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50年时的科技会变成怎样呢?大神们帮帮忙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4
假如到了2050年,人类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

如果到了2050年根据人类的快速发展,我认为世界将会解决掉我们现在的很多问题,比如说环境不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因素,同时人类的科技也会非常的发达发达了的科技带来了很多超便利,同时世界中也不再发生战争。

昨日,英国资深环境记者保罗·布朗在电话中告诉晨报记者:“正如我告诉中国朋友的那样,到2050年时,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2℃,那样的话,像上海这样的沿海城市将被海水淹没。”此前,保罗在广州参加英国领事馆组织的一次活动中,首次披露了这一消息并引起环保人士的担忧。 昨日,晨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环境部陈满春研究员,他证实了未来50年内,天津、上海等城市可能受到海面上升的威胁,但他同时强调,只要采取防范措施,“淹没城市”就只会停留在理论层面。 致电——英国资深环境记者保罗·布朗 洋记者发“城市淹没”警告 昨日下午,英国资深环境记者保罗·布朗在伦敦向晨报记者电话证实,自己在由广州市科协和英领馆联合举办的论坛上告诉中国公众,最新的研究结论认为,如果人们仍不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控制的话,到205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再上升2℃,而至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上升5℃。2050年,像上海这样的沿海城市有被海水淹没的危险。 在英国《卫报》从事了多年环境报道工作的保罗介绍,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涨将威胁拥有漫长海岸线的大陆国家及大部分岛屿国家。“英国政府科技署在2004年发布的报告称,未来50年近400万英国居民面临房屋被淹没的危险,英国政府首席科学家戴维·金领衔的60人研究小组证实,英国的城市正受到海平面上涨、河流洪水泛滥的威胁,大规模洪水暴发保守估计会在2080年到来,最坏的情况是2050年就会来临。戴维·金甚至表示,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其威胁超过恐怖主义。” 保罗介绍,目前英国沿海城市在维多利亚时代建造的排水系统难以抵御突发洪水的威胁,“一些厂矿可以重新选址,但一个岛国,要将沿海城市全部搬迁非常困难。” 致电——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陈满春研究员 海洋信息中心证实“涨海” 昨日下午,晨报记者就此致电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陈满春研究员,他证实了保罗·布朗的部分说法。 “海平面上涨是全球性的问题,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海平面上升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原因。就我国沿海而言,一些大城市如天津、上海和广州等,位于河口淤积平原,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和大型建筑物群增加的地面负载,加速了地面沉降,造成了海平面相对上升,这与海平面自然上升结合,就形成了剪刀差。我们需要思考如何采取措施应对,但是他(保罗·布朗)所说的淹没中国城市的问题,前提是在现有防护条件下,那是理论概念上的。” 陈满春向晨报记者进一步提供了目前他所在课题组获得的一些数字———到2050年前后,长三角地区海平面将上升20到60厘米(相对2000年),环渤海地区将上升30到60厘米(相对2000年)。“目前我们正在国家海洋局指导下进行天津市的海平面上升影响评估工作,下半年结束后我们的评估将在全国展开。” 尝试月报海平面上涨情况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透露,国务院已经要求国家海洋局密切关注海平面上涨情况及其危害。目前,该中心正进一步完善海洋监测网,并正在尝试就海平面上涨情况发布月报。在上海市,近两年已经增设数个监测点,其他省市也在逐步进行加强。陈满春研究员说:“各沿海城市、尤其是重点海域的海平面上升了多少,下降了多少,这些数据都要明确。以天津为例,我们对地势走势、地面高层模型等方面都在进行努力,哪些地方会受到何等程度影响,我们必须给出评价报告。” 陈满春介绍,防御海水上涨无非有两个应对措施,“一个是挡,一个就是撤”。天津市已经将150多公里海挡重新加固和修缮,天津市海挡工程滨海新区汉沽段重建工程也于2006年年底完工。广东省也对海挡进行了类似的加固。上海市则对一些地区的开发项目进行了限制,“政府应该把‘海平面上升影响危险度区划指标’作为沿海新兴开发区规划的重要内容加以考虑,可能受到海水影响的地方不应再上新建设项目。只要中国沿海城市采取一定的措施,应该不存在淹没城市的问题。” 不过陈满春表示,目前长期“防涨”任务还相当艰巨,“我国海岸线漫长,要建立荷兰那样的海堤是很难的,相关投入将非常大。海水上涨的过程是缓慢的,但灾难的来临却是朝夕之间,美国新奥尔良的洪水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巨大的,如何有效兴建防潮工程,我们将进行进一步研究并提出建议,这迫在眉睫。” 致电——中国测绘科学院研究员胡建国 国内部分地区仅靠海堤防护 胡建国认为,我国沿海部分地区海拔只有1到3米,一些地区甚至已经在海平面以下,只能靠海堤防护。“目前上海平均海拔仅为约1.8到3.5米,最低处只有0.91米。长江三角洲和苏北滨海平原,有11000平方公里海拔不超过2米。” 上海回应:“海平面确有上升,近期主要防范风暴潮” 上海防汛指挥部新闻发言人章振宇昨日下午告诉晨报记者,“近期海平面的确有所上升,根据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字,上升幅度很小,但还是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章振宇介绍,近年来内河流域虽然洪水上涨频繁,但对上海市无法构成太大影响,“长江入海口比较开阔,近期我们主要还是防范台风风暴潮引起海水倒灌的情况。” 目前,上海海洋环境预报台已经研制了台风数值预报模式与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式接口的衔接技术,初步实现了直接从台风风压场数值预报到风暴潮数值预报的准业务化试运行;该预报台还成功研制风暴潮预报专家系统,这是我国在该领域研究应用的一项创新,研究成果已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在减灾防灾工作中发挥了良好作用。 记者手记:当理性面对“海涨” 来自联合国的数据显示,最近100年,全球平均升温0.3至0.6℃,气候变暖产生的“温室效应”,加速冰川融化,使海水发生热膨胀,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城市。 全球变暖在巨大工业发展推动力下,已经成为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独立解决的难题,但面对不断上涨的海水,理性将是我们战胜灾难,保全家园的唯一途径。海水上涨将是持续半个世纪的缓慢过程,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应对,因此目前不必恐慌,而应从身边事做起,集腋成裘,用长期的努力打造“软防线”。从温室效应的源头方面,全体市民应当形成减少能耗意识———夏季空调调到26℃、停止家用电器待机电耗、夏天把冰箱温控器调到最高以减少启动耗电……这些身边环保小事,都是有效减少燃烧电煤排放的温室气体的举手之劳。而在大海与城市抢夺土地的未来争斗中,全体市民共同支持下的公共防汛系统,将集中我们的集体智慧,将海水阻挡于城市家园的大门之外。

