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初,美国有几艘航母? 二战中损失了多少艘?建造了多少艘?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太平洋战争日本和美国共损失了多少艘航空母舰?

首先要说明的是二战时期的航空母舰存在“舰队航空母舰”和“护航航空母舰”的区别(当然,美日双方对此有不同的称谓)。“护航航空母舰”大多是利用油轮、货轮等辅助船只改建而来,性能方面远逊于舰队航母,通常都或多或少存在航速低、吨位小、防护薄弱、舰载机搭载量少、飞行甲板长度较短不适于飞机起降之类的缺陷,因此主要用于一些辅助任务比如反潜巡逻、飞机运输、支援登陆等,很少投入舰队之间的海战,二战结束后随着技术的发展,失去用武之地的护航航母很快就从各国海军中彻底消失了。下面的内容会把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航空母舰分开叙述。
美军的损失——
舰队航母:
“兰利”号航空母舰(USS Langley,CV-1)
沉没时间:1942年2月,荷属东印度战役
该舰为美国在1920年代建造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是由一战时期的运煤船改建而来。由于本身底子差,且当时还是第一次建造航母的美国人还缺乏必要的经验,导致“兰利”号的性能存在很大缺陷。30年代后期,过于老旧的“兰利”号又被重新改造为水上飞机母舰,以发挥余热。1942年2月,为应对日军大举进攻东南亚,“兰利”号受命由澳大利亚向荷属东印度(印度尼西亚,当时为荷兰海外领地)运送一批陆航P-40战斗机,但在途中于27日在爪哇以南海域遭到日军岸基航空兵的多轮空袭,在多次中弹后被迫弃舰并由己方驱逐舰将其击沉——不过,由于“兰利”号当时已改造为水上飞机母舰,严格来说已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
“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USS Lexington,CV-2)
沉没时间:1942年5月,珊瑚海海战
该舰原本为美国海军在一战后设计的一款战列巡洋舰,但因一战后列强之间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的影响,在建造过程中于1920年代被改建为航空母舰,成为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的首舰。如果撇开试验性质的“兰利”号,“列克星敦”号也是美国海军拥有的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大型舰队航母。1942年5月,“列克星敦”号与“约克城”号航母一起参加了珊瑚海海战,在第二日(5月8日)的战斗中,“列克星敦”号遭到了日军“翔鹤”号、“瑞鹤”号两艘航空母舰的舰载机的猛烈攻击,被多枚炸弹和鱼雷命中,之后由于损管不当造成舰内油气泄露和大爆炸,最终因火势失控于当天晚间被迫弃舰,成为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珊瑚海海战也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航空母舰之间的海战。
“约克城”号航空母舰(USS Yorktown,CV-5)
沉没时间: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
该舰于1930年代建成,是为约克城级航空母舰的首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约克城”号曾参加1942年5月的珊瑚海海战,并在战斗中受伤,但经过紧急修理后又立即参加了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在4日下午的海战中,“约克城”号遭到日军“飞龙”号航母的反击,被多枚炸弹和鱼雷命中,受损严重。随后在海战基本落幕后的6月7日,在美军试图将受损的“约克城”号拖回珍珠港抢修时又遭到日军“伊-168”号潜艇的偷袭,最终于当天在中途岛附近海域沉没。
“黄蜂”号航空母舰(USS Wasp,CV-7)
沉没时间:1942年9月,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
该舰于1940年建成入役,曾参与盟军在大西洋和地中海的作战行动。由于美军在1942年上半年接连折损了“列克星敦”号和“约克城”号,“黄蜂”号航母被由大西洋战场调动至太平洋战场以补充战力,在1942年8月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战期间,“黄蜂”号与其他航母一同提供了空中支援。1942年9月15日,该舰在瓜岛以南海域为美军前往瓜岛运输船队护航过程中,遭到日军“伊-19”号潜艇的偷袭,被多枚鱼雷击中后沉没,结束了在太平洋战场仅仅三个月的短暂生涯。
