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入门先怎样做第一步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3
学佛修行第一步应该怎么做

  在当今时代,很多烧香拜佛的人,并未受过三皈依,却自称是佛教的信徒。我们虽不必否认他们的信仰,但按照佛教戒规的要求,如要信佛,应从皈依三宝着手。皈依三宝虽为进入佛门的第一步,但如不走第一步,岂能走出第二、第三步?要走第二、第三步,必定先从第一步开始。佛弟子的次第,是以所受戒法的层次而定,皈依三宝,是最先入门的基层。在家居士分为三皈、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一切戒皆以皈依三宝为根本。皈依三宝既是入佛信佛的第一步,佛教不舍一切众生,故对请求皈依者的尺度放得特别宽:六道众生,除了地狱之中受苦太大太多者无暇皈依三宝外,其余的不论人、天、神、鬼、畜,只要发心皈依,佛教无不接受。
  还有人以为自己已有看经的能力, 自己可以直接向佛经之中探求成佛之道,所以不必皈依,同样可以得到学佛的受用。这在理上说,似乎可以通融,但从事相的规制上说,那就错误了。佛经是由佛陀所说(也有是出于佛的弟子们所说),再由佛的出家弟子们结集成编,传之后世;如说只知佛经而忽略了说法的佛宝,以及流传法宝的僧宝,充其量,只是皈依了法宝,这是忘恩的行为。佛教虽以法宝为主,解脱之道,皆由法宝流出,但是法宝之产生,必须佛宝与僧宝为之完成,所以三宝是不能分开的。
  受皈依,既是形式上的问题,更是心性上的问题。受皈依时,不仅口中念着,身体拜着,心里还得想着。主要还是在于心的领受——纳受三皈戒体,戒体须由先已受了皈戒的人,师师相传,这是法统的一脉相承,在凡夫而言,不能无师自证,所以在正常情况下三皈依不得在佛菩萨前自誓自受,更不可以只交一张像片办个皈依证而不举行仪式。由此可知,求受三皈依的庄严性和重要性了。
  有些人尚未信佛,但对佛教颇有好感,他们却不愿意马上皈依三宝,由于教理不明,他们唯恐皈依之后,会受到约束,或者认为皈依之后会无法摆脱,所以他们对皈依持谨慎观望态度。但是,学佛必须从皈依三宝着手,如果仅仅观望,终究是站在门外,想在门外多懂一些佛理,那是不切实际的。佛教是智慧的宗教,佛门不是牢笼,而是解脱大道,皈依之后,如会受到约束,佛门也就不能称为解脱之道了。佛教固然希望人人皈依三宝,并自皈依开始,一直走向成佛之境。但假使由于根机的差别,不能接受佛法的胜义,不能如法遵行的话,皈依及受戒之后,也可放弃信仰而舍戒走出佛门。佛门来者不拒,去者自由,一切无碍。尤其难得的,走出佛门之后,佛教的慈悲之门,永远开着,随时欢迎浪子回头。
  把牛奶积储在牛的乳房里:从前有一个人要在一个月以后宴客,需要大量的牛奶,所以要在事先预备起来,使临时不致缺少供应。他心里想:“如果把牛奶从牛身上取下来积储,就需要有很大的木桶,而且也应该考虑到把牛奶放在木桶里日子久了容易坏。不如把它放在牛腹里,到宴客那天一并来取,那就既省事,又可吃新鲜的牛奶,不是再好没有了吗?”因此,他就把他所养的那一头奶牛和正在吃奶的小牛分开,也不每天去挤奶了。一个月以后,宴客日子到了,他就把奶牛牵来,正要取牛奶,使客人们喝到新鲜的牛奶,可是不论怎样用功,一滴牛奶也取不下来,当场给客人们讥笑了一顿。
  这个故事比喻:那些对佛法有好感,想学佛却又表示:“我现在很忙,等我有了钱,等我有了闲,等我拼出个成果,等我五十岁以后……就可以一心一意地学佛修道了”。可是,将来几时来?陈健民先生有言:“汝若说出离也要个时节因缘,等我三年五载,料理家事,再行出离可也。请问你自己有何把握再活三年?阎王可准你请三年五载的假期否?”我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无常,布施也好,持戒也罢,都想着等我有了条件再好好去做。其实,现在若没有,以后恐怕也不会有。破灭,会比将来来得更早一步。对该做的事我们应该把握时间,及时来作,否则不就和那个把牛奶积储在牛的乳房里的愚人一样吗?
(责任编辑:慧通)

首先,搞清楚佛教历史的流传,古代佛教以及现今佛教的差别。可以看许楚群的略述印度佛教史,渥德尔的印度佛教史。
2.理解释迦佛陀本人。 可以看亲近释迦牟尼佛--从巴利经藏看佛陀一生。作者髻智比库。