“一位哲人说过,一个民族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科技发展路线图的研究,就是在仰望星空。” 在6月10日中国科学院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国杰院士向媒体表示,路线图不是具体的航海图,而是指明未来的前进方向。只有方向对了,创新才可能事半功倍。 在目前由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由此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世界经济格局将发生大调整大变革的当下,中国科学院的专家们仰望星空,描绘出了从目前到2050年的中国科技发展路线图,《创新2050:科技革命与中国的未来》战略研究系列报告一时广受关注。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八大体系建设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提出了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为前瞻思考世界科技发展大趋势,满足现代化建设和科学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的新要求,2007年夏季,中国科学院组织300多位高水平专家,对至2050年的科技发展路线进行了研究。 这项规模庞大的研究囊括了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海洋、油气资源、人口健康、农业、生态与环境、生物质资源、区域发展、空间、信息、先进制造、先进材料、纳米、大科学装置、重大交叉前沿、国家与公共安全等18个重要领域。经过一年多的潜心研究,基本理清了至205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对重要科技领域的战略需求,提出了若干核心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问题,从我国国情出发设计了相应的科技发展路线图。 科技发展路线图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社会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六个方面描绘了我国2050年实现现代化的图景,提出了“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八大经济社会基础和战略体系”的整体构想,并分阶段刻划了八大体系建设的特征和目标。 一是构建我国可持续能源与资源体系,大幅提高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战略性资源的大陆架和地球深部勘察与开发,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新型替代资源。 二是构建我国先进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加速材料与制造技术绿色化、智能化、可再生循环的进程,促进我国材料与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和战略调整,有效保障我国现代化进程材料与装备的供给与高效、清洁、可再生循环利用。 三是构建我国无所不在的信息网络体系,发展提升智能宽带无线网络、网络超级计算、先进传感与显示和先进可靠软件技术,加快和提升我国信息化进程和水平,消除数字鸿沟,走出一条普惠、可靠、低成本的信息化道路。 四是构建我国生态高值农业和生物产业体系,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和相关生物产业,保证粮食与农产品安全。 五是构建满足我国十几亿人口需要的普惠健康保障体系,推动医学模式由疾病治疗为主向预测、预防为主转变,将当代生命科学前沿与我国传统医学优势相结合,在健康科学方面走到世界前列。 六是构建支撑我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与环境保育发展体系,系统认知环境演变规律,提升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保护、修复能力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能力,提升我国对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和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发展相关技术、方法和手段,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七是构建我国空天海洋能力新拓展体系,大幅提高我国海洋探测和应用研究能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空间科学与技术探测能力,对地观测和综合信息应用能力。 八是构建我国国家与公共安全体系,发展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防范技术,提高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 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22个战略性科技问题 围绕这八大体系,科技发展路线图规划了相应的至2050年重要领域科技发展路线图,凝练出了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22个战略性科技问题。 一是影响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六个战略性科技问题,包括:“后IP”网络的新原理新技术研究和试验网建设、高品质基础原材料的绿色制备、资源高效清洁循环利用的过程工程、泛在感知信息化制造系统、艾级超级计算技术、农业动植物品种的分子设计。 