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北京的称呼是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30
北京自古以来的称呼。什么朝代叫什么,各个朝代都要

古史传说 叫 幽陵、幽都
商 燕、蓟
周 燕、蓟
秦 广阳郡
西汉 燕国、广阳郡、广阳国
东汉 幽州广阳国、广阳郡
魏 幽州燕郡、燕国
晋 幽州燕国
后赵 幽州燕郡
前燕 幽州燕国、燕郡
前秦 幽州燕国
后燕 幽州燕郡
北魏 幽州燕郡
东魏 幽州燕郡
北齐 幽州燕郡
北周 幽州燕郡
隋 幽州、涿郡
唐 幽州、范阳郡
五代 幽州
辽 南京(燕京)析津府
宋 燕山府
金 中都大兴府
元 大都路
明 北京、京师、顺天府
清 京师、顺天府
中华民国 京兆、北平市

中华文明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后来又吸收了丰富多彩的其他文明,中国的简称有很多,也体现了中国历史的演变。中国最早称为华夏。其中华,就是穿的服装的颜色,夏,大国的意思。后来又简称为中华、中夏、中原。这个与古人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的思想。后来还有“神州”、“九州”、“海内”等,主要和阴阳家邹衍的学说有关。

北京的称呼:蓟、幽州、燕都、日下、燕京、春明、京城、南京、燕山、中都、汗八里、北平、北京、京师、宛平、京兆、广阳、涿郡、渔阳、析津和顺天府。

春秋战国为燕国都城,称蓟。
辽为陪都,称南京,又名燕京。
金建都于此,号中都。
此后800年,元称大都,明、清称京师,曾改称为北平、北京,及民国初年,称为首都。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
蓟。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克商以后,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于燕。另说周以前就有燕国,后燕并蓟,以蓟城为国都,这就是现在北京的前身。秦灭燕之后,设置蓟县,故址在今北京城。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以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为北京的别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出版过一种北京文史的刊物,其名就叫《燕都》。
日下。始见于《晋书》,颍川距晋国都洛阳极近,故称日下。后来唐朝诗人王勃作《滕王阁序》时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之句,即运用于此典故,此后便以“日下”为国都的代称。作为北京的代名词来用的有清人朱彝尊的《日下旧闻》和乾隆年间成书的《日下旧闻考》等。
幽都。唐代曾设置幽都县,辽时也曾设置过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燕京。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称燕帝,以范阳为燕京。安史之乱平定后,罢燕京。后来北京的正式命名虽屡有变动,而燕京这个名称却广泛使用。近百年来,“燕京”是北京最常用的一个别称,甚至一些企业的名称、产品的命名也多用这两个字。
春明。起源于唐代,唐朝首都长安的正门(东门)名为春明门,古人认为东方主春,于是后人遂以“春明”作为首都的别称,北京成为国都后,也曾被称为“春明”。清人孙承泽著有《春明梦余录》,盖其意即此。
京城。唐天宝元年(742年)以前,称首都长安为京城,以后京城就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时至今日也是人们称呼北京最常用的代名词。
南京。辽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部)。
燕山北宋宣和四年(1123年),宋、金联合伐辽,攻占燕京。宋、金议和后,燕京回归北宋,建燕山府(因临近燕山脚下),故燕京又称燕山。
中都宋宣和六年(1125年),金人南侵,占领宋的燕山府。金贞元元年(1153年)金人迁都燕京,改称中都,所治均在今天北京西南一带。
大兴。金在将燕京改为中都的同时,设大兴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东南部,包括今东城区、崇文区、朝阳区及大兴区的东部。
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汗八里。元时蒙古人称大都为汗八里,蒙语的意思为“汗城”,即可汗所居之处。所以元朝定都北京后也被称为汗八里,马可·波罗在他著的游记中就称大都(北京)为汗八里。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将准备都城迁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京师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公刘》:“京师之野,于时处处。”后世遂称国都为京师。还有一种说法,陕西凤翔有山曰京,有水曰师,因周文王和武王在此建都,故统名为京师,以后便将京师当成国都的代称,北京被称为国都后,也曾被称为京师。
宛平。这是老北京人对北京的泛称,其实不准确,明清的宛平县治区只是今天北京的一部分,大致方位是现在的北京西南部,包括今西城区、宣武区、海淀区的一部分以及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和大兴区的西部。
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北京历史上除了用过上述名称外,还有秦汉之时,北京曾是广阳郡的治所;隋大业年间,曾是涿郡的治所;唐天宝年间,曾是范阳郡的治所;辽代时曾是析津府的治所;明清之时,曾是顺天府的治所,于是广阳、涿郡、范阳、析津和顺天府也成了北京的别称。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
蓟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克商以后,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于燕。另说周以前就有燕国,后燕并蓟,以蓟城为国都,这就是现在北京的前身。秦灭燕之后,设置蓟县,故址在今北京城。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以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为北京的别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出版过一种北京文史的刊物,其名就叫《燕都》。
日下始见于《晋书》,颍川距晋国都洛阳极近,故称日下。后来唐朝诗人王勃作《滕王阁序》时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之句,即运用于此典故,此后便以“日下”为国都的代称。作为北京的代名词来用的有清人朱彝尊的《日下旧闻》和乾隆年间成书的《日下旧闻考》等。
