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由来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6

  壮族源于先秦秦汉时期汉族史籍所记载的居住在岭南地区的“西瓯”、“骆越”等,1965年改写为“壮”。壮族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壮族分布,主要聚居在南方,范围东起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至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北达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南抵北部湾。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的主要分布区。

  壮族的起源

  先秦秦汉时期汉族史籍所记载的居住在岭南地区的“西瓯”、“骆越”等,是壮族最直接的先民。

  先秦时期,中国长江中下游以南至东南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着一个被称为“百越”的族群,分布于今广东、广西一带的西瓯、骆越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他们当时还处于氏族部落社会的发展阶段。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派尉屠睢率领50万大军,分兵五路,进军岭南,在越城岭一带曾遇到西瓯人的强烈抵抗。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史禄率兵开通灵渠,通粮饷,运军队,秦军才战胜西瓯人,统一了岭南地区,并在岭南设立桂林、南海、象三郡,将该地区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之下。

  据考古资料和史书记载,这时的西瓯、骆越人已经使用铜铁器,开始步入了文明时代。尤其是西瓯人,他们在首领译吁宋的领导下,利用所熟悉的丛林和山地进行作战,能与数十万秦军周旋数年,迫使秦军“三年不解甲驰弩”,说明西瓯人的社会组织已经相当发达,并且能够比较有效地运转,已经进入了部落联盟或酋邦时代。

  当时,为了保障南征岭南的军事后勤供给,击败西瓯人的抵抗,秦始皇还派监禄在广西东北部修筑“灵渠”,沟通了湘、漓二水。

  灵渠的修筑,极大地便利了五岭南北的交通往来,有利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秦朝统一岭南后,还将大量汉族人口迁居岭南,与越人杂居在一起。从此以后,西瓯、骆越人同内地各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而这种联系,对于岭南西部越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从东汉到魏晋南北朝,岭南地区(即后来的两广地区)的土著民族,被称为“乌浒”、“俚”、“僚”或“俚僚”,他们是西瓯、骆越的后裔。东汉末年,中原战乱,社会动荡不安,不少大姓豪族为避乱而迁居岭南,从而促进了岭南地区封建化的发展。

  受其影响,世居岭南的俚僚大姓贵族,纷纷在各地称雄,使岭南土著民族社会中,也出现了一些“雄于乡曲”的“大姓”。如高凉、合浦的冼氏,钦州、合浦的宁氏,桂州的李氏,高凉的黄氏等,都是这时期岭南著名的土著大姓。他们拥有“地方数千里,奴婢万余人,珍宝充积”的财富。与此同时,社会上却存在着大量贫穷的、甚至“父子世代为奴”的普通劳动者。

  冼氏是秦汉以来高凉一带的大姓。冼夫人在南朝梁大同初年嫁给南迁的汉人大族、高凉太守冯宝为妻,拥有部落10余万。她自幼聪颖贤明而多谋略,能安抚部众,和辑百越和南迁当地的汉族移民,隋朝时受到隋文帝的嘉奖,被封为谯国夫人。冼夫人为维护国家统一和地方安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后人的敬仰。

  唐五代时期,壮族先民仍被称为俚、僚、乌浒(乌武)等,但也出现了以地域或以大族姓氏命名的族称,如“西原蛮”、“黄洞蛮”、“侬洞蛮”或泛称“洞蛮”、“洞氓”等。宋代以后,壮族族称又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撞”、“布土”、“土人”等称谓。

  元明以后,被侮译为“獞”,另外还有自称壮、侬、郎、土、沙等。这些称谓原来都有一定的地域性,但明、清时期,“壮”的称呼已广泛见于整个广西和广东西部,成为壮族最普遍的一种族称。1952年统一称为“僮”(音壮)。1965年改写为“壮”。

  壮族有什么节日

  壮族有“三月三”歌节、“牛魂节”、“中元节”等节日。壮族每年都有几次定期的民歌集会,以“三月三”歌节最为隆重。“牛魂节”,也称“牛王节”、“开秧节”。“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日,也称“鬼节”、“敬祖节”,主要内容是祭祖和祀鬼。

  1、“三月三”歌节是壮族最为隆重的民歌集会。壮族一向以能歌著称,壮族民歌形式、内容丰富多彩,有二三句的,也有三四句以至更多的;流行七字句和腰脚韵。壮歌的特点是善于触景生情,托物取喻,以猜谜、盘问的形式,唱出有声有色、动人心弦的歌词。