“大黄蜂”号航空母舰(USS Hornet,CV-8)
沉没时间:1942年10月,圣克鲁斯群岛海战
该舰于1941年10月入役,为约克城级航空母舰的3号舰,不久后就迎来了战争的爆发。太平洋战争期间,该舰参加了杜立特空袭东京、中途岛海战、瓜岛登陆等重要战斗。1942年10月26日,在瓜岛争夺战中的圣克鲁斯群岛海战期间,“大黄蜂”号遭到日军“翔鹤”、“瑞鹤”、“隼鹰”三艘航母的舰载机的轮番攻击,在被多枚炸弹和鱼雷命中后因受损过于严重而被迫弃舰,最终于当晚被追击而来的日军水面舰艇以鱼雷击沉。
“普林斯顿”号轻型航空母舰(USS Princeton,CVL-23)
沉没时间:1944年10月,莱特湾海战
该舰于1943年初正式入役,是由克利夫兰级轻型巡洋舰改建而来的独立级轻型航空母舰的2号舰。所谓“轻型”是指相对大型航空母舰而言吨位较轻、防护相对不足、搭载舰载机数量也略少,但其综合性能仍足以伴随大型航母作战,与只能担当辅助任务的“护航航母”不同。“普林斯顿”号入役之后,参加了太平洋战争后期盟军的一系列大规模反攻作战。1944年10月24日,在支援菲律宾莱特岛登陆的莱特湾海战中,“普林斯顿”号遭到由吕宋起飞的日军岸基航空兵的空袭,仅遭一弹命中后即引发机库内燃油和弹药大爆炸,最终于当晚被迫自沉,是为美军在二战中损失的最后一艘舰队航母。
(注:以上几艘航母沉没后美军又将其舰名重新赋予一些新下水的航空母舰,如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8号舰被重新命名为列克星敦号,只是编号变成了CV-16,因此要注意可能存在的重名问题。)
护航航母:
“利斯康姆湾”号护航航空母舰(USS Liscome Bay,CVE-56)
沉没时间:1943年11月,吉尔伯特群岛登陆战役
该舰属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空母舰,由美国在二战期间生产的标准型商船“自由轮”改造而来。由于吨位小、航速低、舰载机搭载量小、防护薄弱,这些护航航母并不适合跟随舰队航母作战,主要担当诸如为舰队航母和前线机场运输飞机、为运输船队进行护航和反潜巡逻、为登陆作战提供空中支援等辅助性任务。“利斯康姆湾”号于1943年建成入役,当年11月24日在支援吉尔伯特群岛登陆作战时,遭到日军“伊-175”号潜艇的鱼雷攻击而沉没,该舰沉没时人员损失多达600余人,其中甚至还包括了舰长和搭乘该舰的护航航空母舰分队的少将司令官,这起惨剧也让护航航母从此在美国海军中蒙上了“易燃、易损、易耗”的“宝宝航母”的恶名。
“甘比尔湾”号护航航空母舰(USS Gambier Bay,CVE-73)
沉没时间:1944年10月,萨马岛海战
该舰同属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空母舰,1943年建成入役。1944年10月25日在莱特湾战役的萨马岛海战中,由于美国舰队的部署出现重大失误,导致日军主力舰队捕捉到了原本位于主战场之外的美军护航航空母舰分队“塔菲3”,在菲律宾萨马岛外海的战斗中,“甘比尔湾”号护航航空母舰遭到了日军战列舰、重巡洋舰的轮番射击,最终被日军舰炮击沉,这是美军唯一参与了舰队海战并在海战中被击沉的护航航空母舰,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被舰炮击沉的“航空母舰”之一。
“圣洛”号护航航空母舰(USS St.Lo,CVE-63)
沉没时间:1944年10月,萨马岛海战
该舰属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空母舰,1943年建成入役。1944年10月25日,该舰在萨马岛海战中与“塔菲3”分队的其他护航航空母舰一起遭到了不期而遇的日军主力舰队的猛烈炮击。“圣洛”号虽然侥幸逃脱日舰追击,但在当天又遭到由吕宋起飞的日军“神风特攻队”的自杀式飞机撞击而沉没,成为被日军的“神风特攻”击沉的第一艘盟军舰艇。
“奥曼尼湾”号护航航空母舰(USS Ommaney Bay,CVE-79)
沉没时间:1945年1月,菲律宾战役
该舰属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空母舰,1944年建成入役。1945年1月4日,在支援菲律宾吕宋岛登陆作战期间,“奥曼尼湾”号遭到由吕宋起飞的日军“神风特攻队”的自杀撞击而沉没。
“俾斯麦海”号护航航空母舰(USS Bismark Sea)
沉没时间:1945年2月,硫磺岛战役
