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婚礼习俗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中式婚礼习俗有哪些 六种传统中式婚礼习俗寓意知道吗

中式婚礼习俗一:射轿帘
  当新娘的花轿落下后,新郎要持弓箭向天、地与新娘空射三箭,象征逢凶化吉,能驱除新娘身上的邪气,同时也是给新娘一个下马威,让她要守妇道。
  中式婚礼习俗二:跨火盆
  新郎新娘一起跨火盆,取避邪之意,寓意以后生活红红火火,另外相传是为阻碍“跟尾鬼”的跟踪。
  中式婚礼习俗三:挑盖头
  这是在洞房中最要紧的事之一,新郎用秤杆挑下新娘盖头,揭下后新郎用手抚摸新娘头发,取称心如意,白头偕老之意。
  中式婚礼习俗四:踩瓦片
  岁岁平安,踩瓦片代表过去如瓦片般要重新开始,另外古人重视男孩,踩瓦片就是希望新娘不要“弄瓦”,希望生男孩。
  中式婚礼习俗五:交杯酒
  新人以红线连着的两个酒杯喝交杯酒,象征夫妻从此之后就是一体,婚后相亲相爱,和谐美满,同甘共苦。
  中式婚礼习俗六:抛绣球
  分享喜悦,传递快乐与美满。到了现代,发展为了西式婚礼中的抛花球的传统。

