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深水港的建设对长江口生态系统有何影响?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洋山深水港工程对构建长江物流大通道有什么重要意义?

海洋山深水港的建港条件及其港区工程组合特征,分析洋山港建成后的地域空间作用。建成后的洋山港水深达15 m以上,并由32.5 km长的东海大桥连接洋山深水港区和上海芦潮港物流园区,可以解决上海河口港不能停靠第五、六代集装箱船的问题,改变了上海港的格局。同时提高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东北亚地区港口中的竞争力,带动了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及全国的经济发展。

1、加快多式联运系统的发展。

据有关资料介绍,上海70%左右的国际集装箱是通过汽车集疏的。到2010年,上海货运吞吐量将达到10-12亿吨,其中货运将突破3.8亿吨,比2005年增加20%,货运市场需求非常旺盛。作为上海目前唯一的陆路口岸和陆上货运交易中心的西北物流园区,要加强对货运市场的流量预测和流向研究,从目前的货运、配载、仓储、停车的有形交易市场向更高层次的,为多式联运提供服务的集物流科技、研发、交易、培训、会展、商务、咨询、法律于一体的现代物流综合服务区发展。利用洋山深水港物流业的国际网络和经验,引入最新的资讯与增值服务,与洋山港建立多式联运的联盟机制,通过相互合作建立起区域乃至全球性的电子物流平台。以铁路、公路、水路为集疏支持系统,成为国际货物集散中心之一。

2、提升园区的综合能力,参与国际物流业的竞争。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港口(包括空港、陆港)作为全球供应链中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中心节点,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其中能力的提升和功能的具备是至关重要的。从2004年开始,我区已向国家海关总署申报设立西北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我们还要花大力气和不懈的努力,争取保税物流中心早日获得批准。只有在陆港功能和管理政策上取得突破,我们才能以完备的政策,科学的管理,高效的运作来提升西北物流园区的综合能力,为企业提供手续简化、通关便捷、物流畅通、运作高效的软环境,吸引更多的物流集聚,为多式联运,国际中转提供保证。

3、充分利用保税物流中心的政策优势开展国际配送和出口加工业务。

一旦海关总署批准设立西北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就可在园区的特定区域设立仓储物流区和出口加工区。在仓储物流区的配送库场可进行货物的分拣、分配、分销、分送等分拨配送业务。进境保税货物进入保税物流中心后可进行商业性简单加工,批量转换后向境内、外配送。采购进保税中心的国内货物,可以进行出口集运的综合处理或商业性的简单加工,并向国外分销。我们可利用这一政策为麦得隆、家乐福、乐购等中外合资的大卖场提供服务。同样在出口加工区可开展加工贸易,进口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进入保税中心可予保税,保税货物和采购进中心的国内货物可以在进行加工、装配后出口;需销往国内市场的,按货物的实际状态进行征税,办理进口手续。此举可为我区大批三资企业和桃浦都市型工业园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业务发展提供便利,可使我区在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中找到一条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也可以推动西北物流园区与洋山港在国际物流和配送业务之间的互补、对接。

4、物流园区与工业园区有机结合,形成产业链,通过供应链关系来引领物流的发展。

由于物流市场竞争加剧,其结果是市场集中度提高和细分化深入,导致专业分工加快,出现了诸如汽车物流、医药物流、烟草物流、粮食物流、冷链物流、家电物流、书刊物流等更加专业的物流企业。各类物流企业根据功能定位,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向产品线与产品线,供应链与供应链竞争的方向发展。我们要注意对供应链管理战略的研究,利用桃浦地区建设的另一特色――都市型工业园区的优势,将两个园区的功能结合起来,通过供应链管理来引领物流的发展。这一点在桃浦的发展历史上已有过成功的先例:当年他们从引入APW开始,依靠供应链的关系,又相继引入施耐德电器,施耐德物流和科尼起重。今天仍应吸取这一成功经验,借物流园区之力发展工业园区,又依靠工业园区企业的大量物流业务为物流园区提供新的发展空间,真正实现物流园区和工业园区的联动发展。通过区内联动为区港联动提供坚实基础。

