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资料?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特别奖为什么授予全体“中国人”?

因为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的民族力量。
央视《感动中国》制片人朱波说:“在年度特别奖上,我们今年却难以取舍。整个2008年带给我们震撼、感动、惊喜和痛怆。最终我们决定将这个奖项授予全体中国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08年大事的感受者、亲历者、受害者、拯救者。我们希望感动不是一件奢侈品,它是能够与我们相伴的生活常态。能感动中国的人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就是我们自己。”

扩展资料:
央视特别奖颁奖时的解说词如下:
穿过2008这平凡而又伟大的一年,我们由衷地从心底里发出一个声音:“中国加油!”是灾难,也是力量的凝聚。生死相依,生死相助,我们在一起;是欢乐,也是精神的检阅,微笑相连,激情相递,我们在一起。
这是一张又一张陌生的面孔,在这个瞬间被我们记住,这是一个又一个无言的身影,在这样的场景被我们铭记,这是一个又一个感动的声音,在这样的时刻被我们传递,因为他就是我和你。
2008,为什么我们眼中常含着泪水,因为我们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们的心在2008紧紧地与祖国贴在一起,在2008,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
2008,咱们中国人真是同悲同喜,咱们曾经那么深情地互相凝视,曾经那么信赖地彼此温暖。在2008年,中国人不是一个又一个个体,而是一个团结在一起的整体。如果没有你,没有他,没有你们,没有他们,没有我们,没有咱们,就不会有这样的2008,就不会有这样的中国。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我们自己感到骄傲。所以感动中国特别奖的获得者是中国人。
参考资料来源:中娱网——200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全体中国人获特别奖

  200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
  
  1.大爱至朴 十三农民兄弟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唐山十三农民兄弟的颁奖词:
  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刘姝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正是他们及无数个他们这样的人,在2008年撑起了中国的脊梁。
  王振耀:在国家巨大灾难面前,他们以无声有力的行动,宣告了民间志愿救灾时代的来临。
  
  唐山十三位农民(自发去灾区救灾的农民兄弟)
  宋志永、杨国明、杨东、王加祥、王得良、宋志先、王宝国、王宝中、曹秀军、尹福、宋久富、杨国平、王金龙。均为男,河北唐山人年龄最大62岁、最小19岁农民
  2008年初,特大雪灾袭击了华南地区,湖南郴州成了一座冰雪中的孤城。没有上级号召,也没有组织要求,河北唐山13个农民除夕那天租了辆中巴车出发,顶风冒雪来到那里参与救灾。
  这13个来自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二组的农民,自己准备了工具,初二上午赶到郴州电力抢险指挥部,成了湖南电力安装工程公司一支编外“搬运队”,每天起早贪黑、踏雪履冰为抢修工地扛器材、搬材料、抬电杆。2月23日,在工作了16天之后,这13位农民兄弟离郴返乡,许多郴州市民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自发赶来为他们送行。他们还被郴州市授予“荣誉市民”的称号。
  5月12日下午,在得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宋志永和12位兄弟商量后,几经辗转来到灾情最重的北川县城,成为最早进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他们用最原始的方法——铁锤砸、钢钎撬、徒手刨,不断寻找幸存者。只要哪里需要,他们就到哪里。他们与解放军、武警战士一起,抢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名遇难者遗体。
  
  2.烛照深山 李桂林、陆建芬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李桂林、陆建芬的颁奖词:
  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阿来:乡村教育是重要的,但常常被忽略;乡村教师是伟大的,却不应该被遗忘。
  阎肃写下这样深情的评价:星星和月亮在一起,桂林和建芬在一起,太阳和温暖在一起,桂林和建芬了不起!
  
