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理解"仇富"现象?仇富 是什么?出现于何时?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30
如何理解"仇富"现象

对“仇富”现象的一点分析

近三十年的市场化改革,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下的确造就了众多的富人,财富分配不公问题也成为较突出的事实。前段时间,不少在争论“仇富”现象,大部分的观点均认同的是:中国人不会“仇恨”合法积聚的财富。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积聚财富既有合法的过程,也有不合法的过程,更有不能明确是合法与“不合法”的过程。例如掀起改革序幕的农村土地承包原来就是不合法的,国有土地有偿转让原来也是不合法的,但最终也是承认其合法。不合法积聚的财富我们应该“仇恨”,那么对于原来“不合法”(例如按无偿或低价有偿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积聚的财富应该如何对待呢?

实际上,民众的“仇富”是因为权力与资本掌握大多数资源,权力与资本的结合才导致普通民众在致富机会上的不平等,而且,贫困的主要根源在于权利的贫困,也是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原因(突出表现的例子是占大多数人比例的农村居民,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对比差距由1995年的2315元加大到2005年的7238元,倍数由2.46倍增加到3.22倍,也即是占40%左右的城镇居民的总收入是占近60%农村居民总收入的两倍,若将城市居民的一些隐性福利、优惠如教育、医疗、养老等折算成收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则达到6:1)。所以,无论是农村居民或城镇居民的低收入群体,如果政治权利仍然贫困,就难以获得更多的经济资源。

我们不能否认权力与资本的市场化结合的现实存在及其危害性,但只依靠不受民众监督约束的权力(政府),难以避免出现权力与既得利益的市场化结合,普通民众的利益就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富人可以继续使用汽车道,但穷人使用“自行车道”的权利将同样会失去。所谓的“调高”、“扩中”、“保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高”者将仍然维持“高”的利益不放弃,那么“中”者难扩、“低”者仍低。

必须建立民主、法治体制

如果希望政府能代表大多数人利益,能给民众提供公平的起点和保障,就需要民众真正掌握政治资源,使社会各阶层不再仅依附于权力,就必打破最强大的权力,让权力退出社会物质资源的支配和分配权,让权力置于有效的监督下,让权力和资本为民众的福利服务,就必须建立由各阶层为各自利益平等博弈的一套有效的社会治理机制,并用一整套机制来平衡或制衡各阶层的利益,不能出现某一阶层具有剥夺另一阶层利益的绝对权力,让各利益群体的声音得到充分表达,各利益群体的利益得到充分保护,这显然需要民主、宪政、法治的一系列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

制度经济学告诉我们,对于一个有着长期集权统治及市场化不发达的国家来说,强制性制度变迁将起主要作用,而在我们中国,市场化改革基本通过政府(权力)来主导的制度变革。强制性制度变迁必定要受到产权明晰过程中要失去既得利益的利益集团的阻力,其将与权力中心结盟,力求巩固现有制度,阻碍进一步的变革。根据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官员与其他个人和组织一样,同样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这些个人利益更将同所属部门的规模相关。因此,来自社会上各方面的利益集团的互相影响,不仅始终是政策的决定因素,而且还是最公平合理的决定因素。

虽然在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市场化改革,但权力对市场的影响已经打下深深的烙印,至今仍未烫平。远离权力,将失去众多的致富机会;将受到众多不公平的待遇;将面临更多的障碍。

所以,胡锦涛主席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就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而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已经步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也出现相对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如果我们只有表面的现代化而不能同步建立起民主、宪政、法治的一系列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如果我们的致富仍然需要依靠权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就难以取得实质效果。

(本文发表在《权衡评论周刊》第五期-2006年8月6日出版http://www.quanheng.cn/zzj.asp?id=76)

这几年的互联网“仇富”一词绝对是热门标签,使用的频率之高能与“美女”等词并论。“仇富”一词,不光是草跟在评说,一些专家,名人也来赶热闹,有分析原因的,有充当弱势代言人的,有社会学家“正确引导”的,最著名的是郎咸平的大论,也有搜狐张朝阳的演讲。更有学术专家徐友渔的的揭露式的“剥皮”。

