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的品级是如何划分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8
古代官位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1、唐制,有勋、有阶、有官、有爵。爵以定崇卑,官以分职务,阶以叙劳,勋以叙功。四者
各不相蒙,有官、爵卑而勋、阶高者,亦有勋、阶卑而官、爵高者。宋朝列衔,凡阶高官卑称
“行”,阶卑官高则称“守”,官与阶同则无“行”、“守”字。今制惟以官为定,为是官,
则勋、阶、爵随之,无复叙劳、叙功之意
2、清代,实行的是一种相当简化的散阶制度,自正一品到从九品十八阶。
3、远古尧时期 司空 掌管水利、建筑的官员 、后稷 掌管农业的官员、工师 掌管制銎魑锏墓僭、
虞掌管山泽的官员、典乐掌管教育、音乐的官员。
4、秦郎中令掌管宫殿门户、督道仓吏 管理官仓内粮食的官员、御史大夫 制定保管法律、政令的
司法官员。
5、汉、三国时期太史令 职掌文史、星历的官员、大农丞 管领盐铁事务的官员、中郎将统领皇帝
侍从的官员 、典属国 掌管少数民族各部的事务的官员、大长秋 皇后的近侍,用来宣达皇后的旨
意以及管理宫中事务的官员 。

一品:夫人,后称一品夫人,
二品:夫人,
三品:淑人,
四品:恭人,
五品:宜人,
六品:安人,
七品:孺人。

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因此朝廷对妇女给予封号似乎也成了历朝历代的传统。从历史文献看,成书于春秋末期的著名史书《国语·鲁语下》就有这样记载:“命妇,成祭服。”三国时人韦昭注说:“命妇,大夫之妻也。”这足以说明封赠命妇称号由来久远。唐陈鸿《长恨歌传》写道:“每岁十月,驾幸华清宫,内外命妇,熠耀景从。”在《新唐书·礼乐志五》中讲:“皇后初采桑,典制等各以钧授内外命妇。皇后采桑讫,内外命妇以次采,女史执筐者受之。”这都证明到了唐代封赠命妇的活动非常兴盛。而在历史资料恰恰告诉我们,对妇女给予封号是在唐代明确形成制度的。唐代命妇定制为:一品国夫人,三品以上为郡夫人,四品为郡君,五品为县君。宋代有国太夫人、国夫人、郡太夫人、郡夫人、郡太君、郡君、县太君、县君、孺人等(以上封号中,母亲加“太”字)。到了宋徽宗时期,又改定封号,开始有淑人、恭人等称号。

说到命妇,自然会联想到其丈夫或儿子的身份,那么在朝廷授予封号的情况下,对他们该如何称呼呢?事实上,古时候对卿大夫和士是称为命夫的,而且这正是相对于命妇而言。在《周礼·天官·阍人》中就把命夫、命妇对应起来表述:“凡外内命夫命妇出入,则为之辟。”在《疏》里解释得更为清楚:“内命夫,卿大夫士之在宫中者,谓若宫正所掌者也。对在朝卿大夫士为外命夫。”显然,对在宫廷中任职官员称内命夫,对当朝的其他官员称外命夫。那么从命妇系列看也有内外之分,宫廷中嫔妃称内命妇,外廷官员的妻子、母亲称外命妇。所以,有的学者把封赠命妇规定称为品官命妇制度不是没有道理的。

到了明代,命妇明确就是指获得朝廷封赠官员的女性尊长或妻子。命妇随丈夫或儿子的官品不同分为九个等级,这在《明史·卷七十二·职官一》记载得很清晰:“外命妇之号九:公曰某国夫人,侯曰某侯夫人,伯曰某伯夫人。一品曰夫人,后称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从明代封赠封号的制度看,命妇封号的获得,是与品官的考核制度联系在一起的,同时要求被封赠妇女具备良家出身、明媒正娶等资格。封号获得以后也还存在着被剥夺的可能。命妇制度作为政治体制的一部分,既是维系皇帝与官僚群体相互关系的有效要素,又具有帮助官员齐家的用意。

命妇,在明代社会中显然可以构成一个特殊阶层。命妇们都是有政治身份的女性。这个特殊女性阶层与其他阶层妇女的生活既有共性,更有不同。结合明代的政治制度、社会性别、社会等级、家庭伦理和宗法制度等多重系统,对明代命妇做综合考察,透过她们复杂、多样的生活面貌,就可以看出其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特殊性。

