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原理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策略有哪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电大本科学前教育原理简答题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策略有哪些

一、自我意识: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基础
教师专业自我意识是指教师自身对教育情境中自己专业现状的总体认识、体验、评价和期望。当今“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呼唤幼儿教师的专业自我意识,要求幼儿教师首先是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的人,应努力成为自觉创造自身职业生命的主体。教师是一种高自律性的职业,幼儿教师专业自我意识对专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幼儿教师专业自我意识在时间维度上,包括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意识、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意识和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规划的意识;在内容维度上,则包括幼儿教师在专业精神、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智慧等方面的自我意识。幼儿教师的专业自我意识是幼儿教师真正实现自主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它既能将幼儿教师过去的发展过程、目前的发展状态和以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结合起来,使得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未来的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教育行为,又能增强幼儿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从而确保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更新取向。幼儿教师的专业自我意识过低或过高,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和阻碍幼儿教师的专业自我发展。例如,如果幼儿教师认为幼儿教育是一个稳定的、缺乏挑战的职业,是一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机械重复工作,那么,三十年的幼儿教师生涯或许就是他一年工作的三十次重复;而如果过高估计、过分自负以至虚妄自大的专业自我,则又会导致其因盲目自尊而藐视教育理论,轻视他人有益的教育经验。
二、自我规划: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关键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积累过程,任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都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存在着发展的阶段性。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就是幼儿教师本人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设计一个蓝图,为引导、监督和反思自身专业发展提供一个参照框架。为此,幼儿教师需要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理论,全方位分析自身状况,正确判断自身目前所处的发展状态,预期自己的发展方向,确定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计划,使自己的专业发展在专业元认知的基础上有序地进行。幼儿教师从入职到成熟,一般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一是为本专业生涯的生存而适应的阶段。这是一个对幼儿教师而言极具挑战性的时期,它意味着作为一名新幼儿教师对一个新天地急盼成功的愿望,同时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与工作环境,幼儿教师个人的矛盾心理不断形成,困惑也随之产生。二是具备了适应本专业能力的阶段。该阶段的幼儿教师常常会问自己这样一些类似的问题:“我如何帮助一个腼腆的孩子?”“我如何帮助一个调皮的孩子?”“我如何帮助一个看上去不愿学习的孩子?”等等。这时教师的教育能力已从原来的形式的层面开始转入到与教育和儿童发展切实相关的一些具体问题上。三是开始厌倦与儿童一起做同样事情的阶段。该阶段的幼儿教师已开始不愿与儿童一起做事情,而喜欢与同事聊天、交流,看杂志,或通过各种途径搜索一些其他信息,并开始关注本专业领域的一些新发展,这时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已开始进入到理论层面。四是本专业的相对成熟阶段。该阶段的幼儿教师已具有了足够的教育教学经验,并能提出一些较深刻、抽象的,要求反思和探究性的问题,这时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已开始升华到教育的精神层面,对于教育有了相对成熟的理解。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要求幼儿教师在制定专业自我发展规划时应做到:首先,自我分析,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兴趣、优势和缺陷;其次,环境分析,把握专业发展的大方向,使自己的发展与学校、社会和学生的需求结合起来;第三,确立目标,形成专业发展愿景,列出优先发展领域、短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等;最后,拟定专业发展路径,精心设计行动方案。
三、自我反思: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有效方法
反思是思考的一种方式,是在头脑中对大量丰富、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加以梳理,并运用总结、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美国学者舍恩认为,人们职业水平的提高,最重要的渠道不是离开职业活动的专门学习,而是在职业实践中不断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则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教师成长。”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多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来源,是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方法。自我反思强调幼儿教师的思考和体验。体验意味着作为教育主体的幼儿教师对教育行为的自觉体悟和反省,体验使得自我反思超越了单纯的技术或方法论层次,而成为幼儿教师的存在方式和专业生活方式。众所周知,专业知识是建立在专业经验的基础上的,但是如果不能对自身经验进行积极的体验和反思,经验对专业知识的增长就不会有多大贡献。积极的体验与思考可以让幼儿教师从经验中学到一些情境化、个人化的实践性知识,领悟教育的意义并提出新的教育方法。为了进行有效的体验和反思,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撰写反思札记帮助自己进行教育反思。反思札记的撰写比较随意,就是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和困惑记录下来,以帮助自己重新审视和认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例如,在一堂课中,你认为最精彩和最糟糕的教学片段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认为?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幼儿的表现有了进步?等等。每天花几十分钟的时间对这些问题做出反思和回答,不管简要还是详细,这些答案对于加深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发现自己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求得改进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我们可以将撰写反思札记看作幼儿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一种重要途径,它将十分有助于幼儿教师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教育反思能力。
