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土地沙漠化的措施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7
黄河土地沙漠化的治理措施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使沙漠化处于发展过程中,欲求受沙漠化影响地区可持续发展和沙漠化的防治,根本出路在于合理高效的土地利用。根据我国北方沙漠化地区自然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特点,土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沙漠化治理的典型经验,沙漠化土地的防治必须本着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目标,建立既可防止土地沙漠化,又可促进生产发展的资源节约型、适度开发型和环境保护型的经济体系。
在沙漠化土地治理的具体措施上,在农牧交错地区可针对沙区中居民点、耕地、草场相对分散分布的特点,可以生态户为基础,采取天然封育,调整以旱作农业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扩大林草用地比重,集约经营水土条件较好的土地,并和营造防风沙林带、林网及沙丘表面栽植固沙植物、丘间地营造片林或封育相结合的措施;在草原牧区,除了合理确定草场载畜量,轮牧和建立人工草地及饲料基地外,还应与合理配置水井,确定放牧点密度,修建牧道等结合起来;在干旱地带,要以内陆河流域为生态单元进行全面规划,合理确定用水计划,以绿洲为中心,建立绿洲内部护田林网、绿洲边缘乔灌结合的防沙林带和绿洲外围沙丘固定等措施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治体系。
许多实践证明了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可以达到土地沙漠化的防治及可持续利用的目的的。以陕西省榆林地区为例[5],据史书记载,在
1500
年前,榆林地区还是个林草茂密,宜农宜牧之地。后因历代征战摧残,乱砍滥伐,植被覆盖率仅有
1.8%,流沙已越过长城,逼近榆林城。据调查,在解放前的
100
多年时间里,有近
13.4万hm2
农田和草场院由于沙漠化而被放弃,11.3万hm2
农田和
26.7万hm2
草场受到沙漠化的威胁,产量和载畜量低而不稳。自
50
年代以来,通过统一规划、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坚持以治沙造林、保护和发展农牧业为主导,取得了很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从
1950
年到
1990
年底,榆林治沙造林保存面积达
74.0万hm2,恢复和改良草场
66.7万hm2
多。粮食总产量
1990
年较
1950
年增产
6
倍,大家畜由
7.6
万头增加到
36.3
万头,羊由
36
万只增加到
150
万只,活立木蓄积
340万m3,价值
7
亿多元,有
5
万多农户脱贫致富。

(一般方法)①保护现有植被,加强林草建设。在强化治理的同时,切实解决好人口、牲口、灶口问题,严格保护沙区林草植被。通过植树造林、乔灌草的合理配置,建设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的立体防护体系,扩大林草比重。在搞好人工治理的同时,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加大封禁保护力度,促进生态自然修复。由于飞播具有速度快、用工少、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因而对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偏远荒沙、荒山地区恢复植被意义更大。②在荒漠化地区开展持久的生态革命,以加速荒漠化过程逆转。关键是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如不合理的水资源调配制度,是造成我国西北河流缩短、湖泊萎缩甚至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③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的过速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通过开展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认识水平。关心、爱护环境,自觉地参与改造和建设环境,形成全社会的风尚。同时,国家要有计划地对局部荒漠化非常严重,草地和耕地几乎完全废弃,恶劣的自然环境已经不适于人类生存的地区,实行生态移民。④扭转靠天养畜的落后局面,减轻对草场的破坏。要落实草原承包责任制,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大力推行围栏封育、轮封轮牧,大力发展人工草地或人工改良草地,发舍饲养畜。加快优良畜种培育,优化畜种结构。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市场要求合理配置农、林、牧、副各业比例,积极发展养殖业、加工业,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还可利用荒漠化地区蕴藏着多种独特的资源,如光热、自然景观、文化民俗、富余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开发旅游、探险、科考产业等。⑥优化农牧区能源结构,大力倡导和鼓励人民群众利用非常规能源,如风能、光能、沼气等能源,以减轻对林、草地等资源的破坏。⑦做好国际履约工作的同时,加强防治荒漠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争取资金与外援。防沙治沙,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事关全球生态安全,当前,要落实上述目标,既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更需要从制度、政策、机制、法律、科技、监督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好资源、人口、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荒漠化防治工作的有序发展。

1、半干旱地区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①调整不利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地安排农业、林业、牧业的比重 

②封育沙漠化的弃耕地和退化草场,使植被恢复 

③采取分区轮作或轮收,限制载畜量

④采用植物固沙为主、工程措施固沙为辅的固沙方法.