该舰属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空母舰,1944年建成入役。1945年2月21日,在支援硫磺岛登陆战期间,“俾斯麦海”号遭到由日本本土起飞的“神风特攻队”的自杀撞击而沉没,是为美军在二战中损失的最后一艘“航空母舰”。
日军的损失——
由于日军并不存在“护航航母”这一称呼(但确实存在一些性能和用途相近的改装航母,不过日军一般称为“特设空母”),在表述上与美军略有不同。
舰队航母:
“祥凤”号轻型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2年5月,珊瑚海海战
该舰于1942年由潜水母舰(注:指为潜水艇提供补给的辅助舰艇,不要和战争末期日军建造的可搭载飞机进行奇袭的“潜水母舰”混淆)改造而来,吨位、舰载机搭载量等指标接近于美军的轻型航母,不过日军对其的称呼是“改造空母”。1942年5月7日,在珊瑚海海战第一日的战斗中,单独行动的“祥凤”号遭到了美军“列克星敦”号、“约克城”号航空母舰的舰载机的集中攻击,在被多枚炸弹和鱼雷命中后迅速爆炸沉没,是为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
“赤城”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
该舰的情况与美国的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类似,最初是日本在一战后建造的一款战列巡洋舰,在《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影响下于1920年代被中途改建为航母,也是日本海军拥有的第一艘大型舰队航母(日本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是“凤翔”号,但与美国的“兰利”号类似,性能存在较大缺陷、试验性质浓厚,不能满足实际作战需要)。该舰参与了1941年12月的偷袭珍珠港,1942年6月“赤城”号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在4日上午的战斗中被美军“企业”号航母的舰载机命中,虽只中一弹却引起了机库内燃油和弹药的连环爆炸,最终因火势失控而被迫弃舰,于5日黎明前被日军驱逐舰雷击处分。
“加贺”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
该舰最初是日本在一战后建造的一款战列舰,但同样受《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影响而在1920年代被中途改建为航空母舰。1941年12月,“加贺”号参与了偷袭珍珠港。1942年6月,该舰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在4日上午的海战中,“加贺”号遭到美军企业号航母舰载机的集中攻击,遭多枚航空炸弹命中后引发了舰内燃油和弹药大爆炸,当晚因火势失控被日军驱逐舰雷击处分。
“苍龙”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
该舰于1937年建成入役,曾参与1941年12月的偷袭珍珠港。1942年6月,“苍龙”号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在4日上午的海战中遭到美军“约克城”号航母舰载机的攻击,遭多枚炸弹命中后引发了舰内燃油和弹药大爆炸,当晚因火势失控被日军驱逐舰雷击处分。
“飞龙”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
该舰于1939年建成入役,曾参与1941年12月的偷袭珍珠港。1942年6月,“飞龙”号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在4日的海战中“飞龙”号躲过了当天上午美军的全部攻击,并在午后的反击中重创了美军的“约克城”号航空母舰,但最终还是在当天傍晚由“企业”号、“约克城”号航母舰载机发动的攻击中被多枚炸弹命中,于5日凌晨被日军驱逐舰雷击处分。
“龙骧 ”号轻型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2年8月,东所罗门群岛海战
该舰于1930年代初建成入役,但由于设计上的严重问题,使得“龙骧”号一直为各种与生俱来的性能缺陷所困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多被用于二线任务。1942年8月24日,在瓜岛争夺战的东所罗门群岛海战中,“龙骧”号遭到美军“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的舰载机攻击而沉没。
“大凤”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4年6月,马里亚纳群岛海战
