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get父母与孩子沟通的N种要素,不要再伤孩子的心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1

我常常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家长说的话,我的一个最明显的感受是,很多时候家长说的话真的不是孩子“爱”听的。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我也写了很多很多篇,其实核心的教育理念并不复杂,但是“落地”却不容易,归根到底,是因为家长很少具备“以孩子的视角”感受的能力。这也就是我们反复提到的同理心的缺乏。

父母当然并非有意为之,而是不得其法。 我们的文化背景下,大部分人都在成长过程中“阉割”了感受,而更倚重头脑 。相比虚无缥缈的感受,我们更相信逻辑、分析、推理、道理、规则等等,就算写一篇文章,写的“好”的标准也一定包括逻辑清晰。头脑带给我们的好处当然很多,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量化、清晰可见,但是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却往往需要 探索 感受。因为“ 关系”的内涵不是逻辑,而是感受 。就像一个人,无论再怎么优秀,你和ta在一起不舒服,那么你们也难以建立很好的关系。

所以, 锻炼和觉察自己的感受,体会别人的感受,是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的一项重要课题。我们需要把被阉割的“感受”,逐一再找回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同理心”这样的概念

朋友A问了我一个关于孩子的问题。她说,孩子学习成绩最近不太好,快期末考试了,她刚开完家长会,家长会上,老师也让家长们回家好好敦促孩子的学习。前一阵孩子数学考试考了70多分,回到家孩子的爸爸很生气,骂了孩子一顿,而她“劝慰”了孩子,说:考的不太好也没关系,咱们只要在一起看看哪些地方不会,把它补上,下一次就能考好了。结果孩子听了她的话也没有高兴,反而气鼓鼓的冲进自己屋里锁上门不出来。她现在很困惑,不知道回家后该怎么和孩子沟通学习的事。

不管是爸爸的生气责备,还是妈妈的“没关系”式的劝慰,我想这个画面很多家长都觉得熟悉,但是很显然,这样的沟通并没有带来与父母期望相匹配的结果,问题出在哪呢?

A对孩子说“考的不太好也没关系”,其实这句话本身就 暗含了对孩子的否定 ,即“你考的成绩不太好”。

根据“伤害优先原则”,我们每个人都会对“否定”的内容更加敏感。虽然父母言语里说的是“没关系”,但是对孩子的否定还是可以被孩子很清晰的感知。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确几个方面。

① 父母潜意识里的“在意”,一定会流露出来

谈话的技巧可以提升,但是人的潜意识却难以自控。很多时候,越是不经意的语言、表情、动作,越能不经意间“暴露”父母的真实想法。

A跟孩子说“考的不太好也没关系”的时候,其实首先暴露的是她对孩子成绩的关心多于对孩子本身的关心。我知道这样说很多父母会不服气,但是事实上确实如此。父母在意识层面肯定更在意孩子本身,但是在潜意识层面,往往会更在意除孩子本身之外的东西,比如成绩等。

爱是一个很纯粹的词汇,不需要加过多的修饰,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天然的,朴素的,不需要技巧的,发自初心,“我爱你,没有原因,只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潜意识里散发的这种纯粹的爱的信号,ta的安全感就会提升,自我价值感也会提升。

② 虚假豁达,是对孩子的隐性伤害。

妈妈当然是在意成绩的,但是她却说“没关系”,她的本意是想宽慰孩子,但是使用的方式却会令孩子感觉到虚伪。这就是 父母对孩子的十大隐性伤害之一:虚假豁达

这同样也是生活当中很常见的 一种不恰当的抚养方式 。孩子之后的表现,也印证了对这种虚假豁达的愤怒,就像A说的那样,她并没有因为妈妈的宽慰而高兴,反倒气鼓鼓的跑进了屋里,锁住了门。

孩子是最敏感的,父母的“虚伪”一定会被孩子感知 ,引发孩子的情绪。还有一个比较常见的例子,发生在父母和孩子协商制定规则的时候。很多父母貌似民主,经常以"协商"的方式和孩子对话,但是协商背后,依然是自己早已确定的目标,所以所谓的协商,只是为了引导孩子和自己的目标方向达成一致。自然,如果自己不能实现这个愿望,那么"协商"就会一直进行下去。

比如家长和孩子商量玩 游戏 的时间,家长心里能容忍的最长期限是半小时,而家长先让孩子自己说,孩子回答"一次玩一个小时"时,家长内心是不满的,但是还会满脸堆笑,继续"引导"孩子,问"一个小时会不会有点长啊?"等等问题,直到孩子悻悻的将时间减至半小时,家长才露出满意的笑容。然后像领到"尚方宝剑"一样,敦促孩子"说话算话",下次孩子玩 游戏 再超过半小时的时候,家长就马上以"道德裁判"的身份出现,警告孩子"之前你自己同意只玩半小时的"。