2、干旱地区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①以内陆河流流域作为生态单元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用水比例

②以绿洲为中心,建立绿洲外围封沙育草带、绿洲边缘乔木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与绿洲内部的窄林带、小网格的护田林网相结合的防护林系 

③对绿洲边缘的流动沙丘,采取在沙丘表面设置沙障与障内栽植固沙植物相结合的防护体系 

④在防治沙害基础上,采取改良土壤措施

拓展资料:

狭义的荒漠化(即:沙漠化)乃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也就是人为滥砍树木,使破坏土地平衡,变成沙子!

土地沙漠化: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狭义的荒漠化(即:沙漠化)乃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 

土地荒漠化: 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原来非沙漠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环境的变化.在干旱和亚干旱地区,在干旱多风和具有疏松沙质地表的情况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原非沙质荒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沙丘起伏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退化过程。 土地沙漠化和土地荒漠化差别不大,但荒漠化严重程度要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土地沙漠化



治理土地沙漠化的措施有很多,例如:
设置沙障:
主要有草方格沙障、黏土沙障、篱笆沙障、立式沙障、平铺沙障等。草方格沙障使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流动沙丘上扎成挡风墙,以削弱风力的侵蚀,同时有截留降雨的作用,能提高沙层的含水量,有利于沙生植物的生长。黏土沙障是将黏土在沙丘上堆成高20~30 m的土埂,间距1~2 m,走向与风向垂直。黏土固沙施工简单,固沙效果较好,且具有良好的保水能力,但需要大量的黏土。

植物治理:
沙漠植物治理指在沙漠地区播种沙生植物,以阻止沙漠扩张及改善沙漠土地。沙生植物具有水分蒸腾少,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发达等特点,可抵抗狂风袭击,并尽快将水分和养料输送到亟需的器官,其细胞内经常保持较高的渗透压,具有很强的持续吸水能力,使植物不易失水,能够适应干旱少雨的环境。

水资源利用:
水资源利用在沙漠治理过程中最为重要。沙漠中的水源主要有地下水、河道水和降水。但沙漠区域的降水量不稳定,一般随气候的变化而变化,湿润年份降水量多,而干暖年份降水量少。沙漠地下水较稳定,其沙层厚,具有一定的“隔热”性,使水得以在地下保存。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受到降水的制约。解决水资源主要从汲水、输水和节水灌溉等方面考虑。

恢复与重建:
荒漠化形成与扩张的根本原因,就是荒漠生态系统的人为破坏所致,是对该系统中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强度开发利用而导致系统内部固有的稳定与平衡失调的结果。当下荒漠化严重真正的原因并非人工植被营造太少,而是天然植被破坏过甚。由此可见,只有保护、重建荒漠生态系统,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住沙漠化扩展的势头。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使沙漠化处于发展过程中,欲求受沙漠化影响地区可持续发展和沙漠化的防治,根本出路在于合理高效的土地利用。根据我国北方沙漠化地区自然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特点,土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沙漠化治理的典型经验,沙漠化土地的防治必须本着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目标,建立既可防止土地沙漠化,又可促进生产发展的资源节约型、适度开发型和环境保护型的经济体系。
在沙漠化土地治理的具体措施上,在农牧交错地区可针对沙区中居民点、耕地、草场相对分散分布的特点,可以生态户为基础,采取天然封育,调整以旱作农业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扩大林草用地比重,集约经营水土条件较好的土地,并和营造防风沙林带、林网及沙丘表面栽植固沙植物、丘间地营造片林或封育相结合的措施;在草原牧区,除了合理确定草场载畜量,轮牧和建立人工草地及饲料基地外,还应与合理配置水井,确定放牧点密度,修建牧道等结合起来;在干旱地带,要以内陆河流域为生态单元进行全面规划,合理确定用水计划,以绿洲为中心,建立绿洲内部护田林网、绿洲边缘乔灌结合的防沙林带和绿洲外围沙丘固定等措施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治体系。
许多实践证明了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可以达到土地沙漠化的防治及可持续利用的目的的。以陕西省榆林地区为例[5],据史书记载,在 1500 年前,榆林地区还是个林草茂密,宜农宜牧之地。后因历代征战摧残,乱砍滥伐,植被覆盖率仅有 1.8%,流沙已越过长城,逼近榆林城。据调查,在解放前的 100 多年时间里,有近 13.4万hm2 农田和草场院由于沙漠化而被放弃,11.3万hm2 农田和 26.7万hm2 草场受到沙漠化的威胁,产量和载畜量低而不稳。自 50 年代以来,通过统一规划、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坚持以治沙造林、保护和发展农牧业为主导,取得了很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从 1950 年到 1990 年底,榆林治沙造林保存面积达 74.0万hm2,恢复和改良草场 66.7万hm2 多。粮食总产量 1990 年较 1950 年增产 6 倍,大家畜由 7.6 万头增加到 36.3 万头,羊由 36 万只增加到 150 万只,活立木蓄积 340万m3,价值 7 亿多元,有 5 万多农户脱贫致富。

中国研制出神器专门治理土地沙漠化,网友:用胶水把它粘起来!