二是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七个战略性科技问题,包括:中国地下4000米透明计划、新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深层地热发电技术、新型核能系统、海洋能力拓展计划、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大慢性病的早期诊断与系统干预。 三是影响国家与公共安全的两个战略性科技问题,包括:空间态势感知网络、社会计算与平行管理系统。 四是可能出现革命性突破的四个基本科学问题,包括: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探索、物质结构调控、人造生命和合成生物学、光合作用机理。 五是发展迅速的三个综合交叉前沿方向,包括:纳米科技、空间科学探测及卫星系列、数学与复杂系统。这些战略性科技问题在我国现行科技规划中尚未部署或部署力度不够,宜用国家行为,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采用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或重大研究领域方向集群等方式组织实施,科学设计、统筹布局、分工协作、持续攻关,力争在科学原理层面取得原创性突破,在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层面取得重大变革性创新。 能源、矿产资源备受关注 在中科院此次发布的系列报告中,能源和矿产资源路线图格外引人关注。 专家指出,能源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惯性强、关联多的特点,一旦方向选错或技术落后,将会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受制于人。 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图提出了十个旨在引领我国能源科技发展、造就中国特色新型能源工业、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技术方向,包括高效非化石燃料地面交通技术、煤的洁净和高附加值利用技术、电网安全稳定技术、可再生能源规模发电技术、生物质液体燃料和原材料技术、深层地热工程化技术、氢能利用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与利用技术、新型核电与核废料处理技术、具有潜在发展前景的能源技术。 我国能源科技创新近、中、远期发展的阶段目标是: 2020年前后,突破新型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技术,初步形成煤基能源与化工的工业体系;突破轨道交通技术、纯电动汽车技术,初步实现地面交通电动化的商业应用;在充分开发水力能源和远距离超高压交/直流输电网技术的同时,突破太阳能热发电和光伏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初步形成以可再生能源作为主要能源的技术体系和能源制造业体系。逐步提高核能、可再生能源和新型能源占总能的比重。 2035年前后,突破生物质液体燃料技术并形成规模商业化应用,突破大容量、低损失电力输送技术和分散、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以及分布式电网技术,电力装备安全技术和电网安全新技术比重将达到90%,初步形成以太阳能光伏技术、风能技术等为主的分布式、独立微网的新型电力系统;突破新一代核电技术和核废料处理技术,为形成中国特色核电工业提供科技支撑。实现核能、可再生能源和新型能源的大规模使用。 2050年前后,突破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与利用技术、氢能利用技术、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深层地热工程化技术、海洋能发电等技术,基本形成化石能源、核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等并重的低碳型多元能源结构。 我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现实是,一方面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很大,已探明的主要矿产严重短缺;另一方面,我国矿产资源找矿潜力巨大,矿产资源利用水平不高。 至2050年矿产资源科技发展路线图是: 2020年前,我国东中部地下2000米以内资源探明率达到50%;矿产资源总回收率达到50%,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45%,能耗下降20%,“三废”排放量降低30%,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率45%和污染环境修复率30%以上,新建矿山土地复垦率100%;重要矿产资源替代和循环利用率达到20%到40%。 2020年到2030年,我国西部地下2000米以内资源探明率达到50%;矿产资源总回收率70%,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达60%,能耗下降30%,“三废”排放量降低50%,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率达65%和污染环境修复率50%以上;重要矿产资源替代和循环利用率30%到50%。 2030到2050年,我国地下3000到4000米以内资源探明率达到70%;矿产资源总回收率80%,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80%,能耗下降50%,“三废”排放量降低80%,基本控制矿产资源采、选、冶等生产环节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重要矿产资源替代和循环利用率达到40%到60%。

2050年前必然会突飞猛进的6大科技领域,ChemWhat带你看过来



  • 2050科技会变成什么样
    答:更加智能化的互联网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将推动这一进程。未来的互联网将更加多元化,适应社交媒体、短视频和直播等新兴的网络应用。同时,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和需求的变化,互联网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
  • 2050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新型能源并起,人工智能步入社会
    答:在2050年,人工智能将全面融入社会,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从医疗到交通,从家庭到工作,都将离不开人工智能的帮助。在医疗领域,AI智能将能够代替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甚至能够进行手术操作。这意味着,医疗资源的分配将更加公平,医疗服务的质量将大幅提升。交通...
