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的故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的故事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孔子是一个伟大的儒学家,他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天下无道,那时的社会整体是一个礼坏乐崩、臣杀君,子杀父,“邪说暴行”不断发生的大乱局面,恢复和巩固周礼是孔子一生所追求的目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的故事是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顽固保守;主张忠诚守信,交朋友没有不像自己的;有了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
对于君子的标准,似乎也没有什么确切的界定,而孔子这段话基本上勾勒出了一个所谓君子的大致轮廓,我们逐句的来加以分析 。
“君子不重则不威”的“重”是自重的意思,现在可以说是自尊心,这句话当今也有多种理解。“无友不如己者”讲的是什么呢?是说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上一句是自重,下一句是尊重人家。世间上比自己强的人大有人在,因此不必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人与人相交,各有各的长处,他这一点不对,另一点会是对的。“不因其人而费其言”、“不因其言而费其人”这两句话说的就是类似的道理,一个人可能你觉得很混,但是他有可能某句话说的是很有道理的。
“不重则不威”为什么?因为此“学”仍指实践,如果不严肃认真,那么他的行为、实践便不会真正牢固,便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前进,而别人也不会信任、尊敬他。所以这里的“威”不作外表容颜的庄重威严解。后世好些人装出一副威严面目,道貌岸然,煞有介事,其实内心猥琐,行为卑劣,所谓“假道学”是也。
来源:传播力研究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出处:《论语·学而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曾子曰:‘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扩展资料
《论语·学而篇》赏析:
《论语·学而篇》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这段话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过则勿惮改就是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正确态度,可以说,这一思想闪烁着真理光辉,反映出孔子理想中的完美品德,对于研究和理解孔子思想有重要意义。

[译文]
孔子说:「君子的态度不庄重就没有威仪,所学便不会稳固;做人处事以忠信为本,不会和那些不讲究忠信的人做朋友;自己有了过错一定会勇於改过.

比如我们说唐太宗他与魏征的关系。太宗喜欢养鸟,但不敢当着魏征的面玩。有一次,他在玩鸟,远远地看到魏征来了,就把鸟藏在了衣服里。魏征装着没看见,就在那里八卦、磨洋工,然后才走。走了以后,太宗一看鸟——死了!回到宫里面,大发脾气,要杀了魏征。皇后听说了,就赶紧沐浴更衣、磕头行礼,说:“恭喜皇上!”。太宗莫名其妙,心想:我死了鸟,你还恭喜我。什么意思?皇后讲:“君明臣直,皇帝明智,所以下面做小弟的,就会直言,这就是国家兴旺的象征。”太宗听了,马上变脸,乐得屁颠屁颠的,这鸟也不要了。这便算是“闻过则喜,知善必拜”的一个故事吧。
过去听到别人说自己的不是,看到别人的不是,就不开心、生气、上火、发炎;现在我们听到了自己的不足,看到了别人的不足,真正的可以“闻过则喜”了。

