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腑实症有哪些中药处方?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腑实证的中药处方有哪些?

(1)保和丸
[主治]食积化热,泻下通便。
[处方]山楂18克,神曲6克,半夏、茯苓、各9克,陈皮、连翘、萝卜子各6克,黄芩、黄连、大黄各5克。
[用法]共为末,水泛为丸,每服6~9克,温开水送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十分之一即可。
(2)麻仁丸
[主治]肠胃燥热,大便秘结。
[处方]麻子仁100克,杏仁50克,枳实100克,大黄100克,厚朴50克,芍药100克。
[用法]上药为丸,每次9克,日二次;也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病情酌定。
(3)通腑泻热汤
[主治]实热内结、腑气不通。
[处方]蒲公英30克,生大黄15克(后下),柴胡15克,黄芩15克,郁金10克,延胡10克,枳壳10克,芒硝10克(冲)。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治法]通腑泻热。通腑泻下采用泻下与清热相结合的一种方法,是法通过泻下以去积、利气、排毒,釜底抽薪,顿挫热势,从而达到泻热存阴之目的。尤其适用于热积胃肠、阳明腑实证。
[常方]大承气汤。
[方义]本方以大黄苦寒泄热,通腑泻下;芒硝咸寒润燥,软坚散结;佐以厚朴、枳实行气导滞。可加黄芩、山栀清泻实热。
[处方]大黄12克,炙川朴24克,枳实12克,芒硝6克。
[用法]以水10升,先煮2物,取5升,去渣,内大黄,更煮取2升,去渣,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加减]热结液亏,燥屎不行者,加生地、玄参增液润燥。如果有蛔虫阻塞,可加槟榔12克,使君子10克;如兼有瘀血,则加桃仁10克,红花10克,赤芍10克;如热盛变毒,加黄芩12克,山栀10克,连翘12克。

(1)大承气汤加减

[主治]胃热腑实型高脂血。

[处方]川大黄10~12克,厚朴6~10克,枳实10~12克,黄芩10~12克,胡黄连6~1克,芒硝10克,山栀子10~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2)降脂中药片

[主治]补益清热,用于气虚痰盛型高胆固醇血症,症见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有降低的总胆固醇、降低甘油三酯作用。

[处方]太子参、首乌、草决明、生蒲黄、生荷叶、姜黄、郁金。

[用法]每次2片,每日3次,疗程2~3个月。

(3)益气活血通脉胶囊

[主治]胃热腑实型高脂血症。

[处方]生大黄粉0.5克,水蛭粉0.5克,黄芪粉1.0克。

[用法]取上方装胶囊,以上方剂量为每次口服量,每日服3次,2个月为1个疗程。

(4)甘露消毒丹加减

[主治]胃热腑实型高脂血。

[处方]藿香10克,薄荷6克,白蔻仁5克,大菖蒲10克,黄芩10克,木通4克,连翘12克,大黄10克,茵陈10克,车前子15克,滑石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5天为1个疗程。

(5)平胃散加味

[主治]胃热腑实型高脂血。

[处方]苍术10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白蔻仁12克,泽泻12克,车前子15克,甘草2克,大枣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5天为1疗程。

(6)脉脂宁胶囊

[主治]补益、泻下。用于瘀热积滞型气滞血瘀型高脂血症,有祛热通便,凉血解毒,通瘀通经,降脂减肥作用。

[处方]何首乌、枸杞子、冬虫夏草、藏红花、酒大黄、泽泻、石菖蒲、大皂荚、姜黄。

[用法]每次2粒,每天3次。

(7)降脂化瘀丸

[主治]适用于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有清热化痰,祛瘀通络作用。

[处方]泽泻、葛根、何首乌、丹参、荷叶、决明子、姜黄、玉竹。

[用法]每粒0.5克,每日3次,每次3粒,凉开水送服。

(8)天山丹

[主治]适用于气滞血瘀型高脂血症。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作用。

[处方]天竺黄、山楂、丹参、泽泻。

[用法]每片0.5克,每日3次,每次4片。

(9)调脂饮

[主治]胃热腑实型高脂血症。

[处方]丹参30克,生山楂30克,绞股蓝30克,荷叶30克,首乌15克,菊花10克,枸杞子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10)祛脂通脉糖浆

[主治]胃热腑实型高脂血症。

[处方]何首乌30克,桑椹30克,丹参30克,葛根15克,川芎15克,山楂30克,枣仁15克。

[用法]制成糖浆,上方为1日量,分3次服。伴高血压者加服秦巴杜仲片或天麻丸直至血压降至正常。

(11)侯氏黑散

[主治]胃热腑实型高脂血症。

[处方]菊花40克,白术10克,防风10克,细辛3克,茯苓3克,牡蛎3克,人参3克,矾石3克,当归3克,干姜3克,川芎3克,桂枝3克,黄芩5克,桔梗8克。

[用法]症状突出者用汤剂,每日1剂,水煎服;症状缓解后按上方比例制成散剂,每次4~5克,每日3次口服。2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用3个疗程。