仇富在我们这个时代,是虚拟存在的说不过去,巨大的现实差距使这个词有它的事实和客观性。不管怎样粉饰,心里也好,行动也好,仇富是当今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原因极其复杂,是社会大背景下难于说清的一个大问题。

有些专家分析得有些道理,仇富的根源还在于社会分配的不合理性,还在于富人致富的手段服不了人,靠勾结官家而暴富,而使大部分人产生失落感,理所当然,仇富就成了网民愤怒的发泄,“仇富”一词在博客或者论坛上,就成了众多网友泄火的武器,“仇富”一词就成了文章内容的真实体现。

郎咸平,张朝阳,徐友渔等大腕的言论,出发点不管怎样,中国的仇富现象其实就是百姓闷声的呐喊,仇富有自己能力问题,也有社会问题,在当前中国,仇富一词的频繁使用,也佐证了中国贫富悬殊的事实,众多的隐藏IT不会说假话的,记得八十年代,那时候的个体户是真正的凭国家政策,靠自己的辛苦挣钱,富起来的那部分人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是追赶的目标。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新冒出来的富人致富手段的变化,越来越勾结化,在大开发中,和政府一些腐败分子的交易,达到了那些人的快速致富。更有一些所谓的专家大谈这样的现象就是市场经济,是进步,严重颠倒黑白的事情硬要以市场经济来粉饰。

郎咸平说得好:一个正常的社会,没有理由盲目仇富,而是应该理直气壮地"仇腐"。中国社会在进步,经济增长,合法致富的人越来越多,这是好事。因此,社会心态要对富人保持客观的评价。但是,对腐败势力,我们则应该与之坚决斗争,而且人人有责。

徐友渔说到:民众对腐败和不公正不满,要求实现社会公正,清除腐败,这当然是对的。真正的解决办法还是要切实地清除腐败,实现社会公正。

张朝阳演讲到:中国人不是仇富,而是仇腐。中国人表面上看好象是仇富实际上不是仇富。中国人是在仇恶!但是由于现阶段富人和恶人有一个比较大的重叠。并且恶(大恶,影响范围较大的)主要集中在富人区。所以仇恶看上去就好象在仇富了。

时下之中国,已经分化成几个阶层。各种富人俱乐部在每个大中城市很吊眼球,中国方兴未艾的富人俱乐部不知道是谈怎样聚钱?还是大谈社会责任?反正,穷人是没有俱乐部的,要发言,就在互联网上泄泄火吧,“仇富”只能是一时之痛快。

这几年暴露出的刑事大案有些的确把“仇富”一词付之实施。进入2000年以来,我国有数位富豪倒在血泊中:山西亿万富翁李海仓被杀;浙江温州富豪周祖豹被杀;甘肃地产大亨刘恩谦被杀;四川明达公司董事长葛君明被杀……这是一个长长的滴血名单。随着名单的不断加长,关于“富人原罪”和“第一桶金的罪与罚”的争论便愈演愈烈。

有评论家指出中国目前的富人不厚道,守着财富不抱恩,没有社会责任感等等...我想原因并不是想象的简单。中国富人的自私还在于财富就是他(她)努力的结果,而不在意国家的大政策,手下人的奉献。全然不知财富的积累掠夺了多数人的血汗。CCTV年年都在倡导富人回馈社会,慈善晚会搞了若干,并没有看见几个富人主动站出来成立一个什么样的慈善圈子,协会的,反而是一些并不是富人的名人在呐喊高呼,弄点慈善款也要产生轰动才行,挤点富人的银子还要用“文化古玩”作交换。

世界似乎永远逃脱不了分成穷人和富人的格局,即使把所有穷人都消灭了,在富人中又会出现一批穷人;如果把所有富人都消灭了,在穷人中也同样不可避免地产生富人。问题不在于世界上总是有穷人和富人,而在于穷人和富人之间的矛盾对立。在一个优胜劣汰的社会里,激烈竞争在马太效应作用下,总是让一部分人越来越富,另一部分人愈来愈穷,这样就产生了穷人问题和富人问题。