  李桂林、陆建芬(悬崖小学的支教夫妻)
  男,42岁,彝族村寨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教师。
  女,41岁,彝族村寨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代课教师。
  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村民上下绝壁都要攀爬5架木制的云梯,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就是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下,从汉族地区来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妻扎根这里18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云梯"。
  1990年,李桂林夫妻来到这里,村民的落后与贫苦深深的震撼了这对彝族夫妻。强烈的同情心和民族感使李桂林坚定了扎根二坪搞教育的信心,得到了妻子的大力支持。他与妻子18年如一日地教书育人,共培养了六届学生共149人,其中有22人是从外村慕名而来的。李桂林本人还两度被评为县优秀教师。
  二坪--这个过去的"文盲村穷山村",现在成了"文化村"。昔日的荒凉到今天的精神巨变,与这两位老师付出的心血是分不开的。他们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
  
  3.死的光荣 武文斌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武文斌的颁奖词:
  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牺牲”在今天的语境中已经有些陌生,武文斌是一个英雄主义渐行渐远时代下真正的英雄。
  任卫新:虽然他只是一名士官学员,还没有建立功勋,这片土地永远珍存着他的汗渍、体温和灵魂。
  
  武文斌(为救灾活活累死的小战士)
  男,26岁,济南军区铁军某师炮指连士官学员。
  一个战士倒在了抗战救灾的第一线,上万民众为他哭别。所有参加吊唁的人都与武文斌素昧平生,他们只听说:一位解放军战士在抗震救灾中活活累死了!仅这一句话,已经让人们泪流满面。13万子弟兵在抗震救灾中舍生忘死的表现,留给人们太多太多的感动……
  这个战士,就是济南军区铁军某师炮指连士官学员武文斌。
  6月17日晚,他和战友们冒着大雨将8车50吨重的活动板房建材全部卸载完后,累得瘫倒在泥水地上。就在这个夜晚,他因劳累过度,引起肺部大出血而停止了年轻的生命。
  5月13日,当部队接到急赴灾区的命令时,武文斌被告知后留,一向脾气温和的他急了眼,坚决要求上前线。
  “我们一定要多救人,才能对得起身上的这身军装。”武文斌对战友们说。在他参与抗震救灾的32个日子里,他总是找活干、抢活干,干完份内的事,就去帮着其他班排干,别人拦也拦不住。他身上的迷彩服总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战友们说,他的心里装的全是灾区群众。
  
  4.这就是爱 韩惠民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韩惠民的颁奖词:
  他用百姓最朴素的方式,回答了生活中最为深奥的问题:有比爱情更坚固的情感,有比婚姻更宏伟的殿堂,34年的光阴,青丝转成白发,不变的是真情。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一段相知带来一个汉子34年的照顾,一声承诺变成一对夫妇共同的看护,一个特殊的传奇连起两个普通的家庭。
  陈淮:啥叫爱?爱就是一生的承诺,就是性命相托。
  
  韩惠民(痴情男携妻照顾初恋女友34年)
  男,55岁,苏州人。
  韩惠民和妻子徐敏芳默契“配合”,共同照顾一位瘫痪病人,已经持续了整整34年。不过,让一般人难以理解的是,这位长期卧床的病人正是韩惠民年轻时的初恋情人……
  1972年,韩惠民与比他小1岁的吴月瑛同在苏州沧浪区工业淀粉厂工作。虽然两人彼此从未说过一个“爱”字,但两人已是形影不离,心心相印。
  1974年4月的一天,吴月瑛坐着三轮机动车回厂。机动车突然侧翻,吴月瑛被抛落在人行道,当场昏迷。经抢救,昏迷多日的吴月瑛脱离了生命危险,但颈椎中枢神经断裂,手术后用钢板固定,再也不能站立,也不能坐,只能躺在床上。韩惠民在吴月瑛住院的日子里,自己日夜守护在她身边,喂饭、端尿,陪她说话解闷。出院后,韩惠民也一直悉心照顾她。
  吴月瑛瘫痪后的3年多时间里,不少热心人要给韩惠民介绍女朋友,都被他婉言谢绝。吴月瑛多次劝说韩惠民尽快成个家,但他就是不听,他暗下决心,要一直守护着她,哪怕不结婚,也要守护她一辈子!
  在吴月瑛和她父母的屡次劝说下,韩惠民终于答应找女朋友。不过他有个前提,对方必须同意与他一起照顾吴月瑛。经人介绍,韩惠民认识了徐敏芳。当徐敏芳了解到韩惠民坚持多年不谈恋爱,只为照顾过去的情人,她被韩惠民的一片痴情所打动。
  1980年,韩惠民与徐敏芳结为伉俪。从此,守护在吴月瑛身边的又多了一个人。
  34年倾情照料,如今韩惠民与吴月瑛两家人早已成了自家人。韩惠民的女儿认了吴月瑛当干妈,退休在家的徐敏芳只要一有空,就来到吴月瑛家里坐坐,跟她讲讲家长里短的事情。
  徐敏芳感慨地告诉记者,这么多年走过来,丈夫早已成了吴月瑛的精神支柱,从年轻时的爱情到现在亲人般的依赖,她能理解也非常支持。韩惠民和徐敏芳告诉吴月瑛:“有我们在,一定会守护你,照顾你一直到老!”吴月瑛被深深地感动了,这次她流下的不再是悲伤的泪水,而是幸福的泪水,更坚定地活下去的泪水……
  