该舰于1944年建成入役,是太平洋战争中日军建成的为数不多的装甲航母之一(飞行甲板装甲化、提高舰船防护能力),在其他各项技术性能上相对过往的日本航母也有所提升。然而尽管有着不俗的纸面性能,“大凤”号还是在1944年6月19日的马里亚纳群岛海战(菲律宾海海战)中遭到美军“大青花鱼”号潜艇的雷击、引发油气泄露和大爆炸而沉没,结束了短暂而尴尬的服役生涯。
“翔鹤”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4年6月,马里亚纳海战
该舰于1941年建成入役,不久即参加了12月的偷袭珍珠港。此后“翔鹤”号与同型的姊妹舰“瑞鹤”号参加了太平洋战争中的多次大规模海战,两舰也是与美军航母舰队交手次数最多的日军航母。1944年6月,“翔鹤”号参加了马里亚纳群岛海战,在19日的海战中遭到美军“棘鳍”号潜艇的雷击、引发油气泄露和大爆炸而沉没。
“飞鹰”号航母母舰
沉没时间:1944年6月,马里亚纳群岛海战
该舰与姊妹舰“隼鹰”号原本为日本建造的大型民用远洋邮轮,但在设计时就已考虑到了将来改建为军舰的需要,进行了一定的专门性强化和设计预留。随着国际局势恶化,两艘邮轮最终被日本海军征用,于1942年正式改建为航空母舰(日军称为“特设空母”,不过就实际性能和用途而言,与下文将提及的其他“特设空母”显然不同)。由于是由民用船舶改造而来,尽管进行了专门性的设计,但性能上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航速偏低,不过尚可编入航母舰队作战。1944年6月,“飞鹰”号参加了马里亚纳群岛海战,在20日的美军追击作战中,“飞鹰”号遭到美军“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此为埃塞克斯级列克星敦号,继承了之前在珊瑚海沉没的列克星敦号的舰名)、“贝劳森林”号轻型航空母舰的舰载机攻击,遭多枚炸弹和鱼雷命中后爆炸沉没。
“千岁”号轻型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4年10月,恩加诺角海战
该舰于1943年由水上飞机母舰改造为航空母舰,不过仍存在吨位小、舰载机搭载量少的问题,性能近似甚至弱于美军的轻型航空母舰。1944年6月的马里亚纳群岛海战结束后,损失惨重的日军无力为幸存的各艘航母补充舰载机和飞行员,只能在即将到来的“舰队决战”中把这些几乎变成空架子的航母当做诱饵使用。1944年10月25日,在莱特湾海战中,“千岁”号充当了引诱美军快速航母特遣舰队北上的诱饵,在恩加诺角附近的战斗中遭到美军第38特遣舰队多艘航母的舰载机攻击,被多枚鱼雷命中后很快进水沉没。
“瑞凤”号轻型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4年10月,恩加诺角海战
该舰与同型的姊妹舰“祥凤”号一样,于1940年由潜水母舰改造为航空母舰,因吨位较小、舰载机搭载量少,通常作为主力航母的辅助使用。1944年10月25日,在莱特湾战役的恩加诺角海战中,“瑞凤”号充当了引诱美军快速航母特遣舰队北上的诱饵,遭到美军第38特遣舰队多艘航母的舰载机攻击,在被多枚炸弹和鱼雷命中后沉没。
“瑞鹤”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4年10月,恩加诺角海战
该舰与同型的姊妹舰“翔鹤”号一样于1941年建成,并随即参与了12月的偷袭珍珠港。此后两舰经历了太平洋战争中的一系列重大海战,多次与美军航母特遣舰队交手。1944年10月25日,在莱特湾战役的恩加诺角海战中,“瑞鹤”号充当了引诱美军快速航母特遣舰队北上的诱饵,遭到美军第38特遣舰队多艘航母的舰载机攻击,在被多枚炸弹和鱼雷命中后沉没。
“千代田”号轻型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4年10月,恩加诺角海战
该舰于1943年由水上飞机母舰改造为航空母舰,也存在与同型的姊妹舰“千岁”号类似的一些性能问题。1944年10月25日,在莱特湾战役的恩加诺角海战中,“千代田”号充当了引诱美军快速航母特遣舰队北上的诱饵,遭到美军第38特遣舰队多艘航母的舰载机攻击而重伤掉队。当天下午美军派出巡洋舰分队前出追击残敌,最后以舰炮将掉队的“千代田”号击沉,该舰也成为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被舰炮击沉的航空母舰之一。
“信浓”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4年11月