穷人问题是生存问题,因为继续穷下去,他们甚至连维持生命的基本食物都没有了。如果一个人连生命都没办法维持,谁能保证他会干什么。穷人的生存问题于是就转化成穷人的逻辑:与其饿死,不如和富人拼命。按照中国农民起义者的鼻祖——陈胜的逻辑就是,反正是要死,不如“举大义”而死。穷人问题的最终归属,都是走向暴力革命。到那个时候,富人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很难再有保证了。


富人问题是财产问题,富人财富越多,就越需要保护它们。财产能得到保护的惟一办法,就是借助于暴力工具,如军队、警察等。而且通过拥有和借助这些暴力工具,掠夺财富比平等交易积累财富,来得更容易。如果富人用钱建立暴力工具——形成暴政,再利用暴力工具来挣钱,穷人的生命更没有保障。在这种情况下,穷人最终不是饿死,也会在富人的暴政之下生命时刻受到威胁,这就更增加了穷人“举大义”的理由。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希望自己拥有更多的财富。可是,财富只是人生的手段,不是目的,人生的目的是获得自由。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极其富有,而他的四周都是难以度日、生命垂危的穷人,用嫉妒和仇恨的眼光看着他,为了安全,这位富人只能在自己的豪宅四周建起铁栅栏,把自己围在里面,除了保镖在身边,他不能上任何地方去,那么财富给这位富豪带来了什么呢?是被财富所累,更加不自由。富人的最大自由,就是被穷人看成“普通人”,可以像平常人一样,在菜市场、商店转一转而不被人注意,可以在公园里跑步而没有任何安全担忧,在各地旅行被人们平等对待。


富人需要为自己营造一个享受自由的社会环境。当他们通过持续不断的捐赠,兑现对穷人的人权承诺,获得穷人的尊重和平等对待,消除社会对富人嫉妒和仇恨的种子,他们才能真正享受财富带来的自由。当人权和产权契约在社会中保持动态平衡,人们失去了以暴易暴的动机,社会才可以长治久安,大家都可以平静地享受生活。

“仇富”一词不管怎样演变,穷人少了,富人仗义了.制度公平了.这个词的存在没任何意义.

多指对于富人阶层或富人个体的致富手段的合法性、依法纳税等操守所持有的怀疑和否定倾向的社会心态  从人性的一般特点看,产生仇富的深层原因是个人对财富所具有的强烈占有欲。仇富是仇富人,爱富是爱财富,不是爱富人。仇富的本质是爱富。这里仇是手段,爱是目的。对别人拥有财富是仇,对自己拥有财富是爱。财富本身是硬币,恨与爱只是这枚硬币的两面。对自己而言,体现的是硬币爱的一面;对别人而言,体现的却是硬币恨的一面。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制度的不完善对社会财富的分配会产生如下不合理后果:   一是造成财富存量在个人间的不均衡;   二是造成财富流量在个人间的不均衡;   三是造成个人财富获取规则的紊乱。   上述三种情况都会加重人们的不满足感和仇富心理。一是从财富的存量角度看,人的满足感和效用水平既取决于财富的绝对持有水平,也取决于财富的相对持有水平。   人具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财富的绝对持有水平一方面主要满足人对自然属性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满足人的社会属性的要求;而财富的相对持有水平则主要满足人对社会属性的基本要求。自然属性是肉体,社会属性是灵魂。自然属性体现的是存在本身,而社会属性体现的是存在的意义。而存在的意义是存在的主导。由于财富的绝对持有水平的提高不一定就意味着财富的相对持有水平的提高,所以,随着社会财富总量的增加,财富的总效用水平不一定就一定能得到提高。而当个人间财富水平差距较大时,财富的总效用水平反而有可能是下降的。当财富的效用水平下降时,仇富心理也会随之增加,因为这种下降是与富人的比较中产生的。二是从财富的流量角度看,当一个人的投入与回报与别人不对等时,就会产生一种相对剥夺感。财富流量的差距主要体现的是收入水平的差距。由于分配制度不合理等方面的原因,人们相同的付出不一定能得到相同的回报,这时人们就觉得不公平,心理就会不平衡,就会有一种失落感和不满足感。并且随着人们之间收入水平差距的扩大,人们的这种不满意度也会增大。由分配制度的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收入差距扩大,会使人们对财富来源的合理性产生质疑,所以仇富也就有了一定的理由。三是从财富获取的规则看,违规现象的增加会加重人们的仇富心理和愤怒心理。规则的实质是利益,规则的核心功能就是为人们之间获取利益划定行动边界。而当规则失效或效率较低时,人们就会对财富获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都产生怀疑,这时产生仇富心理也就有了客观依据。