尽管命妇的身份在根本上仍具有从属性和依附性,但客观上获得命妇身份的女性本身在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等方面都已跻身于社会上层。她们享有一定的权利,拥有象征身份和地位的冠服,定期参与宫廷大典,死后得到恤典,还可以奏于当朝。她们虽然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但却可以得到不时的赏赐。触犯法律的时候可以得到宽待,当然也可能因品官犯罪而无辜受到牵连。命妇制度实际是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一个部分,使部分妇女成为特权等级,从而有更多机会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当中来。一部分命妇的行为成为社会角色的典范,是她人效仿的对象。她们可以在社会救助方面发挥一定作用,对地方行政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这些作用与影响都极其有限。命妇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来往往是间接的,具体途径是通过影响其为官的丈夫或者儿子,主要活动空间仍然在家庭内部。当她们相夫教子的努力得到社会公开承认,即成为品官命妇的时候,她们的影响力就扩展到了社会公共领域。由于命妇特殊的身份,她们有着与普通妇女不同层面的思想和精神面貌。她们对自己的命妇身份一般很是看重,已形成一种自觉的身份认同。而这种身份认同必然让她们的行为有所约束和规范,更加自觉地恪守儒家意识、纲常礼教和传统道德;同时也会使她们对社会公共事务——国事、天下事更加关心。总之,命妇制度在那个历史条件下,应当是一部分女性获得社会荣誉与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主要途径。

进入清代,在命妇制度方面基本也是沿袭明朝旧制,对命妇的品级、封号等没有什么变动。当然品官不分正从,文武职相同,其妻子或女性尊长受到朝廷封赠时,必然是要与品官响应。

  古代官员的品级一般分为九品十八级
  1.正一品
  1)文京内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京外官:无
  2)武京内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京外官:无
  2、从一品
  1)文京内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各部院尚书(部长)、都察院左右都御使(最高检查院长)、协办大学士。
  文京外官:加衔总督
  2)武京内官:九门提督(卫戍司令)、内大臣。
  武京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以下以a表示文京内官,b表示文京外官,c表示武京内官,d表示武京外官
  3、正二品
  a: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内务府总管、銮仪使、大理院正卿。
  b:各省总督、漕运总督、河运总督。
  c:八旗护军统领、(左、右)翼前锋统领。
  d:副都统、总兵。
  4、从二品
  a:内阁学士、散秩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各部院左右侍郎。
  b: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c:无
  d:副将。
  5、正三品
  a:都察院左右副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上驷院卿、大理院少卿、太常寺卿。
  b: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步军翼尉、各省提学使。
  c: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武备院卿、参领。
  d: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6、从三品
  a:太仆寺卿、光禄寺卿。
  b: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参政道。
  c: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侍卫。
  d:游击、下五旗参领、协领、指挥同知、宣慰使、土游击。
  7、正四品
  a:通政使司副使、鸿胪寺卿、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都察院六科给事中。b: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盐法道、副使道。
  d: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土都司、兵备道、代本。
  8、从四品
  a: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光禄寺少卿、国子监祭酒。
  b:知府、土知府、都转盐运使司运同、参议道。
  c:城门领、包衣护军副参领、包衣骁骑副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
  d: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9、正五品
  a:各部院郎中、太医院院使、左右庶子、佥事道、钦天监监正。
  b:直隶州知州、同知、土同知、顺天府治中、奉天府治中、监掣同知。
  c:步军副尉、步军校。
  d: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抚使司同知、千户、宣慰使司佥事。
  10、从五品
  a:鸿胪寺少卿、各部院部外郎、翰林院侍讲、翰林院侍读、詹事府洗马。
  b:各州知州、都转盐运使司副使、土知州。
  c: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骁骑参领、下五旗包衣参领。
  d:副千户、宣抚使司副使、招讨使、安抚使、长官司长官使、河营协办守备、守御所千总。
  11、正六品
  a:太医院左右院判、内阁侍读、左右中允、主事、都察院都事。
  b:京府通判、土通判、京县知县、通判。
  c:蓝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护军校、前锋校、鸟枪步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d: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招讨使司副使、长官司副长官、百户、土千总、门千总、营千总。
  12、从六品
  a: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
  b:土州同、州同、运判、理同。
  c:内务府兰翎长、六品典仪。
  d:盛京游牧副尉。
  13、正七品
  a:内阁典籍、主簿、评事、通政使、太常寺典簿司知事、太常寺博士、御医。
  b:知县、京县县丞、顺天府满州教授、训导、土知县、县视学。
  c:城门吏、太仆寺马厂协领。
  d:把总、土把总、安抚使司副使。
  14、从七品
  a:五官灵台郎、光禄寺典簿、布政使司都事、翰林院检讨、国子监博士。
  b:土州判、州判。
  c:七品典仪。
  d:卫千总、安抚使司佥事。