该舰原为大和级战列舰的3号舰,在建造过程中被改建为航空母舰,与“大凤”号一样采用了装甲飞行甲板的设计,其吨位更是名列二战各国航空母舰之最。然而由于工期紧张、材料匮乏、人员素质下降等原因,该舰在建造过程中就已埋下了不少隐患。1944年11月19日,甚至还未彻底完工的“信浓”号被提前编入现役,11月29日在首航过程中即在日本近海被美军“射水鱼”号潜艇雷击而迅速沉没,此时距其入役仅仅十天,距其首航出港更是仅17小时,堪称历史上最短命的航空母舰。
“云龙”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4年12月,菲律宾战役
该舰是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后期建造的云龙级航空母舰的首舰,1944年8月建成入役,但此时战局每况愈下的日军已经无力为各艘航母补充舰载机和飞行员,导致“云龙”号入役后既未能真正形成战斗力,也未能参与任何重大战事。1944年12月19日,“云龙”号在运载人员和物资(其中包括用于特攻的自杀式武器“樱花弹”)增援菲律宾途中,在黄海遭到美军“鲑鱼”号潜艇的雷击而沉没,结束了短暂的服役生涯。“云龙”号也成为日本海军在二战中损失的最后一艘“航空母舰”。
护航航母(日军多称为“特设空母”):
“冲鹰”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3年12月,护航作战中沉没
该舰于1942年由民用邮轮改建为航空母舰,为大鹰级航空母舰的3号舰。但不同于经过专门设计的“隼鹰”和“飞鹰”,大鹰级航空母舰由于航速低、舰载机搭载量小、飞机起降能力差,基本上无法投入舰队作战,再加上日军在技术装备方面的落后,又长期忽视护航反潜作战,结果这些“特设空母”即便在担当护航等辅助任务时,表现也明显不如美军地位类似的护航航母,不但难以压制美军潜艇的破交作战,甚至自己也沦为美军潜艇的猎物。1943年12月4日,“冲鹰”号在由特鲁克环礁运送人员物资返回日本本土时,在日本外海遭到美军“旗鱼”号潜艇的雷击而沉没。
“大鹰”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4年8月,护航作战中沉没
该舰于1942年由民用邮轮改建为航空母舰, 为大鹰级航空母舰的首舰,当然也存在和日军其他“特设空母”一样的通病。1944年8月18日,“大鹰”号在护航运输船团由日本本土前往菲律宾途中,在菲律宾吕宋外海遭到美军“红石鱼”号潜艇的雷击而沉没。
“云鹰”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4年9月,护航作战中沉没
该舰于1942年由民用邮轮改建为航空母舰,与大鹰级航空母舰的其他姊妹存在同样的性能缺陷。1944年9月17日,“云鹰”号在护航运输船团由新加坡前往高雄途中,于南中国海遭到美军“石首鱼”号潜艇的雷击而沉没。
“神鹰”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4年11月,护航作战中沉没
该舰原为德国邮轮“沙恩霍斯特”号(注:不是同名的德国海军战舰),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德国对美宣战,无法回国的“沙恩霍斯特”号被迫滞留在日本港口,后被日本海军购入并改造为特设空母,命名为“神鹰”号,但性能相对其他的大鹰级航母依然没有改观。1944年11月17日,“神鹰”号在护航运输船团由日本本土前往新加坡途中,于黄海遭到美军“锹鱼”号潜艇的雷击而沉没。至此,日军建造的用于护航的“特设空母”几乎全都以被美军潜艇击沉的结局收场,这一无比讽刺的结果,无疑是日本海军在“海上护卫战”中惨败的一个缩影。
除了以上在战斗中被击沉的航空母舰,日军侥幸保存到战败的其他航母也大多惨淡收场:
“凤翔”号航空母舰:该舰于1922年建成入役,为日本海军建成的第一艘航空母舰,也是世界上第一艘以航空母舰的标准设计并建成的“航空母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凤翔”号因性能过于老旧,多数时期只能留在后方担当一些辅助任务,也因此逃过了在历次海战中被击沉的命运。在1945年美军航母特遣舰队对日本吴港的大空袭中,“凤翔”号受到一定损伤,但并未沉没,战后该舰被退役拆解。
“隼鹰”号航空母舰:该舰与同型的姊妹舰“飞鹰”号同样由大型远洋邮轮改建而来,1942年建成入役后参加了太平洋战争中的多次重大海战。1944年6月的马里亚纳群岛海战中,“隼鹰”号被美军航母舰载机击伤,1944年12月在执行运输任务时又遭到美军潜艇雷击而重伤,之后一直停留在日本本土直至二战结束,战后该舰被退役拆解。
“天城”号航空母舰:该舰为云龙级航空母舰2号舰,1944年8月建成入役,由于此时的日军已没有舰载机和熟练飞行员的补充,实际上一直没有真正形成战斗力。1945年7月,在美军第38特遣舰队对吴港的大规模空袭中,停泊在港的“天城”号遭多枚炸弹命中而进水倾覆,二战结束后该舰被打捞、并最终拆解。