弄明白了以上两点,在了解佛的过程上才可以以最短以及正确的理解去了解佛。

接下来才是三皈依五戒,禅定,修慧。 如果只是把佛法当做一门学问,而不是把佛法视为‘真理’,那么搞懂以上两点就好了。如果是要修学佛法,深入佛陀的教导,那么持戒,禅定,修慧才是重点。


南传大般涅槃经--第四章


04 佛陀在班达镇时亦向诸比丘如是宣说圆满法语:「此为戒,此为定,此为慧。修戒则定有很大利益与果报,修定则慧有很大利益与果报,修慧则心从漏得解脱--欲漏、有漏、见漏及无明漏。」


没有持戒,禅定,修慧,只凭着看佛教理念,那只是看佛,而不是学佛,修佛。 那种感悟只是‘误’,而不是‘悟’。

修行要避免这四个极端,要记得:第一过度的感性;第二过度的理性,第三过度的精进,第四麻木不仁,也是过度的心无活力。要避开这四个极端,行于中道。修行要靠三样:正确的目标,正确的方法,还要正确的心态。这三样如果都是正确的话,那么我们用功就很能够得力。

持戒,禅修,修慧的资料,在下的空间都有。可以去看看。

佛法要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开始学起,明白种种基本概念,经典的书籍有《百法明门论解》和《大乘五蕴论》,这两本基础的唯识宗论著篇幅不多,专门讲种种法相基础,学完之后至少对佛教会有点概念。

学完这两本论之后,看自己喜好,如果喜欢大乘,就继续学八识规矩颂和成唯识论,成唯识论学下来后,大乘佛教基本通达,种种概念极其之间的联系会一清二楚。

其中有一个论特别提一下就是辩中边论,这个论算是古义唯识里比较短小精悍的著作,想了解一下古义唯识可以把这本论以及安慧论师注解的唯识三十颂学一下。

如果喜欢小乘,可以学习俱舍论,俱舍论学完之后就会发现小乘佛教并非大乘佛教所讲的劣根性,因为俱舍论的博大精深基本超越了大乘佛教。

如果喜欢实修,可以学一下南传佛教的清净道论,清净道论对实修的理论指导是所有经论中最细致入微的,不看清净道论不晓得什么叫实修,汉传佛教大部分的实修基本上都是错误的。同时也应该大概了解一下佛教的历史,以及各个宗派之间异同。



扩展资料:

佛学入门的注意事项:

1、佛教讲究信、愿、行的结合,因此诵经时要对经文深信不疑,要发愿护持三宝(佛法僧)或忏悔业障,要注意日常修行,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修学并重。

2、念经时面南正坐或面南而跪效果更佳。

3、念经时要出声,默念收效甚微,念诵时间90分钟左右最佳。



先不着急,你先搞清楚什么是三界六道及轮回,再研究这些理轮是否成立,或者有没有更合理更厉害的依靠,选择正确的信仰比什么都重要,选错行最多是失业,选错信仰可是选择永远的归宿。
我个人就认为三界六道轮回理论根本不靠谱,原因:
1、假如六道轮回存在,那么人道轮回其它道必须经过死亡,释迦牟尼出三界也活了79岁死了。可是基督教的耶稣可以让别人从死里复活,自己也死后三天复活,这样看来耶稣是控制六道轮回的,耶稣可以自如从神道到人道,又从人道到地域道,又可从地狱道到人道,很自如,那我宁可信耶稣也不要信佛。
2、佛教说只有成佛跳出三界才不轮回,但是成佛后如果心生杂念还会还俗成人,继续修练变成佛。那也就是说成佛还是不靠谱,还会还原成人。那么六道是小轮回,三界是大轮回,成佛又有什么意义?
……

静下心来学做人,耐心观察你身边学佛人的日常生活,亲近三宝。这是第一步,学佛修行一定要有正知正见,不要盲目跟风。通过第一步来确定这是否你将为此信仰确定为自已的精神导航,将走上‘自利利他,奉献人生’道路。
南无阿弥陀佛

树立正见最重要,建议先以《愣严经》入手,再以《法华经》为究竟,最后参阅其他经典,选一个适合自己的法门,一门深入。

首先我不评价耶稣,因为不了解。信仰自由,当你想有所依靠时,选择哪个?正确的认知才能引领你做正确的选择对吧,而选择其次,正确的认知首要。正确的认知是什么?是看几个名词解释叫正确认知,还是崇拜某人,某人的见解就是正确认知?几个名词若能明白佛陀在说什么,那人人都可以用伟大与佛陀齐名,几千年下来多少大德大能研究佛陀在说什么之后无不承认无人超越,因为没看懂或者听不懂就说假的,不如通过学习经典理解经义之后再下判断,某人见解,几个名词,信仰这样选择不是盲从就是草率。言语过激之处还望海涵。