1.合理放牧,过渡放牧会导致草场退化
2.植树造林,减缓沙漠化的速度
3.变沙漠为绿洲,这个比较有难度

  • 土地沙漠化的防治措施
    答:1. 防风固沙: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沙障(如草方格、黏土、篱笆等沙障)、在沙面上覆盖密实材料(如塑料薄膜)、以及将废塑料转化为固沙材料等方法来固定沙土。2. 植物治理:在沙漠地区选择适宜的沙生植物进行种植,构建固沙林;在沙漠边缘地区种植防风林,减缓沙漠风的侵蚀,防止沙漠扩散。3. 水资源利用:...
  • 土地沙漠化的防治措施
    答:1、防风固沙:可采取设置沙障(草方格沙障、黏土沙障、篱笆沙障、立式沙障、平铺沙障等)、在沙面上覆盖致密物、利用废塑料治理沙漠等措施。2、植物治理:在沙漠地区有计划地栽培沙生植物,造固沙林;在沙漠边缘地带造防风林,以削弱沙漠地区的风力,阻止沙漠扩张。3、水资源利用:解决水资源主要从汲水、输...
  • 治理土地荒漠化的措施
    答: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1,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2,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和积极营造护田林网 。3,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与封育固沙构筑防护体系。首先有明确的整治目标。即贯彻国家环境和资源法规,建立既防治荒漠化又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防治体系。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 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答:2、植物治理:沙漠植物治理指在沙漠地区播种沙生植物,以阻止沙漠扩张及改善沙漠土地。沙生植物具有水分蒸腾少,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发达等特点,可抵抗狂风袭击,并尽快将水分和养料输送到亟需的器官,其细胞内经常保持较高的渗透压,具有很强的持续吸水能力,使植物不易失水,能够适应干旱少雨的环境。3、水...
  • 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答: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1,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2,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和积极营造护田林网 3,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与封育固沙构筑防护体系首先有明确的整治目标即贯彻国家环境和资源法规。土地上的植被大量破坏,土地沙化严重,并已不适合耕种及生长植物,水土流失严重,1避免过度...
  • 治理荒漠化的措施和经验?
    答:我国在防治荒漠化方面采取了多种技术和模式,以下是五个有效的技术措施:1. 植物固沙:这是控制流沙最根本且经济有效的措施。固沙植物不仅为沙区人畜提供燃料和饲料,还有助于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具体做法包括建立人工植被或恢复天然植被、营造大型防沙阻沙林带以保护绿洲、交通线和城镇居民点、营造防护林...
  • 土地沙漠化怎样采取措施?
    答:土地沙漠化是指土地失去了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功能,变成了干旱、贫瘠的沙漠或荒漠。为了防止和治理土地沙漠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植被恢复:通过种植草木等植被,恢复土壤结构和水源,改善生态系统的功能,防止沙漠化的继续扩大。防风固沙:采用种植防护林、植被带和建立石墙等方式,固定土地,减少风沙的侵蚀。优...
  • 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答:合理的分配上中下游用水的比例一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荒漠化土地防治途径与措施不同根据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的特征,其防治;治理土地沙漠化的措施有很多,例如设置沙障主要有草方格沙障黏土沙障篱笆沙障立式沙障平铺沙障等草方格沙障使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流动沙丘上扎成挡风墙,以削弱...
  • 土地荒漠化治理措施土地荒漠化治理措施是什么
    答:1、调整不利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地安排农业、林业、牧业的比重。2、封育沙漠化的弃耕地和退化草场,使植被恢复。3、采取分区轮作或轮收,限制载畜量。4、采用植物固沙为主、工程措施固沙为辅的固沙方法。
  • 荒漠化成因以及防治措施
    答: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过度开垦调节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2、过度放牧牲畜数量与草场承载力相适应。3、过度樵采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如太阳能等)。4、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合理利用水资源。5、人为因素的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荒漠化的危害 1、沙漠化对农业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