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孩子的学前教育?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孩子刚上幼儿园,很多家长就开始担心孩子上小学,数学成绩不好应该怎么办? 确实,数学是所有科目里最抽象的,孩子入门困难,也有不少孩子小学出现数学成绩落后吊车尾的情况。尤其看到别人家孩子的心算又快又准,自家孩子还在掰手指不开窍,家长开始焦虑不已。

其实,家长不必过于焦虑,因为数学学习成绩不是考核孩子学习的唯一标准,而是更要注重孩子的数学思维教育。那么在学前阶段,学前孩子应该掌握哪些数学思维能力呢?学前数学应该学什么呢?这是建议家长做到未雨绸缪,提前给孩子进行数学启蒙规划。今天,我们就来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首先,学前孩子应该掌握哪些数学思维能力?

3-6岁是孩子脑力发展黄金时期,是数学能力培养的最佳敏感期,在时期家长需要抓取孩子的敏感期,启发孩子对于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孩子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建立初步的数学思维,这将会给孩子以后学习数学打下良好基础。

教育部文件《小学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指出:孩子能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运用数数、排序、简单的统计和测量等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丰富孩子的数学经验,并提供丰富的数学游戏操作材料,创设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能帮助孩子们不断积累数学经验。

为了让孩子步入小学数学学习,家长需要给孩子进行数学思维能力,主要是涉及孩子学习数学的基础算数能力,包括顺利的数数,认识计算符号,学会比较、分类、排序,认识简单图形,培养时间观念,认识钱币能独立完成小数额的购买任务,培养数学感知能力。

其次,学前儿童具体需学习哪些数学内容呢?

根据小学数学新课标及入学准备指导要求,针对学前儿童需要学数学内容归纳总结分为以下7大方面。

  • 数字和计数

  • 教孩子数数看似简单,其中却蕴含着很多学问。大部分的孩子能够“背诵式”数数,却无法做到数物对应。所以家长可以培养孩子从点着物品数数开始,再逐渐增加物品数量。并且,家长需要引导孩子说出总数。目标是孩子能手口一致地点数20以内的实物,并排除物体大小和排列形式的干扰,说出实物的总数。

    此外,孩子能理解数物对应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能按数取物。家长可以给予孩子清晰的数字指令,让孩子帮忙取物。比如去超市,请孩子帮忙装三个苹果,拿两盒蓝莓等等。

  • 形状和空间

  • 学前儿童需要学习认识基本的几何形状,如圆、方、三角形等;以及感受空间概念,如上下、前后、左右、里外等,为上小学后学习几何和立体图形做准备。

    首先,家长可以带领孩子认一认生活中的图形,如圆形的井盖、方形的面包、三角形的衣架等等。其次,教孩子认识方位。位置是具有相对性的,建议先以孩子身体为参照物,向孩子发问:“玩具车在宝宝的左手边还是右边?”;出门买菜,也可以用方位语言帮助孩子理解超市所在位置,如“超市就在便利店的旁边,对面就是银行,好吃的饺子馆就在超市的上一层。”等。

    其次,可以请孩子帮忙摆放东西,不仅可以锻炼孩子对方位词的熟悉程度,孩子还可以通过模仿家长的指令,学习方位位置的表达。

  • 数量比较

  • 学习认识大小关系,如比较大小、轻重、长短等,且比较单一变量时,能够排除其他变量的干扰。西瓜虽大,但价格却比不上小小的手表。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让孩子掂一掂、量一量,爸爸妈妈谁更高,铅笔和圆珠笔谁更长。适时向孩子抛出疑问,篮子里大概有几个水果?篮子重还是桌面上的西瓜重呢?在不断的触摸和实践中培养孩子的数感和量感,升上小学后,就不会写下一支笔长1cm的答案了。

  • 集合和分类

  • 学习将物品进行分类,如按颜色、形状等特征进行分组。这是数学启蒙的重要一步,培养分类思考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学生升入高年级后面对难题,能够迅速拆解问题,分情况讨论得出答案。

    家长可以从培养孩子分类收拾玩具开始,可以根据物体的属性对物体进行匹配、分类,组成不同的集合,如按大小、按重量、长短等;也可以同样一组物体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如积木拼搭类、电动机械类、玩偶布艺类等;

  • 规律与排序

  • 感受世界的规律和排序,也是学前儿童数学启蒙的重要内容。

    其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排序的东西,妈妈带孩子一起去玩要的时候,可以在公园、超市、商店等玩一玩,观察周国上的景物,找一找,看看哪些东西是有规律地排列的,并请孩子说说它们是怎么排的(如商店里橱窗里手帕、毛巾、窗帘边上的花线等,路边栅栏瓷砖的排列等。通过这些排序让孩子对于生活中的事物有一个概念的了解,对于孩子的思维培养是很有好处的。

