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县的历史沿革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3
武义的历史

武义县境春秋属越,战国后期属楚,秦至东汉属乌伤县,三国至隋为永康县地。唐天授二年(691),始建武义县,属婺州。五代至宋不变。元、明、清三朝,虽曾改州为路、改路为宁越府、最后又改称为金华府,但隶属关系一直没有变化。民国元年(1912)属金华道;民国16年(1927)废道制,直属浙江省;民国24年(1935)属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35年(1946)撤销第四行政督察区,再度直属浙江省;民国37年(1948)属第三行政督察区,同年7月改属第八行政督察区。
  原宣平县境,春秋属越,战国属楚,秦至西汉为回浦县,东汉至南北朝为章安、永宁、松阳县,隋属栝苍县,唐至明洪武属丽水县。明景泰三年(1452),建宣平县,属处州府,清不变。民国元年属瓯海道,民国16年直属浙江省,民国24年属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32年(1943)5月改属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35年(1946)再度直属浙江省,民国37年(1948)4月属第六行政督察区,同年7月改属第七行政督察区。
  解放时,武义县属金华专区。宣平县属丽水专区,1952年改属衢州专区,1954年,衢州专区撤销改属金华专区。1958年5月,宣平县建制撤销,县级机构与16个乡镇并入武义县,另外5个乡镇划入丽水县。1958年10月,武义县建制撤销,并入永康县。1961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武义县建制。1985年5月,金华专区改为金华市,武义县属金华市。[5]
  2000年,武义县辖7个镇、16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01223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武阳镇 83933 、柳城畲族镇 16821 、履坦镇 12822 、桐琴镇 21548 、泉溪镇 18095 、王宅镇 24098 、桃溪镇 14773 、茭道乡 10286 、邵宅乡 14805 、桃溪滩乡 9586 、大田乡 8853 、新宅乡 8148 、宣武乡 5461、 明山乡 2631 、白姆乡 10395、 俞源乡 9341 、坦洪乡 5387、 云华乡 5613 、西联乡 5643 、新塘乡 1692 、竹客乡 3106、 三港乡 3892、 大溪口乡 4294。
  2001年9月20日,浙政函[2001]191号批复同意武义县行政区划调整:撤销新塘乡、竹客乡、云华乡建制,原新塘乡、竹客乡和原云华乡大部(云溪、白岩头、荷丰、金川、清湖、皮子源、华塘7村)并入柳城畲族镇。柳城畲族镇辖54村、1居,定址丰产村。原云华乡的上江村、民丰村划归桃溪镇管辖。将桃溪镇原位于白姆乡境内的白菓树脚自然村划归白姆乡沿朱岭村。桃溪镇辖27村,驻陶村(原址)。撤销新宅乡、宣武乡、明山乡建制,合并设立新宅镇。新宅镇辖46村,驻新宅村(原新宅乡址)。撤销茭道乡建制,设立茭道镇。茭道镇辖12村、1居,定址杨家东莹社区。撤销武阳镇、邵宅乡、桃溪滩乡建制,改由武义县政府直辖并调整设立街道办事处。调整后,武义县辖柳城畲族、履坦、桐琴、泉溪、新宅、王宅、桃溪、茭道8个镇,大田、白姆、俞源、坦洪、西联、三港、大溪口7个乡,县域中心设若干街道办事处。
  2001年9月24日,金政[2001]104号通知同意武义县设立白洋、壶山、熟溪3个街道办事处:(1)白洋街道办事处:管理原武阳镇东北部及原邵宅乡的4社区、48村,驻县经济开发区。(2)壶山街道办事处:管理原武阳镇西北部及原桃溪滩乡的5社区、27村,驻星光社区。(3)熟溪街道办事处:管理原武阳镇中、南部的3社区、37村,驻双路新村。
  2002年,武义县辖3个街道、8个镇、7个乡,14个社区、1个居民区、544个行政村:白洋街道、壶山街道、熟溪街道、履坦镇、桐琴镇、泉溪镇、王宅镇、桃溪镇、柳城畲族镇、新宅镇、茭道镇、大田乡、白姆乡、坦洪乡、西联乡、三港乡、大溪口乡、俞源乡。
  2004年底,武义县辖3个街道、8个镇、7个乡,14个社区居委会、2个居委会、544个村委会,面积1577平方千米,人口密度208人/平方千米。

熟溪桥始建于南宋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历经800年风风雨雨…… 武义县城依山傍水,北依壶山,南傍熟溪,历1300年风雨如磐。自从1974年决定扩大城区向南,1978年建成解放桥后,县城中心区才跨越了熟溪这条历史界河。经30年发展,熟溪南北两岸城区建成面积已近相等,熟溪也因而成为从西南向东北贯穿武义县城中心区的天然景观。如今,武义城区内横跨熟溪的桥梁有7座,处于正中的正是熟溪桥,而这20年来最引人注目的也正是熟溪桥。 1987年10月,熟溪桥大修竣工后。焕然一新的熟溪桥气宇轩昂,两旁桥廊笔直的伸展着像是雄健有力的臂膀,挽起熟溪南北两岸浑然一体。熟溪桥曾多次修建,《武义县志》(1990年版)有如下记载:“熟溪桥处在县城南,横跨熟溪,通济南北,昔时为武(义)永(康)两县和金(华)处(州)两府的交通要津。