  • 总听说“文学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该如何理解?
    答: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汇聚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等,中华文化的形式、种类丰富。我们经常听说“文学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这句话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呢?我们下面一起来看一看。“文学源于现实”,这句话的意思...
  • 没人在乎别人,他们只会在乎自己,该如何理解?
    答: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让天下人负我,我们先不去计较曹操是在什么样的情况说出的这句话,我们单单去评价这句话字面的意思是什么意思?那就是我不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我只在乎自己活在当下,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没人在乎别人,他们只在乎自己这句话,我们该怎样去理解。自私自利很多人对这句话的第...
  • 如何理解人权
    答:当人权已经被写入宪法,当我们的社会是如此地关注人权的时候,我们就没有理由还停留在“口号人权”的理解上,我们必需理解人权的价值论,从相反角度而言,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人权。 《徐文》认为,对某种东西是否具有价值的判断依赖于我们具体的人,从当代解释学出发,每一个具体的人都具有某种“成见”,历史性是其首要的前提...
  • 作为家长,你觉得我们该怎么帮助孩子理解读书的意义?
    答:读书这个话题一直以来都让很多家长感到头疼,确实对于现在社会而言,“读书无用论”已经成为了过去,很多人都能够明确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理解读书的意义呢?在过去那个年代,更多的人选择读书无非是去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改变自己的生活,去看到更高的山峰。对于如今来讲,...
  • 应付票据仅指“商业汇票”,应该如何理解应付票据?
    答:应付票据是我国会计学中的一个特殊的会计科目,一般指企业购买原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等经济交易活动开出的商业汇票。而商业汇票又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应收票据”这个会计科目呢?为何在会计日常工作中,应付票据只局限于商业汇票的交易呢?商业汇票的属于远期票据...
  •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负面情感?
    答:2.接受自己的情感,不要过分把负能量的情绪放大;3.表达情感,可以倾诉,释放情感压力;4.积极寻求支持与帮助,包括家人、朋友、心理咨询等;5.寻找改变的方法,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思维方式,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总之,负面情感是人类情感体验中的一部分,我们要做到即不拒绝它们,也不沉迷于它们,而是...
  • 该如何理解蝴蝶效应?
    答:一个明智的领导人一定要防微杜渐,看似一些极微小的事情却有可能造成集体内部的分崩离析,那时岂不是悔之晚矣?横过深谷的吊桥,常从一根细线拴个小石头开始。蝴蝶效应是混沌学理论中的一个概念。从贬义的角度看,蝴蝶效应往往给人一种对未来行为不可预测的危机感,但从褒义的角度看,蝴蝶效应使我们有...
  •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答:“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寓意深刻。首先,它提示我们应该去关注青山绿水、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目前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日益严重,大到全球气候变暖、南北极冰川融化、土地沙漠化,小到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电池污染引起铅汞中毒、水资源浪费、纸张浪费、空气污染等等,无一不在潜移默化的威胁到我们美丽的...
  •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性?
    答:(问:我们在做爱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比如说在能量上,在机械上/化学上)巴夏:你的脉轮被校准对齐 昆达里尼被激活(我理解为海底轮?)你更多地与“更宏伟的自己”连接 你通过各种方式,与更多的造物连接 你以某种方式激活不同DNA标记(遗传结构中的标记)很多事情都在发生 你的心脏,在跳动过程中...
  • 情侣之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该如何理解?
    答:在现实生活当中,有不少的情侣之所以关系会闹翻,有的是因为其中的一方过于强势,总是想要另一方听从自己的意愿做事做人,不懂得学会尊重和理解另一方,那么彼此之间的感情将注定会不欢而散。总而言之,情侣之间要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哲理,在交往的过程当中,要学会给对方一定的自由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