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些帝王因听不进谏言而成为亡国之君的?哪些是听得进谏言的好皇帝?急!急!急!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4
古代大臣谏言的故事有哪些?

 魏征劝谏唐太宗,每进切谏,虽极端激怒太宗,而他神色自若,不稍动摇,使太宗也为之折服。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统治,曾先后陈谏200多事,劝戒太宗以历史的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本着“仁义”行事,无不受到采纳。贞观十三年(639)所上《十渐不克终疏》,在当时和后世都有重要影响。

  房玄龄、杜如晦也是太宗时期的两大谏臣.
  贞观元年,唐太宗任命房玄龄为中书令。这一年的九月,唐太宗对朝中官员论功行赏。结果,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功名列第一,得到了重赏。

  封赏完了以后,唐太宗说:“今天论功行赏,大家有什么意见尽管讲出来。”

  淮安王李神通说:“陛下,臣带兵打仗,舍生忘死,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只是端坐朝中,舞文弄墨而已,功劳却排在最前面,臣心里不服。”

  唐太宗说:“你们是有功劳,但房玄龄运筹帷幄,把握全局,你们只是具体执行而已,所以他功劳最大,当然应该排在第一。”

  淮安王李神通惭愧而退,其他大臣也无话可说。

  房玄龄为人非常谦虚谨慎,对于论功行赏的事深感不安,便对唐太宗说:“陛下将臣排第一,臣心里很不安。”

  唐太宗回答说:“从前汉高祖封赏大臣,萧何在最前面,你就像是朕的萧何,功列第一,理所应当。王者公正无私,才能得人心。朕和大臣们每天吃的穿的,都来自于百姓,所以设官定职,也是为了百姓。国家理应重用、优待贤能的人,让他们更好地为国出力,也使全国上下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今天就是依照这样的一个原则,而不是根据某个人的喜好。你当之无愧,就不要再多说了。”
  2.有一天,唐太宗与房玄龄讨论为政之道,房玄龄说:“政策应该宽松公平,执行则要严格公正。官员们都要竭尽所能,尽职尽责。对人不要求全责备,不要以己之长去衡量他人之短。”

  唐太宗说:“你说得对,你也正是这样去做的。”

  房玄龄回答说:“臣一定遵照陛下的旨意,尽心效力。”

  邹忌讽齐王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魏征劝谏唐太宗

  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东宫有个官员,名叫魏征,曾经参加过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军,李密和窦建德失败之后,魏征到了长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干过事,还曾经劝说建成杀害秦王。
  秦王听了,立刻派人把魏征找来。
  魏征见了秦王,秦王板起脸问他说:“你为什么在我们兄弟中挑拨离间?”
  左右的大臣听秦王这样发问,以为是要算魏征的老账,都替魏征捏了一把汗。但是魏征却神态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可惜那时候太子没听我的话。要不然,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秦王听了,觉得魏征说话直爽,很有胆识,不但没责怪魏征,反而和颜悦色地说:“这已经是过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
  唐太宗即位以后,把魏征提拔为谏议大夫(官名),还选用了一批建成、元吉手下的人做官。原来秦王府的官员都不服气,背后嘀咕说:“我们跟着皇上多少年。现在皇上封官拜爵,反而让东宫、齐王府的人先沾了光,这算什么规矩?”
  宰相房玄龄把这番话告诉了唐太宗。唐太宗笑着说:“朝廷设置官员,为的是治理国家,应该选拔贤才,怎么能拿关系来作选人的标准呢。如果新来的人有才能,老的没有才能,就不能排斥新的,任用老的啊!”
  大家听了,才没有话说。
  唐太宗不记旧恨,选用人才,而且鼓励大臣们把意见当面说出来。在他的鼓励之下,大臣们也敢于说话了。特别是魏征,对朝廷大事,都想得很周到,有什么意见就在唐太宗面前直说。唐太宗也特别信任他,常常把他召进内宫,听取他的意见。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
  又有一天,唐太宗读完隋炀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说:“我看隋炀帝这个人,学问渊博,也懂得尧、舜好,桀、纣不好,为什么干出事来这么荒唐?”
  魏征接口说:“一个皇帝光靠聪明渊博不行,还应该虚心倾听臣子的意见。隋炀帝自以为才高,骄傲自信,说的是尧舜的话,干的是桀纣的事,到后来糊里糊涂,就自取灭亡了。”唐太宗听了,感触很深,叹了口气说:“唉,过去的教训,就是我们的老师啊!”
  唐太宗看到他的统治巩固下来,心里高兴。他觉得大臣们劝告他的话很有帮助,就向他们说:“治国好比治病,病虽然好了,还得好好休养,不能放松。现在中原安定,四方归服,自古以来,很少有这样的日子。但是我还得十分谨慎,只怕不能保持长久。所以我要多听听你们的谏言才好。”
  魏征说:“陛下能够在安定的环境里想到危急的日子,太叫人高兴了(文言是‘居安思危’)。”
  以后,魏征提的意见越来越多。他看到太宗有不对的地方,就当面力争。有时候,唐太宗听得不是滋味,沉下了脸,魏征还是照样说下去,叫唐太宗下不了台阶。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
  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
  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
  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
  后来,他不但不记魏征的恨,反而夸奖魏征说:“人家都说魏征举止粗鲁,我看这正是他妩媚可爱的地方哩!”
  公元643年,那位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
  由于唐太宗重用人才,能采纳大臣的直谏,政治比较开明,而且注意减轻百姓的劳役,采取了一些发展生产的措施,唐朝初期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做“贞观之治”