“葛城”号航空母舰:该舰为云龙级航空母舰3号舰,1944年10月建成入役,与姊妹舰天城一样因缺乏舰载机和飞行员的补充而无法真正形成战斗力。1945年7月,在美军第38特遣舰队对吴港的大规模空袭中,停泊在港的“葛城”号也遭到炸弹命中、但并未沉没,二战结束后该舰被退役拆解。
(另外,除已建成入役的“云龙”、“天城”、“葛城”外,云龙级航空母舰还有数艘直至日本战败投降时尚未完工,实际上战争末期已濒临崩溃的日本也实在没有能力将这些航母建成了,这些未完工航母也在战后数年间被陆续拆解。)
“龙凤”号轻型航空母舰:该舰与“祥凤”“瑞凤”等舰类似,于1942年由潜水母舰改建为航空母舰,参加了马里亚纳群岛海战等重要战事。1945年该舰滞留在吴港期间,曾遭到美军航母特遣舰队的多次空袭,最终侥幸保存到二战结束,战后该舰被退役拆解。
“海鹰”号航空母舰:该舰与其他大鹰级航空母舰类似,1943年由民用邮轮改造而来。由于性能缺陷,主要从事护航运输船团等辅助性任务,也是日军用于护航的“特设空母”中唯一没有被美军潜艇击沉的幸存者。1945年7月,在美军第38特遣舰队对吴港的大规模空袭中,“海鹰”号遭到多枚炸弹命中、并触发了美军投下的水雷,因进水严重在港外的浅滩上搁浅,战后该舰被就地解体。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海军的实力大约是美国海军的七成,但考虑到美国海军是两洋舰队,在太平洋大家的实力基本相当。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美国海军拥有航空母舰7艘。日本海军拥有航空母舰10艘。美国海军拥有的7艘航空母舰是“兰利”号(CV-1)、“列克星敦”号(CV-2)、“萨拉托加”号(CV-3)、“大黄蜂”号(CV-4)(刚下水)、“约克城”号(CV-5)、“企业”号(CV-6)和“黄蜂”号(CV-7)(在欧洲)。
日本海军当时拥有“赤城”号、“飞龙”号、“苍龙”号、“加贺”号、“翔鹤”号和“瑞鹤”号6艘大型航空母舰,以及“龙骧”号和“、祥凤”号等4艘轻型航空母舰。
作战背景:
1.中途岛战役后,太平洋上的局势发生了显著变化。日本受到有效遏止,暂时停止了对东南太平洋地区的进攻。为了加强在南太平洋地区的空中力量,1942年6月,日军在瓜岛修建了机场,并增派了兵力。
2.对于日军的部署,美军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打击南太平洋地区的日军。1942年7月10日,美国海军太平洋战区指挥官尼米兹上将下达了夺占瓜岛的命令。8月7日凌晨,美国3艘航母载着大量“无畏”式舰载俯冲轰炸机,对瓜岛实施了猛烈轰炸,消灭了瓜岛上的大部分日军,美军地面部队随后登陆瓜岛,夺取了日军修建的瓜岛机场。
3.从8月7日至8月24日,美日海空力量围绕争夺瓜岛,进行了海空交战,双方各有较大损失。为重新夺回瓜岛,日军派出了一支强大的混编舰队,企图对瓜岛地区的美军实施一次毁灭性打击。
作战过程:
1、1942年10月26日深夜2时,日本海军机动编队派出13架飞机进行分扇区搜索。3时许,美军“企业”号航母出动16架侦察轰炸机,在距“企业”号航母85海里处与1架日军侦察机擦肩而过。
2、4时17分,美军侦察机发现日军机动部队的战列舰编队,立即发回报告,并继续向北搜寻日军航母编队。4时50分,日军侦察机报告发现美军舰队,但所报方位有误。
3、凌晨5时许,美军侦察机发现日军机动部队的“瑞凤”号航母;日军也发现美军侦察机,起飞9架战斗机拦截。
4、5时25分,日军从“翔鹤”号、“瑞鹤”号航母上起飞第一攻击波21架轰炸机、20架鱼雷机和21架战斗机,攻击美军舰队。
5、5时30分,美军“大黄蜂”号航母出动第一攻击波,包括15架轰炸机、6架鱼雷机和8架战斗机。
6、6时整,美军“企业”号航母出动第二攻击波,包括3架轰炸机、8架鱼雷机和8架战斗机。
7、6时15分,美军“大黄蜂”号航母出动第三攻击波,包括9架轰炸机、9架鱼雷机和7架战斗机。
8、6时30分至34分,双方战机发生遭遇战,12架日军战斗机击落美军第二攻击波的3架鱼雷机、3架战斗机;日军损失4架战斗机。
9、6时45分,日军起飞第二攻击波,从“翔鹤”号航母出动19架轰炸机和5架战斗机、从“瑞鹤”号航母出动16架鱼雷机和4架战斗机。
10、7时10分起,日军轰炸机俯冲轰炸,1枚炸弹命中美军“大黄蜂”号航母飞行甲板后部,日军1架被防空火力击伤的轰炸机也撞在“大黄蜂”号的飞行甲板上,发生爆炸。日军鱼雷机向“大黄蜂”号投下数枚鱼雷,其中2枚鱼雷命中机舱。接着又有3枚炸弹击中“大黄蜂”号,1架起火的日机再次撞击该舰。“大黄蜂”号机舱进水,电力中断,通讯中断,舰体起火,失去动力,由“诺思安普敦”号巡洋舰拖曳返航。
11、7时14分,日军从“隼鹰”号航母起飞17架轰炸机和12架战斗机。
12、7时30分起,美军第一攻击波的15架轰炸机以200米高度从日军“瑞鹤”号航母舰首方向进入,对日军舰队进行轰炸,“瑞鹤”号飞行甲板、机库、炮塔连中4弹,四处起火,通讯中断。日军战斗机进行空中拦截,日军舰上防空火力对空射击,美军轰炸机被击落、击伤各2架。