迎亲  吉日一到,新郎要亲自率领仪仗前往迎娶。男方至女方家迎亲.要先进雁为礼,《仪礼》中称之为奠雁。雁一生中只婚配一次.以此表达夫妇坚贞不移、琴瑟合鸣、白头偕老的美好愿望。清代北京的婚礼.大多有模仿帝王仪仗的趋向,一人在最前边盛装骑马负责开路然后依次是回避牌、吹鼓手、铡锣缀灯、旌旗等.同时把金瓜,钺斧、朝天镫等各种兵器也都排列在仪仗的行列里。新郎骑马或坐绿帏轿在前.新娘的绣花大红轿随行于后,真是威风凛凛,此时此地的新郎好比状元及第难怪说结婚就是“小登科”了。  花轿抵达女家门前时,女家一定大门紧闭.这叫拦门。男方在外叩门,催请新娘上轿。这时,便要有一番礼节性的对答,女家院内必有人隔门要红儿”。拦门到了一定的时间,男方才能进门。  进门后除了特别的寒喧,男方要送上礼品。这些礼品因时代和地域不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都有喜庆的意义。  娶亲的归途.必须走另一条路.表示“不走回头路”。如果路上碰到庙、井、祠,坟、大石和大树等,都要张毡把轿子速起来为的是辟邪。拜堂  娶亲的花轿及仪仗回到男家门前时,男家亦照例大门紧闭,说是可以煞煞新娘的性子。大门开开之后,花轿抬进庭院要先过火盆.送亲人和新娘的兄弟,就随着花轿进八庭院休息男家以酒筵相款待。  旧时.新娘进门后.要撒些谷、豆、草等.用意是辟邪——三煞(青羊、乌鸡、青牛之神)三煞忙于啄食.就危害不到新娘了。现在新娘下轿(车)撤彩色纸屑,或许就是由此而来。  下轿的时辰一到把花轿抬到大厅门口。此时新郎先向轿门作三个揖.由送亲太太启开轿门.由伴娘搀新娘下轿。然后递给新娘一个小瓷瓶瓶内装以五谷及黄白戒指两枚或四枚。新娘把宝瓶抱在怀里然后由伴娘及送亲太太搀扶,姗姗而行。另由两人前后接铺红毡使新娘脚不沾地。此时新郎已站在天地神案前手持弓箭向新娘身上轻射三箭.借以驱除邪魔。射箭的姿势是射一箭退一步,然后新娘跨马鞍走盆,这些礼节过了之后,就在供案前举行结婚大典.俗语叫“拜天地”。进洞房拜过天地之后,就引新娘进入洞房。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后.仪式也是一系列的。首先是坐帐.亦称坐福”.新郎新娘双双坐在洞房的炕沿上或床上,新郎将自己的左衣襟压在新娘的右衣襟上.表示男人应该压倒女人一头。还要撒喜果于帐中称为“撒帐“一般所撒的物品有枣,栗子、花生等,利用谐音表示”早子”、花着生“。  接着的节目就是吃子孙饽饽.子孙饽饽是送亲太太从女家带来的。吃过子孙饽饽,又吃长寿面,长寿面是由男家准备的,取子孙万代.长生不老”的意思。然后是“合卺”酒又称交杯酒。用一条红线绳子.两头各系一只酒杯,新郎新娘各饮半杯.再交换杯子喝尽杯中酒。交杯酒礼是在洞房之内举行的.然后在大厅里又摆一桌酒席.俗语叫”团圆饭”.席问新郎新娘坐上座,其他宾客均坐陪座,表示从此成为一家一姓。“闹洞房”习俗古已有之自两汉以来一直盛行不衰。闹洞房除逗乐之外.还有其他意义比如把洞房闹得热闹红火,驱除冷清之感.增加新婚的欢乐气氛.因而有些地方又称”暖房旧时男女结合多经人介绍彼此并不熟知闹洞房能够让他们消除拘谨。在现代的中式婚礼里.喝交杯酒和闹洞房的习俗基本上保留了下来但都挪到了婚礼仪式当中。比如婚礼游戏就是闹洞房习俗的沿袭与演变。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男女成亲需要“三媒六聘”,也叫三书六礼。“三书”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亲时由男方交给女方。“六礼”是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具体是:纳礼.男家请人预备礼物向女家提亲、说媒。问名:男家在大红庚帖上写下男子的姓名、排行、生辰八字,由媒人送到女方家中。女家若有意结亲,就把女孩的名字八字等写上请人占算。纳吉:如男女双方的八字没有相冲相克,则婚事初步议定。纳徵:又称过大礼.类似今天的订婚。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迎亲: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亲书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巾式婚礼习俗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将新人的新床摆放到新房里,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闹洞房旧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嫁妆嫁妆是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当然各地的风俗和讲究都不一样。撑红伞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姊妹或伴娘搀扶出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姊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花轿花轿成为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是从南宋开始的。分四人抬。八人抬二种。又有龙轿、轿之分。轿身红幔翠盖,上面绣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旗锣伞扇:在迎亲队伍之中,花轿之前。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鞭炮:迎亲花轿在行进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凤冠霞帔:嫁女的人家无论贫富对嫁衣都十分讲究,内穿红袄.足蹬绣履.腰系流苏瓤带.下着一条绣花彩裙.头戴用绒球、明珠、玉石丝坠等装饰的“凤冠”.再往肩上披一条绣有各种吉祥图案的锦缎”霞帔”。盖头.古时新娘身着凤冠霞帔的同时都用红布盖头.以遮羞辟邪,红色取吉祥之意。这块盖头要八洞房时由新郎揭开。马鞍“鞍”“安”同声,取其”平安”长久之意。多放于入洞房时洞房门槛上.让新娘跨,表示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火盆.放置于门外的一盆火,让新娘跨过去,寓意婚后日子红红火火。天地桌多放院中,桌上放大斗、尺子、剪子、镜子算盘秤.称为“六证”。意为”六证可知家里粮有多少、布有多少、衣服好坏、容貌怎样、账目清否东西轻重等。民间讲只有“三媒六证”才表示新婚合理合法。等到吉时,举行结婚典礼俗称“拜天地”。秤杆八洞房后.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取意“称心如意”。花烛在婚礼中使用大红色的成对蜡烛点燃于厅堂及洞房之内。因其上多有金银龙凤彩绘装饰,故称花烛。

“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

“礼书”——礼物清单,当中详细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

“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六礼:是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

“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

“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则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嫁妆 :女方家里的陪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妆除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蝴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当然各地的风俗和讲究都不一样。

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褥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接亲仪式

