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

中路军 20日夜——21夜 35万人全部渡江
西路军 21日下午5时——22日22时 30万人2/3渡江
东路军 21日下午5时——22日22时 30万人全部渡江

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
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
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
教学设计
导入 (导入 课文的方式可根据需要设定)
(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 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或让学生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简要介绍几则新闻,由新闻的标题导入 )
整体感知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
序报道,为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 、主体)
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
看导语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只要把记叙的六个要素变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注
意这六点,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再读其他叙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内容了。
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 、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拓展延伸
教师导学:要求学生快速默读第二则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了解新闻内容。再
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新闻知识学习第二则新闻,并提出思考题。
默读第二则新闻,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具体分析第二则新闻,并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品味两则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三。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
就给予鼓励。
教师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
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
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布置作业
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1

语文版:
1.巴东三峡
2.周庄水韵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4.走进纽约
5.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6.别了,“不列颠尼亚”
7.生命之舟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9.纪念白求翁
10.谈语言

什么意思?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读一读写一写的解释,读音
    答: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读一读写一写的解释,读音 1个回答 #热议# 得了狂犬病会有什么症状?sljlsm2013 高粉答主 2013-08-14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5万 采纳率:90% 帮助的人:3788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第一课《新闻两篇》《人民解放军百万...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好段好句。
    答:好词:轻巧灵便、飞速驰骋、轰鸣奔驰、呼啸而过、风驰电掣、扬帆远航。好句:1、记住:喝酒不要超过六分醉,吃饭不要吃过七分饱,爱一个人不要超过八分。2、要平凡,但不平庸;要大胆,但不大意;要敢说,但不空说;要多思,但不乱思;要大干,但不蛮干;要谦让,但不迁就;要虚心,但不虚荣...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新闻两则佳句5句
    答:这一则新闻没有分段,要把握全文内容,需要划分层次。第一层,是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第二层,是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所有知识点总结
    答: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探究文章锤炼语言的方式,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3)感受鲁迅先生对一位普通劳动妇女尊敬、感激、怀念之情。本课时用一课时(2个小时)第八课《背影》学习要点: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把握课文内容:积累重点词语。2)采用多角度阅读等方式进行整体感知,...
  • 初二语文上册第一课 "均是人民解放军" 的 "均" 是什么意思 这里有什 ...
    答:均是都、全的意思,作用应该是强调全是解放军,引起读者的注意,加强了语势,为后文作了一个铺垫!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新闻两则》课后第二题答案
    答:(提示: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较。)本题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揣摩遣词造句,三个小题分别从不同角度探究,都作了提示。宜引导学生细心品味,以增强语感,更好地学习语言。第一小题,②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
  •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 易读错的字的拼音
    答:1.纵横捭阖 bǎi hé 2.稗官野史 bài 3.扳平 bān 4.同胞 bāo 5. 炮羊肉 bāo 6.剥皮 bāo 7.薄纸 báo 8.并行不悖 bèi 9.蓓蕾 bèi lěi 10.奔波 bō 11.投奔 bèn 12.迸发 bèng 13.包庇 bì 14.麻痹 bì 15.奴颜婢膝 bì xī 16.刚愎自用 bì 17.复辟 bì 18.濒临 bīn 1...
  • 八年级上语文第一课的《新闻两则》的字词?
    答:荻港(di二声) 白崇禧(xi三声) 阌乡(wen二声)潢川(huang二声) 杜聿明(yu四声)芜湖(wu二声)高屋建瓴(ling二声) 鄂(e四声)二十八宿(xiu四声)1、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2、业已:已经。3、高屋建瓴: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式(建:倾倒;瓴:盛...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 新闻的六大要素 是什么
    答:新闻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为“5W+1H”,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过程如何(How),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发生过程。如果把这六要素串起来,...
  • 初二上语文第一课 新闻两则 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不要太详细 一般就行...
    答:2、南阳,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我军解放南阳,军事上具有重大意义,标志蒋军走上了节节败退的道路,我军走上了节节胜利的道路。毛泽东亲自撰写这则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还有哈、语文学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