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家访工作小结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家访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一年级家访工作小结,希望大家喜欢。
  一年级家访工作小结篇一
  每个家庭都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习惯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们学校在20XX年11月16和至23日两个晚上进行家访,我和科任老师一起走访了一年级22名同学。在走访的过程当中我学到了到了许多知识,也增进了和家长的沟通,更加的了解了学生的在家的情况。这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也给我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印象

  这次家访,我走进了每个学生的家中,如此大面积的家访,工作以来还是第一次,大部分家长的热情好客让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通过这次家访,我深深感受到家访在沟通老师与家长,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电话、网络、书信交流所不能替代的,给了我很多全新的体会。

  在家访之前,我先通过新生资料,对学生的信息有了初步的了解,比如:学生的年龄,他们的老家在哪,是不是独生子女,家长的工作情况,有没有什么兴趣和爱好,家庭住址等等,和家长电话联系好家访的时间,有了这些初步的准备,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与家长,与学生都能自然地交谈,让家长和学生都不会因为老师的到来而特别紧张,对我更多地了解学生情况有很多的帮助。

  家访时,我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以表扬学生,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完成作业和特长情况,团结同学、尊敬老师情况,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在家表现。委婉的劝导家长多关心学生的学习,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意见,有什么要求,请家长以电话或者到校向班主任及时反映。向家长了解对学校、老师有什么要求或者意见建议。因此,这次家访的气氛非常融洽,家长也乐意接受家访,并很热情客气地招待,孩子也在一边诚恳地听着,表示继续努力学习,使得各学科都能均衡发展。

  在语文方面,家长反映最多的是,学生在家有得内容家长辅导不了,尤其是现在教材的改革,有些家长不知如何下手,其他书写的作业能主动完成,但很少看课外书。在生活方面家长反映有的同学吃饭慢以致会吃不饱,对刚刚开始寻找自我的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一年级是梦想刚开始的时候,这时候孩子的每一点滴都需要家长和老师们去呵护去关注。在与家长、学生的交流中,我了解了学生家里的家庭环境,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同,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脾气都各不相同。有些孩子活泼、大方、整洁,十分有礼貌,能够认真听家长和老师说话;有些孩子则羞怯、紧张,也有的很贪玩,一会也静不下来,爸爸妈妈的话不太听。

  我针对孩子的特点与家长聊到开学之前以及开学初这段时间的注意点,家长都表示会在家里调整孩子的生活作息,不会太过溺爱,但是我依然很担心,有些孩子不听家长的话,会不会适应不了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细观察每个孩子,他们的特点我都记了下来,为以后学习和生活中能更快地了解他们每个人做好准备。

  家访中,虽然在他们家都留的时间不是很长,但能让我们零距离见证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感受家长在教育子女中真切的心境。这次家访后,我做了认真的反思和总结。我家访的对象是一年级小学生,一年级的学生更需要家长关注、真诚的鼓励和热情的帮助。我走访了我们班级的学生,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并对家长配合孩子监督辅导工作做些思想上的交流。

  家访的目的是通过和家长沟通,共同帮助学生进步。这次家访与家长们面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那感觉和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因为家访,让我对每一个小孩的各个方面都有了了解,因为家访,我与家长有了更多的沟通;因为家访,我可以在工作中更有策略,家访让家长们对老师工作多了理解,多了配合,少了误会和责怨,老师与家长针对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统一,共同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
  一年级家访工作小结篇二
  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是家庭,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父母,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师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家访正是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重要途径之一。家访可以拉近教师和家长、孩子之间的距离,为孩子的家庭教育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本学期家访总体上还是收获颇丰的,现将本人的家访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深刻认识到了家访的重要性

  虽然与学生接触有一年的时间,但对孩子的家庭还不够熟悉,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们,家访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家访,较为深入地了解到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情况,以及家长对孩子,对老师及对学校的期望等等。实践中,更让我进一步深深体会到了家访的重要意义:家访让我们读懂了每个孩子期待的目光、看到了每位家长坦诚的愿望,家访搭建了彼此心灵沟通的桥梁,家访增进了教师和孩子间的真情实意。

  二、家访取得的成果

  第一,家访给予我们双方充裕的时间来交流,我们可以反映孩子在校内的各种表现和进步,家长也可以提出各种建议和看法,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个别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通过和家长的共同讨论而达成共鸣,找到最适合个体的教育方法。

