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医生被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就必须选择打胰岛素吗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2
我今年22岁,医生说确诊糖尿病,如果是1型我是一辈子都需要扎胰岛素吗?检查糖化血红蛋白10.9,

首先有一点很重要,你不要害怕,越害怕越严重。心理问题其实很关键。
上次朋友带我去听课我觉得那个老师说的很有道理,那个老师说大家都知道糖尿病血糖高,在医院里面基本上所有医生都是在说降血糖!从来没有人去考虑那个血糖为什么会高?其实糖尿病发生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正常了,也就是胰腺功能失调导致胰岛素分泌不正常,代谢糖的功能就差了,血糖就开始上升。如果只是从降血糖这个现象去看,那胰腺功能失调怎么办?其实把前面的这些不正常不平衡的功能失调,让他平衡了正常了,那血糖就能正常了!

  小友您好,您很孝心,为爷爷求助。
  我完全同意楼上“猴小星的回答”。关于注射胰岛素有关事项,发给您三篇文章,可以作为胰岛素治疗的参考。祝好。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三)
  谈胰岛素使用技巧(2010版糖尿病指南)
  问: 我国2型糖尿病有什么特点?
  答: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讨论稿),我国2型糖尿病特点——
  1.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比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更为显著。
  2. <20%新诊断的中国患者为单纯空腹血糖(FPG)升高。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注重分析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特点及血糖特点,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
  问: 如何判断患者该打胰岛素了?
  答: 起始胰岛素方案的选择: 2010版指南(讨论稿)推荐,胰岛素起始治疗包括基础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
  基础胰岛素: 中效胰岛素(NPH)、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适应症: 适应于内生胰岛功能缺乏不十分严重,口服降糖药尚有一定疗效,但血糖不能达标的糖尿病患者。
  特点: 在原有口服降糖药(OHA)的基础上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
  治疗模式: OHA + 晚睡前NPH/长效,OHA + 晚睡前NPH治疗。在FPG达标后,白天基础血糖仍高者,增加早餐前NPH。
  OHA联合睡前NPH/长效机理: 胰岛素对夜间肝糖输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抗夜间至黎明升糖激素分泌增多的升糖作用可使FPG下降,继而白天血糖也相应改善;使夜间胰岛β细胞得到充分休息,使其对白天餐后血糖的反应得到恢复。
  OHA联合睡前NPH/长效的优势: 改善口服降糖药效果,按需调整NPH/长效剂量,发生低血糖风险小,体重增加不显著,简便易行。
  NPH两次注射的机理: NPH的作用高峰为5~8h,持续时间不能覆盖24h,两次注射有利于全天基础胰岛素的补充。
  2010版指南关于基础胰岛素的使用方法: 起始剂量为0.2/kg体重/日,根据FPG调整胰岛素用量,每3~5天调整一次,每次1~4单位,直至血糖达标。如3个月后FPG达标,但HbA1c不达标,要调整胰岛素治疗。
  问: 怎样应用预混胰岛素?
  答: 预混胰岛素制剂包括:预混人胰岛素,如30/70、50/50;预混人胰岛素类似物。
  预混胰岛素机理:可以同时兼顾空腹及餐后血糖,研究数据显示这种治疗方案疗效优于强化口服药治疗,优于一天一次基础胰岛素治疗。
  2010版指南中的使用方法: 每日一次预混胰岛素:起始剂量为0.2/kg体重/日,晚餐前注射。
  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起始剂量为0.4~0.6u/kg体重/日,早、晚餐前注射。
  剂量分配: 早餐前2/3;晚餐1/3或1∶1比例。
  根据FPG、早餐后和晚餐前后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每3~5天调整一次,每次1~4单位,直至FPG达标。
  适用人群:口服降糖药或基础胰岛素治疗效果欠佳者,特别是睡前胰岛素用量已接近30单位,血糖控制仍不满意,建议改为预混胰岛素两次注射。对多次胰岛素注射依从性差者也适用。
  预混人胰岛素治疗模式:
  以餐后血糖增高为主者: 50R
  空腹和餐后血糖均增高者: 30R
  两次预混人胰岛素的优点是简单。
  值得注意的是:早餐后2h血糖满意时到上午11时左右,可能发生低血糖。如午餐后血糖控制不理想,可考虑此时加用口服药,如α-糖苷酶抑制剂或二甲双胍。晚餐前NPH用量过大,可导致前半夜低血糖。晚餐前NPH用量不足,可导致FPG控制不满意。
  问:在1针或2针胰岛素治疗中如何调整口服降糖药(OHA)?