  • 2050年,未来的科技奇迹已触手可及!
    答:在2050年,未来的科技奇迹已经触手可及。以下是几个例子:1. 智能课桌:想象一下,拥有一张不仅能学习,还能带来舒适体验的课桌。夏天,只需轻按绿色按钮,课桌表面就会散发出清凉,让人仿佛置身于森林的凉爽之中。而在冬天,同样一键操作,课桌则会释放温暖,让手部舒适,写字更加流畅。2. 护眼功能:...
  • 到2050年时的科技会变成怎样呢?大神们帮帮忙
    答:2030到2050年,我国地下3000到4000米以内资源探明率达到70%;矿产资源总回收率80%,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80%,能耗下降50%,“三废”排放量降低80%,基本控制矿产资源采、选、冶等生产环节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重要矿产资源替代和循环利用率达到40%到60%。 抢首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
  • 中国2050年空间科技发展路线图中国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的主要内容
    答:空间高速通信以及增强人类在太空的生存与活动能力。这些技术瓶颈的突破将极大地提升中国的空间探索能力和实用性。总的来说,中国2050年的空间科技发展路线图旨在通过科学研究、地球观测与技术革新,推动人类对宇宙和地球的深入理解和利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2050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新型能源并起,人工智能步入社会
    答:2050年,这些可再生的能源,将提供世界上一半以上的电力供应。太阳能以及风能将成为能源的主导部门。更为清洁的能源使用,会使得我们周边的空气变得越来越纯净,再也不会有PM2.5超标的现象发生。2050年,人类可能已经登上了火星。2050年,人类甚至制作出了宇宙飞船,在宇宙中自由地航行,实现光年穿梭,甚至...
  • 2050年科技将会发展成什么样总结
    答:四、我国高铁技术已成为自主创新的名片,拥有世界上最长的高铁运营里程、最大规模、最多运营动车组和最高商业运营速度。这对高铁从业人员提出了高要求,急需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掌握高铁线路健康维护新技术,具备创新素质、精湛技术、高端技能、卓越匠心、劳模品质和安全意识,成为能诊断、会整治、善保养的“...
  • 2050是什么意思
    答:首先,2050年预示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持续突破,这些尖端科技将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从自动驾驶汽车到智能家居,从虚拟现实到无人机交付服务,科技进步将带来生活便利,同时也引发新的挑战,例如隐私和安全问题。其次,2050年凸显了全球气候变化的紧迫性。随着...
  • 中国至2050年纳米科技发展路线图内容简介
    答:中国科学院近期完成了关于“中国至2050年重要领域科技发展路线图战略研究”的系列课题之一,特别聚焦于纳米科技领域。该书详尽剖析了纳米科技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角色和未来潜力,探讨了我国对纳米科技的迫切需求及其阶段性变化,从2020年、2030年到2050年,以三个重要时间节点为划分,深入研究了纳米科技的...
  • 感觉2050年后手机会是怎样的呢?
    答:未来,虚拟现实技术将成为人与人之间联系和交流的重要桥梁。因此,到了2050年,我们可能会见证一个全新的通信时代的到来,它将比现在的智能手机更加先进和便捷。虽然目前很难准确预测未来通信技术的具体形式,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科技的发展将继续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