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教,父之过。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启示】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注释】

不教:不加以教导。 

过:过错。 

师:老师。 

惰:怠惰,这里指失职。

【故事】从前,有个无恶不做的强盗,在他做尽坏事后,终于被衙门的捕快捉了起来。由于他犯了许多不可原谅的罪,所以县太爷判了他死罪。临刑前,县太爷问他有什么要求,强盗说:“我想见我母亲最后一面。”县太爷命人把他母亲请来,当他们母子一见面,母亲很悲痛的抱者儿子大哭。谁知道,那个强盗竟然狠狠的将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并且伤心地说:“我好恨娘在我犯错时,从来不教训我,现在我后悔也来不及了。”这强盗的母亲,要对强盗的下场负一半的责任啊!  



  • “儿不教,父之过”是什么意思?
    答:释义 “儿不教,父之过”是,子女没教养,是父亲的过错 。是有道理的,因为父与子接触密切,当儿子有错误时不及时的纠正,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没有教育的习惯。出处 作者为王应麟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为世人所...
  • “子不教父之过”是什么意思?
    答:不是子女不管教父母的错。也不是父亲不教育子女是过错。原文意思是:父亲(父母)没有送孩子去读书(古时候是私塾),是父亲(父母)的过错。没送去读书和没教育孩子是两回事。
  • 子不教,父之过谁的名言,出自哪里
    答:“子不教,父之过”是《三字经》中的名言,原句为:“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翻译:养不教,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
  • 性相尽,习相远!子不教,父之过上一句是?
    答: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duo.这句话什么意思。
    答: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至于教育的诸多规律中,应注重培养孩子的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duò) 【译文】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
  • "严师出高徒"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的意思。
    答:译文】严格的师傅才能培养出手艺高强的徒弟...译文】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 子不教父之过的意思
    答:出自《三字经》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
  • 子不教父之过下一句是什么
    答:01 子不教父之过下一句是教不严,师之惰。意思是: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02 原文摘录: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
  • 子不教父之过真正意思 子不教父之过真正意思是什么
    答:1、子不教父之过意思: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2、出处:《三字经》【作者】王应麟【朝代】宋朝。3、“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是《三字经》的一个改版,原文是: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 儿不教,父之过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孩子没有教养是父亲的过错。不是子女不管教父母的错。也不是父亲不教育子女是过错。原文意思是:父亲(父母)没有送孩子去读书(古时候是私塾),是父亲(父母)的过错。没送去读书和没教育孩子是两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