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中的道理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告诉人们应该勇于正视现实,直面个人灾难、社会危机,及早采取救治措施。

《扁鹊见蔡桓公》

战国韩非

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译文:

扁鹊进见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站了一会儿,扁鹊说:“您在肌肤纹理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蔡桓公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本领。”

 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时医治将会更加严重。”蔡桓公不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蔡桓公又没有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蔡桓公于是特意派人问他。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

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辖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医治的。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过了五天,蔡桓公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蔡桓公于是病死了。

扩展资料:

1、文学赏析

《扁鹊见蔡桓公》以桓侯病情发展为主线,结构流畅紧凑、跌宕有致,逐步将说理推进。作者采用三迭式手法,通过描写扁鹊的多次谏劝深化了主题。

另外,扁鹊的反复劝说与桓公不以为意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不费矫饰之功便刻画出人物的不同特点:扁鹊尽心负责、医术高明,而桓公骄横自大、不知变通作者旨在提醒人们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要懂得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不要讳疾忌医。

2、名家点评

辽宁省作协主席王充闾:短短篇幅里,塑造了两个个性鲜明的古代人物形象;寓爱憎、褒贬于事实叙述之中,并不直接说出;过程的叙述,层层递进,曲折有致,引人入胜。(《充闾文集·古文今赏》)



  • 扁鹊见蔡桓公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从扁鹊见蔡桓公可以学到什么
    答:1、阐明防微杜渐的重要性,批评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以警示人民。2、良药治病,良医治功。要正视错误,及时改正,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3、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明白如何看待正在发生的事情,未雨绸缪,对于疾病要及时医治。4、告诫世界,尤其是政界人士,要勇敢地面对现实,面对个人灾难和社会危机,尽快...
  • 《扁鹊见蔡桓公》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扁鹊见蔡桓公》
    答:《扁鹊见蔡桓公》是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讲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最后病入骨髓、体痛致死的寓言故事。意在告诫世人特别是为政者,应该勇于正视现实,直面个人灾难、社会危机,及早采取救治措施。作者在阐释道理、叙写过程中,赞颂了扁鹊之神智而鞭挞了蔡桓公的固执、愚顽,简单的语言传达...
  • 扁鹊见蔡桓公的道理
    答:说明病必须及早治疗,不要讳疾忌医,以致发展到不可挽救的地步;对待错误、缺点要防微杜渐。否则会产生无可挽回的后果。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
  • 扁鹊见蔡桓公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扁鹊见蔡桓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1、不要盲目相信自己的判断,要重视别人的建议,尤其是他人的专业意见,不能因为一时的得意忘形,导致可能无法挽回的结果。2、应该善于认错,知错就改,同时说明要注重身体,注意自己和别人的健康状况。故事讲述了扁鹊三番五次劝告桓公,而桓公却不听信,最终导致病重而无法...
  • 扁鹊见蔡桓公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答:(有了疾病要及时医治,不能讳疾忌医;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要正视错误,及时改正,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2,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要防微杜渐,以谨慎和审慎的态度正视生活中的"小事"。)
  • 扁鹊见蔡桓公的启示是什么?
    答: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作者在阐述道理、叙写过程中,赞颂了扁鹊之神智而鞭挞了蔡桓公的固执、愚顽。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 扁鹊的医术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扁鹊见蔡桓公》节选自《韩非子·喻老》。本篇是主要说明扁鹊见蔡桓公,为蔡桓公治病,蔡桓公却不信任扁鹊,造成最后身死的故事。本文为著名篇章,已选入课本: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等。原文: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
  • 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扁鹊第一次拜见蔡桓公,并告诉蔡桓公,他得了病。要及时医治。蔡桓公不听。几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蔡桓公,并告诉他,他的病发展到皮肉间不治会更严重。蔡桓公还是不听。十几天后,扁鹊又来了,还是说了同样的话:您的病发展到皮肉之间了,不治可能会还要严重。蔡桓公还是不听。扁鹊再次来拜见蔡桓公...
  • 读了扁鹊见蔡桓公有什么感想
    答:韩非子·喻老》中记叙了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讲扁鹊几次拜见蔡桓公,发现其病情不断恶化,并屡屡劝其医治,都遭到对方傲慢拒绝,蔡桓公从而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各位读了这则寓言故事,恐怕都认为蔡桓公太蠢,蠢得可笑.殊不知.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蔡桓公一样对自己的言行、品德中的小病不能及时“...
  • 扁鹊见蔡桓公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扁鹊见到蔡桓公发现他有点小病便提醒他,蔡桓公不以为然。之后扁鹊再三拜见蔡桓公并提醒他,蔡桓公非常的不悦,以至于最后蔡桓公病痛时寻扁鹊,扁鹊知无药可救早已逃之夭夭了。本文通过记叙蔡桓公因讳疾忌医最终致死的故事,告诉了人们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虚心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