四、成就动机: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根本动力
成就动机是指由成就欲望转化而来的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力求达到成功的一种内在动机,是激发人通往成功的一种内在机制和推动力量。由于各方面的差异,个人成就动机的水平也就不尽相同。不同水平成就动机的人,在从事相同的工作时,行为和感受也会有所不同。幼儿教师也不例外。同样从事幼儿教师这样的职业,甚至在同样的幼儿园里,高成就动机的幼儿教师往往倾向于为他们自己确立的高目标而努力,他们的专业发展过程就会快些,专业发展水平就会高些;而低成就动机则会使幼儿教师倾向于为他们确立的低目标而努力,他们的专业发展过程相应地就会慢些,专业发展水平就会低些。因此,一名幼儿教师能否实现从最初的新手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飞跃,根本原因在于个人的成就动机,即是否具有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自身的不断努力。有研究人员曾经对上海市优秀幼儿教师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崇高的职业理想是优秀幼儿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具体表现为他们对幼儿的信任和挚爱、对幼儿教育工作的无私奉献,他们想方设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主动思考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长年累月地积极工作,积累各种经验和知识,使自己的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表现出很高的教育机智和教育智慧。由此可见,有了较高的成就动机,有了崇高的职业理想,就能产生强大的工作动力,就有可能在专业上获得较快较高的发展。

  一、 教师的自我评价,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
  教师个人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于教师个人的内在努力。在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过程中,要尽可能触动教师“我要学”的学习动力,要通过培训来改变教师中大量存在的“要我学” 的思想。牛顿曾经说过:“没有知识的热心,犹如在黑暗中远征。”加强理论学习,并自觉接受理论的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辨能力,是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由之路。在投身新一轮课改的实践时,教师仅有满腔热情是不够的,只有积极地用先进理论武装自己,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盲从,真正有所建树。为此,我校为教师订阅教育教学类的报刊杂志,供教师学习,让教师看到课程改革的方向,关注课改,“穿旧鞋走新路”,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我们的深切感受是,只有教师个人的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才能产生实质性的意义和最大化的效果,才能把学校建设为学习化组织,使学校能够可持续发展。
  有研究表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更新,自我更新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否定、自我发展的过程。自我更新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有一个正确的自我意识,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史蒂芬·柯维曾说:“你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成为一个行动正确的人,这是持续一辈子的自我更新过程。过去错误的行动态度是‘不到破损不堪,绝不轻言修补。’现在正确的行动态度则是:‘如果没有任何破损,那是你检查不够周全的缘故’”。
  为此,一方面我们将有关新课程要求教师完成的角色转变的理念在学校组织的有关教师学习活动中加以普及,即要求教师:(1)从过去单纯知识的传授者逐步转变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发展,是一个促进者。(2)从实践者逐步转变为行动研究者。(3)从过去单纯的管理者逐步转变为在管理中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同时,在进行有关教师评价工作时,要求教师必须认识到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必须发生转变,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就必须不断地吸纳新的科学、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背景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已不再是主辅的关系,师生之间将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树立正确的教师自我评价观念的同时,学校也开发操作性强的教师自评指标体系。教师自评本质上是一种发现问题、改进教学的自我诊断评价。主要目的在于改进教学。为此,我们要关注教师的自评结果,学校领导应及时会同有关人员,积极帮助教师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让教师在自评的过程中得到实惠,以使教师自评真正起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积极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
  二、教学中教师发现问题,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阶梯
  “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传统的思维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在教师身上深深地打上了“教师总是对的”的烙印。也即教师往往存在着“自己的教学是没有问题的教学”的倾向。一旦教学出现了问题,那总是学生的问题。为了克服教师的这种倾向,应该让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深入反思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主要从自身方面来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因为如果找到了问题,找到了症结,那么教师就会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从而也就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众所周知,当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大家都知道要认真学习。然而,作为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工作者的教师应该怎样学习?美国学者布里奇斯和海林杰提出的“以问题为本”的学习方式,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来说,是极富启示意义的。“以问题为本”的学习,其指导思想主要有:
  1、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
  2、教育管理者的专业发展必须与工作场所的真实情境与复杂问题相联接。
  3、教师不再是“真理”的讲解者或传授者,他们的工作重心不再是课堂在的“表演”,而是课前的设计和课后的反馈与反思。
  为此,我们让教师基于自身的经验(管理的或者教育教学的),按照案例写作的有关要求,再现当初自身所处的情景、内心的活动以及作出决策的依据的过程。在教师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后,再聘请专家或利用其他途径来解决教师们心中的疑惑。这种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学习是问题情景中认知与社会互动的结果)、激活背景知识、请专家发挥“支架”作用(启发与支持)、然后再引导教师们问题后反思(反思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改进思维策略),由此而培养教师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一种“专业自觉”,发展教师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校开展校本培训, 教师要根据工作的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要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而学习,要从实际工作中学习,要将学习的成果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以增强培训和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通过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不断剖析和深入探究,尤其是教研组或集体的研讨,使参加的每个人都经历学习的过程,做到工作和学习密不可分。教师的主要活动场所在教室,课堂中遇到的问题正是教育科研需要解决的问题,这给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创造了极好的条件,也给当今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从2002年下学期起,我们要求45岁以下教师每学期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选择一个教学上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形成了热难点问题—→相关理论(经验)学习—→ 实践尝试—→回顾反思—→形成论文(经验)的任务模式。注重教师一线工作中碰到的“琐事”,注重教师内在学习需求和学习动力,注重教师自身的发展与完善,每学期教师都要就其本人的教育教学工作撰写案例。这一活动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教师经历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乐趣之后,以及在获得了自我引导的学习技能之后,教师们就极有可能会立志探究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而这一点,正是教师通向教师专化业发展高境界的阶梯。
  三、教师之间共同学习与研讨,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形式
  同事间的共同学习与研讨学校中的教师都处在一个相同的教育环境下,面对着同样的学生,需要完成相同的教育任务,为实现相同的教育目标而工作。因此,尽管教师个体间存在差异,但他们必然都会遇到相似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群体中的共同学习与研讨就具有了更大的价值和意义。这种学习与研讨有利于教师学习到其他教师的实践经验,也体现了教师之间的合作精神,这是个别学习所无法实现的。
  教师自身的经验和反思是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最重要的来源。因为任何经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发展,否则,经验也会变成僵化的教条。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新课程对教师的传统教学经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经验反思的重要性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并经过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先进教学观念。两年多以来,我校开展了《关于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管理策略研究》,把教学后记和教例研究作为教师开展教学反思的重要方法,收到了显著成效。
  同事互助观课活动也是一种既经济又实效的校本培训形式。它不以考核考评为目的,侧重于教师专业发展,以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宗旨。观课活动通常包括三个环节——观课前的共同准备、观课过程、观课后的共同讨论,其中观课后的讨论是重要的一环。观课教师不存有挑剔之心,把课堂上好的和不好的事件都看成有价值的,作为重要的研究资源。进行的讨论通常不带有评价色彩,讨论中有充分的交流切磋,相互取长补短,探求相互促进的策略和方法,有效地改进了课堂教学,因而受到了我校教师的普遍欢迎。这项活动重视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将学校变成一个互相关怀的社会群体,从而利于学校的发展。
  “让素质教育进课程、进课堂、进教学”,已成为一句时髦的话语。然而,怎么进?谁带它进?进什么?......无疑,要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与搞得轰轰烈烈的学生研究性学习相比,教师的研究性教学则还有很多距离。研究性学习,需要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教学,需要研究性的校本培训。以往批判注入式,提倡启发式,是针对教而言。而现在我们在批判接受式,提倡研究性学习时,可能还存在着主要针对学而言的不足,从而造成了教与学两者的割裂。
  这些工作,使得我们的教师在经历短暂的适应、调整以后,欣然接受了这场变革。教师们在知识、能力与观念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养成了评价与欣赏探究过程和知识的习惯,并且提高了评价与欣赏的能力。教师专业发展,除了要在专业道德、专业情意、专业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外,同时,也表现为对自身所从事学科教学专业的理解,即他本身所教学科在整个人类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以及这门学科对学生与教师本身发展的人生意义。在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开展研究性的教学活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上述例子已足以说明。
  研究性教学最终将改变教师的生活方式,使教师职业由技术型走向学术型,使中学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读书、交流、分享思想,分享收获应该是教师生活的组成部分。教师必须知道,作为一种精神生活的读书和作为一种职业需求的读教材、读教参是性质不同的。
  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诸如学术讲座、专业课题研究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造诣和文化底蕴。研究性教学的出现将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学习与创造、小学与中学的界限。对小学教师而言,仅有观念的更新、教法的完善是不够的。提高教师的专业造诣与文化底蕴,将是教师教育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新课程的客观要求。