接亲:婚礼当天的上午,男方要带着迎亲队伍来女方家接亲。

找红鞋:新郎需在新娘的房间里找到号准备好的红色婚鞋,帮新娘穿上方可带走新娘。

奉茶:新人需向双亲跪拜,奉茶直到长辈喝下方可站起。

撑红伞、撒米:新娘新郎出门的时候,要由伴娘撑红伞陪同,而且要同时往路旁撒米,意思是不要让鸡啄到新娘。注意新娘双脚不可着地,并且嫂嫂不能相送。

过门

下轿下车:地铺红毡,新娘鞋不沾地。

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拜堂:先拜天地,后拜高堂,夫妻对拜。拜天地代表著对天地神明的敬奉;而拜高堂就是对孝道的体现;至於夫妻拜就代表夫妻相敬如宾。

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喝交杯酒: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

改口茶:改称对方父母为“爸妈”。

进入洞房:新婚之日,洞房花烛夜,以前有闹洞房的仪式,主要图个喜庆热闹

回门

三朝回门是指新婚夫妇婚后携手回到女方娘家,要穿新衣,准备好礼品在上午抵达女方家中感谢女方的父母与长辈,与宾客一起用餐团聚。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
周制婚服
周制婚礼,承启上古至夏商,集成于礼乐开国的西周,发扬于君子风范的春秋战国,稳定于华夏诸族最终形成汉民族的时候,在漫漫三千年里始终为华夏婚礼之蓝本,最终蔚成灿烂的云霞。
那时候的婚礼还叫做昏礼。没有奢侈的聘礼,没有铺张的排场,也没有喧闹的筵席。昏礼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可以喧闹嘈杂的事。那时候的昏礼简朴干净,没有后世繁缛的挑盖头、闹洞房这类繁杂的玩意儿,夫妻“共牢而食,合卺而酳”,而后携手入洞房。次日拜见舅姑,三月后告见家庙,从此,新妇正式融入夫家家族。商周时期的昏服也不是现在人们误解的大红一片,而是端庄的玄色礼服(玄色,黑中扬红的颜色,按照五行思想,是象征著天的、最神圣的色彩)。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烛火,在盈盈火光中思念著远去的女儿;夫家也三日不举乐,安慰著思念双亲的新娘,整个仪式宁静安详,但安静细致的仪式中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黄昏中开始的那个安静优美的仪式,映照出一个久违的文明气息——那是纯正、优美而伟大的汉文明,直指人心。

望采纳,谢谢!

中式婚礼的习俗——三书
  这是根据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其中订亲之书,是在新人订婚时交换的书信。礼物清单,是新人结婚时过大礼所要交换。迎娶新娘之书,则结婚当天迎接新娘过门时所要用到,这样能够对新人今后的生活有一定的美好寓意。

  中式婚礼的习俗——六礼
  六礼是指由求亲到说媒再到迎娶最后晚婚的步骤。首先男方要先到女方家提亲,然后托媒人问一下女方的八字,合得来那么就可以准备婚礼了。然后男方家要挑选一个吉日,这样婚事能够初步订好,男方结婚当天要去女方家来迎娶女方,然后前一天的晚上女方要在娘家住,这样能够对第二天迎娶的步骤有一定的帮助。



  中式婚礼的习俗——嫁妆
嫁妆是女方家陪送的东西,也是显示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嫁妆最迟是在婚礼前一天送到男方家中。嫁妆里面除了有衣服饰品之外,还有一些好寓意的东西,同时也会有一些金银首饰,这样是能够给新人今后的婚姻生活带来美好的寓意。

  中式婚礼的习俗——铺床
  铺床是女家派人到男家来铺设新房,有时会和送嫁妆一同进行。铺房人要是福寿双全、家境富裕的女性,这样可以图一个美好的寓意,将来希望女方也可以有这样的好命。这个铺床的时候,床单那些要铺上红色的,这样有好寓意也有喜庆的效果。