(12)复方山楂煎剂

[主治]胃热腑实型高脂血症。

[处方]山楂50克,延胡索15克,菊花15克,红花15克,丹参30克,麦芽40克。

[用法]每日1剂,文火煎至300毫升,分3次服。停用其他降脂药物。



  • 《伤寒论》学习笔记(56)-阳明腑实证(一)
    答:阳明热盛还会引发精神症状,如心烦、谵语,这与阳明经别上通心窍有关。大承气汤证的精神症状最为明显,烦躁不安,甚至神昏独语。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哪一种承气汤,其热证均无表寒,仅表现为但热不寒。腹部实证则是阳明腑实证的核心表现。腹胀满是由于燥热阻滞,腑气不畅,调胃承气汤的腹胀程度较轻...
  • 中医阳明热盛和阳明热结什么区别?
    答:1、调胃承气汤:大黄9克、芒硝9克(另包、冲服)、炙甘草6克。本方适宜于阳明热结腑实证之轻轻者。2、小承气汤:大黄10克、厚朴6克、枳实10克。本方适宜于阳明热结腑实证中痞、满、实三症俱备考。3、大承气汤:大黄12克、厚朴12克、枳实10克、芒硝10克(另包、冲服)。 以上三方,一般先...
  • 阳明腑实是什么意思
    答:阳明腑实证的基础方:阳明腑实证的基础方是承气汤类。承气汤类是中医治疗阳明腑实证的经典方剂,具有清热润肠、通腑导滞的功效。承气汤类方剂的组成和功效略有不同,但都以大黄、芒硝等为主要药物,能够泻下热结、通腑导滞。其中,大承气汤具有峻下热结、荡涤肠胃的作用,适用于阳明腑实证中热结...
  • 腑实症是什么意思?
    答:腑实症是一种中医诊断名词,也称为实证。这种症状通常指体内有阳气盛、阴气虚的体征,表现为食欲不振,口干舌燥,大便干燥,腹胀腹痛等症状。中医认为,腑实症可以通过调整饮食、运动、药膳等来调理身体,帮助身体恢复正常状态。要预防腑实症, 就要注意饮食习惯。应该避免吃太多油腻的食物,多食用粗杂粮...
  • 阳明腑实简介
    答:2 英文参考 Yangming fuviscera exces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3 概述 阳明腑实(Yangming fuviscera excess[1])为病证名[2]。是指阳明病,病邪入里化热,燥热与肠中糟粕搏结,劫耗津液,燥结成实的病理变化[3]。4 病因病机 阳明腑病主要是由于实热里结所...
  • 请问什么叫虚火和实火?以及虚和实两者之有何区别?
    答:如心肾病变,心火独强,肾水不足以凉润,则可能横行肆虐,薰蒸脾胃,助长阳明腑热,出现口干、齿衄、不得眠等症状;肾水独盛,心火不足以温煦,则可能泛滥成灾,寒困脾胃,促成太阴脾寒,出现腹痛、下利等症。若饮食、劳倦内伤脾胃,则会导致谷气不能得到运化,水谷精微不得以输布,谷气溢流至下焦,蕴为湿热,从而造成少阴阴火...
  • 第二章 脾虚阳实热证
    答:这种证型病机,是因为脾虚导致热入胃、大肠,造成阳明经腑实热证(参考《伤寒论》中的阳明腑实热证)。简单说,大便聚集在大肠,便秘,导致热不能出,阴气、津液随之损耗,产生高热。同时要注意,此时热邪也可侵犯胆和膀胱。这种证型比较急,一般患者都会选择去医院,所以现在在普通的中医诊所不是很常见...
  • 实喘·外寒内热证简介
    答:2 英文参考 excessive dyspnea with syndrome of external cold and internal hea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3 定义 实喘·外寒内热证(excessive dyspnea with syndrome of external cold and internal heat[1])是指寒邪束表,热郁于里,以恶寒,发热,无汗,或有汗不...
  • 阳明腑实证和热入营血证区别?
    答:你询问的病症,阳明腑实证,实际就是胃肠燥结,引起的便秘、发热,甚至4天以上,10多天不能排便的病症。舌苔黄腻,脉实。吃大承气汤可以治愈。热入营血,是病毒感染所致,导致病邪产生了中医的血热,发热不退,病位在血分,舌质红绛,少苔,脉滑数,或者脉弦数。用清营汤治疗。有出血症状者,身上...
  • 谁能帮我找到中药歌诀、方剂歌诀和针灸歌诀
    答: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峻下热结此方良。 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治结胸,甘遂硝黄三味用:心下硬满不可近,泻热逐水建奇功。 温下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细辛汤,胁下寒凝偏痛方,冷积内停成实证,温下寒实可复康。 温脾汤; 温脾附子及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寒热并进补兼泻: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