原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说得白一点就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方法,交比自己厉害的朋友
什么是重?厚重,深沉,对别人讲的事情,有谦虚的心态,认为自己不懂。
这样的人,在别人眼里,就有威信,别人愿意相信你。
这样讲,大家听不懂,我反面讲一讲,大家就听懂了。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是毫无威信的,大家也不喜欢,不相信他。
比如,别人讲一个专研了几年的专业,人生经验。
而另一个人,从来对这个问题没有深入过,没有实践过,在这方面也没有任何见树,但是他听你一讲,就是:我懂了,原来就是这么回事啊,你还有没有更高明的方法啊。
这样的人,其实就是不懂谦虚的浅薄之人,当然大家就不重视他,他也没什么威信。
其实他就是想证明自己聪明,有本事,可是方法用错了,适得其反。
我在做教学的过程中,经常碰见这样的人。
有些事情,我专研并且实践了好多年,而且靠着这个技术,理论,思想,生存,养家糊口。
但是,一个明显什么都不懂的人,新手,你一教他。他就说:“你讲的都是大道理,我都懂。”
你一问他:‘为什么你都懂,你为什么不自己去干呢,还来学什么?’
他就哑口无言,或者,开始骂娘,情绪化,说你不尊重人。
这种人,就是不厚重,不谦虚,自以为是,当然就没什么威信。
下一句讲:学则不固。
一个人,既然不谦虚,你给他讲什么,他也是听不进去的。
为什么听不进去?
因为,谦受益,满招损。
他已经自满了。满足了。他一窍不通,什么都没学到的时候,就自以为是比你更高明了。看透了一切。
他会用自己的主观观念,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你所讲的。
他的目标,是要通过讲话觉得自己比你聪明。
他的目标,是要批评你,说你不行。
这样的人,根本就没办法学习到别人讲的东西的精髓。
所以,学的东西就不牢固,稳固,更别说学会了。
高明的人,是怎么回事呢?
就算自己对别人讲的真正理解,而且已经靠着这些东西得利了,但还是空杯心态,一次又一次反复学习,琢磨,思考,实践。
你只有这样,才能把一个东西学得稳固,牢固。
主忠信的意思是,做人,要有忠诚之心,做人要言而有信。
这个我前面几篇文章多次讲解了,这里就不讲了。
无友不如己者。
很多人在这句话上很有争议。说孔夫子不是那么势利的,不是说:交朋友只交比自己厉害的。
其实,我想说:“没必要给圣人带高帽子。”
我情愿认为孔夫子就是这样讲的:‘我们交朋友,就是要交往比自己强的,这样我们才能学习到好东西,当我们学到好东西的时候,我们就能改变我们的命运。虽然势利,但是更加真实有用。’
我相信,孔夫子是一个生活实践家,读《论语》的目标,是让我们生存的更好,而不是空谈道德。
当然,这一句话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也就是,每一个人都有特长,我们要学习这个人的特长,每一个人呢,也有缺点,我们不要看其缺点。
比如,有些人,你看不起他的人品,但是他就是能赚钱,你就学习他的赚钱经验。
比如,有些人,你看不起他的演讲能力,但是他的人品还可以,你就可以跟着他学习其做人的修养。
过则勿惮改。
就是你有了过错,一定要改正,别怕。
我们有时候,有这样一种性格,就是明明自己错了。自己也知道。但是别人一说呢,我们还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要跟人吵架,要坚持自己错误的行为。
且不断嚷嚷:‘错就错了,你把我怎样?我就是要这样。’
这种人,就是胡搅蛮缠,最后倒霉的还是自己。
高手,“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见到对的东西,赶紧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做到了,没做到的赶快修正。
见到错误的东西,就如同手伸进开水里一样,迅速缩回来,也就是迅速调整到正确的道路上。
比如,我现在要求大家早睡早起,晚上9点多睡觉,早上5点起床。
这是尊天道的最正确的睡眠时间。
笨蛋呢,会找理由批评早睡早起的正确规律。聪明人,看看自己是不是已经做到了,没做到,就赶快做到。
颜回之所以受到孔夫子的欣赏,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无二过。
什么意思?
就是知到自己错了,一定改过来。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人生切入点在“君子不重则不威”,君子不重视自己的言行想法作息,时时修检,是不会有威严的气质神态的,哪怕自己以为自己很威严,别人心里嘲笑表面不说话。
不重视自己各个方面一点一滴的人,不单威严不起来,连“学习”都不会做得好。“学”包括了“学”与“习”(有疑义的同学可以去阅读孔夫子修订的《礼记》中的《学记》篇),“学而时习之”“学之弗能弗措也”,日常不重视自己点滴的人又怎么会把学得的点滴实践在日常生活中呢?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打个比方学语言,不常用,学不牢固的。
打个比方,学校总有测验、考试作为标准来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重”、“威”、“学”三者以什么为标准呢?以“忠”、“信”。心在“中”上为“忠”,“言”行合一为“信”。“中”可以参照“天命之谓性……”的《中庸》和“一是皆以修身为本”的《大学》;“信”则散见于各经典、图书、生活上。
这句话的内涵是有递进关系的(次第),知“重”好“学”,以“忠信”评判自己实践的成效,那么,要再进一步改善自己,自然就是向“比自己好的人”学习了。那什么是“比自己好的人”呢?是“样样都比自己好的人”吗?这样的人世上会有吗?比如年长者比年轻人有经验,但是不一定有年轻人更懂下一个20年的发展趋势啊。
所以,“德无常师,主善为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常看见只看见朋友比不上自己的人,人际关系能比得上常发掘朋友比自己优越的方面的人吗?环顾自己的人际圈是不是答案就不言而喻了呢?人都喜欢跟能发现自己优点的人相处,不是吗?
正是懂得善于发现朋友的优点,“长短相形”,优缺点都是放在一起才能看出来的,自然就能对照出自己相比对方做人做事某方面上的不足和过失。对于这种因对自己有要求要精益求精要上进而找出的“不足和过失”,不掩饰、不狡辩,认真认“真”改。
照以上这样做的人,又怎会不让人感觉越来越“重”、越来越“威”呢?

孔夫的本意:君子不自重就没有威信可言,证明其学识没有掌握牢固,并且要主张忠义诚信;要相信没有一个人是不如自己的,每个人都有长短利弊之处,要懂得舍其短取其长,自己不如彼长处的,要加以改正。此举提出的要点是尊重,何为尊重?自重以及对其他人的认可,不因其言而废其人,不因其人而废其人。

孔子说,人不自重就没有力量,学问就会不牢固,学不好。人的根本是对人真诚和言而有信。没有一个朋友是不如自己的,发现自己有过错后不要害怕去改变,承认过错去改变是一个君子的修养之路。这个是我根据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学会的,这样理解孔子老师的话,让我感觉通透和不苦恼。如果有理解不到位的,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意思?
    答:这句话的意思为:“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君子不器。”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白话释义:孔子...
  •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
    答: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意思是孔子说:“文字不能把话都写全,话也不能把心中的意思都说全。那么圣人的意思就不能完全了解了吗?”孔子说:“圣人设立象,用以全面表现难以表达的意思。设立了卦,全面表现难以说清的真伪性情。附上卦爻辞全面...
  •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 ...
    答: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说,只要有充足的粮食,充足的战备以及人民的信任就可以了。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一、原文:战国 孔子及其弟子《论语》颜渊第十二之第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原文 翻译
    答:原 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翻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出自《论语.学而》。
  •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怎么翻译?
    答:这句话的意思为:子贡向孔子请问君子之道。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曰:“君子不器。”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ài)。
  • 子曰的翻译及全文意思
    答:《论语十二章》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2、曾子曰:“吾日...
  • 求翻译: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_百度...
    答:出自《论语·为政篇》,原文是: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翻译过来就是: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达到目的所采取的手段,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第一句话:视其所以,即...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
    答:翻译: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注释】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
  • 子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本章为《论语》:里仁篇 【原文】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
  •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
    答:8•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1),慎而无礼则葸(2),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3)。君子笃(4)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5)不遗,则民不偷(6)。”【注释】 (1)劳:辛劳,劳苦。 (2)葸:音xǐ,拘谨,畏惧的样子。 (3)绞:说话尖刻,出口伤人。 (4)笃:厚待、真诚。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