没的说,一定是李世民。是他让世界知道了我们。(现在不还有唐人的说法吗?)我们被誉为是天朝胜国。
他在河套地区设立了定襄和云中两个都督府,统领突厥降众。对于愿意归附的各级酋长,都拜为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的少数族官员就有一百多人,几乎占到了全部朝臣的一半左右,相继迁入长安居住的有将近万家。唐太宗的这个政策,很快便得到了周边很多民族的拥护和爱戴,他们纷纷将唐太宗尊为「天可汗」(意思为「像天一样伟大的领袖」),敬若神明。

这可是对于在种族意识还非常强烈的古代的最好的加强民族间互助统一的好思想呢!

夏 桀
桀被商汤击败,逃到鸣条,仍被抓获,之后被流放到湖巢,最终死在那里。周武王克殷纣,复封帝禹的后代东楼公于杞,以奉夏后氏祀。楚惠王四十四年,灭杞,国除。

编辑本段商 纣
纣被周武王击败,跑到鹿台,穿着用珠宝黄金制成的衣服,自 焚而死。国家灭亡。武王封纣的儿子武庚、禄父为诸侯,以续殷祀,周武王崩,武庚与管叔、蔡叔叛乱,周公率军平定叛乱。成王封微子于宋,以续殷后。宋国传至子君偃。子君偃为人残暴,号称“桀宋”。子君偃四十七年,齐闵王与魏、楚伐宋,杀死君偃,遂灭宋而三分其地。国除。

汉成帝绥和元年,封孔子的后代为殷绍嘉侯,以奉汤祀。一个月后,进位公爵,割地百里建国。平帝元始四年改殷绍嘉公为宋公。光武帝建武十三年诏以为汉宾,在三公上。

魏时再次改封为殷绍嘉侯。

周武王还封商的另一个宗室箕子于朝鲜。传国至秦朝时被燕人卫满所灭。国灭。

编辑本段周 赧王
周赧王五十九年,王崩,周民逃亡到东周。秦攻入西周,夺取九鼎宝器,将西周公迁到{单心}狐。七年后,秦庄襄王灭东周。东西周皆入于秦,周既不祀。

汉武帝元鼎四年,武帝封泰山,东巡河洛,封周后姬嘉为周子南君,比列侯,三千户,地方三十里建国,以奉周祀。元帝初元五年,封姬嘉的孙子姬延年为周承休侯,位次诸侯王。成帝绥和元年进位公爵,割地百里建国。平帝元始四年,改周承休公为郑公。光武帝建武十三年,改封为卫公,以为汉宾,在三公上。

晋时,以卫公姬署入晋为三恪,降为侯爵。

编辑本段秦 子婴
二世三年,秦王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降于沛公刘邦。项羽入咸阳后,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国灭,绝嗣。

编辑本段汉 刘协
延康元年,皇帝逊位,魏王曹丕受禅即皇帝位。改封献帝为山阳公,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行汉正朔。以浊鹿城为山羊国国都。魏青龙二年三月薨,享国十四年,寿五十四岁,谥孝献皇帝。八月,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