  中式婚礼的习俗——撑红伞
  在迎亲那天,新娘的姐妹或者伴娘要搀扶新娘,如果新娘站在露天的地方时,新娘的姐妹或者伴娘要在新娘头上撑开一把红伞,这是有寓意的,意为开枝散叶,同时还可以向天空或者伞的顶端撒一些米,都是有吉祥如意的效果。

  中式婚礼的习俗有很多,比如在迎亲的过程中,要进行男女叩拜等,这些都是传统的中式婚礼习俗,能够给新人今后的生活带来美好的祝福。婚礼是能够给人们的一生留下美好的回忆,因此在举办婚礼的时候,要提早做好一些措施。

  在国外,白色是喜庆的颜色,而在中国,红色才是喜庆的颜色。所以小编还是比较喜欢中式婚礼的礼服,中式婚礼的习俗也是文化的传承。

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礼简单来说就是“订婚”之礼,“成婚”之仪,“成妻”之礼,但是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对于结婚时传统中式婚礼的仪式和中式婚礼习俗都不怎么清楚,也不知道新郎在结婚前都要准备一些什么,另外由于各地风俗与每家传统多少会有些出入,所有很容易坏了风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些风俗吧。
中式婚礼习俗

1、嫁妆

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妆除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当然各地的风俗和讲究都不一样。

2、铺房

是女家派人至男家铺设新房的仪节,有时和送妆同时进行。铺房人必须是福寿双全、家境富裕的“好命婆”,以取吉祥。现代有些地方还流行此俗。

3、撑红伞

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姊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姊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4、哭嫁

在古时,因为交通没有现代的方便,女儿出嫁后,就很难有机会可以见到家人。而事实上,出嫁后的女子不是可以像今天一样,随时可以返回娘家探望家人的,回娘家需要得到夫家的批准。 此外也有以下的说法 :说哭嫁是源自古时妇女不能拥有自由的婚姻,所以她们会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古时不公平的婚姻制度。

5、出门

出门是指新娘离开娘家的意思。当到达吉时的时候,女须由大妗姐背著上花轿;据说新娘双脚著地的话就会带来恶运。在出门的时候,新娘的嫂嫂是不可以相送的,这是因为嫂字有著扫帚星的扫字的谐音,是故人们相信嫂嫂于出门时相送会带来不吉利。

6、拜堂

又称为“拜天地”,是婚礼中一个很重要的仪式。“拜堂”并不属于古“三书六礼”,这一婚俗于宋代以后非常流行,经过“拜堂”后,女方就正式成为男家的一员。“拜堂”时,主持婚礼的司仪会大声的说﹕“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齐入洞房。”其实,拜天地代表著对天地神明的敬奉;而拜高堂就是对孝道的体现;至于夫妻拜就代表夫妻相敬如宾。

中式婚礼习俗一:射轿帘  当新娘的花轿落下后,新郎要持弓箭向天、地与新娘空射三箭,象征逢凶化吉,能驱除新娘身上的邪气,同时也是给新娘一个下马威,让她要守妇道。  中式婚礼习俗二:跨火盆  新郎新娘一起跨火盆,取避邪之意,寓意以后生活红红火火,另外相传是为阻碍“跟尾鬼”的跟踪。  中式婚礼习俗三:挑盖头  这是在洞房中最要紧的事之一,新郎用秤杆挑下新娘盖头,揭下后新郎用手抚摸新娘头发,取称心如意,白头偕老之意。  中式婚礼习俗四:踩瓦片  岁岁平安,踩瓦片代表过去如瓦片般要重新开始,另外古人重视男孩,踩瓦片就是希望新娘不要“弄瓦”,希望生男孩。  中式婚礼习俗五:交杯酒  新人以红线连着的两个酒杯喝交杯酒,象征夫妻从此之后就是一体,婚后相亲相爱,和谐美满,同甘共苦。  中式婚礼习俗六:抛绣球  分享喜悦,传递快乐与美满。到了现代,发展为了西式婚礼中的抛花球的传统。