:【正国级】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殿阁大学士【政治局常委】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北京军区司令】、掌銮仪卫事大臣【中央机关事物局、安全局长】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正国级减】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副职】 协办大学士【政治局委员】、各部院尚书【副总理兼部长】、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书记兼最高监察长】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北京卫戍区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长】、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八旗军大军区司令】、都统【八旗军首都及陪都军区司令】、提督【绿营军区司令】 正二品:【副国级】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荣誉称号,相当于总工会主席】、各部院左右侍郎【国务委员兼副部长】、内务府总管【中央办公厅主任】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大区书记,如以前的东北局、华北局等】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中央警备团司令】、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中央仪仗队】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绿营集团军司令】 从二品:【部级】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国务委员】、翰林院掌院学士【社科院院长】 文职外官:巡抚【省委书记】、布政使司布政使【省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副部级】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副书记】、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信访办主任】、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北京市长】、奉天府府尹【直辖市长】、按察使司按察使【省纪委书记】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军级军队领导】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从三品:【副部级减】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古代官员品级对应现代,相当于什么级别的干部,古今官职对比





1、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2、从一品: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3、正二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各省总督。
4、从二品: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5、正三品: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6、从三品:光禄寺卿、太仆寺卿、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7、正四品: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8、从四品: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9、正五品: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10、从五品: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11、正六品: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12、从六品: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13、正七品: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14、从七品: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15、正八品: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16、从八品: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17、正九品: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18、从九品: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 古代官职从大到小排列是什么?
    答: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这就是后来官员品级的雏形。到了元明清时代,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品级制度,文武官皆分九品,各有正、从,实际上一共有了18个等级。一品:官职有太师,太傅,太保(也就是所谓的三公),还有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等。保和殿...
  • 古代官员品级排位是什么?
    答:官职品级详解:1. 正一品——文官如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官如领侍卫内大臣。2. 从一品——文官如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等;武官如将军、都统、提督。3. 正二品——文官如太子少师等;武官如副都统、总兵。4. 从二品——文官如各省巡抚等;武官如副将。5. 正三品——文官如都察院左...
  • 请问古代朝庭的官员大小是怎么分的?一品是宰相?二品三品四品等等。_百...
    答:大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正一品:【正国级】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殿阁大学士【政治局常委】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北京军区司令】、掌銮仪卫事大臣【中央机关事物局、安全...
  • 古代官员品级与现代官员级别是怎样对照的?
    答:古代官员品级与现代官员级别对照表:过去,官员的级别是九品十八级。即一品里有正副两级;级与级之间差半级,品与品之间差一级。现将其列示如下:正一品:过去:丞相;现在:总理(包括政治局常委);军队:无。从一品:过去:内阁的阁僚;现在:副总理(包括政治局委员);军队:中央军委副主席。正...
  • 古代官员品级都是什么?
    答: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中央官职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地方官职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
  • 古代文武大臣的官位品级是如何划分的?
    答:古代文武大臣的官位品级是如何划分的?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二次感染新冠后会发生什么?筱鸭娱乐 高能答主 2023-01-12 · 电影、电视剧、小说、综艺等等,都在这里! 筱鸭娱乐 采纳数:509 获赞数:815492 向TA提问 私信TA 关注 展开全部 1、正一品 中央:太师、太傅、太保、三殿三阁(保和殿...
  • 古代的官职有一至九品官都分别是些什么职位?
    答: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钦天监监正 从五品 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监察御史、各部员外郎 正六品 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宗人府经历、大理太常寺...
  • 古代官职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答:古代中国的官职等级划分是根据官员在政府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责来确定的,等级越高,地位越重要。官职等级的划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皇帝: 皇帝是最高统治者,享有绝对的权力和地位。他是国家的最高领导者,所有政府机构和官员都归他统一领导。宰相(首辅): 宰相通常是政府的最高首脑,负责国家政策的...
  • 古代官职怎样区分品级?
    答:在宋代则食邑完全是空的,只有食实封才享有封户所纳的赋税,因此,宋代实封只从千户到百户分为7等。赐即奖给文武官员某种政治待遇。唐代没有明文规定,宋代以剑履上殿、诏书不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紫金鱼袋、绯鱼袋等作为赐的6个等级。号是加赐给文武官员的、旨在表示尊宠的封号。唐代以前没...
  • 古代的一~九品官位各是什么?
    答:唐朝官员品级是古代官员等级制度,唐朝官员品级依正、从、上、下分为九品三十级。包含官爵,文武职官,勋位等品阶。 1、正一品 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唐太宗李世民称帝前的官职,之后不设)。 爵:亲王、公主 2、从一品 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