  • 简单运算

  • 不想孩子一年级孩子还在掰手指,可以在学前就训练起来!其实,数字和数学符号组成的式子在孩子眼里,大多冰冷且抽象,所以在孩子接触算术初期,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点融入具象的生活场景中,帮助孩子理解算式背后的数学逻辑。可以通过使用具体物品来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来练习,比如去小卖部时让孩子算算他想购买的东西金额,或是十块钱的预算能剩下多少等。

  • 认识时间、日历和钱币

  • 时间、日历和钱币不仅是小学重要知识,更是生活必备的技能。学前儿童提前接触这些知识,也能早日变得更加独立勇敢,建立正确的时间、金钱观念。

    每天起床,都问问孩子今天星期几,几号了?今天要不要去上学呢?其实,一周七天、一年365天都是生活中的规律,学习如何看日历也是重要的技能之一。还可以给孩子科普闰年、闰二月的知识,丰富孩子的知识储备。而市面上也有很多钱币仿真玩具,“过家家”“超市结账员”等可以帮助孩子认识钱币,并且可以拉近亲子关系,一举两得。



我认为学前教育,应注重孩子兴趣爱好的发展,不应强加给学生过多的压力。

而且现在教育部也下发相 关通知,禁止幼儿园超前教育,开设小学课程, 要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注重学生兴趣和思维的开发和引导。

如今的社会需要的是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学生应该避免读死书,锻炼自己全方位的发展,编程和书法的加入,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之余,为其他领域的拓展提供了条件。

有的家长听到这样的消息,感到非常的高兴,不用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落后于别人了, 同时孩子们可以减轻一些压力,可以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与此同时,教育部还下发了一条关于小学新增两门课程的消息,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不是什么好消息,可能会增加小学生们的压力。

另一个小学生迎来一个坏消息,就是期末考试或将增加两门科目
,小学生将新增两门学科,分别是编程教育和书法,家长们表示喜忧参半,一方面是因为,这两个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有很多好处和帮助的。

家长也担心孩子的压力过大,因为现在的小学生和过去的小学生不可相提并论,还是希望孩子能够轻松一些。

其实教育部的每一次宣布,都是基于优化教育改革的基础之上的,孩子的学前教育不宜内容过多,否则只会是揠苗助长,而小学增加一些技能类学习,也可以给孩子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未来能更快的适用初中生活。



  • 关于学前教育,你有什么看法?
    答:学前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以下是我对学前教育的一些看法:首先,学前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基础技能。在学前教育阶段,孩子们可以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学习语言、数学、科学等基础知识,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答:【3】树立集体意识 有的家长舍不得自己家宝贝,不想送到幼儿园和学前班,觉得自己在家也能教,这个想法是非常不正确的。这段时间除了学习必要的知识,更要让孩子树立集体意识,懂得如何跟其他小朋友相处。学龄前这段时间就是要为正式上学做准备的,如果不能提前适应这样的生活节奏,上小学的时候就要...
  • 你对学前教育有哪些建议?
    答:我对学前教育的一些建议:1. 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学前教育最重要的一环是家庭教育。孩子在家庭中接受到的教育,将直接影响到其后的成长和学习。因此,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安全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2. 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幼儿时期是孩子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
  • 幼儿园教师怎样当好学前教育方面
    答:首先,要有一颗无私的母爱之心。爱的力量是教育中的重要力量。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最无限的爱就是母爱,只有像母亲一样热爱幼儿的老师,才能甘于为幼教事业献身。那么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爱,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怎样去表达对孩子的爱呢?那就是要学会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用爱的语言...
  • 如何做好孩子的学前教育?
    答:您自己都不能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怎么能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明年我们将不会让一个非学校人员进入校园。 5、学习习惯—让孩子受益一生。为人父母者,在孩子幼年阶段,不仅要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更要注意激发孩子爱学习、爱看书的兴趣,这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极为有益。据美国教育专家表明,如果在学前阶段,...
  • 怎么让孩子的学前教育更有效呢?
    答:首先,学前孩子应该掌握哪些数学思维能力?3-6岁是孩子脑力发展黄金时期,是数学能力培养的最佳敏感期,在时期家长需要抓取孩子的敏感期,启发孩子对于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孩子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建立初步的数学思维,这将会给孩子以后学习数学打下良好基础。教育部文件《小学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指出:...
  • 浅谈幼儿如何适应学前教育生活
    答:幼儿园应成为儿童发展的共同促进者”。教师与家长要结成教育伙伴,家园优势互补,形成教育合力;家园联动,同步实施一系列教育策略,帮助幼儿及时建立起对新环境的依恋感、安全感和信任感,缩短分离焦虑期,使幼儿能在新环境环境中,愉快地接受教育,各方面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从而实现家园的顺利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