  5.惊世华彩 张艺谋奥运导演团队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张艺谋奥运团队的颁奖词:
  长卷舒展,活字跳跃;圣火激荡,情感喷放。他们用人类共通的语言,让五千年文明跃然呈现,那一夜,中国惊艳世界。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他们的中国式的写意圆了世界一份梦想,这不是中国的展示,而是世界的融通。
  朱玉:这是一群太懂得自己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人,也是一个知道如何展示中华民族骄傲的团队,金牌授给他们,现在还不晚。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导演团队
  总导演:电影导演张艺谋;
  副总导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团长张继钢,国家歌舞团副团长陈维亚
  开幕式是北京奥运会呈献给世界的“第一印象”,在整个奥运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水平如何,直接决定着我们能否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2005年,张艺谋、张继钢、陈维亚等人被任命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负责整个开闭幕式的创作和实现。
  为更好地展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主题口号的深刻内涵,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突出“文明”、“和谐”两大主题,张艺谋和他的团队推掉了高昂报酬的商业合作,带领他的团队夜以继日的工作。经过一千多个日夜的努力,奥运开幕式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精彩阐述了以中华文明的演进和世界文明的交融,用中国文化打动了世界。
  
  6.点燃生命 吉吉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吉吉的颁奖词:
  白的雪,红的火,刺骨的风,激荡的心。鹰失去了同伴,但山的呼唤让她飞得更高,她,是高山上绽放的雪莲。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把最纯洁的奥林匹克圣火送到最神圣的人类之巅,完成的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更有她对心爱之人深深地怀念。
  王晓晖:在高山上,每走一步路,吉吉都用爱和梦想在把温暖催燃,所以吉吉踏出的是人类最强之音。
  
  珠峰火炬队(把圣火送上最高的地方)
  第一棒火炬手:吉吉,女,西藏登山队运动员。
  第二棒火炬手:王勇峰,中国登山队队长。
  第三棒火炬手:尼玛次仁西藏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
  第四棒火炬手:黄春贵,中国农业大学学生。
  第五棒火炬手:次仁旺姆,女,西藏自治区登山学校学生。
  2008年5月8日上午九时十七分,中国登山队十九名队员成功登上珠峰之巅并进行了奥运火炬接力,首次实现了奥运圣火在世界之巅的传递。2008北京奥运圣火终于在海拔8844.43的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点燃!来自奥林匹亚的圣火终于登上了世界最高峰!圣火耀珠峰的盛景终于呈现在世人面前!中国兑现了7年前的诺言,书写了奥运史上的一个奇迹!
  珠峰火炬队当天凌晨3点出发。登顶的激情和传递奥运圣火的动力激发着队员们神速前进。队员们的前进速度甚至超过了事前的预估,
  9点10分,来自奥林匹亚的圣火第一次在珠峰燃烧,第一棒火炬手吉吉高举的祥云火炬与圣火在珠峰实现完美融合。经过王勇峰、尼玛次仁、黄春贵三位火炬手的传递之后,站在珠峰顶的次仁旺姆高举火炬,奥运圣火在珠峰跃动!
  那一刻全世界的中国人都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而这五名英雄和他们所在的珠峰火炬队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了所有中国人的梦想。
  