  第二,对学生的了解更加全面。每个孩子在学校里和在家里的表现判若两人,有的在校内很活泼大方,在家里看到老师就会很害羞,不敢说话,有的则反之,看到老师家访,过于兴奋,想尽情的表现自己,我们可以通过家访更全面的去认识孩子,了解孩子不同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

  通过家访,我也感受到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这次走访的学生,大多数家长比较忙,家长们无暇照顾孩子们的学习,有空也是随口问声“作业做好没有?”这样致使孩子们的学习的自觉性较差,通过这次与家长的交流,使家长们也知道了照顾孩子不仅是关心孩子的吃喝,孩子的学习也要照顾周到。另外,家庭成员内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难于与学校教育配合。父母双方教育观念和方法不一致,还有爷爷奶奶对孩子比较宠爱,导致孩子学习习惯不好。

  三、在家访活动中,我的几点感想:

  1、我发现多数家长的综合素质还不高,在教育子女时,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有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当做小皇帝。有的家长在复习最紧张的情况下教育学生,生病了就可以不写作业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与孩子进行经常的多方位的思想情感交流等等。

  2、现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不乏少数,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交由爷爷奶奶管教,他们却更加宠爱,使得学生的心理放纵,让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这些都需要我们摸清对象,对症下药,特别是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3、有许多综合素质不高的家长对于我们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不是很明白,在这次家访中,我和石老师耐心地为家长介绍和讲解,有许多理念得到了家长的赞同与支持。

  4、每个人的综合素质不同,家长可分为好多不同的类型,班主任应该具体分析问题,“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果家访的方式一味不变,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是适得其反。

  四、在家访中,许多家长也给了许多的意见和建议:

  1、希望让老师和家长更加强联系与交流,能与孩子的学习生活更好的融合起来,帮助自己的孩子更好的学习。

  2、上个学期学校开展了亲子活动,家长反映不错,家长希望学校能多开展类似活动,能与孩子在学校一起参与活动及互动。

  3、希望老师多鼓励不够主动发言的孩子。

  4、希望其他任课老师能采用各种形式和家长多沟通,以便家长全面地了解孩子在校情况,配合老师共同解决问题。

  总之,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通过家访我感到,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只是传递与被传递的关系,也是情感、人格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人的情感是在认识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心理和正确的学习习惯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一年级家访工作小结篇三
  家访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今年我担任一年级的教学工作,刚开学我就发现了一个非常“好动”的男生,名叫乐乐,他的“多动”不是一般地“多动”,是每分每秒都在动的那种,这样下去,无疑影响学习效果。我为此非常担忧,希望能与他的家长进行一番沟通。开学第三天,我特地把乐乐留下来,想请他的家长来接,顺便可以当面和他的家长聊聊。可是,我等了很久,终于来了个老爷爷,我以为是乐乐的爷爷,就说:“您是乐乐的爷爷吧,你们乐乐好像比较多动,都不愿意听,希望家长可以多教育、多督促。”乐乐的“爷爷”赶紧说:“好的,我会跟他的爸爸妈妈说的。”接着他们就回家了。

  但是,接下来的几天,我发现乐乐的情形完全没有好转,上课仍旧不听,做自己的事情,下课就是出去玩,作业不做,人都找不到。我想:这样下去肯定不行的啊!我一定要再去了解一下情况,他之所以目无纪律,好动贪玩,估计还是与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一天下班后,我带着乐乐回他家了。

  到乐乐家后,乐乐的“爷爷”很热情地接待了我,我们一起聊了会。通过闲聊,我终于知道,原来我一直以为来接乐乐的是他爷爷,现在才知道不是,他爷爷瘫痪在床,那个是他的太爷爷。乐乐的爸爸妈妈在乐乐三岁的时候就离婚了,他爸爸又结婚了,不久前刚生了一个小弟弟,平时乐乐也不跟爸爸一起住,全是太爷爷和太奶奶在接送,所以他从记事起就没有享受过正常孩子应有的父爱和母爱关怀。我一想,原来是这样啊,乐乐平时的行为只是想要获得大家的关注,他也缺少母爱,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我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

  老师和家长之间多沟通、多交流。老师在学校里抓住一切机会,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善于发现他的闪光点,如搞卫生很积极、爱帮助同学等,及时表扬鼓励他,让他知道自己的价值。家长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和时间的合理安排,并按照计划严格执行,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

  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发现乐乐有了很大的改善,上课知道听讲了,下课知道写作业了,能帮助老师做事情了,自控能力有所提高了。