太子早夭,太孙刘康袭位,立五十一年,于晋太康六年薨。子刘瑾立四年,于太康十年薨。子刘秋立二十年,于永嘉年间为胡贼所杀,国除。自山阳国建国至灭亡共传国八十九年。

编辑本段三国
蜀汉 刘禅

邓艾破蜀,后主刘禅向邓艾投降,依汉献帝例,被魏帝封为安乐县公,邑一万户,建安乐国。子孙五十余人皆封乡侯。晋武帝泰始七年,刘禅薨于洛阳,谥“思”。子刘恂袭位,晋末永嘉之乱,被诸胡灭族,安乐国灭。

吴 孙皓

晋武帝太康元年,孙皓降,被武帝封为归命侯,进给衣服车乘,田三十顷,岁给谷五千斛,钱五十万,绢五百匹,绵五百斤。子瑾封中郎,孙封郎中。太康四年,孙皓卒。

魏 曹奂

泰始元年十二月,魏帝曹奂禅位于晋王司马炎,晋帝封曹奂为陈留王,位在三公上。割十县,邑三万户建陈留国。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行魏正朔。曹奂薨于晋惠帝太安元年,谥元皇帝。魏氏诸王皆封县侯。晋太元十二年间,诏陈留王位皇太子之上。陈留国传国至南齐。

编辑本段晋 司马德文
元熙二年六月,司马德文禅位于宋王刘裕。刘裕封司马德文为零陵王,位在三公之上、陈留王之下。后,诏零陵王位在陈留王上。居于秣陵,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行晋正朔,车旗服色一如其旧,有其文而不备其礼。宋永初二年九月,刘裕派遣亲信弑司马德文于王府内室,时年三十六。谥恭皇帝,葬冲平陵。刘裕又对司马一族痛下杀手,夷全族。之后,刘裕命司马元瑜袭零陵王爵位。零陵国传国至南朝南齐。

初,傅亮奉刘裕密令请司马德文禅位,司马德文欣然允诺,对左右侍从说:“桓玄之时,天命已改,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本所甘心。”而刘裕仍欲杀之而后快,并屠戮晋宗师,开后世之君屠杀逊帝及先朝宗室遗民先河。从此以后,每逢改朝换代,无不伴随着腥风血雨,新朝皇帝对前朝宗室皆赶尽杀绝、屠家灭族,惨无人道。

编辑本段宋 刘准
升明三年,齐王萧道成命部将王敬率兵入宫逼刘准逊位,刘准泣说:“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随后禅位于齐王萧道成。建元元年四月,萧道成即皇帝位,封刘准为汝阴王,全食一郡,以汝阴郡建国,位在三公之上。迁居丹阳,为齐宾,行宋正朔,上书不为表,答表不为诏。宋诸王皆降为公。

建元元年五月,丹阳汝阴王府门外马蹄声杂乱,奉命监视刘准的卫士以为有人欲劫持刘准叛乱,遂将刘准杀害,时年十三岁。萧道成闻听此事后大喜,赐谥“宋顺帝”,刘宋诸王宗室皆被诛灭。十月,封刘胤嗣刘准后为汝阴王,奉宋祀。汝阴国传国至陈。
编辑本段齐 萧宝融
中兴元年,萧宝融禅位于梁王萧衍。天监元年四月,萧衍即皇帝位,封萧宝融为巴陵王,迁居姑孰,全食一郡。载天子旌旗,乘五时副车。行齐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用齐典,位在汝阴王上。齐室诸王皆降爵。当月,萧衍派亲信郑伯禽到姑孰,送萧宝融一大块生金,逼他吞服自杀。萧宝融朗声说:“我死不需金,醇酒足矣。”郑伯禽一看废帝如此“配合”,也很高兴,便弄来一大坛美酒。萧宝融神情怡然,大碗大碗狂饮,很快就沉醉不省人事。郑伯禽上前,掐死了这位年仅十五岁的逊帝。萧衍谥萧宝融为“齐和帝”。

随后,萧衍另立谢沐县公萧宝义袭巴陵王,以奉齐祀。齐宗室诸王在萧衍登极前就以被萧衍杀的差不多了,因此,即位后并没有太大的诛戮。萧宝义因为年幼有残疾,不能说话,因此躲过杀劫,得嗣王爵。巴陵国传国至陈。