  7.傲拓天疆 神七航天员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神七航天员的颁奖词:
  中国人的足迹,从此印进寥廓而深邃的星空,当他们问候世界的时候,给未来留下了深远的回声。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炎黄子孙留在浩渺太空中的这一小步,豁然自信、脚步稳健,展现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姿态与力量源泉。
  陈章良:翱翔太空的三位勇士,掀起了中国民众新一轮的民族自豪感,向世人表明了梦想与航空共起飞的豪迈与快意。
  
  "神舟七号"航天员团队(为中国人圆"太空行走之梦")
  翟志刚男,汉族,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上校军衔。
  刘伯明男,汉族,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上校军衔。
  景海鹏男,汉族,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上校军衔。
  北京时间9月25日晚,搭载着3名宇航员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执行中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任务的主要内容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
  这三位航天员是经过艰苦的训练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翟志刚曾入选"神五"梯队;三人都曾入选"神六"梯队。
  他们在72小时的飞行过程中出色的完成了所有任务,航天员翟志刚成为了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2008年9月27日16点43分24秒,翟志刚开始出舱,他在太空迈出第一步。16点59分,他结束太空行走,返回轨道舱。
  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飞船成功返回地球。
  神舟七号飞船顺利着陆后,翟志刚出舱后发表讲话:"中国航天员进行了首次出舱活动,使命光荣,充满挑战,结果圆满,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神七"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继奥运后,"神七"在中国民众心中激起了新一轮民族自豪感。
  
  8.男儿榜样 李隆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李隆的颁奖词:
  火场、废墟,有多少次出生入死,就有多少次不离不弃。他用希望扩展希望,用生命激活生命。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废墟里与死神搏斗,绝地助人求生;他用忠诚和果敢书写了消防官兵的壮丽人生。
  陈小川:从淡定的表情和灾区群众的欢呼掌声中,我感到他身上体现的公安消防战士职业道德的高尚。
  
  李隆(救灾火线上的尖兵)
  男31岁,中共党员,河南省郑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
  在今年5月赴四川抗震救灾战斗中,已担任郑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的李隆和战友们在异常险恶的环境下,不怕牺牲,连续作战,在废墟下先后挖出57名群众,其中五人生还,包括被困104个小时的李青松和被困124个小时的卞刚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救援的奇迹。
  李隆1995年加入公安消防队伍,严格要求自己,刻苦训练,在重大灭火抢险救援事故现场从未退缩过。钻火场,堵泄漏,他总在最容易发生危险的位置。李隆先后参加灭火救援战斗3170多次,抢救遇险群众760余人,为保卫人民群众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获得“五四青年奖章”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尖兵”,“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等荣誉称号。
  
  9.中流砥柱 经大忠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经大忠的颁奖词:
  千钧一发时,他振聋发聩,当机立断;四面危机时,他忍住悲伤,力挽狂澜!他和同志们双肩担起一城信心,万千生命。心系百姓、忠于职守,凸显共产党人的本色。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小川: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舍命的县长,是今天所有干部的一面镜子。
  纪宝成: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马当先的身体力行。这样的干部,一定能带领灾区人民看见新的希望!
  
  经大忠(从容指挥救灾的北川县长)
  男,羌族人,44岁,中共党员,现任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在汶川大地震中,北川县是受灾最严重的县。地震发生时,北川县长经大忠正在开会,他果断的组织与会人员疏散,并用最快速度将县城里的8000多幸存群众集中在安全区域。全面的救援工作展开以后,经大忠成为北川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副指挥长,始终战斗在第一线。
  5月14日下午,经大忠带领工作人员在废墟中救起了一个小女孩。当经大忠抱着孩子往担架跑的时候,孩子一直在哭泣。经大忠摸着她的脸,安慰她:“别怕,孩子,爸爸救你来了!”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动容。
  地震发生后,经大忠3天3夜没有合眼,他说,“群众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只有我们舍命,被埋的人才有更大的希望获救。”
  震后,北川县城大部分被埋。经大忠家中的6个亲人全部遇难。
  
