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茅盾《子夜》的思想及艺术特点。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6
茅盾的《子夜》创作特点是什么?

《子夜》的思想内涵是:通过民族资本家吴荪甫苦心经营实业,却最终无奈地被代表买办阶级的赵伯韬吞并的这一事实,有力地驳斥了当时托派分子“中国已处于资本主义社会,具备独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一谬论。
艺术特色
1.作品题材 《子夜》所概括的社会生活纷繁万状,事件如波,此起彼伏;场面如链,交叉出现;人物如星,忽闪忽逝,但整个人物事态的展开又条贯井然,纷而不乱。《子夜》蛛网式的密集结构,表现社会变迁的复杂内容,这种庞大结构所展示的组织人物与事件的办法之多,叙事角度的变化之繁,足以证明茅盾丰富的创作经验与对素材的驾驭能力。
在茅盾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充分注意了生活的复杂性,尤其是注意了人及其关系的复杂性。他在《子夜》的构思和搜集过程中反复调查研究,所以他对产业界、金融界的情况了然于胸,因而《子夜》能以生动的形象真实、细致地再现生活,在同一类作品中独领风骚。
2.情节结构 《子夜》的情节结构,茅盾处理得相当成功的,各条线索齐头并进,中心突出,既相对独立,又纵横交织,使生活内容和众多的人物、事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艺术的整体,像一座纵横交错又浑然一体的建筑群。
3.人物塑造 《子夜》中的人物塑造主要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塑造。茅盾在人物塑造中,关注的不是人物的性格、命运、精神状态等,而是他们所体现的时代特色,是时代、阶级和政治思想斗争在人物身上所铭刻的烙印,是他们所具有的社会意识形态性。他笔下的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这种强烈的时代色彩,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是茅盾创造人物的根本原则。
《子夜》之所以一发表就引起轰动,关键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吴荪甫这个中国文学史上从未塑造过的民族资本家的人物典型,并以他为中心照亮了30年代整个上海的社会生活,照亮了在这里活动的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人的思想、性格、心理和命运,以及他们与历史纠葛的方方面。
茅盾塑造的人物,既是时代的、阶级的和一定思想倾向的代表,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他笔下的其他人们,如赵伯韬,静女士等都是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他们身上,有着强烈的、厚重的时代气息和自身鲜明的个性,构成一个独立而完整的艺术世界。
4.真实准则 茅盾执著于现实人生,倾心于艺术的真实,在他的文学作品中,“真实”永远是他的一条准则。他对自然主义大力弘扬与倡导,并对与之相近的现实主义怀着虔诚的捍卫热情。他力图避免当时文坛上的左倾机械论的通病。生活实感正是茅盾最为关切的,在他看来,充实的生活,比正确的观念和纯熟的技术更重要。
5.史诗性质 中国小说历来受到“史传”传统和“诗骚”传统的深刻影响与渗透。茅盾的《子夜》依然处在这两大传统互动的框架之中,一方面,茅盾为意识形态化的历史观念提供鲜明的、形象化的历史图景,深入地解释了30年代国内经济斗争、阶级斗争的现实,得出的是符合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结论。另一方面,茅盾也没有忘记“言志抒情”的“诗”的功能,他将个人的、感性的历史经验编织在对具体人物的塑造中,他在作品中寄予的人文反思、人道批评。史诗性的现实主义创作有更大的规模与气势,反映一个历史时期更为广阔、更为复杂的社会面貌,因而更能显示出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

作为最能体现茅盾创作特色的代表作,《子夜》是一部深刻而广泛地反映30年代初期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写于1931年10月至1932年12月,1933年1月由开明书店出版。《子夜》的问世,充分显示出左翼文学的实绩,标志着茅盾的创作已经走向成熟。他继承了鲁迅所奠定的现实主义传统,把长篇小说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里程。正如冯雪峰所说:《子夜》“一方面是普罗革命文学里的一部重要著作,另一方面就是‘五四’后的前进的、社会的、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之产物与发展”。瞿秋白则肯定道:“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 (一)主要线索 《子夜》大规模地描写了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社会现象,以上海的工业、金融界为中心,在1930年5月至7月的历史背景下,呈现出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和时代风貌。在作品中,民族工业家、买办资本家、地主、革命者、工人群众、政客、交际花和挂着诗人、教授、律师等招牌的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成复杂的人际关系,构成错综纷纭的社会画面;而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与以赵伯韬为代表的买办资本家的斗争则构成了作品的主要线索,由此展开金融公债市场、工厂和都市的工人运动和以双桥镇为中心的农民运动的历史描摹。