13、7时40分,美军2架侦察轰炸机向“瑞凤”号航母发动攻击,“瑞凤”号被2枚500磅重的炸弹命中,其中1枚炸弹击中其飞行甲板,炸开一个直径15米的大洞,舰尾同时起火。“瑞凤”号航母在2艘日军驱逐舰的保护下向北撤退。
14、7时45分,美军第二攻击波遭遇日军攻击机群,美军战机队形被打成2队,一队3架轰炸机攻击了“雾岛”号战列舰,另一队4架鱼雷机攻击了“筑摩”号巡洋舰,均未果。
15、8时15分,日军第二攻击波开始攻击美军“企业”号航母,俯冲时被美军战斗机和舰上防空火力击落7架,有2枚炸弹击中“企业”号飞行甲板和机库,“史密斯”号驱逐舰也被击伤。日军“伊-21”号潜艇将美军“波特”号驱逐舰击沉。日军损失飞机4架,美军损失飞机6架。
16、时22分,日军又从“瑞鹤”号航母和“翔鹤”号航母上起飞了24架轰炸机和20架鱼雷机。
17、8时42分,美军“大黄蜂”航母上的15架轰炸机、6架鱼雷机、8架战斗机升空,“企业”号航母上的3架轰炸机、8架鱼雷机、8架战斗机几乎同时升空。
18、8时59分,日军轰炸机从5100米的高度向美军“企业”号航母实施俯冲轰炸。美军“大黄蜂”号航母及其警戒舰只的防空火力击落8架日军轰炸机。日军轰炸机还攻击了美军“南达科他”号战列舰和“圣胡安”号巡洋舰,2舰各中1弹受轻伤。
19、9时10分,日军1架被击伤的轰炸机实施自杀式攻击,撞击美军“大黄蜂”号航母;几分钟后,日军鱼雷机又将2枚鱼雷投到“大黄蜂”号上,该舰机舱部位爆炸,主机停车;此时,日军又有3枚500磅重的炸弹击中“大黄蜂”号。
20、9时30分,美军从“大黄蜂”号上起飞的15架轰炸机和4架战斗机,对日军“翔鹤”号航母和“瑞凤”号航母,以及巡洋舰、驱逐舰实施攻击,数枚500磅重的炸弹击中“翔鹤”号,美军2架“无畏”式轰炸机被击毁、2架被击伤。
21、11时16分,日军潜艇发射的鱼雷击中1艘为“企业”号航母护航的驱逐舰,“企业”号的飞行甲板被2枚炸弹击中,人员伤亡很大。
22、11时21分,从日军“隼鹰”号航母上起飞的29架飞机开始攻击“企业”号航母,“企业”号中弹1枚。
23、11时23分,美军1艘巡洋舰开始拖着“大黄蜂”号航母以3节的航速撤出战斗。
24、11时27分,日军轰炸机再次攻击美军“南达科他”号战列舰和“圣胡安”号巡洋舰,2舰各中1弹,“企业”号航母开始退出战斗。
25、11时53分,日军14架轰炸机企图突破美军战斗机的拦截,其中5架被美军战机和高炮火力击落,余下9架日机在“企业”号两侧投放了9枚鱼雷,均未击中目标。
26、中午时分,日军“隼鹰”号、“瑞鹤”号航母继续南下,追击美舰。
27、15时15分,日军6架鱼雷机追上“大黄蜂”号航母,进行了4次攻击。第一次时,“大黄蜂”号被击中1弹;第二次时,“大黄蜂”号又中1弹;第三次进攻无果;第四次攻击时,1枚鱼雷击中“大黄蜂”号。
28、17时许,美军护航的驱逐舰“麦斯廷”号和“安德森”号接应“大黄蜂”号航母上的舰员撤离。
29、20时,美军“麦斯廷”号和“安德森”号奉命向“大黄蜂”号航母发射16枚鱼雷,其中9枚命中。
30、21时30分,日军“卷云”号和“秋云”号驱逐舰向“大黄蜂”号发射了4枚鱼雷(“大黄蜂”号于27日1时35分沉没)。至此,海战结束。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美国共有七艘航空母舰,其中,三艘在太平洋,两艘在本土,两艘在大西洋。这七艘航空母舰,其中有三艘“约克城”级(“企业”号,“约克城”号,“大黄蜂”号),两艘“列克星顿”级(“列克星顿”号,“萨拉托加”号),还有一艘“黄蜂”号,一艘“突击者”号。这些航空母舰,都是达两、三万吨,舰载机达八九十架的大型航空母舰。“约克城”级的三艘航母,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是美国海军的中流砥柱。

二战中,美国共建造重型攻击性航母29艘,轻型(护航)航母124艘。其中包括:
埃塞克斯级:17艘(即CV9-CV21,CV31、36、38、39,另CV32-34,CV37、40、45、47战后建成,另有6艘已列入计划但未开工,2艘已经开工但是停建)

中途岛级:1艘,即“中途岛”号

独立级:9艘,虽然是改装自“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但是只是利用了舰体设和现成船台,应算是全新建造的航母而非改装。因此美国在二战中一共建造了27艘舰队航母。

美国在二战中共损失了11艘航空母舰,其中大部分是在太平洋上与日本交手过程中被击沉的,也有个别的是在大西洋中栽在了德国潜艇的手里。在损失的11艘中,有4艘为大型航空母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两艘是“大黄蜂”号和“列克星敦”号。