  10.特别奖——全体“中国人”
  组委会认为,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中国和世界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金华英雄孟祥斌
孟祥斌同志1979年4月9日出生于山东省齐河县刘桥镇刘桥村一个农民家庭。1997年高中毕业后,怀着献身国防、保卫边疆的满腔热忱,参军到了兰州军区某高炮团;1999年9月,因工作成绩突出,经组织推荐考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兰州分院。2002年6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分配到我部司令部机要科工作。2005年9月,同样因为工作中的优异表现,被推荐考入某工程学院参加专升本学习。今年7月份学成归来,生前为我部副连职中尉军官。2007年11月30日,孟祥斌同志因奋不顾身搭救一跳江女青年而壮烈牺牲,年仅28岁。
2008年2月17日被评为 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他率先跳入江中救人
昨天中午11时20分,骑车途经城南桥的朱女士目睹了事情发生过程。当时她看到东侧桥面上聚拢了不少人,过去一看,才知道是有人跳江了。朱女士说:“这时只有围观者,还没有人去救。我首先想到打110报警,又通知了新闻媒体。刚打完电话,我就听到有人在喊,一看,有一个男的脱掉外衣和鞋子,从桥上跳了下去。”
目睹军人跳江救人过程的王大妈红着眼、噙着泪说:“他是一名军官,我看到了他的军官证。他是带着妻子和两三岁大的女儿路过这里的,听到有人跳江后,就跳下去救人了。在跳下去之前,我们担心地问他行不行,他说他会游泳,没问题。他跳下去后,向跳江的女子游了过去。刚开始还好,我们看到他抓住了那个女落水者,托着她往岸边游,可没多久,他大叫了一声‘我吃不消了’。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啊!这个时候,岸边有个人游了过去,有条快艇也快赶到了,有人还从桥上放下一根绳,可绳子太短了,赶来的人也来不及了,我们眼睁睁地看着救人的好军官慢慢沉了下去。”

他的行为感动围观者
从岸边游泳过去救人的,也是一名军官,叫蔡群颂,是武警交通第一总队办公室主任,金东区人。“只差了两米啊,如果有力气再游那么一点我就能抓到他了。”说起当时的情形,蔡群颂为未能救起那名军官而痛心不已。
蔡群颂说:“我刚刚从成都回金华休假,开车路过这里,看到这边情形时,那名军官已经跳下去了。我想自己的水性也不错,就跑到岸边脱掉衣服,只穿着短裤游过去帮忙。等我游到时,一艘快艇也赶到了,我帮着快艇上的人把那名跳江女子救上来后,再想找那名军官,他已经沉下去了。桥上面的人拼命在喊‘左边,右边’,像是为我指引那名军官的位置,可当时实在太混乱了,再加上我因为长时间在水里,冻得身体都僵硬了,再不往回游,自己也要不行了,最后只得放弃。游回去时,幸亏快艇上的人扔给我一个救生圈。”
对于跳江军官的行为,蔡群颂称赞说:“这是一名真正的军人,能够从这么高的桥面上跳下去,这本身就需要莫大的勇气。他的行为,无愧于军人的称号!”
快艇上的人救起了跳江女子,返回岸边后,再去救跳江救人的军官时,江面上已经失去了他的踪影。跳江女子被送往市第五医院抢救后,很快传来平安的消息,可救人的军官却仍然杳无踪迹。围观的人群没有散去,反而越聚越多,人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下午1时38分,搜救人员打捞起溺水的军官,并将其送到市中医院抢救。大批围观群众自发地跟到了医院,尽管希望渺茫,可众人都抱着一丝希望。直到下午3时03分,医生宣布抢救无效,噩耗传出,很多人泪流满面。“他不该死啊!”围观的吴老太双眼噙泪,再言已无声。
获救的跳江女子听闻恩人遇难的消息,泣不成声。这名获救的女子姓李,温州人,今年23岁。对于跳江的原因,她简单地说,是男朋友让她过来,可她到了以后却等不到,一气之下,就甩了手机跳了江。

