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的话,学习的科目顺序是那些?什么顺序最好????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6
学习中医经典的顺序是什么?

没有顺序,入门以后你会发现,几本书互相参照着看就会出现1+1大于2的效果。单看一本书很多说法无法理解。

刚来学中医的话首先看这是最基本的,这看得懂也能理解的话,其它中医书集都很容易看懂了.因为里本讲到中医最根基的:1、"阴、阳五行"世界万物最离不开阴阳、五行。2、藏象学,人体各气官的功能,及常见病变。3、经络学:是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4、“辨证论治”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辨证论治”都是最重要的环节。 道先看懂,理解了《中医基础理论》看其它医学书集就不再那么难了,因为其它名著也好,临床书集也好,都是在《中医基础理论》里过渡的,这本书看不懂,其它名著看起来也难了,特别是”经络”和“阴阳五行”这部份,〈黄帝内经〉,也好〈伤寒论〉也好,《濒湖脉学》也好。 另外,可以看看〈中医诊断〉里面包含基本的诊断,和辩证.学医要从易到难,不可一步登开哦!急的话,学不好的,这是个人经验!加油哦!朋友!

中医的学习,大致可以划分成以下四个阶段:
一,蒙学阶段;
启蒙是此阶段的重点。需要学习的内容,在古代就是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赋与汤头歌诀这四小经典。现代的中医教育,已经在内容上更加充实,在结构上更加完善了,分作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这五门核心课程。作为在校学生,是要求系统学习的,无须多说。
对于自学者,无论内容,还是方式,都需要做适当的调整才好。因为在缺少老师指点的情况下,要系统学习上述几门课程,存在几个常见的问题:
1 内容枯燥,难以入目。课堂的讲解可以是很丰富的,加入很多趣味的东西;而且教师是活的,可以根据学生的状况,随时进行调整。这与整天面对一本死沉沉的教科书是皆然不同的;
2 没有重点。一本中医基础理论,绝不是每一个章节都是同等重要的。同是脏象学说,绝不是五脏的位置在任何状态下都是同等重要的。同是脾脏的生理功能,绝不是对临证起到相同的指导意义的。所有的这些不同,这些轻重,是需要老师指点的;
3 易生误解。中医理论,非常崇尚“理解”与“领悟”。而所有的理解和领悟,都需要有一个认识的平台,即对概念和关系的基本认识。自学者由于缺少前辈指导,很容易在起点上走偏,从而产生对整个中医学的偏激认识。
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上述种种问题,建议自学中医者在启蒙阶段,采取以下的学习方法:
1 多读中医前辈的传记,以及他们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述性文章。他们走过的路,看起来笨拙的很,实际上常常是中医入门的最佳捷径。多向前辈学习他们的学习方法,帮助将会是非常大的。这里强烈推荐一本书:《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把这本书熟读过三遍,不但是学习方法方面可以豁然开朗,在此过程中就可以学习到这些老先生很多宝贵的学习体会,临证心得。
2 利用好丰富的网络资源。现今信息的时代,已经把学校的大门很大程度上打开了。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比较轻松的得到机会,向各中医院校的名师学习,收看他们讲课的视频,而且全部免费。这样的学习,虽比不得在教室的环境里,聆听面对面的传授更有感觉,但比起死读书本,总要强的多了。
3 教材的选择要兼顾权威性和趣味性两项原则。学习,自然是离不开教材和参考书。教材方面,还是主张正规的全日制教材。每本书都是经过几十位专家严格把关,权威性是最好的。至于版本,个人比较倾向于七版教材。除针灸学外,七版教材的整体水平是很高的。如果希望精炼一些,五版教材也是不错的选择。趣味性的参考书,是自学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可以让学习多些乐趣,少些乏味。感觉目前比较畅销的几本养生保健书:《人体使用手册》、《求医不如求己》,以及《小说中医》等,虽然在整个理论构架上,与正规学院派存在不少差异,但是作为调味品,是足可以胜任的。另外,《思考中医》一书,更加侧重对中医理论的阐释发挥,有不少独到的见解。有余力的朋友可以选读。
4 最后,就是要强调循序渐进的步骤。一名中医在校生,学习这几门课的时间是三年(当然还有其他课程);古代中医学徒学完更加精简的四小经典,也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所以,大家在自学的启蒙阶段,一定要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进度。太紧或太松都会为将来的半途而废埋下伏笔。
二,四部经典学习阶段
经过前期的蒙学阶段,有了对中医学的初步认识,就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医的四部经典著作了。也就是《内经》,《伤寒》,《金匮》,《温病》。
