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少年行二首原文及赏析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7

  李白诗歌《少年行二首》原文及赏析

  其 一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

  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①。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因声鲁句践,争博勿相欺②。

  其 二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第一首所用的故事荆轲刺秦王是人们所十分熟悉的。根据《战国策》和《史记·刺客列传》的记载,秦始皇二十年(前227),作为人质的燕太子丹从秦国逃出后,见秦已灭六国,且兵临易水,燕国危在旦夕,计遣荆轲劫持秦王,荆轲慨然允诺,并结交燕国勇士秦武阳为副手。既至易水上,太子宾客壮行,高渐离为之击筑,荆轲和歌,士皆垂泪涕泣,为之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其歌羽声慷慨。歌毕,士无不瞋目,头发上指。于是荆轲乘车而去,终无返顾。荆轲至秦,见秦王而献图,图穷匕首见,荆轲持匕首刺秦王,不果,反而身死于秦王剑下。

  这是一则慷慨悲歌的动人故事,然而诗人并不是复述史实,也无暇去渲染那悲剧的结局,而是选取荆轲壮别于易水的一刹那,着力表现荆轲的浩然壮气,借以抒发诗人志在奋烈的抱负和关拦不住的纵横意气。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在易水之滨的野外,筑声悲壮,剑舞翩翩,豪饮美酒,歌声慷慨。短短十字,色彩缤纷,声色俱现,意气风发,懦夫增勇。仅以“击筑”、“易水”四字点出荆轲别燕的特定历史场面,不见人而英雄豪气喷然外溢,不呼名而荆轲神采力透纸背。所以下联倒叙荆轲承诺燕太子的重托已是顺理成章之笔。

  “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经过”二字,轻轻落笔,却极传神的写出了荆轲轻身重义的侠骨刚肠。燕太子图谋报秦王,在战国时来讲,是各诸侯国的共同愿望。秦王已吞并六国,势不可挡;六国既灭,唇亡齿寒,其他诸国,危如垒卵。荆轲为卫国之人,漫游经过燕地,与燕太子并没有公往私交,而燕太子一言相求,荆轲便置生死于度外,慨然允诺,并为之立即身体力行,结交燕国勇士秦武阳为助手,壮然别燕,义无返顾。这“经过” 二字深刻表现出荆轲所以能慷慨赴死,正是出于以天下大义为己任的自觉牺牲精神的。也反映出游侠之义并非只是江湖义气,也包含有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浩然正气。对荆轲的这种侠骨刚肠,李白在下面进一步从人生观方面作了揭示: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青春少年只要有一股崇高的抱负、超人的胆识,果敢的气魄,那么振翅奋飞,创立伟业的那一天就会到来。这两句既是称许荆轲年少有为,同时也是诗人理想与人生观的流露。他早就有“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理想,这与他称许游侠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侠客行》)是一致的。在他认为,他就是世上的英才! 诗里所表现的极度的自负与自信,这正是李白的主要品质所在!

  然而英才盖世,未必就能得到世人的理解与赏识。荆轲游邯郸时,“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后来鲁句践之刺秦王,私曰:“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史记·刺客列传》)故而诗人结尾说: “因声鲁句践,争博勿相欺。”“因声”犹言寄语。争博,指因赌博而相争。这两句紧承“奋烈自有时”而来,反映出尽管诗人深信意气少年者必将鲲鹏展翅,但也不得不承认在展翅腾飞之前他们必须忍辱负重这一痛苦的事实。这两句不直说世人应该放远眼光,慧眼识英雄,并爱护他们,却反过来说不要象鲁句践那样欺侮人者最终有愧自叹,这颇有“看谁笑在最后” 的自足自信与自得,显得诙谐乐观,洒脱自如。

  这首诗颇近咏史,实为抒怀。裴斐《李白年谱》把这二首诗编于天宝二年(743),也就是说这是李白四十三岁待诏翰林时,正是李白 “奋烈”之际,此诗正是以荆轲见重于燕王自比,表明自己将有一番作为。

  如果说第一首是在着意刻画出重义轻生、奋发有为的少年形象,而第二首则着意刻画出少年的风流倜傥、潇洒自如和无所羁绊。

  首二句写美少年的高贵风流,并不直写而是用烘托的手法。“五陵年少”写其出生高贵,五陵,本指汉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和平陵,为当时贵族居地。“金市” 写居家富有,洛阳旧有三市,其一为金市,为金银兑换之地。“银鞍白马”,写乘骑华饰。“度春风”,写其优游自在,春风犹如绿色而宁静的湖面,他们在其间随风飘荡,任意东西。这两句不直接写人的音容笑貌,但黄灿灿的金色,亮闪闪的银色,明晃晃的白色,绿油油的春色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绚丽的视觉形象,烘托出一群风流倜傥的英姿少年。

  下二句则由外貌转向他们的气质描写。“落花踏尽”,一个“尽”字,何等畅快,何等纵情;在这美好的春风里,他们日复一日,流连忘返,直到所有的花都落尽;春色领略已遍,再向何处?“游何处”问得妙,正体现出他们游春是漫不经心,足随意行的,何等惬意,潇洒、自适! 云卷云舒,一任自然,何去何从,皆由兴致。