5、加强管理,尽快改善园区周边的环境状况

西北物流园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已花了大量财力,配套设施基本齐全,但在管理上和为企业提供服务上还有不尽如意之处,环境品质仍与其它地区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道路交通问题,存在道路网络建设不足,通向园区的道路时常处于拥堵状态,给出入园区带来不便。不少人担忧交通可能会成为园区发展的一大瓶颈,提请各级政府加以关注。当前,在道路数量无法增加的情况下,应加大管理力度,特别是对货运车的行驶管理和路况路貌的整治要加大力度,坚持不懈。

中共上海市委八届八次全会要求我们“抓住并切实用好机遇,激发创造活力,转变发展模式,创新发展体制,从各个方面将中央提出的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落到实处”。洋山开港后,对国际物流的发展是个机遇,我们要紧紧抓住并用好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牢牢掌握西北物流园区发展的主动权,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园区物流业的发展。

洋山深水港位于杭州湾口、长江口外的浙江省嵊泗崎岖列岛,由大、小洋山等数十个岛屿组成,是中国首个在海岛建设的港口。

其有利条件有:

1、区位优势:洋山港西北距上海市南汇芦潮港约32公里,南至宁波北仑港约90公里,向东经黄泽洋水道直通外海,距国际航线仅45海里,是距上海最近的深水良港。交通便利,靠近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有充足稳定的客户来源。

2、地理环境:洋山港具备建设-15米水深港区和航道的优越条件。洋山海域潮流强劲,泥沙不易落淤,海域海床近百年来基本稳定。能确保船舶航行及靠离泊安全。港区工程方案经过模型试验反复论证,表明工程实施后,对自然条件基本无影响,能维持原有水深,而且大小洋山岛链形成天然屏障,泊稳条件良好。

3、带动周边航运发展:洋山港的建成,可以使上海的航运摆脱河口的限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持续高速增长。但由于航道水深不足、深水岸线资源缺乏,以及集装箱码头吞吐能力缺口较大等问题。洋山港建成后,改写了上海没有-15米以上深水航道和深水码头的历史,第五、第六代集装箱船可以全天候满载进港作业,将长江流域、黄浦江的贸易与世界贸易联系了起来,盘活整个长三角的经济发展。

河口滩涂湿地、河口岛屿湿地、湖泊河流低洼湿地、人工湿地构成了上海湿地的总和。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有着得天独厚的河口滩涂湿地资源,建国后上海共圈围滩涂840平方公里(126万亩),使上海的土地面积扩大了14%。近几年来,上海市的滩涂资源一直保持在吴淞基面0米以上667平方公里(100万亩)、-5米以上2400平方公里(360万亩)数量上。上海的滩涂资源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中有着其独特的作用和地位,如何把上海河口地区丰富的滩涂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和生态优势,来增强国际大都市的综合竞争实力,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本文首先根据长江河口的特点,分析了圈围河口滩涂与一般围河和围湖工程的不同之处,揭示了历史上长江河口泥沙淤积成陆的规律。其次分别就合理圈围滩涂对上海国际航空港建设、上海航运中心深水港后方基地建设、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现代化农业生态园区建设、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治理长江河口等方面的贡献展开了讨论。最后,从河口滩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观点出发,针对当前河口滩涂资源在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存在的矛盾,分别就强化法制观念,提高保护意识;确立合理利用的动态保护原则;编制开发利用规划,实现滩涂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促淤力度,优化生态环境;实行河口滩涂资源的长效管理,做到经济、社会、生态三种效益共同提高;加强科研工作,减小负面影响等方面作了论述。通过分析研究,本文认为:没有滩涂,就没有上海的昨天;没有滩涂,就没有上海的今天;充分发挥河口滩涂资源的区位优势,去建设上海更加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保护 利用 滩涂 资源