编辑本段梁 萧方智
梁太平二年,萧方智禅位于陈王陈霸先。陈永定元年十月,陈霸先即皇帝位,封萧方智为江阴王,全食一郡,以江阴郡建国,行梁正朔,车旗服色,皆如汉魏故事。

永定二年,陈霸先派亲信刘师知去杀萧方智,萧方智被士兵追杀,绕床而跑,边跑边哭喊:“我不愿当皇帝,陈霸先非推我入帝座,现在又要杀我!”刘师知上前抓住萧方智的衣裳,把他一刀砍死。时年十六岁。萧方智薨后,被谥为“梁敬帝”。陈霸先命武林侯萧谘的儿子萧季卿袭江阴王。江阴国传国至陈末。

编辑本段陈 陈叔宝
祯明三年正月,隋军破南京,陈叔宝藏身于后宫水井中,及夜被隋军抓获。三月,陈叔宝被押往长安。随后即被囚禁于洛阳。隋仁寿四年十一月薨,时年五十二。追赠大将军,封长城县公,谥曰炀,葬河南洛阳之芒山。

编辑本段魏 元廓
恭帝三年十二月,宇文护逼元廓禅位于侄子周公宇文觉。周闵帝元年正月,周公宇文觉即天王位,封魏帝为宋公。二月,元廓被宇文护所杀。谥“恭皇帝”。

唐天宝七年,唐玄宗封魏孝文帝十代孙元伯明为韩国公,世袭,为唐三恪。韩国公传国至唐末。

编辑本段北周 宇文衍
大定元年二月,宇文衍禅位于随王杨坚。开皇元年二月,隋王杨坚即皇帝位,封宇文衍为介国公,邑五千户,为隋室宾,车服礼乐一如周制,上书不为表,答表不称诏。周氏诸王,尽降为公。开皇元年五月,宇文衍被杀,时年仅九岁。谥“静皇帝”,葬恭陵。以族人宇文洛嗣公爵。介国公传国至五代晋。

编辑本段隋 杨侑
义宁二年五月,杨侑禅位于唐王李渊。当月,唐王李渊即皇帝位,封杨侑为酅国公,武德二年五月(新唐书为八月)杨侑薨,年仅十五岁。谥“恭”。酅国公传国至五代晋。

编辑本段唐 李柷
天佑四年正月,魏王李全忠授意御史大夫薛贻矩上表请唐帝禅位,表称“元帅有受代意,陛下深体时事,去兹重负。”唐帝李柷答曰:“此吾素怀也。”二月,李柷下诏逊位。四月,魏王李全忠即皇帝位,封李柷为济阴王,迁居曹州。梁开平二年二月李柷被李全忠杀害,年仅十七岁,谥“哀帝”。后唐明宗追谥昭宣光烈孝皇帝,陵曰温陵。开平二年三月,李全忠封唐宗室鸿胪卿李为莱国公,世袭,以奉唐祀。莱国公传国至五代晋。
宋 赵昺

祥兴元年,元水师与宋水师战于崖门外海,宋军全军覆灭。丞相陆秀夫见大势已去,便要背着这位刚满8岁的小皇帝赵昺跳海而死。赵昺大惊,哭泣不肯,陆秀夫于是对赵昺说:“事已至此,陛下当为国捐躯。德佑皇帝受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于是,赵昺身穿龙袍,胸挂玉玺,随陆秀夫跳海自尽。

编辑本段元 妥欢帖睦尔
至正二十八年七月,大明军兵进北京,妥欢帖睦尔议避兵北行。伯颜不花恸哭谏曰:“天下者,世祖之天下,陛下当以死守,奈何弃之!臣等愿率军民及诸怯薛歹出城拒战,愿陛下固守京城。”妥欢帖睦尔不许。至夜半,开健德门北奔。洪武三年四月,殂于应昌,寿五十一岁。五月,大明兵袭应昌府,皇孙买的里八剌及后妃并宝玉皆被获。皇太子率数十骑北遁。太租谥妥欢帖睦尔曰“顺帝”,封皇孙买的里八剌侯爵。

编辑本段明 朱由检
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寇京师,崇祯帝在乾清宫命太子及定王、永王易装出逃,在坤宁宫逼周皇后上吊,在昭仁殿剑砍昭仁公主。后来,太子及二王被李自成所囚。清兵入关后,李自成携太子及二王西逃。李自成死于九宫山,太子、二王不知终,估计已被李自成所害。

