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和外国签订条约是用 中国 这个词吗?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8
在不平等条约中,清朝这样称呼自己!清朝的“官方名称”究竟是什么?

在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当中,清朝曾经多次变更过自己在条约当中的名称。以至于很多人都开始怀疑,清朝真正的官方名称到底应该是什么?
其实清朝刚刚入关的时候,他的名字被称为“金”。后来1614年的时候,努尔哈赤将国号改成了“清”。以前的国家为了显示自己强大,或者为了震慑周边,总是喜欢在国号前面加一个“大”字。例如大秦、大宋、大英帝国等等。清朝也顺利成章的被称为了“大清”。

一开始的时候,清朝特别的发达,国力旺盛,很多其它国家都慕名而来。所以那个时候被称为“大清”也是实至名归的,但是后来随着清晚期的腐败,在很多的战争当中屡屡败退。再自称为“大清”就显得有些讽刺。

在和他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时候,“南京条约”中清朝还是自称“大清”的。说明这个时候的清朝还有点不服输的劲头,依然还抱有恢复康盛的希望。但是到1844年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清朝已经国力衰弱了,在很多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已经将“大清”改为了“中华大清国”。
再到后期,清朝被迫使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越来越多,清王朝也越来越不自信。渐渐地不敢在外国侵略者面前自称为“大”。

其实“中国”这两个字最早的时候是在元代出现的,但是后来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又被废除了。清王朝真正的国号应该是“大清”。只不过可能后来在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时候,可能是怕有辱祖宗,才不断地变换国号。

签署条约的时候其实是大清与中国一起用的 这里的所说的中国是形容词而不是专有名词! 清朝人口中的中国是因为他们认为大清是中心 欧洲 美洲都是蛮夷 所以有了东洋(日本)西洋的说法~~~ 直到辛亥革命后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 另外如果要说为什么要用中国一词而不只用大清 正如现在政党与国家的概念一样 ~~

是用“中国”这个词,可以看下具体内容:一、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二、1858年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主要内容:①外国公使常驻北京。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⑤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三、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⑤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
四、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1)中国割让台湾及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相当于当时清朝五年的全部经济总收入.(3)开放沙市、 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五、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十一国《辛丑条约》主要内容:(1)中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折合九亿八千多万两。(2) 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保护,中国人概不准居住。(3)拆毁北京至大沽的所有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立即革职,永不叙用。(5)改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6)修订商约。清政府同意将各条约中通商行船的内容加以修订,以便利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六,1858年5月28日签订《中俄瑷辉条约》 规定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富饶的领土,割让给沙皇俄国。同时还规定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为中俄共管。两年后,共管被沙皇俄国取消,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又落入沙俄之手。恩格斯曾经说的“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划归了沙俄。
1915年中日“二十一条"主要内容:第一号共四条,要求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并加以扩大。第二号共七条,要求承认日本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的特殊权利。日本租借旅顺、大连及南满、安奉两铁路期限均延长至99年。第三号共两条,要求把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中国不得自行处理。第四号一条,要求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割让给他国。第五号共七条,要求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

不用 都是大清国



中国这个词语在古汉语里就有,不过当时的意思不跟现在一样,意思是“囯之中”即首都附近的京畿地区。唐诗就有一句“李凭中国弹箜篌”嘛。在后来的不断演变中,这个词语才变成了现在这个意思。在清代跟外国签订的条约中最早使用“中国”这个概念是在1689年中国和沙皇俄国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中使用的。

用大清国这个词
例如辛丑条约中的节选
“ 第四款 大清国国家允定在于诸国被污渎及挖掘各坟墓建立涤垢雪侮之碑,已与诸国全权大臣合同商定,其碑由各该国使馆督建,并由中国国家付给估算各费银两,京师一带,每处一万两,外省每处五千两。此项银两,业已付清。兹将建碑之坟墓,开列清单附后(附件十)。 ”

没有,就算有用过也不是现在的意思,上边的几条回答中有涉及到几大不平等条约的,但是我们看到的内容应该是翻译成白话文后的,真正的条约肯定是按照清朝官文写的,应该是八股文和满蒙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