可以说,清晰的时代风云的展现,纷然复杂的矛盾冲突的揭示,深广的社会生活的概括和细致的习俗风情的刻画,使《子夜》具有了宏阔的体制和史诗性的风范。 《子夜》有五条重要线索贯穿始终: 第一、以买办资本家赵伯韬、金融资本家杜竹斋、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等人为代表的公债交易所中“多头”和“空头”的投机活动; 第二、在世界经济危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以及军阀混战等影响下的民族工业的兴办、挣扎和最后的彻底破产; 第三、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以及他们反抗资本家残酷剥削的怠工、罢工斗争; 第四、如火如荼的农村革命运动,使吴老太爷仓皇出逃、曾沧海暴死街头、吴荪甫“双桥王国”美梦彻底破灭; 第五、依附于资产阶级的“新儒林外史”人物的空虚庸俗的日常生活和寻求刺激的变态心理以及苦闷抑郁的精神状态等。 通过这五条重要线索,《子夜》试图概括中国30年代社会生活的完整面貌,即囊括城乡、工商、军政、劳资、新儒林人物及大家庭主仆关系等各个社会层面的生活图景。《子夜》所概括的社会生活现象纷繁万状。事件如波,此伏彼起;场面如链,交叉出现;人物如星,忽闪忽逝。但整个人物事态的展开又井然有序、纷而不乱。 《子夜》蛛网式的密集结构,适合用来表现社会变迁的复杂内容,这种庞大结构所展示的组织人物与事件的办法之多,叙事角度的变化之繁,足以证明茅盾丰富的创作经验与对素材的驾驭能力。 这样宏大的创作规模极具挑战性,要想使作品完美几乎不可能。王富仁对《子夜》的艺术提出质疑,认为茅盾把大量的人物和情节仅仅依靠外部的联系网罗进小说,而并没有有效地纳入小说内部的矛盾斗争中,这使《子夜》结构的和谐性受到损害,小说在整体上的推进速度变得笨重迟缓;其次,非主线上的人物和情节无法与主线上的人物与情节构成彼此推动的连环关系,小说的各条线索成了时断时续的不相连的孤立线段,这使小说变得沉闷、沉滞。《子夜》之所以缺少紧紧抓住读者的思想艺术力量,结构笨重是一个重要原因。

《子夜》的思想内涵是:通过民族资本家吴荪甫苦心经营实业,却最终无奈地被代表买办阶级的赵伯韬吞并的这一事实,有力地驳斥了当时托派分子“中国已处于资本主义社会,具备独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一谬论。
艺术特色
1.作品题材  《子夜》所概括的社会生活纷繁万状,事件如波,此起彼伏;场面如链,交叉出现;人物如星,忽闪忽逝,但整个人物事态的展开又条贯井然,纷而不乱。《子夜》蛛网式的密集结构,表现社会变迁的复杂内容,这种庞大结构所展示的组织人物与事件的办法之多,叙事角度的变化之繁,足以证明茅盾丰富的创作经验与对素材的驾驭能力。
在茅盾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充分注意了生活的复杂性,尤其是注意了人及其关系的复杂性。他在《子夜》的构思和搜集过程中反复调查研究,所以他对产业界、金融界的情况了然于胸,因而《子夜》能以生动的形象真实、细致地再现生活,在同一类作品中独领风骚。
2.情节结构  《子夜》的情节结构,茅盾处理得相当成功的,各条线索齐头并进,中心突出,既相对独立,又纵横交织,使生活内容和众多的人物、事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艺术的整体,像一座纵横交错又浑然一体的建筑群。
3.人物塑造  《子夜》中的人物塑造主要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塑造。茅盾在人物塑造中,关注的不是人物的性格、命运、精神状态等,而是他们所体现的时代特色,是时代、阶级和政治思想斗争在人物身上所铭刻的烙印,是他们所具有的社会意识形态性。他笔下的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这种强烈的时代色彩,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是茅盾创造人物的根本原则。
《子夜》之所以一发表就引起轰动,关键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吴荪甫这个中国文学史上从未塑造过的民族资本家的人物典型,并以他为中心照亮了30年代整个上海的社会生活,照亮了在这里活动的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人的思想、性格、心理和命运,以及他们与历史纠葛的方方面。
茅盾塑造的人物,既是时代的、阶级的和一定思想倾向的代表,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他笔下的其他人们,如赵伯韬,静女士等都是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他们身上,有着强烈的、厚重的时代气息和自身鲜明的个性,构成一个独立而完整的艺术世界。   
4.真实准则   茅盾执著于现实人生,倾心于艺术的真实,在他的文学作品中,“真实”永远是他的一条准则。他对自然主义大力弘扬与倡导,并对与之相近的现实主义怀着虔诚的捍卫热情。他力图避免当时文坛上的左倾机械论的通病。生活实感正是茅盾最为关切的,在他看来,充实的生活,比正确的观念和纯熟的技术更重要。
5.史诗性质  中国小说历来受到“史传”传统和“诗骚”传统的深刻影响与渗透。茅盾的《子夜》依然处在这两大传统互动的框架之中,一方面,茅盾为意识形态化的历史观念提供鲜明的、形象化的历史图景,深入地解释了30年代国内经济斗争、阶级斗争的现实,得出的是符合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结论。另一方面,茅盾也没有忘记“言志抒情”的“诗”的功能,他将个人的、感性的历史经验编织在对具体人物的塑造中,他在作品中寄予的人文反思、人道批评。史诗性的现实主义创作有更大的规模与气势,反映一个历史时期更为广阔、更为复杂的社会面貌,因而更能显示出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

