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阅读答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陋室铭阅读及答案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在,在于。 名,动词,出名。 灵,灵验,神奇。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惟,只。德,品德。馨,香气。德馨,这里只品德高尚。   (3)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上,长到,蔓到。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鸿儒,大儒,博学的人。鸿,通“洪”,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往来,偏义复词,词义偏重在“来”上。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奏乐的 音乐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劳,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虽然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1.文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主人在陋室的活动有:调素琴,阅金经
3.来陋室的有哪些人?答:鸿儒
4.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怎样的愿望和的生活情趣。这篇短文采用了怎样的写法。
答: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借物抒情
6陋室主人与 爱莲说中“菊,花之隐逸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有什么异同?
答:他们都品行高洁,不慕荣利。陋室主人同 “菊,花之隐逸者” 远离世俗,是隐者。爱莲者则身在世俗高于世俗。
7、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答: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8、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陋室特征:雅。
9“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10、“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答: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11、作者既说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意思对即可)
12、对于陋室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上下文联系)
答:对陋室的描写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本。
13、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1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15、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这笔,引用孔子的论证“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了“惟吾德馨”
1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17、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答: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18、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答:这是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的典型。 这种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并学习的,这样我们才能在物质上,在精神上统一的提高,完善的发展。
19、作者持有怎样的生活态度?你是否赞赏这种生活态度?
答: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赞同。
20、文中描写的陋室环境清静淡雅,你喜欢这样的居室环境吗,为什么?
答:喜欢,可从此环境对人思想品质身心健康有利来谈。
21、本文作者所结交的朋友都是“鸿儒”,你喜欢交什么样的朋友,为什么?
答:正直、善良、上进等,对自己的成长有利。
22、生活中侧重追求精神,还是物质,或是二者并存,古往今来,都被人们所争议,你认为本文作者追求的是哪方面的?
答:作者追求精神
你找的是不是这个?是的话就采纳我啊!

1、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体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体现作者活动情趣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全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义相同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7、为什么说“陋室”不“陋”,这样说是否前后矛盾?
  
《陋室铭》写的是“陋室”,其实“陋室”不陋,这样说并不矛盾。作者先用新颖的,易为人们容易理解的比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引自居。诸葛亮、扬尚的人。诸葛亮身居茅屋而知天下三分;扬子云在简看来,君子连同他们居住过的“陋室”同样名闻于天下。所以,只要德行高尚,虽身居“陋室”,又“何陋之有”呢?这就是“陋室”不“陋”的深刻内涵。
  
8、《陋室铭》为什么能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主要是因为本文的艺术手法独特,作者的构思巧妙,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方法,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刘郎才气。首先,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主题。“比”,就是用具?画龙点睛力表现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
  
9、文章从几个方面描绘陋室的?
(1)陋室的环境
(2)交往的人物
(3)生活情趣。
10、词类活用有哪些?   
(1)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2)苔痕上阶绿,绿,名词作动词,使……变青。
  
(3)无丝竹之乱耳,乱,使动用法,使……扰乱。
  
(4)无案牍之劳形,劳,使人劳累
  
①用于主谓之间,不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
  
②表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5)是:
  
①判断词,是:斯是陋室
  
②这个、那个:当是时(《口技》)
  
(6)名:
  
①出名:有仙则名
  
②名词作动词,说出: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11、倒装句有哪些?
  
何陋之有(应为“有何之陋”)
  
孔子云:“何陋之有?”
  
(出自《论语·子罕》)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偶)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通过环境描写从侧面写出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的高雅情趣
3反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 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礼之用,和为贵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朝闻道,夕死可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德不孤,必有邻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听其言而观其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思而后行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敬鬼神而远之
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所有的发育ihdzjfugaresdjtfgkrtsdyfyuguhi;、覅发育快乐餐厅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名:(动词,在于。 )
斯:(这。)
鸿懦:(即大儒,这里指有学问的人。)
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2.文中通过写交往的人物表现主人高雅情趣的两句话是什么?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文中画线的句子写的是陋室清幽淡雅的环境,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画线句子是“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4.“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一个(反问)句,你还知道孔子的哪句名言?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体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体现作者活动情趣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全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义相同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7、为什么说“陋室”不“陋”,这样说是否前后矛盾?   
《陋室铭》写的是“陋室”,其实“陋室”不陋,这样说并不矛盾。作者先用新颖的,易为人们容易理解的比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引自居。诸葛亮、扬尚的人。诸葛亮身居茅屋而知天下三分;扬子云在简看来,君子连同他们居住过的“陋室”同样名闻于天下。所以,只要德行高尚,虽身居“陋室”,又“何陋之有”呢?这就是“陋室”不“陋”的深刻内涵。   