1. 上海地区的河口滩涂资源不同于一般的滩涂资源
长江河口与东海直接相连,因此上海地区的河口滩涂圈围工程不同于内陆地区的围河或围湖工程。内陆地区围河或围湖工程最为明显的后果是造成排洪通道不畅、破坏调蓄洪水的能力而引发水灾,因此我国的法律法规是严禁此类滩涂的围垦(已围垦的还得还湖还泽);而上海地区的长江河口处在长江的末端,不存在影响泄洪的问题,只要科学规划、适度圈围、协调好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便可取得土地资源来扩展弹丸之地上海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
根据历史资料,约四千年前,宝山、浦东、南汇的全部及嘉定、闵行、奉贤的大部分都不存在,崇明岛的形成则距今更近,上海滩上海滩,顾名思义上海这座美丽的城市就是建立在河口滩涂上的。上海市土地面积的62%是近二千年来由长江泥沙堆积而成的,上海城区这个地理位置,二、三千年前还是汪洋一片,潮起潮落的水流运动,使长江挟带的泥沙淤积下来形成了滩涂,前人渔民发现了这块“新大陆”,便通过圈围滩涂安营扎寨,从小渔村的形成至解放前成为了十里洋场冒险家的乐园,今天上海已建成繁荣昌盛的国际大都市。上海有着悠久的滩涂文化。
长江河口有着其本身的发育模式和演变规律,长江入海口从传说中白娘子与许仙因深厚爱情而大闹金山寺,使海水猛涨的所在地镇江一带移到今天的上海,长江河口滩涂发育处在大自然的动态变化之中,历代劳动人民根据长江河口这一演变规律,把淤涨的滩涂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围垦,形成一道又一道的海塘,由此获得生存和发展空间,也使不毛的荒滩成为富饶的黄金海岸,上海大陆海岸线的变迁便是最好佐证。因此上海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是一部十分壮观的围垦史。没有滩涂,就没有上海的昨天。
2. 建国后特别是“九五”期间本市的滩涂资源在上海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建国以来本市共圈围滩涂131万亩(873平方公里),使上海的土地面积扩大了14%,圈围的滩涂面积约是嘉定、闵行二区的土地面积总和。其中“九五”期间圈围滩涂约18万亩(120平方公里)、促淤滩涂25万亩(167平方公里)。
上海利用圈围的滩涂建立了一大批农场垦区、工厂企业、市政设施和自然保护区,合理开发利用滩涂对缓解上海市土地紧缺矛盾(计入圈围滩涂面积上海还净减少耕地约160万亩)、保证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增强农业后劲、繁荣上海市场、配合市政府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产值增长、稳定长江口河势、改善长江口航行条件、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明显,仅举以下几例,便可略见一斑。
2.1. 航空港建设离不开滩涂
浦东国际机场建设是以浦东开发为龙头,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宏伟目标的需要,“九五”期间本市先后利用滩涂资源为机场圈围造陆28000亩(近20平方公里),构筑起15公里长的安全屏障——海塘,及时为机场建设提供了用地资源,如今浦东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已列入了本市第十个五年计划,正在建设之中。
2.2. 深水港、航运中心建设离不开滩涂
上海港是世界第三大港,其集装箱吞吐量约占全国的1/4, 2001年的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34万标箱,跃居世界第6位。目前上海港多数集装箱码头就是利用黄金海岸的滩涂资源建造的。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的建设是实现上海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目标的基础,为了配合洋山深水港区建设,以超前的意识,“九五”期间及时对南汇汇角处滩涂进行了促淤工程,以加快滩涂的淤涨,目前已圈围成陆土地约2万亩(13平方公里),计划今年在南汇边滩上再圈围滩涂10多万亩(67平方公里),为洋山深水港的后方基地海港新城建设作好了准备,为洋山港区建设奠定了基础。
2.3. 产业结构的调整离不开滩涂
上海市区化工老企业很大程度上污染了本市的环境,结合市区污染企业的搬迁进行改造,在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美化上海的生活环境,力争创建生态城市,全面提升上海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是市政府的既定方针。七十年代,上海利用杭州湾北沿滩涂,建造了产值超百亿元的上海石化厂;“九五”期间,上海又利用杭州湾北岸漕泾地区的滩涂造地1.5万亩(10平方公里),为兴建一个世界级的上海化学工业园区提供了基地。另外世界上最大的港口机械生产基地和我国规模最大、技术设施最先进的大型船舶修造基地也是分别在长兴岛南岸滩涂、浦东外高桥滩涂上建造的。
2.4. 为建设现代农业生态园区提供净土
崇明岛土地一半左右是建国后通过围垦滩涂形成的,这里具有土净、水净、气净的三净特点,上海利用崇明东滩围垦地,建设上实崇明生态园区,上实崇明生态园区将展示世界农业的风采,探索中国农业的方向,成为市政府对海外的一个窗口。
2.5. 利用滩涂资源优势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