  答: 根据血糖调节OHA剂量,如白天血糖仍偏高,可将OHA加至适当允许量。如OHA已达最大剂量则胰岛素加量。反之,如白天血糖偏低,可将OHA减量。如已经两次注射胰岛素,可以停用磺脲类降糖药等促分泌剂。保留二甲双胍、拜糖平。
  预混人胰岛素类似物优势同预混人胰岛素,如午餐后血糖控制不理想,可考虑此时加用口服药,如α-糖苷酶抑制剂或二甲双胍,也可增加一次午餐前胰岛素注射( 文/邢小燕 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师 )
  笔者:根据邢教授原文整理,略加改动。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二)
  胰岛素治疗——选择最佳时机与优选方案
  核心提示:
  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只有正确、合理地选择胰岛素,才能达到降低血糖,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寿命的治疗目标。因此,确定胰岛素治疗方案必须考虑糖尿病类型、病情的轻重、年龄,伴发疾病因素,从而实施个体化治疗。
  时机选择:
  胰岛素完全缺乏或部分缺乏
  长久以来,控制高血糖方案是“传统阶梯式”治疗方案:经过生活方式干预后,单药治疗并缓慢上调药物剂量,然后是联合治疗,在口服降糖药和生活干预后血糖仍不达标时,开始胰岛素治疗。大量的医疗实践研究表明,传统的阶梯式治疗模式中,Ⅱ型糖尿病患者通常病程超过10年才开始使用胰岛素,此时患者已经发生了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
  目前认为,在出现以下三种情况时,即可开始胰岛素治疗:
  1,完全缺乏胰岛素;2,暂时性胰岛素完全缺乏;3,胰岛素部分缺乏。
  一,完全缺乏胰岛素,包括::Ⅰ型糖尿病患者、Ⅱ型糖尿病后期(胰岛功能衰竭)患者和胰腺切除的患者。
  因为,这一类患者体内已经没有“内源性胰岛素”分泌,故不能调节升高的血糖,需要从外部补充胰岛素,也就是说要实行胰岛素“替代治疗”。
  二,暂时性胰岛素完全缺乏,分为两种情况:一是Ⅱ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了口服降糖药,但是血糖仍不达标,特别是糖化血糖蛋白(HbAlc)>7,0%,则须补充胰岛素以强化血糖控制;二是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异常(IGT)和新诊断的Ⅱ型糖尿病患者。
  方案选择:个体化+小剂量开始
  对自身胰岛功能极差,胰岛素完全缺乏者,需要胰岛素替代治疗。应根据胰岛素的半衰期和起伏的峰值选择,选用的胰岛素剂型尽可能地模拟生理模式。
  方案一:使用胰岛素泵。它能较理想的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
  方案二:在三餐前使用超短效胰岛素(诺和锐或优泌乐)或短效胰岛素(诺和灵R或优泌林R),睡前使用一次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来得时或诺和平)。
  方案三:三餐前使用超短效胰岛素或短效胰岛素,早晚使用两次中效胰岛素(诺和灵N或优泌林N)。
  方案四:三餐前使用超短效胰岛素或速效胰岛素,睡前使用中效胰岛素。
  对于尚存部分胰岛功能的患者,可以应用胰岛素(外源性)补充治疗。
  方案一:早晚餐前使用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50R或优泌林70/30,50/50),睡前使用中效胰岛素。
  方案二:早晚餐前使用预混胰岛素。
  方案三:白天使用口服降糖药物药物,睡前使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提示:糖尿病患者需要调整胰岛素,请在治疗医生指导下进行。如果需要调整胰岛素用量,个人行为(自主权)只有1U.。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一)
  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一般是在自己家中进行,患者有很多的选择。由于不能得到医生的及时指导,即使医生最初开出了最佳治疗方案,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了解,对药物的治疗过程特点知道甚少,因而达不到最佳治疗效果。医生(包括药师)应尽可能让患者掌握相应的药物治疗常识。
  本文综合了一些基层工作医生(如,陈晓正、雷欧等人)的经验,加之笔者的医/药学背景,共同来为糖尿病患者及相关人士解惑释疑。
  胰岛素治疗的应用常识
  胰岛素治疗是一项很细致的技术,如何计算和调节胰岛素用量,是医患共同关心的问题(文/陈晓正)
  1,初次胰岛素日用量的计算,方法有:

  ⑴,空腹血糖(mmol/L)×1,8mmol/L

  ⑵,体重×0,3(或0,5)mmol/L

  (注:上述计算的用量是一天的用量)

  2,胰岛素的日用量如何分配

  ○每天注射3次胰岛素

  适用于初次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按“日用量÷3,中午减2加早”的原则分配。

  如,日用短效胰岛素30U,30U÷3=10U,中午减2U,加到早上用量上。即一天3次用量的分配方案是:早上12U、中午8U、晚上10U。待血糖达标稳定后,改为预混胰岛素,每天早餐前和晚餐前注射。

