大学校长,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抗战期间,从事抗日反蒋活动。1946年在杭州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同年6月23日参加杭州工人、学生和各界人士举行的反内战游行示威,被推举为向国民党政府请愿代表,在南京下关车站被国民党特务打成重伤。1947年11月,致函抗议国民党政府坚持内战政策。年底经香港转到解放区。1949年初,代表中国民主促进会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1949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教育部部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1970年在北京病逝。学术上长于文字、音韵、训诂,著有《石屋余沈》、《石屋续沈》等。�

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作家。杭州富阳人。创造社主要成员之一。曾就学杭州府中学堂,后转入之江大学预科,以闹学潮被开除,转入蕙兰中学。1913年随其兄郁华到日本,学过文、医、法、经济等科。1921年与郭沫若等创立创造社,步入文坛。著有小说《沉沦》等。部分小说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并对封建道德作大胆挑战。散文主要是游记,文笔优美。与鲁迅合编过文学刊物《奔流》。抗日战争时,在香港、南洋群岛一带从事抗日宣传活动。新加坡沦陷后,流亡苏门答腊。1945年被日本宪兵队秘密杀害于印度尼西亚的丹戌革岱。所著小说、散文、诗词等辑录出版有《郁达夫文集》。�

夏衍

【夏衍】(1900~1995)电影艺术家。原名沈乃照,字端先。杭州人。小学毕业后,14岁入杭州太平坊泰兴染坊当学徒。1915年9月,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染织科。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参与杭州学生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与同学创办浙江第一个进步刊物《双十》周刊(后改名《浙江潮》),发表文章抨击时弊。1920年以名列第一毕业于浙江甲种工业学校,被公费保送去日本留学。先入明治专门学校学电工技术,后考入九州帝国大学。1927年4月回国,在杭州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学艺术工作。1929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的筹备工作,创办杭州艺术剧社。1932年进入电影界,任杭州明星影片公司编剧顾问。1933年由钱杏屯阝、王尘元、司徒慧敏、石凌鹤等组成中共电影小组,夏衍任组长。抗战期间,辗转杭州、广州、桂林、香港,主持《救亡日报》工作,负责《华商报》文艺副刊。在重庆以《新华日报》特约评论员身分,从事文化界统一战线工作及话剧创作。1946~1948年在香港、新加坡进行统战工作,在《南侨日报》、《华商报》开辟"七人影评"。1949年后,曾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杭州市文联主席。1955年调北京后,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著述颇多,主要有《夏衍电影创作集》、《夏衍选集》、《电影论文集》、《劫后影谈》、《夏衍创作》、《杂碎集》、《懒寻旧梦录》等。国务院授予他"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

常书鸿

【常书鸿】(1904~1994)中国敦煌学的奠基人。杭州人。从小喜爱艺术。青年时期曾留学法国里昂,后转巴黎专攻美术。1935年秋天,他在巴黎塞纳河畔的旧书摊上发现了伯希和编辑的画册《敦煌图录》,又在巴黎奇美博物馆看到了一幅幅色彩绚丽的立轴绢画后,毅然回国寻求艺术。1943年春天,他到了敦煌莫高窟。1944年2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成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他被任命为所长。在经费拮据、吃住无着的困难条件下,开展了研究和保护工作。与四川成都华西大学联合编辑出版《供养人画像题识》。1944年他和同事在3尊佛像的腹内发现了66件经卷和六朝官职花名册、杂文等。经考证是北魏时期文物,为震惊世界的一大发现。1945年春,国民政府宣布解散敦煌艺术研究所,他四处奔走呼吁,于次年重新恢复。在此后不到3年内,完成了"历代壁画代表作选"、"历代藻井图案、佛光图案及边饰图案选"、"历代山水、人物、舟车、动物、建筑资料、飞天、服饰选"等十几个专题选绘的摹本800余幅,总面积600多平方米。1949年后,常书鸿的工作受到政府和周恩来总理的支持鼓励,重点加强对敦煌艺术的保护。在1963~1966年间,在4040米长的长廊中,加固了195个石窟,而后在遍布于鸣沙山窟壁间的492个洞窟上下四层之间都用钢筋水泥的护栏保护,使回廊连成一体。他在敦煌工作、生活了近40年,1994年病逝于北京。其女儿常沙娜现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在艺术上亦颇有成就。�

蒋筑英

【蒋筑英】(1938~1982)科学家。杭州人。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62年毕业后入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攻读光学研究生,从事光学函数研究。1965年与人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装置,质量达到国外

1
沈 括(1033一1097年)