凌晨,崇祯帝亲自登上端门,撞响景阳钟,但文武百官无一人前来救驾。绝望的崇祯帝在万岁山上吊自尽,太监王承恩从死。五月,清兵入北京,以皇帝礼仪改葬崇祯帝,谥“庄烈愍皇帝”,陵曰思陵。

明宗室被清廷诛戮者以万计。余者皆隐姓埋名于山林之间。至康熙七年,圣祖下诏:“诏故明宗室子孙众多,有窜伏山林者,令悉归田里;有改姓埋名者,姓氏皆复旧。”康熙二十二年,施琅平台湾,尽数收缴居台皇族宗室的谱牒和印信。康熙迁明宗室移民于内地山东、河南等省安置。计有辽藩宁靖王朱术桂,鲁监国朱以海及遗腹子朱弘桓,泸溪郡王朱慈(火+著)、泸溪郡府将军朱慈某、奉新郡府将军朱慈(火+广)、奉南郡王朱和睦、益王朱怡镐、舒成郡王朱慈(火+喜)、乐安郡王朱义浚、巴东郡王朱尊(氵+柬)等。

雍正二年十月,封明代王朱彝之后朱之琏为一等延恩侯,入正白旗,世奉明祀。崇祯时,朱彝为洪承畴监军驻军于松山,洪承畴军败,朱彝与其侄朱文元被俘,投降,入汉军镶白旗,其祖朱廷赦获封爵阿思罕尼哈番。第十二代延恩侯朱煜勋在清亡后一直追随于溥仪左右。

编辑本段清 溥仪
宣统三年十二月,溥仪逊位。依皇室优待条例,皇帝尊号不废,行清正朔,车骑服饰一如旧制,民国以外国君主礼待之。

民国五年七月,张勋于康有为等奉溥仪复辟。12月,溥仪再次退位。民国十二年,冯玉祥派鹿钟麟带兵入紫禁城,将溥仪驱逐出宫,居北府。去皇帝尊号。不久,迁居天津张园和静园。民国二十二年,溥仪于长春登极,即皇帝位,年号康德。民国三十三年,为苏军逮捕,囚禁于伯力。

国朝立,苏联政府于1950年将溥仪移交国朝,拘禁于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1959年特赦。1964年,溥仪成了全国政协委员,1967年10月17日2时30分因患肾癌、尿毒症、贫血性心脏病逝世於北京。

2002年,清室后代上溥仪谥号曰“愍皇帝”,庙号“恭宗”,尊骨灰奉安处为“献陵”。尊婉容为“孝恪愍皇后”,谭玉龄为“明贤皇贵妃”,李玉琴为“敦肃福贵妃”,李淑贤为“孝睿愍皇后”。

不听进谏的:夏桀,商纣王,周幽王,吴王夫差,宋徽宗等等等基本上历史上被灭国的都是不听进谏的
听得进谏的:夏禹,商汤,周武王,越王勾践,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忘了她的国号了,只知道是周,但是具体她是周什么帝忘了),朱元璋,努尔哈赤等等

亡国之君中,李存勖,苻坚是不听劝谏导致亡国之祸的典型,李存勖宠信伶人,乱杀忠臣,苻坚一意孤行,执意伐晋,最后都落得惨死的结局,葬送了好局。还有商纣王,周幽王等等。
听得进谏言的典型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古代帝王里享有兼听则明的美誉,实际上历代明君都在重要的问题上善于纳谏,昏君也基本上都在决策上有不停劝谏的过错。

亡国之君中,李存勖,苻坚是不听劝谏导致亡国之祸的典型,李存勖宠信伶人,乱杀忠臣,苻坚一意孤行,执意伐晋,最后都落得惨死的结局,葬送了好局。
听得进谏言的典型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古代帝王里享有兼听则明的美誉,实际上历代明君都在重要的问题上善于纳谏,昏君也基本上都在决策上有不停劝谏的过错。

