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9
当代中国的城市化有什么特征?

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1、 城市化的发动与发展以政府为主导
2、 中国的城市化不是伴随着农村经济破产和城乡之间的尖锐对立而展开的
3、 中国城市化出现乡村城镇化的新模式
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转换
5、 人口的高增长量是制约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中国城市化分为五个阶段:
(1)城市化的起步与正常发展阶段(1949-1957)
(2)城市化过度发展阶段(1958-1960)
(3)城市化的调整阶段(1961-1965)
(4)城市化的严重停滞阶段(1966-1976)
(5)城市化恢复正轨并健康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
中国城市化的基本方针
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主要是控制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人口数量),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这一方针表明城市化的合理标准或目标是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这一目标的实现,应该是不同等级城市和谐发展的结果,而不同等级的城市在发展中应有所区别与侧重。
(1)发挥大城市优势,形成区域发展的龙头(50万以上大城市,100万以上特大城市)
(2)强化中等城市的功能,发挥其在城市体系中的中介优势
(3)合理发展小城市,促进农村城市化

1) 进入了持续、加速发展阶段:2)城镇化发展的区域总体上东部、南方快于西部北方;3)各级城市得到普遍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及城市密集地区发展加速;4)部分城市正走向国际化;5)城乡发展不够协调;6)规模巨大的转移人口与有限的城镇容纳能力之间的矛盾突出;7)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仍然突出。

1、城市化的发动与发展以政府为主导。

2、中国的城市化不是伴随着农村经济破产和城乡之间的尖锐对立而展开的。

3、中国城市化出现乡村城镇化的新模式。

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大陆的城市化相当缓慢,在1950至1980年的30年中,全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由28.4%上升到41.3%,其中发展中国家由16.2%上升到30.5%,但是中国大陆仅由11.2%上升到19.4%。

扩展资料

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中叶,由于受到世界列强的侵略,以及受到军阀割据的困扰,导致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不均衡。

自5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了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使得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才明显加快。如何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是21世纪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1978-1984年,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要动力推动城市化阶段。这个阶段的城市化带有恢复性性质,“先进城后建城”的特征比较明显。

第一,表现在大约有2000万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和下放干部返城并就业,高考的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也使得一批农村学生进入城市;

第二,城乡集市贸易的开放和迅速发展,使得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和小城镇,出现大量城镇暂住人口;

第三,这个时期开始崛起的乡镇企业也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

第四,国家为了还过去城市建设的欠帐,提高了城市维护和建设费,结束了城市建设多年徘徊的局面。这个阶段,就人口来看,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1984年的23.01%,年均提高0.85个百分点。

2、1985-1991年,乡镇企业和城市改革双重推动城市化阶段。这个阶段以发展新城镇为主,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新兴的小城镇。

3、1992-2000年,城市化全面推进阶段,以城市建设、小城镇发展和普遍建立经济开发区为主要动力。1992年到1998年,城市化率由27.63%提高到30.42%,年均提高0.42个百分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的三大标志:1、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城市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政府是城市化动力机制的主体。(2)城市化对非农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很低。(3)城市化的区域发展受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制约。(4)劳动力的职业转换优先于地域转换。(5)城市运行机制具有非商品经济的特征。
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的特点:以小城镇迅速扩张、人口就地城市化为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城市布局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划。但是,自5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了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使得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更有甚者,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实行的是“反城市化”战略,也就是说,大规模地将城市人口迁往农村,比较典型的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市民返乡,干部下放等等。此种逆历史潮流的作法,非但不能真正解决城市人口聚集问题,反而使我国的城市化问题积蓄、矛盾累积。由于我国的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这样,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就呈现出一种突然爆发的局面。总之,我国的城市化没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大规模的城市化现象发端于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大规模的使用机器的生产活动,要求劳动要素的相对集中,再加上工业区域劳动市场价格的吸引作用,造成了农村人口向某些中心区域的迅速集中。人群的集中也带来了市场活动、商业经营以及服务业的发展,人群集中本身也创造就业机会。上述诸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于是,使得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以及所谓“现代化”成为同样的一个历史进程。这样,从18世纪中叶开始,到了20世纪中叶,在将近200年的时间里,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也就是说,多数人口形成了聚集居住的格局。例如,20世纪中叶,一些西方国家的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比例分别为:美国72%,英国87%,联邦德国79%,荷兰86%,加拿大77%,澳大利亚83% 。更进一步观察发达国家城市化的演进过程,可以看到,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大体上可分为前后相继的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集中化”为特征,就是前述的从工业革命开始,到本世纪50年代前后,表现为工业和人口的持续的、大规模的集中,城市数目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大城市不断增多。第二阶段则以“分散化”为特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中出现了所谓市郊化(suburbanization)以及后来的超市郊化(exurbanization)现象,即大批居民从城市的中心地迁往城市的郊区地带。这一方面是因为城市的中心地带环境污染问题严峻,另一方面,发达的现代交通工具,也为人们从城市移居到郊区提供了可能。于是,这一阶段的区域发展模式表现为城市中心区域人口增长停滞,城市周遍区域不断扩增,卫星城式的居民区发展迅速。于是,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或“城市群”、“城市带”发展较快。 在2050年之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必须从现在36%提高到70%以上,这就意味着每年平均需增长1%左右的城市化率(即每年约1000至1200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在这个过程中,下列挑战不可避免:
  1.人口三大高峰(即人口总量、劳动就业人口总量、老龄人口总量)相继来临,由此产生的城市的生存保障问题,解决劳动力的就业机会问题,全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问题,老龄化社会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等,都是城市化进程面临的巨大挑2.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对中国城市化的压力。从现在起到2050年之间,中国城市要达到资源和能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长”和“负增长”的要求,要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城市“四倍跃进”的目标(即能源消费总量在2000年的水平上降低一半,而GDP要在2000年的基础上增加一倍),要全面达到城市土地利用的合理平衡,要全面达到城市的能源清洁化并逐步将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四分之三的比重,下降到40%以下,都是严重挑战。
  3.加速城市生态环境转变。中国城市的生态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固体废弃物环境、社区环境和居室环境)目前仍然处于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状态。
  4.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对于中国城市化的压力。到2050年前后,中国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投入,大约在40万亿~45万亿元人民币的数额,相当于每年平均投入8000亿至9000亿元人民币,这大约是2001年GDP总量的十分之一。只有基础设施的健全与完善,城市才能担当起新一轮财富集聚的经济增长点。
  5.加速不同地区间城市发展的平衡和地区内城乡之间的共同富裕。如何实现区域之间城市发展的平衡,并最终达到克服社会的二元结构,实现国家整体的共同富裕,是长期任务。
  6.国家信息化进程的急速推进和国际竞争力的培育。城市信息化水平是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标志,目前,中国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只是发达国家的8%至10%左右,离现代化的要求尚有遥远的路程。