  春游已遍,再向何处?信步所至,望见异域少女的酒店就在那里,他们说说笑笑,来到了酒店之中。同样是漫不经心!“笑入胡姬酒肆中”,一个“笑” 字,极其传神,这群美少年的盎然生气,青春活力,优游自在,无拘无束,全在这一个 “笑” 字中体现了出来。

  这两首诗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手法,写出两种不同的少年形象,却被作者放在了一题之中,这是很新颖别致的。从形式来讲,一首五古,一首七绝,都随内容的要求而来,前者意在借荆轲抒发怀抱,寓意深远,托词温厚,故而适用五古;后者意在描摹少年的气质,力求传神,婉转回环,故而适用绝句,就在形式的选择上也是不拘一格,随意而已,其创作风格与其跌宕不羁的人格是多么一致。从手法来看,前一首借古抒怀,后一首借景传神,前一首的难处在古事与己意的融合上,诗人却能在古人上透出自己的怀抱而抒怀又不离古事,其成功处在选材,他所选取的荆轲的侠气正与诗人有共同之处;选材还指对史料的择取,他剪取的是荆轲别燕那一最能表现出诗人与角色怀抱的那一点。后一首借景传情,难处在景与情的融合上,而诗人抓住尽心游春的这一景致传达出少年们的气质情韵。从内容来讲,这两首诗摆在一起,相映生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李白。前一首偏重少年壮气,奋发有为,后一首偏重少年倜傥,无所羁绊;前一首体现的是人的社会价值观,后一首体现的是人的生命的价值观,这两首迭在一起方才构成完整的人生。



  • 少年行二首作品鉴赏
    答: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瑰宝中,尽管描写少年主题的诗作相对较少,但这类作品通常富有诗意,独具特色。李白的《少年行二首》就是此类佳作的典范。“少年行”是古代乐府中的经典题目,诗人常借此主题歌咏少年的壮志豪情。李白的《少年行》分为两首,分别以五古和七绝的形式,展现出不同的风貌。第一首诗以五言...
  • 少年行二首作者简介
    答:李白的诗歌以深深的情感抒发见长,他以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对人民疾苦的深深关怀,显示出他的人文关怀和高尚情操。他的作品中,自然景色的描绘生动而富有诗意,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展现了他对大自然深深的敬畏和热爱。李白的诗风雄奇豪放,充满想象力,语言流畅自然,音律...
  • 边塞诗少年行四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答:4、赏析这组诗的第一首,写侠少的欢聚痛饮。诗开头便以“美酒”领起,因为豪饮酣醉自来被认为是英雄本色,所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李白《少年行》)饮酒在当时因能激发意气而被视作胜事。“斗十千”语出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按李白也有《将进酒》诗云:“...
  • 少年行三首诗的注释和择文
    答: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李白《少年行》(其二)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尽管专门吟咏少年的诗数量不及模山范水、状物言志之作,但这类诗大都写得富有诗味,颇具特色。上录唐代诗人王维与李白的《少年行》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比较赏析这两首同题之作,...
  • 少年行四首赏析
    答:上一首诗既已写到少年游侠的勇却群敌,那么这一首写朝廷论功行赏,他也理应是受奖的主角了。诗的前三句,极写庆功仪式的隆重和气氛的热烈:君臣欢宴、云台论功、天子临轩、封侯赐爵,正当期待中的主角出场时,领赏者却突然变成了“将军”。这里的“将军”和第二首“初随骠骑战渔阳”里的“骠骑”...
  • 李白 少年行二首其一 鉴赏及翻译
    答:这首诗是少年行其一
  • 杜甫《少年行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答:少年行二首原文: 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倾银注瓦惊人眼,共醉终同卧竹根。巢燕养雏浑去尽,江花结子已无多。黄衫年少来宜数,不见堂前东逝波。 诗词作品: 少年行二首 诗词作者:【 唐代 】 杜甫 诗词归类: 【写景】、【咏物】
  • 《少年行二首·其一》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答:少年行二首·其一王昌龄 〔唐代〕西陵侠年少,送客过长亭。青槐夹两路,白马如流星。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译文西陵的一位少年游侠,在长亭为他人饯行。在那青槐夹道的驿路上,呈报紧急公文的信使骑着白马如同流星一样飞驰而过。听说这是一道来自边关的紧急军事文书,传来了...
  • 赞扬青春少年朝气的诗句(形容少年有朝气的诗句)
    答:而李白的"落花何处?笑着走进姬胡酒店"(6.落花笑语,洒脱入酒。3354李白《少年行二首》),则寓言了少年的洒脱与不羁。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同学少年,风华正茂"(13.同学少年,意气风发。3354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是青春热血与理想交织的绝唱。每一句诗都是对青春活力的赞美,它们不仅记录...
  • 少年行二首 王昌龄
    答:少年行二首 王昌龄,此诗一共有两首,第一首诗侧重抒发人生感慨,第二首诗侧重描写少年形象,这两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王昌龄,下面是这首诗的翻译以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原文: 少年行二首 作者:王昌龄 其一 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 青槐夹两道,白马如流星。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 气高轻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