亡国:夏桀、商纣、周幽王、夫差、项羽、陈后主、朱允炆
纳谏:勾践、刘邦、刘备、李世民、赵匡胤

  • 历史上因不听取谏言而导致灭亡的国家,并留事例!一定要有事情
    答:;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劝谏,吴国被越所灭;伍子胥是楚国人,因牵涉宫廷斗争 受到迫害,父兄被楚王杀害,惨遭灭族。伍子胥忍辱负重,一心想复仇,辗转逃亡至吴国,在集市上吹奏乐器,以抒发自己的志向,寻找可以合作灭楚的君主。经过观察他发现吴国的公子光有大志,之后就辅佐公子光,发动政变,杀掉当时的...
  • 梁武帝文武双全又是一个有所作为的君主 最后为何会成为亡国之君
    答:萧衍,南梁的开国君主,中国历史上寿命仅次于乾隆的皇帝,《梁书》记载他从“五十外便断房室”,“历观古昔帝王人君,恭俭庄敬,艺能博学,罕或有焉”。他人生的前几十年,文治武功在南朝名列前茅。而晚年又昏聩荒唐,终令后世取笑千载。1、萧衍文武双全,曾经也是个有所作为的君主 萧衍出生于464年...
  • 我国古代皇帝中十大名君,十大昏君分别是谁?
    答:3。萧衍 (南梁武帝)理由:在位48年,不想当皇帝,只想做和尚,数次舍身入佛寺,大把大把得施舍钱财给佛寺,搞得国库空虚。最后引狼入室,招纳北朝侯景。侯景叛乱攻入健康。侯景的叛乱虽然最后被镇压,但南朝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无法与北朝争锋。4。赵佶 (宋徽宗)理由:宋徽宗诗书词画均为一代宗...
  • 一双象牙筷子怎样推理到亡国?
    答:纣王请人为自己精制了一双名贵的象牙筷子,箕子见了,就十分担忧。他认为,纣王一旦有了象牙筷子,就再也不会用陶罐土碗盛饭菜了,一定要用明犀碧玉做的杯碟来想配;用了玉杯和象牙筷子,就绝不会用来盛粗米蔬菜,务必装象尾和豹胆一类的山珍海味;吃了美味,就再也不会穿粗布、住茅屋,一定要穿...
  • 介绍一下李后主
    答:李煜根本就听不进去。文武大臣们也只好随他一起等着北宋军队来收拾南唐了。 降格求安定 在北宋灭掉南汉后,李煜异常恐惧,上表给宋太祖,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然后又自己把政权降格,他下的书不称诏,改称为教,中央的行政机构也改变了称呼,如尚书省改称司会府。 虽然不喜欢大修武备,不北伐,但李煜词的成就却很大。
  • 第一个亡国皇后,被骂千年,她到底是名副其实还是背黑锅?
    答:历史上有很多皇后,有的母仪天下、名垂千古,是皇帝和百姓们心中的白月光,有的祸国殃民、遗臭万年,是造成亡国之痛的罪魁祸首。我国第一个亡国皇后是明朝的妺喜皇后,说她是亡国祸水,真的是名副其实,一点都不为过的。因为她皇帝不理政事,大臣无法谏言,战火不断,名不聊生。妺喜,生卒年不详,...
  • 晏子春秋全文
    答:【景公饮酒七日,不纳弦章之言,晏子谏 第四】 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弦章谏曰:“君欲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废酒也!不然,章赐死。”晏子入见,公曰:“章谏吾曰:‘愿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不听,又爱其死。”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桀纣者,章死久矣!”于是公遂废...
  • 古代宦官本是皇帝身边的下人,为何能够获得权利呢?
    答:排名第二的应属赵高赵高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此前赵高本为赵国皇室的生疏列侯徒弟,秦国将赵国亡国,他的母亲因触犯刑法遭受处决后身体残缺,因而赵高对秦国深恶痛嫉,当秦始皇病逝之际,伪造谕旨,改立胡亥为王。应对几乎只知道享受的胡亥而言,治理国家等同于“脑壳痛”。他爱玩,而赵高恰好是抓住这一...
  • 翻译“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_百度知...
    答:假使拿东方诸侯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
  • 关于金陵著名的诗句
    答:唐代安禄山之乱,迫使唐玄宗迁蜀避难,太子即位于灵武,李白也因永璘王事件被流放到夜郎。李白年轻时豪情万丈,希望能替国家做一番大事,但始终不曾得到皇帝重用。 安史之乱,眼见大唐江山,遭胡兵蹂躏,李白心中的感慨可想而知,于是他写此诗时首句用:「凤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引出全诗,因为传说中,凤凰鸟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