当孩子有这种感觉的时候,亲子关系肯定会出现裂痕。

心理学有一个著名的 白熊效应 。白熊效应又称白象效应、反弹效应,源于美国哈佛大学 社会 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的一个实验。他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人们的思维出现强烈反弹,大家很快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

这就是为什么父母使的劲越大,但是孩子的反馈反而越差的原因。

从某种意义上说,亲子关系的紧张,主要来自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出现了问题。所以, 学会沟通的方式,实现有效沟通,是改善亲子关系,让“父母说的话让孩子听进去”的重要环节

① 沟通的第一要务:情绪

在沟通中,之所以会出现"不在一个频道上"的现象,除了表达水平、理解能力的因素之外,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情绪。当一个人有情绪的时候,尤其是当有一些例如愤怒、委屈等负面情绪的时候,哪怕这个情绪是被刻意压抑的,都会极大的干扰ta的注意力和理解能力。这时候的沟通经常是无效的,因为彼此间会有意无意的回避或曲解对方真实表达的内容,造成沟通不畅的局面。

所以,我们必须知道一个事实: 影响沟通结果的因素,内容只占了30%,而情绪占了70% ——这充分说明了“情绪”在沟通中的重要性。所以,解决沟通困境的第一要务,是化解情绪。

如何化解情绪?这里面就涉及到我们之前谈到的“同理心”的问题。只有我们站在对方的角度,能够让对方感觉到自己是被理解的,对方的情绪才可能会平复,这个时候,再进行“内容”的沟通,才会有效果。

比如说A的孩子,当拿着一个70分的卷子回到家,她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设身处地的设想一下: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换句话说,每个孩子都是希望自己是优秀的,被人表扬的,那么显然70分的成绩已经让孩子感受到内疚、羞愧甚至委屈等不良情绪了。

所以,如果父母能够 站在孩子的角度 深度共情孩子的感受 ,会让孩子感觉到舒服,也有助于接下来的继续沟通。

② 共情的要素之一:让孩子说

A说“考不好没关系”,这里面,除了有对孩子的暗含否定之外,还有剥夺了孩子“发声”的机会。我们知道,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是需要宣泄的,它不能压抑,也不适合转移。而宣泄的主体,应该是有情绪的人,具体到这个案例中,就是孩子。在孩子还没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时,妈妈首先虚伪的说“没关系”,这就等于是把孩子的情绪“堵”到了孩子的肚子里。

所以, 共情的第一步是贴近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情绪。而第二步,则是启发孩子进行情绪的宣泄

孩子肯定会对成绩或者是这次考试有很多话想说,比如说郁闷,委屈,自己明明很努力但结果还是不好,又或者会说老师出题太难,全班成绩都不好,甚至也有可能说我自己感觉挺好的等等。

无论孩子说什么,父母都要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去倾诉,倾诉的过程,就是一个释放情绪的过程。做父母的,一定要懂得闭上嘴,耐心听。

③ 共情的要素之二:倾听

没有什么比父母耐心的倾听更能安抚孩子的情绪了。我们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积极共情,过分共情,但却忽略了 最朴素的共情方式:倾听。

当父母能够有耐心、很认真的倾听孩子的时候,实际上就等于是在共情孩子的感受,当你认真倾听时,会随着孩子的情绪起伏,看到孩子的世界,感受孩子的感受。只有真正的了解,父母才有可能有真正的共情。否则就只能沦为“我觉得你应该是很难过”式的 虚假共情

很多父母自身成长不够,内心充满评判,当听到孩子哪一句说的不符合自己的标准,认为孩子做的“不对”,或者这么想“错误”的时候,就会很着急的在孩子倾诉的过程中打断孩子,进而进入到喋喋不休的教导模式。这样做,会极大的挫伤孩子和父母沟通的欲望。让孩子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久而久之,就关闭了和父母沟通的大门。

所以, 父母不是需要知道怎么做,更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这是很多父母“明白很多道理单就是做不到”的根本原因。

如果父母及视觉擦,发现自己有这个问题,那就要好好的修正了,完善自己的人格,成长自己,这样才能更好的和孩子沟通。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的“嗯”、“啊”“这样啊”、“然后呢”、“哦”…..等等语言,其效果远胜于口干舌燥的讲很多道理。

④ 共情的要素之三:换个角度看问题

同样是想共情孩子,如果父母的视角可以从“消极”变为“积极”,其结果就会相差很多。比如,同样是一份70分的卷子。如果妈妈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看,会有不同的答案。

第一:70分代表着考核的内容有一半多都被掌握了,未被掌握或者掌握不好的,只占30%,“对付”这么小的困难,实在是太简单了。

第二:这一次成绩比上一次提高,这充分说明了孩子的进步(孩子其实一直很强调这一点)