建于南宋开禧三年(1207),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重建。后又大修10余次。日本侵略军侵占武义时,拆毁桥屋,以铺铁轨运萤石。民国35年11月动工重修,次年12月19日竣工。1953年县人民政府拨款修葺,1962年又拨款进行大修,后小修多次。1985年,县人民政府决定对熟溪桥进行一次恢复原貌的大修,于1986年10月动工,1987年10月竣工通行。”熟溪桥大修竣工后,桥上多了许多匾额与楹联,平添了人文气息。桥两头坡道改成石阶,自行车上桥后只能推行不能骑行。上桥的人多是为了休闲观景。照片上,南岸一溜红瓦灰墙的三层公房,北岸一片黑瓦青砖的民居,灰色基调点缀棕红色横线的熟溪桥,横卧在两岸之间碧水之上,自有一股庄重雄健的气势。回答人的补充 2009-07-05 15:54
2000年6月23日下午。当日,县境内降特大暴雨,6小时降雨量达到78.6毫米,熟溪洪水暴涨。照片摄下了黄昏中汹汹恶浪无情地冲击着熟溪桥的情景,让人仿佛可以听到汹涌的洪水咆哮声和桥墩石块坍塌的轰隆声。当晚10时17分,熟溪桥坍塌——这是震撼武义人心的一瞬间。在1990年出版的《武义县志》上,对1987年竣工的熟溪桥大修在236页上记载着这样的文字:“掩闭熟溪桥南首桥墩一孔,使过水断面不足。”337页:“在南岸被堵一孔建路为旱孔。桥墩系条石干砌,沙砾填肚。”614页:“投资35万,10月1日剪彩通行。”1993年出版的《武义县水利志》第163页记载道:“造成县城防洪能力偏低的原因,缘1974——1981年城建中,前县委主要领导人未采纳水利部门的技术意见,主观地将熟溪河道限定在110米,并掩弃古熟溪桥南首桥墩一孔,使过水断面不足。”几句看似平淡的典型志书话语,对熟溪桥大修作了如实追记,留与后人思索。 自2000年6月23日熟溪桥被冲垮后,武义县向各界募捐重修,在很短时间内就募集到资金200多万元。从筹资到方案的设计、论证,到工程的实施,完工,前后只用了300多天,共投资300万元。2001年5月28日,我县隆重举行熟溪桥修复通桥庆典

武义县境春秋属越,战国后期属楚,秦至东汉属乌伤县,三国至隋为永康县地。
唐天授二年(691),始建武义县,属婺州。五代至宋不变。
元、明、清三朝,虽曾改州为路、改路为宁越府、最后又改称为金华府,但隶属关系一直没有变化。
民国元年(1912)属金华道。
民国16年(1927)废道制,直属浙江省。
民国24年(1935)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民国35年(1946)撤销第四行政督察区,再度直属浙江省。
民国37年(1948)属第三行政督察区,同年7月改属第八行政督察区。
解放时,武义县属金华专区。
宣平县属丽水专区,1952年改属衢州专区。
1954年,衢州专区撤销改属金华专区。
1958年5月,宣平县建制撤销,县级机构与16个乡镇并入武义县,另外5个乡镇划入丽水县。
1958年10月,武义县建制撤销,并入永康县。
1961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武义县建制。
1985年5月,金华专区改为金华市,武义县属金华市。
2001年9月20日,浙政函[2001]191号批复同意武义县行政区划调整:撤销新塘乡、竹客乡、云华乡建制,原新塘乡、竹客乡和原云华乡大部(云溪、白岩头、荷丰、金川、清湖、皮子源、华塘7村)并入柳城畲族镇。柳城畲族镇辖54村、1居,定址丰产村。原云华乡的上江村、民丰村划归桃溪镇管辖。将桃溪镇原位于白姆乡境内的白菓树脚自然村划归白姆乡沿朱岭村。桃溪镇辖27村,驻陶村(原址)。撤销新宅乡、宣武乡、明山乡建制,合并设立新宅镇。新宅镇辖46村,驻新宅村(原新宅乡址)。撤销茭道乡建制,设立茭道镇。茭道镇辖12村、1居,定址杨家东莹社区。撤销武阳镇、邵宅乡、桃溪滩乡建制,改由武义县政府直辖并调整设立街道办事处。调整后,武义县辖柳城畲族、履坦、桐琴、泉溪、新宅、王宅、桃溪、茭道8个镇,大田、白姆、俞源、坦洪、西联、三港、大溪口7个乡,县域中心设若干街道办事处。 2001年9月24日,金政[2001]104号通知同意武义县设立白洋、壶山、熟溪3个街道办事处:(1)白洋街道办事处:管理原武阳镇东北部及原邵宅乡的4社区、48村,驻县经济开发区。(2)壶山街道办事处:管理原武阳镇西北部及原桃溪滩乡的5社区、27村,驻星光社区。(3)熟溪街道办事处:管理原武阳镇中、南部的3社区、37村,驻双路新村。
2002年,武义县辖3个街道、8个镇、7个乡,14个社区、1个居民区、544个行政村:白洋街道、壶山街道、熟溪街道、履坦镇、桐琴镇、泉溪镇、王宅镇、桃溪镇、柳城畲族镇、新宅镇、茭道镇、大田乡、白姆乡、坦洪乡、西联乡、三港乡、大溪口乡、俞源乡。
2004年底,武义县辖3个街道、8个镇、7个乡,14个社区居委会、2个居委会、544个村委会,面积1577平方千米,人口密度208人/平方千米。



  • 武义县历史沿革
    答:武义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它属于越国。战国后期,归属楚国。秦至东汉时期,武义县隶属于乌伤县。进入三国和隋朝,这片土地属于永康县。唐朝天授二年(691年),武义县正式建立,成为婺州的一部分。从五代至宋朝,县制保持不变。元、明、清三个朝代虽然经历了州改路、路改宁越府,最终又改...