  其实小家伙本质并不坏,只是没有人对他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系统的培育。我下定决心,以后会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多给他一份关心、耐心和细心。让他在班级这个大家庭里享受家的温暖,健康的快乐地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1. 一年级家访心得体会

2. 小学一年级家访心得

3. 小学二年级家访心得

4. 小学教师假期家访记录总结

5. 小学二年级家访总结

  • 家访教师心得体会
    答:可能看上去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点多,但是从谈话中我们知道家长给它分配的很合理,并且他做过的试题,他的妈妈都会给他批改。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很用心,但是孩子有时候也会觉得家长给布置的作业有点多,但是他们觉得自己的家长非常的负责任。在家访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家长们对子女的殷切...
  • 家长小结怎么写?
    答:三、根据园、班级及个别幼儿的情况及时家访,了解原因。 每个班总有几个调皮的孩子或很难接近的家长,我班也不例外,碰到了这样的孩子,我们作为教师总是耐心的引导,教育不怕麻烦,及时地进行家访,向家长了解这些孩子在家地情况及家庭环境地影响,以便针对性地教育,使每一位孩子都能快乐地成长, 的各方面工作,有机会给...
  • 一年级家访反馈意见怎么写?
    答:先说点感谢之类的话,再把学生的一些缺点写上去.最后你对老师有什么意见,再请他(她)指点和督促就行了.范文如下:首先非常感谢老师对他的教导,在学习上给他很大的帮助.学校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平台,使我们家长能更好的了解他在学校的情况,并能及时的沟通.再写就是:他学习有什么地方不足(比如是否有...
  • 单亲家庭家访解决的问题有哪些一年级小学生
    答:单亲家庭家访解决的问题有学习问题,行为问题等。1、学习问题: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由于种种原因,比如家庭负担重、缺乏陪伴等,导致学习成绩不佳。家访可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提供一些帮助和支持,例如制定学习计划、提供辅导等。2、行为问题: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会有一些行为问题,比如缺乏自信、不懂得与...
  • 小学一年级家访日记
    答:最后,老师与我拍了一张合影,我心里说不出的幸福。 我不会辜负老师们对我的期望,我一定会努力学习,让老师为我骄傲。 小学一年级家访日记5 星期日下午,天气比较冷。张荣从邻居家下完象棋回来,在家门口听到传来班主任王老师熟悉得声音。这时,他想:遭了,王老师准是向爸爸“告状”来了!唉,只怪自己上课时偷偷看那...
  • 中学家访工作总结
    答:使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融洽,绝大多数班级比原来更稳定了有力地推进了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2、通过这次家访,使老师更加了解学生目前的思想动态,和学习动态,更加了解家庭,家长对学生的影响,解决了部分学生思想问题,使他们更加安心学习了,正如:高三年级在家访小结中所说:通过次家访,使得有些学生如虎添翼,更增加了...
  • 小学学校家访活动方案
    答:1、每学年由各年级组收齐家访记录,上报德育处。 2、选取优秀家访工作体会编辑成册。 3、对家访活动中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家访经验进行推广。 七、考核 每学年6月份前完成本学年的家访任务,并做好家访登记,上交家访材料到德育处。该项工作完成与否,将作为年度考核,评优评先入围条件。 小学学校家访活动方案3 一、指...
  • 刚上一年级老师要来家访,作为家长该怎么做?
    答:学校要求假期对学生进行家访,家访的形式有实地、微信、电话等等。我就来说说,老师在家访的时候,哪些家长受欢迎。家访前的准备。1、保持平和的心态。有些家长一听老师要来家访了,就会觉得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哪里做得不好了,也有些家长会觉得老师来家访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其实,老师家访是一件普通的事情...
  • 一年级家访家长建议怎么写
    答:该建议的写法步骤如下:1、明确目的:要明确家访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生活习惯、家庭环境等,还是为了与家长沟通孩子的教育问题。2、记录观察:在实地家访时,可以详细记录孩子在家中的表现、环境、生活习惯等,以便为后续的建议提供依据。3、分析问题:根据观察记录,分析孩子存在的问题,例如...
  • 家庭教育的工作总结
    答:为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素养和家庭教育质量,光华幼儿园实施了和谐家庭教育工程,并做了大量的宣传、培训工作,现将工作小结如下: 一、完善和谐家庭家庭教育工程组织结构,定期召开家庭教育工作列会,依照,有序地开展工作。 二、组织家长学校举办了一期讲座,唤起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的意识,引导家长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 三、继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