北北宋钱塘人沈括,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大学者,十一世纪第一流的科学家。
青少年时随父沈周先后到过润州、泉州、开封、江宁等地,增长了不少书本外的知识,为他以后做学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沈括自幼好学不倦,对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药、水利、军事、文学、音乐各个方面部有兴趣,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东京(开封)任过昭文馆编校、司天监等职,使他有机会阅读了大量丰富的皇家藏书。他晚年提出的用太阳历,即“十二气历”的主张,使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太阳历和农历结合的人。他对传统历法的缺点作了科学分析,说传统历法用闰月的方法来调整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周期,是费力又不解决问题。他为此主张采取太阳历,按十二节气把一年分成十二个月。1930年,英国气象局局长肖伯纳也曾提出了与沈括相同的理论,但比沈括晚九百多年。
1070年(熙宁三年),沈括积极参加了王安石变法,成为王安石主要助手之一,担任过“权三司使”(主管财政经济),“兼判军器监”等职。
1090年(元佑五年)沈括五十八岁,住在润州梦溪园(今江苏镇江东门外),撰成《梦溪笔谈》,这部巨著是他一生所学和实践的结晶。全书共三十卷,分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等十七目、六百零九条。其中涉及到科学技术的条目就有二百多条,如铜壶滴漏的讨论、凹面镜的解释、透光镜的探讨、立体地形模型的制造、指南针使用方法的经验、地磁偏角的发现等等。全书广博的内容,独特的创见,被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座标”。
沈括一生中曾有两次较长时间居住在杭州,并曾到浙江察访和在秀州(今嘉兴)任职。一次是他十九岁随父返归故里,父病亡,他将父亲安葬于钱塘龙居里,直至二十二岁父丧终才离去。第二次是三十六岁时护送母亲灵柩回杭,葬于龙居里,三十九岁才返京复职。沈括四十一岁时,奉命来浙江治理水利,察访两浙,向朝廷建议兴筑温、台、明等州以东的堤堰,增辟耕地。他在考察雁荡山时,对形成雁荡山奇妙群峰的原因,首次作了科学的解释。沈括对故乡杭州寄满深深眷恋之情,在《梦溪笔谈》中,对杭州的人物事迹、科技成果、政策得失等等,都悉心记载。沈括六十五岁病故于梦溪园,临终时嘱咐后人将遗体归葬故乡杭外。今杭州市区后市街附近的沈公井巷是他的旧居。墓在距杭州市不远的安溪乡。

2
龚 自 珍( 1792 ~ 1841 )
晚清思想家,史学家。一名巩祚,字瑟人。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二十七岁为举人。道光元年(1821)官内阁中书,任国史馆校对官。九年,始成进士。官至礼部主事。十九年,弃官南归。二十一年,于江苏云阳书院猝然去世。
龚自珍初承家学渊源,从文字、训诂入手,后渐涉金石、目录,泛及诗文、地理、经史百家。受当时崛起的“春秋公羊学”影响甚深。面对嘉道年间社会危机日益深重,他弃绝考据训诂之学,一意讲求经世之务,一生志存改革。青年时代所撰《明良论》、《乙丙之际著议》等文,对封建专制的积弊,进行了揭露和抨击。他的思想为后来康有为等人倡公羊之学以变法图强开了先声。中年以后,虽然志不得伸,转而学佛,但是“经世致用”之志并未消沉。他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并建议林则徐加强军事设施,做好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准备。龚自珍一生追求“更法”,虽至死未得实现,但在许多方面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在社会观上,他指出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贫富不相齐,要求改革科举制,多方罗致“通经致用”的人才。在哲学思想上,阐发佛教中天台宗的观点,提出人性“无善无不善”,“善恶皆后起”的一家之谈。在史学上,发出“尊史”的呼吁,并潜心于西北历史、地理的探讨。在文学上,则提出“尊情”之说,主张诗与人为一。他生平诗文甚富,后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3在那些为发展我国古代建筑技术而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名师巧匠中,北宋初年的木结构专家喻皓就是一位突出代表。

喻皓小传
  喻皓生活的年代正是五代末、北宋初。他是浙江杭州一带人,是一位出身卑微的建筑工匠,他的生卒年代因历史上的记载缺乏,只知道他在北宋初年当过都料匠(掌管设计、施工的木工),长期从事建筑实践。在这长期的实践中,他勤于思索、并善于向别人学习,因而在木结构建造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建筑多层的宝塔和楼阁。

4唐朝书家——褚遂良 
  
  褚遂良隋文帝开皇卜六年(公元596年)——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终年64岁。杭州钱塘人,字善登,唐初名医,高宗时封河南郡公,故人称“褚河南”。他的书法,初学虞世南,晚年取法钟繇、王羲之,融汇汉隶,丰艳流畅,变化多姿,自成一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相传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叹息无人可以论书。魏征称赞说:“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魏征认为,他对王字理解的深刻,有辨认王字真伪的能力。

  《唐人书评》说他的字是:“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他所写的《雁塔圣教序》,最有自家之法。在此碑中,他把虞、欧法融为一体,皆波势自然。从气韵上看直追王逸少,但用笔,结字,圆润瘦劲之处却是褚法。