历届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本市滩涂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工作,即便在本市土地后备资源压力非常巨大的情况下,为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九五”期间还是从十分珍贵的滩涂中划出三个自然保护区,并从财政中拨出一定经费,对重点保护区进行实质性的启动,强化了生态环境的建设。
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位于崇明岛东部长江入海口,恰好在亚太地区候鸟南北迁徙的东线中部,随着滩涂淤积外延和植被演替的动态变化,候鸟珍禽在滩涂上的栖息、繁衍地也随之变化,因此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是动态的(盐城丹顶鹤保护区由于滩涂的不断淤涨,鸟类日趋减少,其保护区不得不向外海方向平移5公里)。
九段沙湿地(滩涂是湿地的一个种类)自然保护区位于浦东新区对面,九段沙成为“第三代”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称为“第二代”崇明岛)是长江河口演变的历史必然。另外,在长江河口地区的滩涂上还将建设具有“活化石”之称的中华鲟保护区。
绿化对改善城市和区域的生态气候、减轻大气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在市区加快绿化步伐的同时,还利用滩涂围垦地建造了川沙林场、三岔港苗圃及目前为止华东地区最大的平原人造森林公园——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正在建设中的上海世纪森林园、南汇滨海森林公园也分别占用滩涂围垦地1.6万亩(10.7平方公里) 和5000多亩(3.3平方公里)。另外市府下拨专项资金,营造海塘滩涂防护林带,筑起一道平均约20米宽的“绿色屏障”。为了让上海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市政府不但利用滩涂进行了大量的绿化,而且还利用滩涂建造多个污水治理厂和有效减少空中粉尘和防止产生酸雨的电厂脱硫车间。
2.6. 围垦滩涂对治理长江河口的作用
围垦滩涂与长江河口的治理密切相关。20世纪60年代,南支徐六泾河段通过围垦滩涂将13公里的江面束窄为5公里,形成徐六泾节点;70年代通过围垦崇明岛头部的老鼠沙滩涂,就是这二处的滩涂围垦基本稳定了河口的第一级分汊——北支、南支两分汊。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通过围垦把散布在长江南支中数个滩涂沙洲合并连在一起形成了今天的长兴岛,并固定了游动不定的横沙岛,从而使河口的第二级分汊——北港、南港两分汊的分水分沙复杂程度得以降低,近百年来几易入海主航道的主要原因基本消除。今后如科学保护、适度围垦九段沙和横沙浅滩,将更有利于长江口航道的治理。随着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的展开,治理河口的方针从过去“整治、疏浚、围垦”三结合将调整为“围垦、整治、疏浚”三结合,围垦在长江河口治理过程中放在首要位置。
建国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本市滩涂资源开发利用为各条战线、各个行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没有滩涂,就没有上海的今天。
3. 河口滩涂资源在保护与开发利用问题上的矛盾之处
3.1. 滩涂资源是本市唯一的后备土地资源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土地资源与其他资源最大区别在于土地的不可搬动性,上海土地紧缺将是制约本市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为了确保耕地动态平衡,我国执行最严格的用地政策,占用耕地必须占一还一,并用卫星监测全国的用地情况。
本市人均耕地不足0.35亩,是我国人均拥有耕地量的1/5(1.6亩/人),是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11(3.75亩/人),本市的耕地面积确实不能再少了,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但大都市要继续发展,建设需要用地,规划中的城区还要扩展156平方公里(23万亩)。土地从何而来,滩涂资源是本市唯一潜在的土地资源。八十年代,上海市海岸带和滩涂资源综合调查时查明,吴淞基面3米以上滩涂面积13.5万亩,0米高程以上103万亩,-5米以上351万亩;在最近的20年中,上海围垦滩涂44万亩,但据目前的资料表明,上海滩涂面积3米以上经过促淤已达到16.5万亩,0米以上99.5万亩,-5米以上361.5万亩,长江口滩涂资源保持动态的平衡之中。本市河口滩涂资源几十年来基本保持在0米以上100万亩、-5米以上350万亩的数量上,潜力不言而喻,但高滩资源已不多。
3.2. 滩涂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关注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沿海某些地方不适当的围涂使得红树林、珊瑚礁遭受破坏,加上不法分子偷猎、毒杀栖息在本市滩涂上的鸟类,引起有识之士对滩涂围垦的高度警觉。河口滩涂作为湿地的一个种类,我国是《国际湿地公约》的缔约国,保护好本市的河口滩涂,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降解污染物、发展观光旅游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就如何保护本市滩涂资源问题,存在着能否继续对滩涂围垦的疑问。