  • 传统中式婚礼流程
    答: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中式婚礼中没有此环节,此环节为西为中用)。婚礼开始,新娘更换服装,为来宾敬酒婚宴结束新人入洞房中式婚礼之必备习俗抬轿起程:在锣鼓、唢呐、舞狮的伴随下,花轿开始起程...
  • 中式婚礼的特点VS习俗
    答:中式婚礼的特点VS习俗。 1、中式婚礼风俗-撑红伞。 在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姐妹或伴娘搀扶出娘家门口,姐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2、中式婚礼特点-凤冠。 中式婚礼中最吸引人的特点当属凤冠霞披、十里红妆了。新娘蒙着红盖头,在伴娘的陪伴下,由新郎手持的大红绸缎...
  • 中式婚礼有哪些礼仪?
    答:闹洞房传统习俗是由新郎的嫂子、婶子等人给新人铺被褥,同时往新郎新娘床上扔枣、栗子(意为早生贵子),扔花生(意为姑娘儿子插花生),还有扔大豆(意为孩子多、象金豆),扔木墩(意为孩子长得结实)。现在,新婚之夜,青年人嬉戏新郎新娘节目很多,而且花样翻新,妙趣横生。往往闹到深夜,直到新郎...
  • 中式婚礼流程寓意
    答:拜堂,也称拜天地,是古代婚礼的重要仪式。新郎新娘参拜天地后,再拜祖先及男方父母、尊长。这一仪式寓意着新婚夫妇对天地、祖先的敬仰,以及对父母的感恩。7. 喝合卺酒 合卺酒是古时候的一种婚礼习俗,用两个红线连接的酒杯喝交杯酒,象征着夫妻从此连为一体,共同经历甘苦。中式婚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
  • 中国的结婚习俗有哪些?
    答:红双喜中式婚礼服装传统的中国婚礼上,新娘子要穿非常漂亮的汉服,汉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服装,具有历史意义和严肃的婚姻寓意。中式婚礼服结婚习俗婚前新娘新郎是不见面的。第二天早上,新娘等在娘家。我们东北新婚要在早上,中午以后结婚请喜酒的都是二婚-即再婚。新娘-ME坐在床上脚不沾地做鹌鹑装,靠着妈妈做的嫁妆:...
  • 中式婚礼步骤
    答:亲友送礼,婚礼多是现金,或喜幛、喜轴,并书以“百年好合,五世其昌”、“天作之合”等。送嫁礼多为绣花或绸缎被面、被头或日用器物,亦有送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早生贵子”意。 旧时有媒人首次进门不能喝茶的习俗,谓“媒不饮茶”,说喝了茶要冲淡婚事。又称媒人为“媒百橱”,媒成能吃上“百餐”,...
  • 中式婚礼都有哪些讲究?
    答:中式婚礼特点传统的中式婚礼以古朴,礼节周全,喜庆,热烈的张扬气氛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尤其是许多外国的新人,格外钟情于此种形式,也是中国北方婚礼习俗的集中体现和汇粹。花轿是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分四人抬,八人抬二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除去轿夫之外,还有笙锣,伞,扇等开始,一般的轿队少则十几人,多几十人...
  • 中国和美国婚礼习俗的区别
    答:三、送礼 中式婚礼:在中国不管是红白喜事或是搬家过寿,都要随个礼、凑个份子。西式婚礼:西方人结婚也随礼,他们送礼的礼品都比较实用:香水、皮包、度蜜月的机票等。四、婚礼习俗 中式婚礼:新人新房的布置有讲究,要摆放很多象征吉祥的物件:花生、桂圆、大枣等寓意着早生贵子、幸福美满。西式婚礼:...
  • 婚礼上有什麽习俗
    答: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礼,即「订婚」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婚後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後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传统中式婚礼习俗1. 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
  • 中式结婚流程
    答:中式结婚流程 中式结婚流程通常包括婚前准备、婚礼仪式和婚后礼仪三个主要阶段。这些传统习俗和仪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人们对婚姻的尊重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一、婚前准备 在中式婚礼中,婚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亲:男方家庭会派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