第三:考试卷子毕竟只能考所有知识点的一部分,不可能涵盖全部。所以它能反应一些问题,但不是绝对问题,这里面也有 “幸运”问题。所以,准确的看待这张试卷,它的正确理解是——在这张试卷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掌握了70%。

我们可以看到, 如果父母可以换成一个比较积极的角度去看待同一张试卷,那么孩子的视角也会受到影响,这并不是教给孩子盲目自信,而是让孩子不过分强调“挫折”,以轻松的态度应对人生的各种考验。

看似是一张试卷,实际上传达的是一种人格的完善程度。

⑤ 共情的要素之五:当应则应

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遵循的原则是: 不求不应,有求当应则应 。当孩子没有提出请求帮助的诉求时,父母没必要过分的焦虑,替孩子着急想办法,而孩子提出要求时,父母需要考察要求的合理性,对孩子的要求作出恰当的回应。

比如如果孩子说,我不想自己写作业,妈妈你帮我写。妈妈是可以根据情况拒绝的(例如孩子就是想玩,但不想写作业),但是这种拒绝是以明确自己和孩子的边界为出发点的拒绝——写作业是孩子边界的事,应该由ta自己负责。而不是很生气的拒绝,或者骂孩子“想什么美事”,或者给孩子贴标签“你就是想偷懒”。

妈妈可以询问,孩子在学习当中是否遇到困难或者挫折?需要妈妈为你做什么?当得到孩子的答复时,妈妈再和孩子一起研究哪些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还可以使用什么方法使自己掌握的更好等。这个时候,孩子感受到的是一种抱持性环境,感觉到父母没有侵犯自己的边界,同时对自己的困难又会给予恰当的帮助。这样,孩子内心是有安全感的,同时,也不会有“被打扰”的挫折感。

孩子的心理 健康 的重要性远胜于学习成绩,或者说,学习成绩,其实只是孩子身心 健康 的一个外挂展示,当一个孩子的内心是宁静平和的,没有过多的情绪积压,其自身的自我价值感也比较充分的时候,ta的学习成绩自然也会很优秀。这其实是必然的结果

我是“有梦想的唐糖”,天蝎女,感性与理性并存,厌恶各种伪毒鸡汤,热衷深度剖析,专注个人成长,享受直面真实的“痛”与“乐”。

热爱心理学,望以个人微小之力为火种,燃心理学之大火。



  • 怎样与孩子沟通?
    答:大人和小孩始终会有代沟,但是却可以把这种代沟减到最小,首先要换位思考,这样才不会让小孩觉的无法和大人沟通,事情也是可以和大人沟通.第2,也可以放下家长的架子,不要拿我是你妈/爸你就必须听我的这种感觉给到小孩,应该与小孩打成一片,与他一起玩,谈谈他学校每天发生的事情,或者也可以了解新时代的...
  • 父母​学会哪四招,可与孩子畅通无阻地沟通?
    答:三、创造多种沟通渠道 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叫“对抗独立”,就是说,孩子遇到问题时,他首先会把攻击面,设定为与他最亲近的人。所以,父母与孩子沟通时,一旦提到一些孩子觉得不能接受的东西,孩子就很容易反抗,产生冲突。卡卡妈建议:父母与孩子沟通时,除了使用语言沟通外,还可以想一些...
  • 家长怎么与高一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答:3.多赞美、少批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类本性中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希望得到尊重和赞美,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愿望,心理和生理还处在发展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赞美使人温馨和感激,能让人产生一种向上的力量,孩子需要这种善意与美好的表达。虽然,赞美和...
  • 家长怎样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呢?
    答:后来,我同学C就开始去查找一些心理学的书籍,研究父母与子女方面的问题,开始知道了一些抱怨的原因,去尝试主动找父母沟通,后来听他说和父母关系变得好了起来。如果孩子已经成年且比父母经历的更多,知识的积累更丰富,那么孩子同样也可以作为主导去修复改善和父母的关系。四、一些个人小建议 父母与子女是...
  • 父母如何与脾气倔的孩子沟通?
    答:让孩子知道他们可以随时与父母交流。这样可以增加孩子的信任感,减少他们的脾气。7.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根据孩子的行为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8.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的脾气问题严重且无法解决,父母可以寻求专业帮助,如儿童心理学家或家庭治疗师的建议。
  • 怎样跟儿子沟通交流
    答:怎样跟儿子沟通交流,后天的启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的智力,孩子在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孩子的个性发展和父母有很大的关系,共同努力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吧。以下是怎样跟儿子沟通交流。 怎样跟儿子沟通交流1 第一,父母要给儿子留下倾诉的机会。 在儿子获得成功或者喜悦时,他们很想让父母分享他们的好消息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