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社会舆论有哪些? (人或社会现象)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这个社会为什么太多的人没有思想,舆论走向哪儿跟向哪儿?媒体说什么好就什么好?不透过现象看本质,相信所谓的

很多人有思想。但他们的声音不能被听到。
舆论和媒体是政治的工具之一。为了社会和谐,一个国家的舆论必需口径统一。
舆论和媒体还有一个作用是给人洗脑。
也就是说国家并不希望有思想的人太多。至少不希望太多的思想在社会上传播。

社会因素是指社会上各种事物,包括社会制度,社会群体,社会交往,道德规范,国家法律,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等。它们的存在和作用是强有力的,影响着人们态度的形成和改变。
各种社会的关系是复杂的,但也不是没有规律的。社会是人联系在一起的现象,是人的对立统一。而一时期的社会制度,有是在具体的生产条件上,因社会的存在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所以,这制度反映的是社会的认识。是社会的人对利益公平、社会正义在一定上的认可。



扩展资料: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相互作用即为社会影响。其效果与程度受影响的发生者、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制约。如传播者的可信赖程度、人格魅力和传播技巧,发生者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接受者的主观状态如智力水平、性格特点等。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它不是单个人的属性,是人们的相互作用。
在我们的社会中,这些落后的、消极的社会影响不是主流。我们的经济基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个体经济有很大发展,与公有制经济相比,其所占比重是比较小的。我们的国家制度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执行的是无产阶级政策。

一段时间以来发生的诸多制假、售假事件,让公众对于制假者、售假者深恶痛绝.食品安全问题也十分突出。
. 1、双汇瘦肉精事件2011.3.15

近期河南瘦肉精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有报道双汇重庆区域经理在卖场大吃火腿肠,引来民众冷眼旁观,10年间瘦肉精屡禁不绝,添加瘦肉精喂出来的猪不仅颜色光亮,而且可以增加猪的瘦肉率,现在人们都关注身材,不吃肥腻的肉,这也导致饮食习惯吃瘦肉,而添加瘦肉精的猪肉正好符合当今人们的饮食习惯,瘦肉精事件一出大家都在徘徊这肉还吃不吃?

2、河南南阳毒韭菜事件2011.3.25

中医上说,春天是生发阳气的时节,而韭菜性温,可以增强人体脾胃之气。然而,就在3月下旬,本该补气健脾的韭菜却让河南南阳4个家庭的10口人中毒住进医院。中毒原因系在流动菜贩购买残余农药超标的韭菜。这些菜贩,以前他们就没有种过韭菜。就在一边庄稼地中间种了一点,也没有种植的经验,自己私自使用一些违禁的农药,就造成了超标的现象。

3、甘肃平凉牛奶亚硝酸盐中毒事件

4月7日平凉市崆峒区发生牛奶中毒事件,39名中毒患者被送往当地两家医院救治,患者以14岁以下儿童居多。其中,3名婴幼儿死亡,均不到2岁,最小的不到2个月。最终该事件确认为亚硝酸盐特大投毒案件。

作为防腐剂而应用在肉质食品里的亚硝酸盐一直被认为是致癌物,一般腌制品、发酵的食物、咸鱼、腊肉、熏肉、酸菜等中会存在亚硝酸盐,牛奶中添加亚硝酸盐是头一次,误食亚硝酸盐后可造成心脏呼吸衰竭,心肌受到创伤,形成心肌炎;亚硝酸盐还可引起食管癌、胃癌、肝癌和大肠癌等。

4、重庆一公司购26吨三聚氰胺奶粉生产雪糕被查获

记者从重庆市公安局获悉,重庆警方查获一批重达26吨的外省来渝“三聚氰胺”奶粉,抓获5名涉案人员,其中3人被刑拘。所幸的是,该批次奶粉尚未流向生产及销售环节。重庆警方透露,2011年3月25日,警方接到线索,重庆吉喜达食品有限公司用于生产冰糕、雪糕等食品的原料奶粉中涉嫌含有三聚氰胺。接报后,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第一时间封存扣押了该公司库房的16.25吨原料奶粉,顺藤摸瓜查封了储存于重庆外运储运公司仓库内的10.475吨剩余奶粉。

5、水银刀鱼事件 4月9日

4月9日,江阴一顾客在城中菜场购买了12条刀鱼,加工时发现其中3条体内掺有不明物,经无锡市公安局物证部门鉴定为水银。注入水银使刀鱼增加重量卖出更高的价格,还可以让死刀鱼看起来更有光泽。

 水银学名“汞”,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体状的金属。然而经过灌装水银加工过的刀鱼,简直就成了毒鱼,对人体有着极大的危害,一般人体吸食少量就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

6、多地曝用牛肉膏让猪肉变牛肉多吃致癌 2011.4.13

在安徽查获一种名为“牛肉膏”的添加剂,经过腌制,可让猪肉在90分钟内迅速变身“牛肉”,猪肉冒充牛肉,可以节省大量成本,而食用者在外观上也几乎分辨不出来,业内人士透露,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在冷冻食品以及烧烤类食品中,这种牛肉膏早就是造假的手段之一,据悉,牛肉膏中含有的各种氨基酸、I+G、味精、水解蛋白等。其实是复合添加剂,是食用香精的一种,用量应有限制,吃多了则可能致癌。