  •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答:1) 进入了持续、加速发展阶段:2)城镇化发展的区域总体上东部、南方快于西部北方;3)各级城市得到普遍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及城市密集地区发展加速;4)部分城市正走向国际化;5)城乡发展不够协调;6)规模巨大的转移人口与有限的城镇容纳能力之间的矛盾突出;7)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仍然突出。
  • 中国在在城市化速度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1) 进入了持续、加速发展阶段;2)城镇化发展的区域总体上东部、南方快于西部北方;3)各级城市得到普遍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及城市密集地区发展加速;4)部分城市正走向国际化;5)城乡发展不够协调;6)规模巨大的转移人口与有限的城镇容纳能力之间的矛盾突出;7)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仍然突出.
  •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有什么特点
    答:中国是城市化后发的国家,从近五十多年城镇化的发展历程看,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制度不同,使中国城镇化发展具有自己的特色,表现出明显不同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1.从发展进程上看,呈现出三个特点:(1)1949~1957年城镇化发展处于稳步上升态势。(2)1958~1977年城镇化发展处于曲折缓慢发展状态...
  • 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具有哪些特点?
    答: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化的特点 新中国成立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新起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目前已经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 1.都市圈(城市群)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由于一些具有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的城市,经历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这些城市互相融合...
  • 我国城市化的特点是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低。
    答:正确 本题考查了当前城市化的特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大,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发展速度快。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以城市化的特点是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低。是正确的。
  • 城镇化特点
    答:1、城市化的发动与发展以政府为主导。2、中国的城市化不是伴随着农村经济破产和城乡之间的尖锐对立而展开的。3、中国城市化出现乡村城镇化的新模式。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大陆的城市化相当缓慢,在1950至1980年的30年中,全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由28.4%上升到41.3%,其中发展...
  • 城市化过程的动力和特点是什么?
    答:这就使城市人口进一步增加。另外,新农村城市化,如大邱庄、华西村等,逐步与城市趋同这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社会现象。实现农村城市化是我国所期望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从世界范围来看,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其城市化是必然的。2.我国城市化的特点 ①数量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从1978年到1997...
  • 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答:因此可以说,当前中国城市化的动力结构为:公有经济为主导,民营经济为主体,外资经济为辅助,三者大体上成鼎立之势。这样的动力结构,就为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提供了条件。 (二)城市化模式演变成计划、市场和外向三种模式并存的格局 城市化动力成分和动力结构的发展与变化,自然会带来动力机制和模式的演变。计划经济时期,在...
  • 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城市化发展的基本状况和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在工业化、城市化中期,二者互动发展的特征最为明显。此时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强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强化城市、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城市功能,带动工业化发展。必须保证城市与乡村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保证城乡之间的流通渠道畅通,通过市场调节达到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我国...
  • 与英国和美国相比,中国城市化表现出怎样的特点?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特点及原因:城市化起步晚--建国后经济发展 城市化水平低--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 城市化速度快--当前经济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