  他不仅书法写得「古雅绝俗,瘦硬有余」,而且还有一双精妙神奇的书法鉴赏慧眼。唐贞观十二年,因著名书法家虞世南不幸病逝,便召见褚遂良,并任命他为侍书。

  有一次,唐太宗征得一卷古人墨宝,便请褚遂良看看这是否是出自王羲之的手笔。褚遂良看了一会儿,便说:「这是王羲之的赝品。」唐太宗听了颇为惊奇,忙问褚遂良是怎么看出来的。褚遂良便要唐太宗把这卷书法拿起来,透过阳光看。褚遂良则用手指着「小」字和「波」字,对着唐太宗说:「这个小字的点和波字的捺中,有一层比外层更黑的墨痕。王羲之的书法笔走龙蛇,超妙入神,不应该有这样的败笔。」唐太宗听了,打从心眼里佩服褚遂良的眼力。

  此后,唐太宗征集到王羲之的墨迹,每逢真假难辨之时,总要请褚遂良帮他鉴定。后来,还奉命将这些珍贵的书法编定目录,珍藏于宫廷内府。
  
  他的传世书迹有楷书《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

  《孟法师碑》,全称《唐京师至德观主孟法师碑》:楷书,书体熔合欧、虞为一体,遒丽似虞,端庄似欧。既有虞世南书法典雅宽舒的结体,又有欧阳询书法刚健险劲的运笔。字形更为方正端丽,行笔过度富于顿挫起伏变化。有些字又具有隶书笔意,古雅凝重,是褚氏中年书法的代表作。唐贞观十六年(642年)立。

  《慈恩寺圣教序》,也称《雁塔圣教序》:楷书,是褚遂良的代表作,书后六年即去世,也可说是晚年留下的杰作,字体瘦劲,极富丰神。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立两块石刻均在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前石刻《圣教序》,后石刻《圣教记》。
5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已佚。

【主要词作】

苏幕遮(燎沉香) 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
兰陵王·柳 少年游(并刀如水)

  • 名人简介(作文材料)高分!!!
    答:要许多名人的简介哦,最好不超过一百字,重要是要耳熟能详的人,像霍去病,王勃,霍金,屈原,高尔基等,最好中西结合,中国的要多一些,做作文材料,别来个哪一年生,什么文学家教育... 要许多名人的简介哦,最好不超过一百字,重要是要耳熟能详的人,像霍去病,王勃,霍金,屈原,高尔基等,最好中西结合,中国的要多一些,做...
  • 名人故事(简要)
    答:名人艰苦奋斗的故事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
  • 举出几个中国历史上具有梅花精神的人物
    答: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2、文天祥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
  • ...的历史舞台上,活跃着众多的风流人物,请你简要写一个他们留下的传颂...
    答:在成都的历史舞台上,活跃着众多的风流人物,请你简要写一个他们留下的传颂千古的故事的名称(必须包括人物和事件)... 在成都的历史舞台上,活跃着众多的风流人物,请你简要写一个他们留下的传颂千古的故事的名称(必须包括人物和事件) 展开  我来答 1
  • 历史名人
    答:王若飞发现李培之思想敏捷,办事果断,并有实际工作经验;李培之也看到王若飞是一位优秀的领导人,在斗争实践中,双方由工作上关系升华为爱情关系,于1925年秋在郑州喜结良缘。1926年下半年到1927年初,参与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一、第三次武装暴动。1927年起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农民部部长和宣传部部长。1928年...
  • 中国有哪些名人的简要事迹,要简单的,谢谢哦~
    答:杜康酒酿出了淳厚的风土人情,酿出了古老的白水文化。明清、民国年间,白水烧锅千家,酒坊四乡。三国时,曹操吟咏出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唱:唐朝诗人杜甫写出了“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杜酒劳频劝”的优美诗句:晚唐诗人皮日休亦有“滴滴连有声,空凝杜康语”的佳句传颂,浓香的...
  • ...的历史舞台上,活跃着众多的风流人物,请你简要写一个他们留下的传颂...
    答:回答:成都名人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前117)西汉辞赋家。字长卿,小名犬子。成都人。景帝时为武骑常侍。曾为梁孝王门客,与邹阳、枚乘、严忌等辞赋家交游。所作《子虚赋》、《上林赋》,为武帝所赏,拜为中郎将,奉命出使西南有功,后为孝文园令。病卒于家。作品还有散文《喻巴蜀檄》、《难蜀父老...
  • 要名人的简要故事
    答: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自己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毓莹格格 2009-01-22 · TA获得超过7249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具体点!要哪类名人?商界政界文化界IT界?
  • 关于名人的小故事与名言
    答:文化历史 时尚美容 情感心理 汽车 生活 职业 母婴 三农 互联网 生产制造 其他 日报 日报精选 日报广场 用户 认证用户 视频作者 日报作者 知道团队 认证团队 合伙人 企业 媒体 政府 其他组织 商城 手机答题 我的 关于名人的小故事与名言 一定要勤学好问!好问!... 一定...
  • 五年级的10个名人小档案,急!!!快快快!
    答:王安石简介;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汉族。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区荆公路邓家巷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名言: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杜甫简介: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