  • 武义历代诗词
    答:历史沿革:1、武周天授二年(691年)分永康县西境置,治今址;寻更名武成县。唐末天祐中复名武义县,以示武氏尚义意也。唐、宋属婺州,元属婺州路,明、清属金华府。2、1914年属金华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1949年后属金华专区(1970年改地区)。1958年5月宣平县并入,同年9月武义县并入永康县。1...
  • 陶村历史沿革
    答:陶村,这个位于桃溪镇的古村落,有着悠久的历史。清代贡生陶涤的诗描绘了昔日的田园风光,提及了村中的‘五柳’宗族,世居其中的人民以淳朴的民风著称。在元代至明洪武年间,陶村隶属于丽水县,后来历经宣平县,直至民国时期。如今,它不仅是桃溪镇的政府所在地,也是武义最大的行政村,由陶村、西山下...
  • 永康(金华市县级市)详细资料大全
    答:1961年10月,又从永康县复析置武义县。1978年后,金华专区改为金华地区,永康依旧从其管辖。1985年6月,地区改市,永康县由金华市代管。1992年10月8日,永康撤县设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0年,永康市管辖15个镇、7个乡。 2001年7月13日,永康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调整后,永康市辖石柱镇、古山镇、龙山镇、象...
  • 桐琴镇建置沿革
    答:1986年,桐琴乡的行政区划再次调整,由乡级提升为建制镇,这标志着桐琴镇在行政地位上有了显著的提升。然而,变革并未止步,1992年,原芦北乡因撤并计划,整体并入桐琴镇,这一重大举措无疑扩大了桐琴镇的地域范围,也影响了其后续的发展方向。通过这些历史沿革,我们可以看到桐琴镇从一个较小的乡镇逐渐...
  • 永康市属于几线城市永康市属于哪个省
    答:4、相传孙权之母吴国太因病到此进香,祈求“永葆安康”而得名。5、1992年10月永康撤县设市。6、永康山川秀丽,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有黄帝铸鼎的美丽传说,有春秋铸剑,汉造驽机,唐铸铜铳的传统技艺,有山青水秀的田园风光和古朴纯正的乡风民俗,是闻名海内外的“五金之都”和旅游胜地。7、境内...
  • 界首村历史沿革
    答:然而,为了建设新安江水库,界首村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迁移。从1959年到1965年间,村民们经历了5次迁徙,从云林村后靠、返回到金华石坑等地,生活条件艰苦。水库建设导致的水位上升和生活变迁使他们不得不一次次迁移,直到1964年,界首人最终被安排迁往武义白花山一带,即现在的村址。移民后的生活极为艰难...
  • 余家村历史沿革
    答:余家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5年,当时成立了余家村委会,隶属于桃溪滩乡。1992年底,这个村落共有47户人家,150位村民,耕地面积为145亩,山地则占据了533亩。余家村以余姓为主,只有1户姓胡。村子位于乡政府所在地三角店东2.9公里处,距离武义县城武阳镇7.5公里,周边与新屋村、光昌村和后舍村相邻...
  • 义乌和乌伤这些名字的历史渊源
    答:当时的乌伤包括了今天的金华、兰溪、永康、义乌四县市的全部以及东阳、磐安、武义、浦江四县的大部分和台州仙居县的西部、丽水缙云的北部。这一时期的乌伤虽然有文献上十分沉寂,但从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到当时还是相当的繁华的。王莽时期改乌伤县为乌孝县,东汉又复乌伤县,仍属会稽,刘氏、骆氏、楼氏的...
  • 华塘村历史沿革
    答:华塘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当时它隶属于丽水县的应和乡。到了明景泰三年(1452年),它归属宣平县的应和乡。1930年,华塘村隶属于华塘乡。在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至1949年5月,它归属于保华乡。1949年之后,直至1958年5月宣平县撤销前,华塘村隶属于云华乡。1958年,华塘村成为了胜利人民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