滩涂资源在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问题上其基本要求(发展为首要条件)与安全要求(提高生存质量,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不能破坏而使生存安全受到挑战)成为了一对矛盾。
4. 如何较好地解决上海河口地区滩涂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这一对矛盾
4.1. 跳出“开发重要还是保护重要”的极端化误区,确立“依法保护、合理利用”的动态保护原则
长江径流年均携带近约4亿吨泥沙进入长江口,其中一半左右在长江口、杭州湾北岸沉积,因此河口滩涂“日长夜大”。 据统计分析,崇明岛北沿年均以142米的速度向北淤涨;南汇边滩0米线的淤积速率年均86米;崇明岛东滩则具有明显“围得快、涨得快”的特点,其年均向东海方向淤涨150米~350米。
由于长江河口地区有着得天独厚不断淤涨的滩涂资源,把荒滩变为良田与绿洲,把初级的自然生态环境改造为更有利于人类生存的高级人工生态环境,可造福于上海人民,社会的发展,对自然界不触动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也不能过度的围垦滩涂,滩涂的生长有一个规律,也需一定的时间,过度围垦不利于上海的生态建设;另外,我国既然加入了国际湿地公约,要树立我国在有关国际公约履行方面健康、良好的国际形象,有助于在国际方面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根据自然保护条例,保护区应兼顾保护对象的完整性和适度性,以及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针对本市的实际情况和上海河口地区滩涂资源不断淤涨的性质,对本市滩涂资源实行动态保护的政策,做到既不追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破坏滩涂资源的生态环境,也不为了片面强调保护滩涂资源的生态环境而抑制本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另外,根据湿地的定义,河口滩涂通过合理的开发成为岛屿,仍属于湿地的范畴,正如崇明岛、长兴岛和横沙岛那样,尽管这三岛早已圈围成陆,但他们还是被列入了中国重要湿地名录之中。合理开发河口滩涂,建设滩涂与河口湿地保护示范区,创建人工湿地生态环境,已列入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中。
4.2. 强化法制观念,提高保护意识
上海1987年就在国内率先以立法的形式制定了上海市滩涂管理暂行规定,1997年上升为管理条例,赋于滩涂主管部门对本市滩涂具有促淤、圈围、利用及保护四大管理职能,上海自1987年以来执行滩涂管理的规定后,使本市滩涂资源在管理和利用方面呈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序开发、有效保护的良好局面,面对21世纪的新形势,要继续加强宣传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重要意义,提高广大市民保护滩涂资源的意识,对擅自围垦的单位和个人严肃处理,确保滩涂资源不受破坏。
4.3. 编制好开发保护规划,实现滩涂资源可持续利用
滩涂资源可持续利用表现为经济持续性、生态持续性、社会持续性,为了实现滩涂资源可持续利用,“九五”期间,本市职能部门及时编制了《上海市滩涂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上海市滩涂开发利用规划研究报告》、《上海市滩涂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问题的生态建设规划报告》,对本市的滩涂资源保护与开发提出六个基本原则,这六个原则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环保部门称之为四一一原则(四结合一适应一协调)。经过分析研究,在保护的基础上,提出至2010年本市促淤滩涂110万亩(733.3平方公里)、圈围滩涂60万亩(400平方公里)的目标任务,在听取各方面专家及部门的意见后,这一任务已列入市政府编制的《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并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最近根据市府对滩涂资源开发与保护要“理顺关系、明确责任、确定目标、加快进度”的指示,本市对原上海市滩涂开发利用规划进行了修编。
4.4. 加强促淤力度,优化生态环境
目前本市高滩资源已不多,但中低滩资源十分丰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在促淤工程中的应用,滩涂的促淤效果将不断提高。工程促淤前期淤厚量达1米/年左右,种青促淤年均淤积厚度达20~30厘米。加强促淤力度,使两种促淤方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一方面使滩涂加快淤涨,为本市加速提供后备的土地资源,走促淤——圈围——再促淤的围涂造地良性循环之路;另一方面滩涂的加速淤涨,有利于滩涂资源的保护,有利于丰富滩涂区域的食物链供各种动植物生息繁衍,有利于海岸带建立良性的生态环境。加强促淤力度,可以做到既在开发、利用、消耗环境中的滩涂资源,同时又在创造滩涂资源、优化生态环境。