  • 女众出家前须知
    答:因为出家后您需要面对更繁琐、更复杂的人事,需要担负更多的责任;而且在没有信仰和实证经验的情况下,素食乃至过午不食、日中一食、凌晨课诵、暑天严服等规矩可能会带给您巨大的身心困扰。建议您可以先找来一些佛学入门书籍看看,了解之后再决定是否信仰佛教,之后进入第三条。 按: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
  • 我想修心,希望提供一些视频或者书籍
    答:你属于初学者,如果说念南无阿弥陀佛可能未必能摄心。如果念篇幅多的经文你必然坐不住。所以大乘经典不适合你。如地藏经,无量寿经之类。所以我认为心经最适合你。念一遍只需30秒 不需要你背诵 只要你每天起床后和睡觉前坚持念就可以 刚开始时先念21遍。一周后加至49遍。念的时候尽量集中精力,排除...
  • 道学与佛学入门书籍
    答:佛学入门:《楞严经》,不过楞严这一关,其他经别想弄懂。道学入门:《老子》、《庄子》、《周易》。其他就别看了,没多大用处。
  • 佛学入门相关书籍有哪些推荐
    答:这是学习佛法的第一步。这本小册子言简意赅的阐述了佛法的产生、发展和传播的过程,重点介绍了佛法在中国的流变过程,非常值得一读。2、《为居士说居士法》作者:印顺法师 出版社:中华书局 印顺法师(1906-2005)是当代著名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一生倡导人间佛教,著书四十余种,共计800多万字...
  • 佛学入门:为什么开完追悼会后要从火圈上跨
    答:有的人很聪明,去参加完朋友、亲人的白事、离开追悼会后不直接回家,而是先到超市或大商场去转一转,让繁闹的人流冲掉身上的秽气阴气。从玄学来说是完全对的,也并不和现实生活的习惯冲突,也不难做到,所以不管信或不信,还是这样做比较好。顺便还给你讲一个佛学入门知识:许多人为了纪念亡故的亲人...
  • 我想把佛教作为信仰,应该怎样做?
    答:我想把佛教作为信仰,应该怎样做?请问我应该先读那些书?应该去哪里,怎样才能把佛教作为信仰?我在北京,需要去什么寺庙呢?... 我想把佛教作为信仰,应该怎样做?请问我应该先读那些书?应该去哪里,怎样才能把佛教作为信仰?我在北京,需要去什么寺庙呢? 展开
  • 跪求高人指点,什么方法可以参悟真正的佛法;但是可以不用出家,不用吃斋...
    答:你可以做一位在家修行的居士,如果想系统地了解学习,建议你可以问问周边寺院的传承,像华严、贤首、天台、藏密诸派的传承都是很殊胜的,找到后做三皈依请受居士五戒;汉传的居士是不强求吃素的,藏传则没有吃素的传统,至于六斋日的八关斋戒能坚持就尽量,随缘不可强求;学佛具体方法你的问皈依的师父...
  • 梦到佛祖,怎样就算信佛
    答:一、皈依三宝可以使人生更多彩多姿,更踏实安全。二、你要丰富人生,必须先要皈依三宝。三、人生不能没有信仰,踏出信仰的第一步-皈依三宝!四、一生的转捩点,转迷为悟、转邪为正、转恶为善,就是要皈依三宝。五、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大事,就是皈依三宝。六、皈依三宝是心灵的依靠;皈依三宝是永恒的宝藏。七、皈依...
  • 我从佛学入门那里知道了随缘了业这句话一直不明白请师兄告诉我是什么意...
    答:随缘——就是坦然面对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遭遇,是福,不傲慢,是祸,不怨天尤人。了业——了结自己过去所做的恶业果报。比如,前世骂过某人,今生遇到他,必然会被他骂,我们佛弟子,遇到恶缘时,应该忍让,宽容,坦然接受,这就等于把过去的恶业了结了。如果针锋相对还击,就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 ...有些人会不开智慧?有什么坏处?日常生活中怎样做可以开智慧?谢谢...
    答:佛陀是开大智慧的人~ 开大智慧 在佛教中叫做 般若 开智慧知道宇宙人生真理, 人都可以开智慧 有些不会开智慧 是因为他不想这些问题~不想开 安于现在的生活,不开智慧的人 人生就是无头的苍蝇~ 生活就是烦恼 不知道 幸福是什么 高兴是什么 生活完全颠倒 惧怕死亡 认为人死如灯灭,开智慧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