  四、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的合作,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师专业发展并不是孤立的或者内省的。中小学校开展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与校外机构之间的合作,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这些校外机构包括大学、教育专业机构(如浙江教育学院)、本市县的教师进修院校等等。
  中小学校与大学及其教育专业机构的合作,可以使教师专业化发展获得更多的外部资源支持,尤其是智力的支持。他们是从事教师教育的机构和教育专业机构,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能促使教师发展的资源,包括教育研究信息、政策信息和实践信息等,有致力于教师教育的教学人员以及教师发展研究的专业人员。中小学校与这些机构的合作,可以使学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更全面、更科学和更具有理论基础,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实践指导;这些机构也可以通过参与具体的某项活动而获得更多的实践信息和资料,进而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以及更好地引导未来的教师专业发展。强调中小学与大学及研究机构的联系与合作,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体现,也是确保教师专业化发展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
  教学已经不再是传授抽象的内容和信息,教师必须不断地参加专业学习,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概念、策略和技能,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眼中不能只有课程和教科书上的知识,应该了解外部世界,应该看到现实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是怎么发生的?中小学校与大学及其教育专业机构的合作,可以使教师获得更多的外部资源信息,由此,将课堂教学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更需要专业引领,需要科研人员的支持与帮助。有致力于教师教育的教学人员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的专业人员。如浙江教育学院的肖远军、李更生、邱卫东、骆佰魏等教育专家教授、还有《上海教育科研》理事长胡兴宏。他们的到来给我带来全新的教育信息教育理念,他们通过听课讲座以及和教师的交流座谈,大大促进了我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椐《上海教育科研》报道,上海市中小学在第一轮课程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与校外机构的成功合作,使教师专业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我校也在这方面也尝到了甜头,老师们受益匪浅。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专业化发展将越来越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者的重视。我们坚信:学校将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摇篮,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将进一步得到质和飞跃。

  (一)从社会层面来看,政府和社会将加大对我园教育的投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就提出:在影响教师地位的主要素中,应格外重视工资。幼儿教师的成长不应只是教师个人的责任,而应成为社会的责任,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基础性,公益性的事业。为此,本学期镇湖政府和社会将加大对我园教育的投入,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二)从幼儿园层面来看,本学期我园将加强园本培训。
  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是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之路上来。可见,园本培训对幼师专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园本培训是幼师的在职教育,是利用专业领域提升幼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本学期我园首先以幼儿园为培训基地,按需施训,将从组织教师的自主学习、团体式学习和骨干教师讲座互动等,来提高理论学习的有效性;开展参与式培训,如课题研究、师徒结对和通过专家名师指导等,来提高实践教育专业发展水平。
  其次,我园还将重视教学实践中培训,强调岗位练兵和优势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如案例研讨式、教研一体式、班级调研等等。以幼师为中心、幼儿园为本位,开放的、弹性学习的多元化培训模式,提高我们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帮助我们实现自身的价值,体验教育工作者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再次,本学期我园将经常开展园本教研和科研活动。园本教研和科研活动都是在幼儿园中,基于幼儿园,为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一种研究模式,也是一种工作态度,是通过教学实践去解决学前教育实际中复杂的问题,从而最终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
  (三)从教师自身层面来看,我们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并学会渗透性学习。
  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是我们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随着课题的开展,我们同样也面对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渗透和挑战,我们的发展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我们首先要唤起自身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进学习动机;其次,应尽量多参加提高学习能力的训练课程,以提高其自学能力;再次,我们应积极抓住进修机会,如周期性的更新教育。总之,我们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并学会渗透性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及其个人专业成长的内在要求,建立适应自己个人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机制,建构全方位的、多种形式的、周延广阔的终身学习体系,使我们的专业学习成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
  西周幼儿园现正火热招生中,欢迎上我们的官网了解看看