7、黑芝麻浸泡成“墨汁”疑染色 2011.4.15

记者发现在北京某批发市场一摊点销售的黑芝麻,在水中浸泡十多分钟后变成“墨汁”,消费者怀疑黑芝麻被染色,黑芝麻营养丰富,但产量少,一般比白芝麻的价格高。黑芝麻皮上有天然的花青素,放在水里会慢慢地溶解出来,也会褪色,如果黑芝麻泡在水里,黑色一下子就出来,这种现象肯定不正常,很有可能是芝麻上染了东西。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一般的农产品质量检测都是定向检测,关于黑芝麻是否被染色没有定向检测物,所以无法进行检测。

8、青岛福尔马林浸泡小银鱼事件2011.4.15

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外观无色透明, 具有防腐、消毒和漂白的功能。不同领域有不同作用。青岛最近检查了一批使用福尔马林和工业烧碱浸泡小银鱼,浸泡过的小银鱼更好看,体积增大,有弹性,不容易腐烂。但是食用这种小银鱼后会造成消化道灼伤,严重的可以导致消化道穿孔,甚至休克。特别是长期接触甲醛会导致植物神经紊乱,生殖能力缺失,甚至是白血病。

9、染色馒头事件2001.4.11

4月11日,央视“消费主张”曝光上海华联等超市多年销售“染色馒头”其生产日期随便改,防腐剂、甜蜜素齐上阵,采访中,一生产馒头的工人称“这些馒头打死我都不会吃”。不禁令消费者咋舌。2011年4月13日,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吊销了生产“染色”馒头的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公司法人代表等5名犯罪嫌疑人被公安部门依法刑事拘留。

10、毒生姜事件2011.4.15

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万寿桥工商所执法人员接到群众举报,在辖区一座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内,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吨。据工商执法人员介绍,不良商贩将品相不好的生姜用水浸泡后,使用有毒化工原料硫磺进行熏制,熏过的"毒生姜"与正常的生姜相比,看起来更水嫩,颜色更黄亮,就像刚采摘的一样。

11、回炉面包重新卖

4月18日,广州连锁面包店“甜心客”被员工爆料面包店回收过期面包,每天回收过期的面包“重新组合”后再卖给消费者。一般面包的保质期为两三天,到了过期的那天早上就会下架运到生产车间重新组合。回炉再造的面包,它们单凭外观难以辨出新鲜度如何,而售价不输于其他面包。只有吃了才能感觉口感混杂,消费者避免不了上当受骗。

12、毒豆芽事件2011.4.17

毒豆芽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豆芽,它外表看似新鲜,但是至少含4种违法添加剂,尿素超标27倍。2011年4月17日,沈阳警方端掉一黑豆芽加工点,老板称这种豆芽“旺季每天可售出2000斤” 沈阳市农委法规处杨宏介绍:“生产豆芽过程中是不允许使用任何添加剂的。而该黑加工点使用了至少4种添加剂,其中尿素严重超标,恩诺沙星是一种兽用药,6-苄氨基腺嘌呤是一种激素。加入尿素和6-苄氨基腺嘌呤可使豆芽长得又粗又长,而且可以缩短生产周期,增加黄豆的发芽率。但是人食入后,会在体内产生亚硝酸盐,长期食用可致癌。

13、北京部分影院爆米花桶被曝含致癌荧光增白剂 4月22日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22日在北京发布了对京城5家影院爆米花筒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从影院售卖的爆米花桶的颜色上来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一部分爆米花桶内侧颜色较白较亮,另一部分爆米花桶内侧呈现乳白色。颜色较白的纸筒在紫外分析仪下呈限量刺眼的蓝色,说明纸筒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含有致癌物的荧光增白剂。

14、蒙牛学生奶“中毒”?

4月22日,陕西榆林市251名学生因饮用蒙牛集团统一配送的学生奶出现发烧、呕吐、肚痛、腹泻等症状。对此,蒙牛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检验结果出来之前,并不能下结论为“中毒”,并认为早晨空腹喝牛奶可能导致腹泻。甚至有专家认为是学生群体性心因性反应。业内人士认为,蒙牛的这个解释十分牵强。但榆林市食品安全委员会通报官方检测报告,结果显示其牛奶未检出致病病菌。

15、墨汁粉条事件2011.4.23

“红薯粉条”这样造:墨汁+柠檬黄+石蜡+果绿或增白粉,用玉米淀粉制作所谓的“纯红薯粉条”,为让色泽形似、口感筋道,竟然添加墨汁和工业用料石蜡。4月23日上午,中山市质监局在港口镇铺锦村偏僻鱼塘处查封一家粉条工厂,当场查获约1万斤假粉条成品。令人惊讶的是,这家工厂证照齐全。检查发现,该作坊的红薯粉是用普通玉米淀粉做原料。现场还发现大量墨汁、柠檬黄60、果绿等添加剂,黑色液体也正是由这些添加剂兑成。执法人员查获了1万多斤已包装好的“纯红薯粉条”成品,还有大量半成品在晾晒或浸泡。执法人员称已经有很多市民吃了从市场上买的红薯粉后上吐下泻。