  • 茅盾小说代表作
    答:同时,小说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反抗。总的来说,《子夜》是茅盾对现代中国文学的巨大贡献之一,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重要窗口。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力,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 茅盾《子夜》艺术特色
    答:2013-04-12 简析茅盾《子夜》的思想及艺术特点。 26 2014-01-27 简述《子夜》的艺术特色?简答题 8 2008-07-06 试论《子夜》的艺术特色与缺陷 2 2014-01-27 简述《子夜》的艺术特色??是简答题, 帮帮忙了谢谢 93 2012-07-11 《子夜》反映哪些社会矛盾?艺术特色是什么? 3 2015-01-22 试分析《...
  • 茅盾小说代表作品是
    答:在《子夜》中,茅盾以精细的笔触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包括资本家、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展现了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命运和心态。同时,小说也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如官场腐败、资本家的贪婪和冷酷、工人的苦难等。除了人物刻画和社会描绘外,《子夜》还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 小说《子夜》的主要思想内容是什么?
    答:茅盾《子夜》的主要内容是:小说塑造了以吴荪莆、赵伯韬为首的众多人物形象,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买办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及其历史命运,揭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展现了民族工业资本的社会悲剧。作品人物众多,情节丰富,描写细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显示了左翼文学的实力。这本...
  • 《子夜》的作者是谁呀?
    答:作家茅盾。《子夜》,原名《夕阳》,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约30万字。茅盾于1931年10月开始创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小说以1930年5、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
  • 子夜这部小说鲜明性的特点有哪些,举例说明一下
    答:它以上海为中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全貌;写的是一九三一年两个月(五月至七月)中的事件,而这些事件里又隐伏着中国社会过去和未来的脉络。将纷纭复杂而具有重大历史社会意义的生活现象通过谨严宏大的艺术结构表现出来,这是茅盾作为我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最值得重视和学习的地方。在艺术上,《子夜》是...
  • 茅盾创作子夜的目的
    答:《子夜》的思想内涵是:通过民族资本家吴荪甫苦心经营实业,却最终无奈地被代表买办阶级的赵伯韬吞并的这一事实,有力地驳斥了当时托派分子“中国已处于资本主义社会,具备独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一谬论。小说以1930年5、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
  • 子夜的作者
    答: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小说在描写人物性格、展现社会风貌、探讨时代问题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被誉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里程碑之作。总的来说,茅盾作为《子夜》的作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文学才华,成功地创作了这部揭示中国社会矛盾和冲突的经典之作。
  • 茅盾作品及赏析
    答:茅盾《子夜》赏析 《子夜》是现代著名小说家茅盾的长篇小说代表作。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文学研究会重要成员,著名的作家和理论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子夜》、《腐蚀》和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 小说《子夜》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为什么?
    答:《子夜》是茅盾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阶层的变迁和个体命运的波折。小说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揭示“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这一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