有一些学生认为经典都是过时的老土东西,不过是讲中医怎样的整体观、辨证论治嘛;我们已经学习过中医基础中医诊断,还有什么必要学习这些陈腐的东西呢?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想这样来回答: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有两个不同的体系:一个是自然科学的体系;一个是人文科学的体系。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一直向前的,象射出的箭。每一次科技革命后,新兴的科技必然取代原有的,成为学科的主流,直到更新的科技理论出现。但是人文学科的发展是完全不同的。孔子无法替代老子的价值,孟子也无法顶替孔子的位置;朱子也是一代大儒,却需要时时从孔孟的学说中汲取营养。后世当然可以发展,而且必须发展,但是经典的价值是无论谁也无法否定的。所以自然科学领域里,最新的理论永远受人追捧,但在人文学科里,想要把握最先进的理论,就意味着需要用最短的时间,重温古人曾经走过的路,再在实践中发展创新。
“不幸”的是,医学更多的是一门“人学”,医生研究的,是人,而不是物。这就决定了医学的性质本身,更趋近于人文学科。经典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又有一些人认为,既然经典是最好的,后人永远无法超越经典,达到古人的境界,还有什么必要学习现代的中医教材,妄走些弯路呢?
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要想与古人交流,向他们学习,至少需要一个条件,就是我们得知道古人在说什么。作为现代人,每天生活在美国化的环境里,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全部都是严重西化的。这样的状态,让我们与古人之见产生了距离。虽然写着同样的文字,说着同样的语言,却无法相互理解了。中医教材的价值,就在于用现代人可以理解的语言,来试着表达古人的思想。也就是说,现代的中医教材,就是在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语言上的桥梁。让我们可以比较容易的,与古人的思想发生共鸣。
那么经典的学习,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当老师的都知道,讲基础课是比较容易的,但讲经典课就相当的难。难就难在先是需要教室钻进去,理解古人想要表达的所谓“本意”,接着表达出来给学生。
那么对于自学学生来理解经典,难度自然就更大了。
对于经典的学习,我提以下几个建议:
1 明确自己的方向;
做任何事,都需要首先明确自己的方向,知道面前的路是通向哪里的。学习经典也是这样。先假定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对中医理论的认识理解,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吧。
那么这种情况下,学习的重点,就在于如何将经典中的思想用于临床病症的治疗。这样的话,逐字逐句的钻研精神未必就是最好的了;许多纯粹的理论探讨著作也就不一定适用了。相反有些将经典的内容加以应用,条文下紧随着治疗医案的书籍文章就要好的多。仅举例两本《黄帝临证切要》(书名不一定很确切了),《经方实验录》。用这样的说来配合经典的学习,可以更清晰的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学起来才会更有动力。
如果是从哲学、史学甚至文学的角度来学习,我这里就不多说了哦。。
2 从浅到深的学习。
自学者,学习文言文有困难者,不妨先从白话文入手。虽然也会遇到译文质量不好,影响理解的时候,但毕竟也是经过专家认可,质量相对还是不错的。谁又能保证自己的理解全都符合“古意”?真的全部符合“古意”就是评判价值的惟一标准吗?
翻译的版本,可参考几部标题为《××校释》的书,逐段译的,质量还可以。
3 遇到问题,多参考注家。
阅读古文,在理解上无论如何都会遇到问题。这时候,多参考几位注家的注解,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历代医家中,很多是花了毕生精力来钻研经典的。他们对经典的理解认识,常常可以为我们打开一片新的天空,开阔我们的思维,形成新的认识。学经典而不读注解,是不可能完全理解古人的。对经典的注家常以千记,其中非常著名的也有几十家。这里不便一一介绍。相信在经典学习的过程中,哪怕就是在前面讲到的白话文的学习过程中,都可以了解到很多的注家,和他们的著作。自学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相应的选择来读。
以上把中医入门的前两个环节大致的介绍了一下。
下面的两个阶段,即临床摸索阶段,临证与经典相参阶段,距离当下的中医爱好者群体还比较远,暂时先不讲了。日后有机会,再继续来谈。

第一步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这是基础知识
第二步 《中医内科学》 《中医外科学》 《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伤科学》《中医五官科学》这是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
第三步 《皇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难经》《神农本草经》这个是补充,一般硕士研究生才详细学
以上已经排好序了。只有学好诊断学才知道中药学里的一些名词是怎么回事!
你学完第一步 后就应该边实践边学了
这是以前不懂装懂的回答,对不起大家了!