16、死猪泡农药腌腊肉

  4月27日记者曝光了广州一非法作坊在死猪中拌入剧毒农药腌制腊肉,并且公开销卖。白云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易忠说,该窝点使用的盐很可能是工业用盐,而现场发现的敌百虫是剧毒物质,绝对不允许添加入食品内,“该窝点除非法生产,还涉嫌在食品中添加国家禁用的物质”。而这间非法作坊所生产的“问题腊肉”,不仅堂而皇之地流入白云区多家农贸市场,甚至还摆上了附近一家“张家港市好又多连锁超市”,每日购买此种腊肉的街坊络绎不绝。

17、重庆“毒花椒”事件2011.4.28

“罗丹明B”,俗称“大红粉”,呈红色粉末状,部分不良商贩将其作为苏丹红替代品,属于非食品原料,会导致人体皮下组织生肉瘤,具有致癌和致突变性。2008年,我国明确规定禁止将其用作食品添加剂。4月28日,重庆市九龙坡区公安分局通报称,当地警方查明一起销售毒花椒案件,查获上万斤毒花椒,该毒花椒中含有致癌物罗丹明B。今年3月25日,重庆市九龙坡区质监局从重庆某食品生产基地送检的火锅底料和麻辣鱼底料中检验出罗丹明B。

18、塑化剂事件

2011年4月,台湾岛内卫生部门例行抽验食品时,在一款"净元益生菌"粉末中发现,里面含有DEHP,浓度高达600ppm(百万分之一)。追查发现,DEHP来自昱伸香料公司所供应的起云剂内。此次污染事件规模之大为历年罕见,在台湾引起轩然大波。连日来,台湾岛内多家媒体均对此事进行报道,相关机构仍在持续追查相关食品业者。台湾日前出现在食品添加物起云剂中加入有害健康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事件。

截至6月6日,受事件牵连的厂商已经达到278家,可能受污染产品为938项。 截至6月12日,大陆4家企业8个样品中检出塑化剂类物质,其余样品未检出。另外,抽检的140多份方便面样品,未发现人为添加塑化剂的情况。

19、爆炸西瓜20115.13

2011年5月8日开始,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延陵镇大吕村,某瓜农种植的40多亩西瓜还没有成熟就纷纷炸裂开来,截止5月13日此事件被各大媒体曝光,其数十亩西瓜已满地“开花”。因该瓜农“5月7、8、9三天,我们确实使用了膨大剂,但使用的时候已经出现大幅度炸瓜的情况。”各媒体纷纷把“膨大剂”推至风口浪尖。

现在常用的膨大剂,属植物激素。其主要成分是氯吡脲,这是一种广泛应用在水果上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膨大剂的降解很快,也很容易被身体代谢掉,因此对人体的毒性是非常弱的,而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报道称这种膨大剂跟西瓜的爆炸有直接关系,“膨大剂”也不可能直接促进西瓜吸水,增加西瓜内的压力。如果没有天气、水分以及肥料等条件的综合影响,膨大剂是很难发挥作用的,不用说让西瓜爆炸,就是让西瓜快速长大都是问题。将爆炸元凶的大帽子扣在膨大剂头上有失公允。

截止6月1日,受此事件影响,各地大批西瓜严重滞销,瓜农迫切需要权威部门能给“爆炸瓜”一个说法。

20、广州市场现“染色紫菜” 浸泡多次仍掉色

家住海珠区工业大道北的邓女士前往家附近的梅园南菜场买回的紫菜,反复洗了好几次,仍然会掉色,邓女士怀疑买到的紫菜,有可能是被染色过的。至于用来染色的色素究竟是怎样的色素,对人体的健康又可能造成多大危害,目前都还是未知数。

21、广东发现含高浓度亚硝酸盐的染色燕窝

6月3日,广东查获的染色燕窝,大部分都是用白燕窝染色而成,“而且为了追逐更高的利润,不良商家所用的白燕窝都是质量差、外观不好看的低价白燕窝,所含的亚硝酸盐的含量都很高,有的甚至达到了几千毫克/公斤,对人体危害很大。”不过,并不确定是直接用亚硝酸盐染色,还是染色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而残留的。

23、揭秘珍珠奶茶吃珍珠等于吃塑料

珍珠奶茶,这个有着美丽名字的台湾风味饮品传入大陆后,其独特的口感曾满足了无数人的舌头和胃,而传说中的丰胸奇效,更让无数女性对它倍加青睐。不知不觉间,手捧一杯珍珠奶茶漫步街头俨然成为一种时尚。

但你是否知道,或许,你手中的那杯所谓的珍珠奶茶中除了各种食品添加剂外,根本就没有“奶”和“茶”,就连那咬头十足的“珍珠”,也不过是多种添加剂的混合产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