  ○每天注射2次胰岛素

  可按照早餐前注射总量的2/3,晚餐前注射总量的1/3分配。

  ○每天注射1次胰岛素

  患者可于每天3餐前口服降糖药,临睡前,按每公斤体重0,2U计算,追加一次长效或中效胰岛素。睡前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与白天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更加符合胰岛素生理性分泌,血糖控制更佳,低血糖反应更少,更加安全。

  3,胰岛素用量如何按血糖高低进行调节

  ○按空腹血糖调节

  在原来胰岛素用量的基础上,由于血糖不能达标或出现低血糖,此时的胰岛素用量应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进行调节。

  空腹血糖在5,0—7,0mmol/L之间时,胰岛素应不增不减。

  空腹血糖在3,0—5,0mmol/L之间时,胰岛素应减少2—3U,或餐后注射。

  空腹血糖≥7,0mmol/L时,每增高2mmol/L,加1U。但一次加量不要超过6U。

  4,肥胖或消瘦患者胰岛素用量如何调节

  若患者已经按标准体重和活动量计算了摄取的总热量,并制定了食谱配餐进食,但血糖仍高,应按如下方式对胰岛素用量进行调节。

  对消瘦者增加胰岛素用量,不减少饮食;肥胖者则维持原胰岛素用量,减少饮食量,增加运动量,并增服双胍类口服降糖药。

  若因某种原因患者需要临时多吃50克主食时,需加胰岛素5U。一般1U胰岛素可以降低10克主食所升高的血糖。

  5,混合胰岛素用量如何调节

  早晚两次注射胰岛素。若午餐前血糖高,表示混合胰岛素中的短效不足;若晚餐前血糖高,表示中效胰岛素不足;若睡前血糖高,表示晚餐前的短效胰岛素不足;若清晨血糖高,表示中、长效胰岛素不足。可以按这一原则进行调节。

  6,胰岛素注射期间血糖如何进行监测

  胰岛素调节是以不同时段监测的血糖水平为依据的,可先测定空腹血糖与晚餐前血糖,3—5天各测一次。待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10,0mmol/L时,改为每周测一次。
  提示:
  1,无论哪种类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都应在一般治疗和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糖情况进行个体化调节。
  2,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血糖监测,血糖监测要按需调整。血糖自我监测要纳入到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环节中,如果没有定点监测血糖,饮食控制、锻炼和药物治疗就会变得盲目,科学的自我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3,血糖监测的时间和频率则取决于患者的病情。血糖控制较稳定的患者,,血糖监测时间相对可拉长一些,每周测定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每隔2—3周安排一天测定全天7个点的血糖谱(即三餐前和三餐后2小时及睡前血糖,必要时追加凌晨3点血糖值)。
  注:优泌乐的优势在于发挥作用比较快,一般的胰岛素都是打完针30分钟时吃饭,而优泌乐不用这样,打完针就可以吃饭,对病人来讲比较方便,并且可以很好地控制餐后血糖,其他方面跟普通胰岛素没有太大差别.。
  祝好!

不一定,胰岛素打多了单位只会越来越大,而且会出现对胰岛素有依赖,一旦不打,会导致血糖急速上升的,糖尿病是代谢性紊乱的病,所以抽空还是建议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饮食调理等来配合
第一,均衡营养,糖尿病典型的症状三多一少,如果一次吃太多,导致糖分消耗不掉,血糖就会上升,一般建议少吃多餐,控制总热量的摄入。
第二,适当运动,饭后百步走,能活99,不是说运动就是要跑或者怎么样,哪怕只是散步,都比坐在那里好很多哦
第三:保持愉悦的心情,心情很重要,有空多出去风景好的地方散散心,不要生气,不要太压抑
第四,保持充足的睡眠,每天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有条件的话中午最好午休半小时即可,
另外除了以上这些,还建议补充糖尿病人易流失不易获得的营养素,既酵母铬和B族维生素等,铬可以增加胰岛素活性,可以辅助调理血糖,缓解并发症的产生的。

糖尿病治疗中,一般首选是胰岛素治疗,越早越好,以防胰岛一包受损严重。研究证明,注射胰岛素不会上瘾。注射胰岛素有效控制血糖,为胰岛B细胞减轻负担,给予它一定的恢复时期。
吃西药,副作用太大了。一些促泌剂甚至让胰岛B细胞超负荷工作,甚至坏死。
你可以选择胰岛素治疗的同时,在饮食和运动上下工夫,在血糖逐渐稳定的时候,减少胰岛素的注射,加强饮食的干预,选择特纤特膳抗性淀粉食品对2型糖尿病饮食进行干预,有效降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坚持运动,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人们开始发现血糖很高时(即初发糖尿病),那他的胰岛β细胞功能已经下降了50%。此时的血糖越高,胰岛β细胞功能越差。对于那些空腹血糖大于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大于9%的糖尿病患者,目前主张给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一般是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让剩余的那些胰岛β细胞(大约还有40~50%)功能恢复正常。正常情况下,有30%的胰岛β细胞功能就能满足机体的需要。病人有40~50%,足以使体内的血糖降至正常。所以,强化一段时间后,停止应用胰岛素,仅仅依靠科学饮食、合理运动,就能维持好多年。这是目前治疗初发糖尿病最好的治疗方案。