8、《陋室铭》为什么能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主要是因为本文的艺术手法独特,作者的构思巧妙,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方法,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刘郎才气。首先,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主题。“比”,就是用具?画龙点睛力表现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   

9、文章从几个方面描绘陋室的?
(1)陋室的环境
(2)交往的人物
(3)生活情趣。

10、词类活用有哪些?   
(1)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2)苔痕上阶绿,绿,名词作动词,使……变青。   
(3)无丝竹之乱耳,乱,使动用法,使……扰乱。   
(4)无案牍之劳形,劳,使人劳累   
①用于主谓之间,不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   
②表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5)是:   
①判断词,是:斯是陋室   
②这个、那个:当是时(《口技》)   
(6)名:   
①出名:有仙则名   
②名词作动词,说出: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11、倒装句有哪些?   
何陋之有(应为“有何之陋”)   
孔子云:“何陋之有?”   
(出自《论语·子罕》)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偶)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

buzhidao

  • 2017点选陋室铭答案
    答:陋室铭阅读答案 1.文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主人在陋室的活动有:调素琴,阅金经 3.来陋室的有哪些人?答:鸿儒 4.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怎样的愿望和的生活情趣。这篇短文采用了怎样的写法。 答: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
  • 文言文对比陋室铭和庄子原宪
    答:答案:14.①门 ②弹琴唱歌 15.子贡所说的病是指身体上的疾病,而原宪所说的病则是学到了东西不去施行。16.宁可安贫守道,绝不做违背仁义道德、玷污节操的事。2. 《陋室铭》《孔子家语》对比阅读答案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窒,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
  • 陆游筑书巢阅读答案
    答:《陋室铭》《陆游筑书巢》对比阅读答案 热 ★★★ 《陋室铭》《陆游筑书巢》对比阅读答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10146 更新时间:2012-7-16 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10~12题。[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入帘青。谈笑...
  • 陋室铭阅读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表写出室内怎样的环境 答案
    答:这是刘禹锡《陋室铭》里的句子,碧绿色的苔藓在门前的石阶上映出淡淡的痕迹,透过珠帘向外可以看到青青的草色.对偶手法,以苔痕上阶绿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马上以青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仙活生活状态.从“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出处《陋室铭》的主旨出发,《陋室铭...
  • 关于《陋室铭》的几个问题
    答:第一个选A 第二个选C 1选A的原因是因为作者并不是羡慕仙人,而是他自己有自己的道德操守和他自己的精神世界,陋室在作者心中并不值得鄙视也不值得高看。2选C的原因是因为作者并不厌弃世俗生活,他只是对世俗中的一些事情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并不是厌弃所有,只是一部分。
  • 陋室铭点击答案!
    答: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与我谈笑的都是学识渊博的大儒,没有浅薄的庸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我的身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答案 一:1出名2有灵气3香气 ...
  • 陋室铭 练习题(小学校园作业本里的)(带答案)
    答:“陋”或“不陋”答案都应鼓励(因为题目是“你认为”但要提醒注意作者认为“不陋”)⑧仿写《陋室铭》:《男生铭》:“生不在忧,有钱则灵;分不在高,...六、阅读训练(36分) 一课内巩固 (一)(13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答:1.引用孔子的话再次点明中心,2.总结全文,3.首尾呼应 追求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 《陋室铭》《孔子家语》对比阅读答案
    答:它一般适用于文体相同内容不同、作者相同作品不同、选材相近主题不同等类型的选文。陋室铭与孔子家语一段是记叙性的,一段是议论性的。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显然需要异中求同。参考答案(回答...
  • 刘禹锡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
    答:4. 陋室铭阅读题及答案 1.题目《陋室铭》文章一开始并没有写“铭”,而是先写水和山,然后引出陋室,这是什么写法? 答:以水为类比,引出陋室,以山不高水不深衬托“陋”,以“仙”“龙”衬托“徳”,以“名”“灵”衬托“馨”,暗示陋室不陋。 2.“孔子云:何陋之有?”一句作用? 答:反映了作者以古贤人自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