4.5. 实行河口滩涂资源的长效管理,做到经济、社会、生态三种效益共同提高
长效管理是新世纪上海面临的新课题,滩涂资源的长效管理是以潜在土地资源为主要对象,把滩涂资源管理的后果导向模式转变到原因导向管理模式。深入探索长效管理的管理模式,力争做到经济、社会、生态三种效益共同提高。(周元生摄于长江农场)

4.6. 加强科研工作,减小负面影响
保护及综合开发利用滩涂资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约束条件较多,因此一定要科研先行,深入研究围垦工程带来的负面作用,力求这些影响通过科学的围垦方案控制在承受能力所允许的范围内。
正确处理好滩涂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这一对矛盾,寻求符合中国国情、本市市情、又符合国际规范的综合、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紧紧围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上海“十五”发展的主线,充分发挥本市滩涂资源的区位优势,建设上海更加美好的明天。
5. 国内外开发沿海滩涂对上海的启示
我国对沿海滩涂的围垦开发有着悠久历史,据记载,西汉吴王开始就利用沿海滩涂进行开发利用,沿海几大河口地区约2亿亩土地原属于古海涂地区,是经过千百年不断围垦形成大陆的。建国以来,我国共围海造陆约1800万亩(12000平方公里)。近年来,我国沿海省市高举“科技兴海”的大旗,把沿海滩涂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作为海岸带开发、向海洋进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的前题下,纷纷制定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滩涂资源的方略,土地资源紧缺的澳门、香港、台湾地区在围海造地方面也得到迅速的发展。
国外海涂围垦开发最早始于荷兰,早在罗马时代,荷兰人开始在北海沿岸进行小规模围垦,1250年至20世纪初,大片海岸沼泽被围垦起来,荷兰有1/3的国土是围垦开发出来的。须德海大堤工程(The Zuiderzee Project)和三角洲工程(The Delta Project)这两项巨大工程称著于世,目前荷兰不再进行大规模的围海造地工程,在提出退耕还海的同时却设想在近海岸带建造海上人工岛。
英国的围海工程是在17世纪通过荷兰的围海技术输入后进行的;朝鲜和韩国利用沿海滩涂进行系统的大范围的围海造陆;日本是个岛国,人口密度高,土地资源贫乏,最引人瞩目的是在沿海兴建人工岛,据最近报道已建海上人工岛80多座;即便是土地资源较为富足的国家,如法国和英国也都有利用沿海滩涂进行大规模与海争地的工程。
综观全球,凡是土地资源不足的沿海国家和地区,都是通过围海造陆来解决土地资源问题的