打胰岛素是最快稳定血糖含量的,如果是应急的话,就必须打

  • 糖尿病患者如果是哪种情况,就可以暂时不打胰岛素?
    答:所以,只要是被确诊为糖尿病,医生就会建议患者及时进行降糖治疗。而且,即便是近些年医疗技术有明显提升,对糖尿病也没有彻底根治的方式。也就是说,只要确诊就意味着患者需要长期、甚至是终身用药进行控制!想必大家都曾听说过关于糖尿病的用药疗法,胰岛素就是其中一种,这也不禁让大家都错误的认为,糖尿...
  • 血糖升高的时候,身体会出现哪些异常?
    答:以防病情加重。糖尿病的发生不是悄无声息的,在疾病出现后,患者会有皮肤瘙痒、多尿、多饮、手麻、脚麻等表现,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测量血糖。如果被确诊为糖尿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生活中也要注意清淡饮食,多运动,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避免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 糖尿病能治愈么?
    答: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把握好运动量不可过从事过于激烈的运动,这样会导致低血糖的现象发生。3、正确治疗糖尿病 如果被确诊患有糖尿病,首先患者需要到医院做相关的检查,医生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建议控制血糖的方法。单纯性的饮食控制或者是运动无法使血糖平稳,需要采取药物或者是胰岛素治疗。
  • 我有确诊为二型号糖尿病 是否要注射胰岛素
    答:Clark博士也有相同看法。Clark博士说,胰岛素只不过是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另一种治疗方式,而且就像其它疗法一样,胰岛素治疗也有它的优缺点,但很不幸地,一般临床医生总是倾向于当药物治疗无效时才会考虑使用胰岛素治疗,所以难怪患者会对胰岛素治疗产生恐惧与担忧。在这个为期2年的瑞典研究中有39名刚被诊断...
  • 糖尿病患者必须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吗?
    答:糖尿病患者是需要定期监测血糖的。监测血糖本身也是糖尿病治疗五大部分,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只有患者定期监测血糖,才会根据血糖的变化,医生来调整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措施。对于糖尿病,并没有血糖控制达标的患者。每天监测血糖的频率要增加,每天需要测日4次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三餐后两小时血糖。对于...
  • 被确诊后的糖尿病患者,是应该多喝水还是少喝水?为什么?
    答:”的说法也就随之产生。那么,糖友真的不能多喝水吗?专家指出,糖尿病患者不能限制饮水,应适当多饮水。这是为什么呢?糖尿病患者多饮水,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代谢和消除酮体。当糖尿病患者处于高血糖状态时,饮水可使血浆渗透压下降或恢复正常,起到降血糖的作用。相反,糖尿病患者如果限制饮水,会...
  • 糖尿病人的血糖一定要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吗?如果偏高一点会咋样?_百度...
    答:随着膳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们的代谢也较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血糖的升高就是其中比较显著的变化,大幅增加了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的发病率。诊断糖尿病以后,首要任务是控制血糖,那么,糖尿病人的血糖一定要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吗?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目的有二:一是为了预防血糖急聚升高而...
  • 得了糖尿病,每天需要测多少次血糖?
    答: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最好一天测七次。很多糖友对刚确诊时被要求一天测7次血糖感到疑惑。事实上,并非初期需要如此,应该遵医嘱定时测量7次血糖。由于亚洲人的饮食习惯,一般一日有三餐,要了解糖尿病人餐前餐后血糖情况,则需要3餐前后都测量血糖,再加上晚上睡前测量,就有了“一天7测血糖”的说法。...
  •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坚持吃药,血糖也相对稳定,但还是逃不脱并发症的发生...
    答:所以说,糖尿病人仅仅控制血糖达标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将血压、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同时控制达标,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一、高血压:研究证明,2型糖尿病患者收缩压平均每下降6mmHg,就可以使心血管死亡率下降18%,冠心病发生率下降14%,脑血管病发生率下降6%,肾病发生率下降21%。降压可让...
  • 糖尿病能不能彻底治疗好
    答:通常情况下糖尿病是不能够彻底治愈的,除非是刚发病的时候高糖毒素相对来说特别的轻微。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早期确诊为糖尿病应该及时的去正规专业的医院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严格按照医生的叮嘱。1、如果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并没有使用药物,但是血糖却达到了理想的状态,那么糖尿病患者可以采用此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