幽都唐代曾设置幽都县,辽时也曾设置过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燕京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称燕帝,以范阳为燕京。安史之乱平定后,罢燕京。后来北京的正式命名虽屡有变动,而燕京这个名称却广泛使用。近百年来,“燕京”是北京最常用的一个别称,甚至一些企业的名称、产品的命名也多用这两个字。
春明起源于唐代,唐朝首都长安的正门(东门)名为春明门,古人认为东方主春,于是后人遂以“春明”作为首都的别称,北京成为国都后,也曾被称为“春明”。清人孙承泽著有《春明梦余录》,盖其意即此。
京城唐天宝元年(742年)以前,称首都长安为京城,以后京城就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时至今日也是人们称呼北京最常用的代名词。
南京辽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部)。
燕山北宋宣和四年(1123年),宋、金联合伐辽,攻占燕京。宋、金议和后,燕京回归北宋,建燕山府(因临近燕山脚下),故燕京又称燕山。
中都宋宣和六年(1125年),金人南侵,占领宋的燕山府。金贞元元年(1153年)金人迁都燕京,改称中都,所治均在今天北京西南一带。
大兴金在将燕京改为中都的同时,设大兴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东南部,包括今东城区、崇文区、朝阳区及大兴区的东部。
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汗八里元时蒙古人称大都为汗八里,蒙语的意思为“汗城”,即可汗所居之处。所以元朝定都北京后也被称为汗八里,马可·波罗在他著的游记中就称大都(北京)为汗八里。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将准备都城迁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京师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公刘》:“京师之野,于时处处。”后世遂称国都为京师。还有一种说法,陕西凤翔有山曰京,有水曰师,因周文王和武王在此建都,故统名为京师,以后便将京师当成国都的代称,北京被称为国都后,也曾被称为京师。
宛平这是老北京人对北京的泛称,其实不准确,明清的宛平县治区只是今天北京的一部分,大致方位是现在的北京西南部,包括今西城区、宣武区、海淀区的一部分以及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和大兴区的西部。
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北京历史上除了用过上述名称外,还有秦汉之时,北京曾是广阳郡的治所;隋大业年间,曾是涿郡的治所;唐天宝年间,曾是范阳郡的治所;辽代时曾是析津府的治所;明清之时,曾是顺天府的治所,于是广阳、涿郡、范阳、析津和顺天府也成了北京的别称。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
蓟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克商以后,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于燕。另说周以前就有燕国,后燕并蓟,以蓟城为国都,这就是现在北京的前身。秦灭燕之后,设置蓟县,故址在今北京城。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以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为北京的别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出版过一种北京文史的刊物,其名就叫《燕都》。
日下始见于《晋书》,颍川距晋国都洛阳极近,故称日下。后来唐朝诗人王勃作《滕王阁序》时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之句,即运用于此典故,此后便以“日下”为国都的代称。作为北京的代名词来用的有清人朱彝尊的《日下旧闻》和乾隆年间成书的《日下旧闻考》等。
幽都唐代曾设置幽都县,辽时也曾设置过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燕京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称燕帝,以范阳为燕京。安史之乱平定后,罢燕京。后来北京的正式命名虽屡有变动,而燕京这个名称却广泛使用。近百年来,“燕京”是北京最常用的一个别称,甚至一些企业的名称、产品的命名也多用这两个字。
春明起源于唐代,唐朝首都长安的正门(东门)名为春明门,古人认为东方主春,于是后人遂以“春明”作为首都的别称,北京成为国都后,也曾被称为“春明”。清人孙承泽著有《春明梦余录》,盖其意即此。
京城唐天宝元年(742年)以前,称首都长安为京城,以后京城就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时至今日也是人们称呼北京最常用的代名词。
南京辽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部)。
燕山北宋宣和四年(1123年),宋、金联合伐辽,攻占燕京。宋、金议和后,燕京回归北宋,建燕山府(因临近燕山脚下),故燕京又称燕山。
中都宋宣和六年(1125年),金人南侵,占领宋的燕山府。金贞元元年(1153年)金人迁都燕京,改称中都,所治均在今天北京西南一带。
大兴金在将燕京改为中都的同时,设大兴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东南部,包括今东城区、崇文区、朝阳区及大兴区的东部。
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汗八里元时蒙古人称大都为汗八里,蒙语的意思为“汗城”,即可汗所居之处。所以元朝定都北京后也被称为汗八里,马可·波罗在他著的游记中就称大都(北京)为汗八里。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将准备都城迁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京师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公刘》:“京师之野,于时处处。”后世遂称国都为京师。还有一种说法,陕西凤翔有山曰京,有水曰师,因周文王和武王在此建都,故统名为京师,以后便将京师当成国都的代称,北京被称为国都后,也曾被称为京师。
宛平这是老北京人对北京的泛称,其实不准确,明清的宛平县治区只是今天北京的一部分,大致方位是现在的北京西南部,包括今西城区、宣武区、海淀区的一部分以及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和大兴区的西部。
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北京历史上除了用过上述名称外,还有秦汉之时,北京曾是广阳郡的治所;隋大业年间,曾是涿郡的治所;唐天宝年间,曾是范阳郡的治所;辽代时曾是析津府的治所;明清之时,曾是顺天府的治所,于是广阳、涿郡、范阳、析津和顺天府也成了北京的别称。