  • 洋山深水港在上海什么位置???
    答:编者按: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对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洋山港的建设者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奋力拼搏,努力奉献,使工程建设按时保质地推进。 以洋山深水港为核心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成后,将更好地发挥周边一批支线港、喂给港的作用,促进长江三角洲港口的合理分工和协调发...
  • 上海滴水湖的湖泊由来
    答:滴水湖水利配套工程包括春涟河、夏涟河、秋涟河三条链状河道以及赤风港、橙和港、黄日港、绿丽港、青祥港、蓝云港、紫飞港七条射状河道,还有滴水湖出海闸、芦潮引河出海闸、黄日港节制闸、绿丽港节制闸,形成了防汛挡潮、引排自如的水利体系。滴水湖建成后改变了浦东地区没有湖泊的历史,为第九...
  • 修建洋山港的目的是什么
    答:洋山港西北距上海市南汇芦潮港约32公里,南至宁波北仑港约90公里,距国际航线仅45海里,是距上海最近的深水良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位于杭州湾口、长江口外上海南汇芦潮港东南,距离南汇芦潮港27.5公里,距离国际航线仅104公里,是离上海最近的具备15米以上水深的合理港址。优势一:具备建设...
  • 上海港洋山港区四期码头有什么作用?
    答:上海港水域面积3620.2平方公里。其中长江口水域3580平方公里;黄浦江水域33平方公里,港区陆域7.2平方公里。海港港区陆域由长江口南岸港区、杭州湾北岸港区、黄浦江港区、洋山深水港区组成。2016年,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02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713万标准箱。2018年,上海港港口货物吞吐量世界排名第二...
  • 洋山深水港
    答:○2001年2月12日,国务院召开总理办公会议,确定了洋山开发工程。○2001年3月10日,国家计委正式批准立项,在洋山建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3月17日,国家计委对洋山深水港区建设一期工程立项。○2002年3月,国务院通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与开工报告。○2002年4月4日,承担...
  • 上海洋山港对上海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答:上海洋山港对上海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洋山深水港是是世界最大的海岛型深水人工港,港区位于浙江嵊泗崎岖列岛以北,距上海市南汇芦潮港东南约30公里的大海里,由大、小洋山等十几个岛屿组成,平均水深15米,是距上海最近的天然深水港址。港口北距长江口72公里,南距宁波北仑港90公里,向东经黄泽洋水道直通外海,距国际航...
  • 请教关于洋山港的未来开发计划是什么
    答:其次,洋山深水港区的建设为上海港解决了大型集装箱班轮进出港的问题,从而使港口的远洋班轮航线挂靠更加频密。以前,由于长江口主段水深只有-9.5米左右,4,000标准箱以上的大型集装箱船很难满载进出港,而原挂靠外高桥码头的欧洲航线班轮目前已全部移至洋山港区。有业内人士分析,大的船公司更乐意...
  • 上海洋山深水港是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吗
    答:港口北距长江口72公里,南距宁波北仑港90公里,向东经黄泽洋水道直通外海,距国际航线仅45海里。扼守亚洲—美洲、亚洲—欧洲两大国际航线要道,是上海港的中转集装箱码头,也是上海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工程。洋山港的建设对上海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首先,洋山港解决了上海没有深水良港的问题,...
  • 洋山深水港在哪里
    答:洋山深水港在哪里 洋山港港区规划总面积超过25平方公里,包括东、西、南、北四个港区,按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自2002年至2020年分四期建设。洋山港西北距上海市南汇芦潮港约32公里,南至宁波北仑港约90公里,距国际航线仅45海里,是距上海最近的深水良港,已经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新坐标。2016年...
  • 长江的入海口在哪里 长江口有何生态价值
    答:2、长江口不仅是多种生物周年性溯河和降河洄游的必经通道,也是亚太候鸟迁徙的主要驿站。近几年出现了将大量滩涂湿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的现象,不利于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如何有序开发长江口滩涂资源,合理保护长江口湿地,对于维持长江口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