他是一名优秀的军官
从丈夫下水救人开始,其妻子和年幼的女儿焦急地守候了近四个小时,最终妻子仍没有看到丈夫的笑容。丈夫在跳江救人前说的一句“我会游泳”的话,以及在江中溺水时说的一句“我吃不消了”的话,成为留给妻女最后的言语。年轻娇小的妻子痛不欲生,几次冲向栏杆想跳江,被好心的围观群众朱女士等人拦住。
在搜救救人军官时,他所在部队的部队长、政委及战友都赶来了。“他叫孟祥斌,今年28周岁,山东人,毕业于一所大学的机要专业,本科学历,1997年入伍。2002年部队迁至金华后,他也一同过来,现在是部队机要科的参谋。他是一名优秀的军官。”部队张政委说,“最近一段时间,部队一直很忙,他已经三个月没有休假了。昨天,小孟在江西教书的妻子带着母亲和他们三岁大的女儿过来探亲,部队特意给他补假。他们一家三口难得相聚,谁也想不到竟然会出事。”说到这里,这位部队首长刚毅的脸庞,流下了一行泪水。
昨天下午,在获悉孟祥斌出事的消息后,市“双拥办”有关负责人赶到了医院。在孟祥斌遇难后,市领导吴辉华、林一心代表市委、市政府和金华军分区,对英雄的家属进行了慰问。英雄所在的部队首长表示,已将其先进事迹进行上报,部队成立了以部队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整理英雄的事迹材料,为下一步的宣传做好准备。