幼师专业工作环境非常好,工作轻松,不繁琐,而且接触到的人比较纯粹,现在很多中专学校开设的幼师专业都是定向专业,毕业之后直接分到幼儿园上班,解决了学生毕业就失业的问题,而且现在的幼师专业学习的课程也非常多,比如舞蹈,形体,绘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蒙氏教学法等等,除了每天给孩子们上课,还可以开设兴趣班,止痒的话,幼师的工作工资也很高。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2001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和实施,随着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诸多,在目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要优化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协同发展,需要优化目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积极谋求相关政府部分、幼儿园、教师与教育研究者之间共同努力,共同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今天,我们将从以下三个维度:社会层面、教师自身及幼儿园层面,一起来探讨优化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些策略。
(一)从社会层面来看,政府和社会将加大对我园教育的投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就提出:在影响教师地位的主要素中,应格外重视工资。幼儿教师的成长不应只是教师个人的责任,而应成为社会的责任,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基础性,公益性的事业。为此,本学期镇湖政府和社会将加大对我园教育的投入,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二)从幼儿园层面来看,本学期我园将加强园本培训。
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是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之路上来。可见,园本培训对幼师专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园本培训是幼师的在职教育,是利用专业领域提升幼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本学期我园首先以幼儿园为培训基地,按需施训,将从组织教师的自主学习、团体式学习和骨干教师讲座互动等,来提高理论学习的有效性;开展参与式培训,如课题研究、师徒结对和通过专家名师指导等,来提高实践教育专业发展水平。
其次,我园还将重视教学实践中培训,强调岗位练兵和优势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如案例研讨式、教研一体式、班级调研等等。以幼师为中心、幼儿园为本位,开放的、弹性学习的多元化培训模式,提高我们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帮助我们实现自身的价值,体验教育工作者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再次,本学期我园将经常开展园本教研和科研活动。园本教研和科研活动都是在幼儿园中,基于幼儿园,为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一种研究模式,也是一种工作态度,是通过教学实践去解决学前教育实际中复杂的问题,从而最终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
(三)从教师自身层面来看,我们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并学会渗透性学习。
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是我们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随着课题的开展,我们同样也面对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渗透和挑战,我们的发展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我们首先要唤起自身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进学习动机;其次,应尽量多参加提高学习能力的训练课程,以提高其自学能力;再次,我们应积极抓住进修机会,如周期性的更新教育。总之,我们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并学会渗透性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及其个人专业成长的内在要求,建立适应自己个人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机制,建构全方位的、多种形式的、周延广阔的终身学习体系,使我们的专业学习成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
1.为自己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我们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积累过程,任何幼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都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存在着发展的阶段性。我们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规划自己的未来,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设计一个蓝图,为引导、监督和反思自身发展提供一个参照框架。
2.加强行动研究学习
幼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提升自己的实践智慧,关键是使自己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我们作为研究者其研究的主要内为学科领域、儿童、教育策略和教学法。要实现这种“三位一体”的研究,行动研究是比较好的选择。行动研究,顾名思义,是一种有关行动的研究,它不仅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也是一种教育研究活动,其中教学反思和案例分析研究就是突出的代表。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学的反思是对自我发展意义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经验观念和理论进行积极、持续、深入的思考基础上,尝试改变自己的教育实践行为,丰富完善和重建自己的教育信念和理论,以使我们的专业能力和教育实践不断发展的过程。
3. 注重同伴之间的交流
幼儿教师之间的交流也是其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同伴交流对于获取有效的教学资源,掌握新技术手段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共同的问题,如能相互交流、切磋,就可以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分享劳动成果。当然,在一个教师群体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同于别人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和方法,而对于其他人的专业发展都是极其宝贵的经验财富。通过交流不仅可以对各种观点进行比较与借鉴,获得对问题更为本质的、全面的认识,更能实现共同提高。因此,我们应积极参与各项教学和学习活动,乐于交流。   
总之,我们的专业发展任重而道远,是一个连续的、终身的螺旋式的动态发展过程。皮亚杰指出:“有关教育与教学的问题,没有一个问题不总是与师资培养问题有联系的。如果得不到足够数量合格的教师,任何最使人钦佩的改革也势必要在实践中失败。”可见,我们是教育行为的实施者,我们的专业水平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和学前教育发展的成败,我们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才能真正为幼儿提供高质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