  2、“牛魂节”,又称“牛王节”,农历四月初八进行。壮族传说中牛王本来是一位天神,奉了玉帝之命下凡来帮助人们耕作。壮族百姓感激它的功劳,便在牛王的诞辰来祭祀牛魂。在这一天,各家各户都将牛梳洗一番,还要修整牛栏,并且带着一篮五色糯米饭和一束鲜草,来到牛栏旁边祭牛魂,然后把一半食品及鲜草分给每头耕牛吃。

  3、农历七月十四日的“中元节”,又称“鬼节”主要内容是祭祖和祀鬼。这天,家家户户杀鸡宰鸭,蒸糕做馍,还会用各种各样的彩色纸裁剪成四季衣裤,来备祭祀使用。白天在家祭祀祖先,天黑了还要到山脚河边,进行野祭,燃香点烛,焚烧纸衣,来祈求野鬼别来做坏事。



  • 广西壮族自治区 名字的来历
    答:秦始皇攻取岭南后设置桂林、象、南海等3郡;唐朝设置岭南西道。北宋初建“广南路”,后又分为东、西两路。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为广西得名的开始。元朝设置广西两江道,建立广西行中书省,后改为广西布政使司。清朝改为广西行省,中华民国时期,广西行省改为广西省。建国后撤消广西省,设立广西僮...
  • 在广西同一个姓氏,为何会有的是汉族,有的是壮族?
    答:还有就是,两个民族的人结婚后,这两个种族的后代虽然是不同民族的混血,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将其民族选择登记为壮族,所以相同的姓氏中有汉族也有壮族。纯正的壮族人,在历史上有时候会被朝廷赐姓,赐姓一般为汉姓氏,这样的话,很多的百姓也就随着首领的姓氏了。壮族的文字其实是解放后才有的,而...
  • 壮族的由来及发展是什么?
    答:壮族,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壮族的自称“布壮”仅是其中一部分群体的称谓,实际上,还有诸如布侬、布土等多种自称。直至1965年,根据周总理的提议,国务院批准将“僮”改为“壮”,这一民族群体才拥有了统一的称谓。在历史的长河中...
  • 广西壮族的由来和分布情况
    答: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据统计,我国境内壮族人口约为1957万人,且主要分布在广西境内,另外广东、贵州、云南、广东等省份也有分布。壮族的民族语言为壮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族壮傣语支。那壮族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与汉族有啥关系?下面简单来看看壮族的情况吧:早期的壮族分布在岭南地区(主要是两广...
  • 壮族的由来及发展是什么
    答:壮族(旧称僮族,壮语:Bouxcuengh、布壮)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边陲,2010年人口超过1700万人,中国第二大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世居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和北部、云南省东南部、广东省、贵州省和湖南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交界地区以及越南北部边陲;现代部分壮族因工作、婚姻等原因迁移至广东省以及中国...
  • 壮族的由来
    答:壮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自己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对于壮族的由来你了解多少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详细内容 1、壮族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边陲,2010年人口超过1700万人,专中国第二属大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2、壮族世居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和北部、云南省东南部、广东省、贵州省和...
  • 为什么在广西同一个姓氏,有的是汉族,有的是壮族?
    答:二、壮族名字的由来其实壮族在这之前并不叫做壮族,而是周总理在1956年的时候,经过跟壮族人民的商议,最终决定将该民族更名为壮族。壮族的历史往前追溯可以到秦汉时期的百越族人,他们那个时候还是氏族部落,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曾经安排人去那边进行平定,所以百越国成为秦国的一部分,而那个时候的...
  • 广西壮族自治区 名字的来历
    答:“广南西路”,后简称广西路,这是“广西”名称的由来。广西区域内聚居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民族,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广西汉族人口为2891.61万人,占62.82%;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711.05万人,占37.18%,其中壮族1444.85万人,占31....
  • 广西为什么叫做广西壮族自治区呢!
    答:;二为得名于古地名“广信”,两广以广信为分界,广信之东谓广东,广信之西谓广西。这是“广西”名称的由来。于1363年,设置广西行中书省,为广西建省之始。民国时期,广西沿袭清制设省。1958年3月,广西省改为“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10月,“广西僮族自治区”改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 壮族名字
    答:后因“僮”字的含义不够清楚,又容易读错音,一九六五年,按照周恩来总理的倡议,把“僮”改为“壮”,把“僮族”改为“壮族”。 谢谢你,通过给你回答,我也长了知识! 壮族名字的由来 壮族(壮文:Bouxcuengh)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少数分布在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