太平洋战争初,美国只有5柔航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航母数量猛增,战中损失的航母如下:"兰利" 号,1942年2月27日,在爪哇南方 海面被日本飞机炸沉. 兰利 " 列克星顿 列克星顿"号,1942年 5月8日在珊瑚海海战中,受到 日本"翔鹤"号及"瑞 列克星顿 鹤"号舰载机攻击,被命中2枚 鱼雷及2颗炸弹,起火2小时后, 因航空汽油爆炸 而被迫放弃, 由己方驱逐舰用5枚鱼雷击沉. "大黄蜂 大黄蜂"号,1942年10 月24日,在圣塔克鲁兹岛海战 中被炸受重伤,后被日本 大黄 蜂 驱逐舰击沉. "约克顿 约克 顿"号,1942年6月6日,中途岛海 战中,被命中3枚炸弹和2枚鱼 雷,拖带 约克顿 途中被日本潜 艇 I-168击沉. "黄蜂 黄蜂"号,19 42年9月15日,在所罗门群岛海 战中,被日本潜艇 I-19命中3枚 黄蜂 鱼雷,引起航空汽油爆炸, 被己方驱逐舰用鱼雷击沉. "普 林斯顿 普林斯顿"号轻型航母, 1944年10月24日,在莱特湾海 战中,被日本俯冲轰炸 普林斯 顿 机命中1枚炸弹,因航空汽油 爆炸而放弃,被己方巡洋舰用 鱼雷击沉. "利斯康姆湾 利斯 康姆湾"号卡萨布兰卡级护航 航母,1943年11月24日,在吉尔 伯特群岛被 利斯康姆湾 日本 潜艇 I-175击沉. "圣罗 圣罗"号 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1944 年10月25日,在莱特湾海战中 被日本自 圣罗 杀飞机击中,引 发航空汽油爆炸而沉没. "甘比 湾 甘比湾"号卡萨布兰卡级护 航航母,1944年10月25日,在萨 马岛外海,被日本 甘比湾 中巡 洋舰"鸟海"号,"羽黑"号击沉. " 奥曼尼湾 奥曼尼湾"号卡萨布 兰卡级护航航母,1945年1月,在 吕宋岛西北外海,遭遇 奥曼尼 湾 日本自杀飞机袭击,引发大 火,由己方驱逐舰击沉. "俾斯 麦海 俾斯麦海"号卡萨布兰卡 级护航航母,1945年2月21日,在 硫黄岛外海被2架日 俾斯麦海 本自杀飞机命中沉没. "布洛克 岛 布洛克岛"号护航航母,在大 西洋中被德国潜艇 U-549击沉.而二战中美国共造了123艘航母。希望这个答案能够帮助你。

三种航母(主力航母,护航航母,轻型航母)总共生产和改装了169艘,被击沉11艘,损失率6.5%
  
  主力航母.美国二战参战的主力航母是34艘,被击沉的5艘,活到战后的是29艘,因战争结束取消定单11艘
       列克星顿级(2)
       CV-2列克星顿号(被击沉)
       CV-3萨拉托加号
       突击者级(1)
       CV-4突击者号
       约克城级(3)
       CV-5约克城号(被击沉)
       CV-6企业号
       CV-8大黄蜂号(被击沉)
       黄蜂级(1)
       CV-7黄蜂号(被击沉)
       埃塞克斯级(11)
       CV-9埃塞克斯号
       CV-10约克城号(算是二代拉)
       CV-11勇猛号
       CV-12大黄蜂号(也是二代)
       CV-13富兰克林号
       CV-15伦道夫号
       CV-16列克星顿号(又一个二代)
       CV-17邦克山号
       CV-18黄蜂号(还一个二代)
       CV-21本宁顿号
       CV-31理查德号
       埃塞克斯级(加长型13)计划生产21艘,到战争结束前生产了十三,其它的因战争结束取消了定单,不知道是否支付了违约金.
       CV-14提康德罗加号
       CV-19汉考克号
       CV-21拳师号
       CV-32莱特湾号
       CV-33凯尔萨奇号
       CV-34奥里斯坎尼号
       CV-36安提担号
       CV-37普林斯顿号(被击沉)
       CV-38香格里拉号
       CV-39尚普兰湖号
       CV-40塔拉瓦号
       CV-45福吉谷号
       CV-47菲律宾海号
       中途岛级(3)计划生产六艘因战争结束只生产了三艘
       CVB-41中途岛号
       CVB-42富兰克林.罗斯福号
       CVB-43珊瑚海号
最正确的答案啦呵呵,希望可以帮助到你,谢谢

二战时期··美国总共造了近百艘航母·在太平洋战争开始之後制造更家快速·因为国力强大制造的速度也是非常迅速·基本上不到百天就制造一搜··其中包括送给英国小弟弟的··被炸沉的·在造的一共是一百一十艘左右·自己查吧·

偷袭珍珠港的时候美国只有几艘航母,之后迅速扩建,到二战结束时美国有150多艘航母,其中攻击航母36艘,护航航母122艘。二战美国有8万辆坦克、150艘航母、30万架军用飞机、1200万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