  • 中国城市的古称呼都有什么
    答:樟树——因盛产樟树而得名,樟树市是著名的南国药都,自古以来就享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美誉 卫辉——卫辉古称汲邑,卫辉意为“卫河之滨,辉煌之城”登封——因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故名登封 偃师——周武王伐纣,回师息戎经过此地,偃师由此得名 仙桃——仙桃古称沔阳,相传...
  • 有哪些老地名被改后让你觉得很可惜?
    答:改名最可惜的城市有黄山、临沂、西安、宝鸡等等。1、黄山市 黄山市是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黄山市以前的名字并不叫这个,而是叫徽州,所谓的徽州也就是安徽省的徽,安徽省之所以名叫这个,就是因为省内有着安庆市还有徽州这两个城市,可是徽州为了能够改善本地的经济,大力发展黄山的旅游业,也才改名叫...
  • 唐宋元明清国家全名(全称)是什么?比如中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隋朝叫什么...
    答:1.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这一称呼,但它最初泛指中原地区。2. 唐朝自称“大唐”,宋朝自称“大宋”,元朝自称“大元”,明朝自称“大明”,清朝自称“大清”。3. 这些朝代的建立者都会在国号前加上“大”字,以示尊贵。4. 在当时,这些朝代并没有使用“中国”这个词来代表整个国家。5. “中国”这个...
  • 自古以来关于中国的称呼都有哪些
    答:3. 在古代,中国有“四海”的称呼,这个名称来源于中国四周被海水环绕的地理位置。战国时期的齐国人邹衍,受到海外交通的启发,提出了“大九州”的理论。4. 在古代,印度、希腊、罗马等国的居民,将中国称为Cina、Thin、Sinae等。许多发达国家几乎都使用与这些音近的词汇来称呼中国。这些名称都与“秦”...
  • 自古以来关于中国的称呼都有哪些
    答:1、华夏 这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华夏”。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诸侯,也是汉族前身的称谓,所以“华 夏”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2、九州 起于...
  • 古代的中国叫什么
    答:古代的中国叫华夏。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便有多个称呼。古代中国的名称多种多样,而“华夏”是其最被广泛认知的称呼之一。“华夏”这一称呼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一、华夏的起源与含义 华夏一词,源于古代人们对中原地区的称谓。“华”字和“夏”字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 中国被称为什么
    答:中国被称为华夏或中华。下面进行详细解释:一、华夏的称呼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华夏,这个称呼源自于古代对中原地区的文化、民族和地理的综合认识。华夏一词中的“华”代表文化繁荣,“夏”则代表中原地区。这一称呼体现了对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尊崇。二、中华的称呼 除了华夏,中国还常被称为中华...
  • 中国是从什么时候叫中国的,有没有什么典故?
    答:1.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中原”地区和相对于周围的夷狄部落的称呼,但与现代的“中国”意义相去甚远。2.从汉代至清朝,都有“中国”、“中华”一词,意指“天朝”居于世界中心,是全世界最高贵的国家,但并不代表当时的国家名称。3.清朝末年,康有为、梁启超在文章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
  • 中国称为华夏和什么
    答:1. 中国自古以来有多种称呼,其中“华夏”是最为古老的称谓之一,它源起于周王朝,最初用以指代周王朝本身。2. “神州”与“九州”也是中国的别称,分别寓意中国辽阔的土地与古代的行政区划。3. 中国人还被称作“华夏儿女”、“汉人”、“唐人”、“炎黄子孙”及“龙之传人”,这些称谓蕴含了中华...
  • 中国是从什么时候叫中国的,有没有什么典故?
    答:1.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中国”这一称呼,但最初它是指“中原”地区以及相对于周边的夷狄部落,其意义与现代的“中国”大不相同。2.从秦汉至清朝,都有“中国”、“中华”这样的词汇,它们意指“天朝”居于世界中心,是全世界最高贵的国家,但这并不代表当时的国家名称。3.清朝末年,康有为和梁启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