我们可以这样思考问题:以上的科目,是众多专家,在不引起他们每个人公然反对的前提下,为中医本科生编写、制定的教材。我也是这样的教材下学习完的,但是我们这样学习完之后,就不会看病了,以至于到后来在学习经典才回归临床。
在换一种思路:中医的源头和经典,古往今来的中医大家都有自己的见解,甚至是大相径庭,那么教材怎么编?
所以按照教材学习完以后,一批人是不会看病的,因为没信心。
那么怎么学习中医呢?现在的经典热是我非常高兴的现象,如果你的目标是看病救人,那么伤寒论是最好的选择。
伤寒论是学派最多的学派,找个好的伤寒论的老师,就学伤寒论。
伤寒论是一本可以学习一生的书,否则它也不会东汉流传至今,而且近代的中医大家,多半是研究一生伤寒论的。
你可以买研究伤寒论 理、法、方、药的书,这样,中医看病的道理 方法 处方 药物,就全懂了,回过头再看教科书,你就会明白我的意思。

你是想自学中医吗?
应该说每个人的兴趣和基础不同,我自学的顺序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皇帝内经》
下一步准备学《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
然后再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伤科学》《中医五官科学》

以后可学<<脉学>>《难经》《神农本草经》,还有历代医家医案等

不知道你的兴趣和基础如何?以后可以多交流.

学中医特别是自学中医者首先要明确目的,为就业或为了有口饭吃....坚持不了多久...

中医药很难,自我测试智商,记力好进展顺利,否则误了时光

  • 能解读文言文,学医古文也不很难,你列出的医古文必读,因为有真言

  • 北京光明函授大学的教材比较合适,

  • 先学基础,然后依自所好为先后



  • 中医大学生都是学些什么课程?
    答:当然,中医学生也不是只学习中医,每学期也有配套的西医科目学校,毕竟现在西医是主流,这也是中医为了更好迎合发展所做出的改变,当然这些西医知识其实对于中医学习也是有帮助的。以上就是中医学生大概学习的课程。最后,如果真的对中医感兴趣,欢迎加入中医这个大家庭,你会学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 中医内科学是几年级学
    答:三年级。根据查询中医资料,中医内科学是三年级学习的专业,中医诊断方剂是二年级的。中医本科为5年制,主要学习的科目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等科目。
  • 我想自学中医,应先看那些书呢.
    答:首先是<中医基础理论> 里面有病症的名称及症状还有许多中医入门的东西 不看完这本书别的还是先别看 看懂了以后就事半功倍了 中医也是分内科外科妇科小儿科等...你不能哪个都学 建议你看<中医内科学>比较常用 然后是<中药学>及<方剂学>我相信你学并不是知道病症而已 还要医治的 中间我建议你也看...
  • 中医学主要有哪些科目?
    答: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中医学专业培养系统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现代中医学发展和高等中医教育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扎实的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一定的中药学及预防医学相关知识,具有较强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中医学专门人才。
  • 怎样自学中医?
    答:然后是《中医诊断学》,中医学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诊断方法,比如脉诊、舌诊,要好好地学习领悟。然后可以学《中药学》,要掌握常用中药的功效、性味、归经、用法、用量、禁忌症等等,书上都有,基本就靠背了。然后是《方剂学》,怎样对症组方是一门大学问。最后是《中医内科学》,内科学是以上各科的汇总...
  • 中医学主要有那些科目
    答:临床中医学 包括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科、中医骨伤科、推拿科、中医眼科、中医耳鼻咽喉科、中西医结合医学、气功科、中医护理。中医典籍 参见:中医典籍 中医典籍可分为医经、医论、本草、医方、医案、医话等,例如《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
  • 自考中医有哪些科目
    答:1. 中医基础理论:这是自考中医的核心科目之一,包括中医的基本理论、思维方法和特点等。2. 中医学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的学习。3. 针灸学:包括经络腧穴、刺法灸法等针灸技术的学习。4. 中药学:中药学的学习是自考中医的重要部分,包括中药的药性、功效、配伍等。5. 临床...
  • 中医药大学的学习科目!急!!!
    答:中医基础学、中药学、方剂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学、高等数学、解剖学、生理学、针灸学、黄帝内经、伤寒、中医儿科、中医妇科、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临床、药理学、中药药理学、按摩、医古文、英语、计算机等 ...
  • 收藏|2021年中西医助理医师备考技巧
    答:14门科目的学习是有顺序的,建议可以分为如下顺序进行学习:基础科目(中基、中诊、中药、方剂);临床科目(诊断学基础、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实用科目(针灸学);其他科目(传染病学、药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进行复习的话,就...
  • 我是名文科生,想要报考中药学,但中药是需要学习有关化学的,会不会很...
    答:像你这种情况,吃力的确是有一点的,但不必害怕。化学只是学中药的一个基础而已,关键是要学好以下科目:中医基本理论——有助于辩证和理解中医中药;中草药——有助于理解药性和药效;方剂学——有助于调剂;当然,文科生学习中药的好处是:有一套系统的记忆方法。学中药,要记忆的东西也不少,所以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