英雄,你快醒来
“孟参谋,你醒来吧!快醒醒啊!”急救室里的战友们急切地喊着……门外守候的市民也发出了轻声的呼喊:“金华的英雄,你快醒来啊”……揪心的喊声,终归没有把孟祥斌唤醒,他永远地长眠了。 本报记者 朱凌飞 摄
本报讯(首席记者陈玉杰)昨天上午11时20分到下午1时38分,市区城南桥、樱花公园北侧婺江堤坝边聚集着成百上千的市民,大家争相传颂着一名解放军军官勇救跳江女的壮举。在两个多小时内,市民们眼含热泪焦急等待,等待一个奇迹的发生———驻金某部机要科副连职中尉参谋孟祥斌能够顺利生还。
现场市民:“这么好的人可一定要把他救上来啊!”
昨天上午11时20分,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市民的报警,称一女青年从市区城南桥南段东侧栏杆跳入婺江。记者闻讯赶到现场时,得知跳江女青年已被人成功救起送往市第五医院救治。记者看到,城南桥东侧人行道上及樱花公园北侧婺江堤坝边有数百人围观,大伙都为一名救人者迟迟未能上岸而提着心。
“这么好的人可一定要把他救上来啊!”今年50岁的徐惠芳告诉记者,她当时骑着一辆电动自行车从江南去江北,亲眼看到一个男子从城南桥南段东侧栏杆跳进婺江救人,该男子的妻子和女儿当时也站在栏杆旁。“这样的天,水里该有多冷啊。我们盼着这个孩子能早点上岸。”一名大妈说,她站在桥上眼睁睁看着救人男子体力不支往水里沉,当时心痛得眼泪都流下来了。在她的呼喊下,不知谁拿来一根绳子从栏杆往江面上放,可惜绳子够不着救人男子。
经警民努力,救人男子于昨天下午1时38分被打捞上岸。目睹全身冻得惨白、已无呼吸心跳的英雄,许多围观者流下了热泪。随后,市中医院对他展开了一个多小时的全力抢救,但终因溺水时间过长,到下午3时03分,医护人员不得不放弃对男子的抢救。
目击者:他沉下去前喊了一声
“谁来帮忙一下”
今年36岁的妇女熊某目睹了事发全过程。“大概11点,我正在城南桥头靠近樱花公园这边的堤坝下洗衣服,当时看到一个上身穿淡红色外套、下身穿黑裙子的女青年在城南桥南段东侧栏杆边用手机打电话。看上去她好像不太高兴,说着说着,突然把手机往地下一摔,接着把两只鞋子脱掉扔在路上,爬上栏杆就跳到江里去了。”
熊某告诉记者,就在女青年跳江不久,一个上身穿红色毛线衣的男子从城南桥南段东侧栏杆跳入婺江救人。“跳江女子在江里一沉一浮的,救人男子在江里托了她一段时间后,喊了一声‘谁来帮忙一下?’可能是体力不支,接着他继续托住女子在原地不动了。这时候,我边上有个上身穿皮休闲服的男子把外套、鞋子脱掉,下水游过去帮忙。接着,有辆摩托艇开过来救人。当摩托艇快开到女子身旁时,我看见穿红色毛线衣的男子已经沉下去了。”
据了解,穿红色毛线衣的男子叫孟祥斌,今年28岁,驻金某部机要科副连职中尉参谋,山东省齐河县人。在孟祥斌之后下水救起跳江女青年的男子也是一名现役军人,他叫蔡群颂,今年42岁,武警交通第一总队办公室主任。“这些天我从成都回金华老家休假,当天上午11点多从江南步行去江北,经过市区城南桥南桥头时听到许多人喊‘救命’,我就跑到樱花公园北侧从那里游过去救人。在摩托艇开过来救人的时候,我与从桥上跳江救人的孟祥斌相距两三米。看他下沉,我就游过去想用手抓,结果没有抓到。后来,我留在原地找,开摩托艇的几个人把跳江女子送到岸边后也回来找,但都没有结果。”
就这样,为了救一名素不相识者的生命,青年军官孟祥斌在第二故乡的母亲河———婺江壮烈捐躯。
经初步了解,跳江女青年姓李,今年23岁,温州人。她目前已无生命危险,跳江原因可能与个人感情受挫有关。
女儿:“爸爸是不是太累,睡去了?”
昨天中午,在等待警民打捞过程中,孟祥斌的妻子哭成了泪人。她说,其前天带着女儿从江西弋阳到驻金某部探亲,前段时间为工作忙得不可开交的孟祥斌昨天特意请假陪妻女看看金华城,想不到途中丈夫为了救人而生死未卜。
事发后,驻金某部部队长张建强大校、政委张凤中上校等部队领导均赶到现场了解情况。昨天下午3时03分,获悉孟祥斌经抢救无效牺牲,张凤中在市中医院急诊室门口哽咽着告诉记者:“孟祥斌是一名优秀的军官,失去他是我们部队的重大损失。”
昨天傍晚,市领导吴辉华、林一心等赶赴驻金某部,向孟祥斌的妻子表示慰问。面对众多关心的人,孟祥斌的3岁女儿天真地问泪流满面的妈妈:“爸爸是不是太累,睡去了?”此话一出,周围的人无不欷歔。
一个人感动一座城
——金华市民自发沉痛哀悼孟祥斌
城南桥上奋不顾身的悲壮一跳,孟祥斌走了。祖国的好军人走了,妈妈的好儿子走了,妻子的好丈夫走了,女儿的好爸爸走了……可他却深深地铭刻在了金华人民的心中。昨晚婺江之畔的点点烛光,点亮金华人民心中的一团火,这团火叫共和国军人的荣誉和使命!
前天,好军官孟祥斌勇救落水女子的英勇事迹在金华部分市民中传诵;昨天,孟祥斌这个名字被更多的金华人甚至全省、全国人民所熟知。在街头巷尾,在英雄生前的部队,在英雄牺牲的地方,许许多多相识或不相识的人们,正自发用各种方法在哀悼、追忆英雄。

部队官兵:他有很多闪光点
孟祥斌勇救落水女子的事迹,已传遍其生前所在部队。在孟祥斌所住的宿舍楼,同一个教导队的战友纷纷写下各自的感言,一张张贴满了宣传栏。战友张小龙说:“当国家危难之际,冲锋陷阵的是我们军人;当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冲上前的是我们军人;用自己生命抢救他人生命的,是我们的英雄。向英雄致敬,向英雄家属表示敬意。”
“这件事发生在小孟身上,是非常正常的。”部队长张建强说,成为英雄只是瞬间的事,可这是与他思想境界分不开的。孟祥斌是人民解放军中的一员,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以自己的行为诠释了一名军人应有的素质,弘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作为在同一所军校深造学习,学成后在同一科室工作并住在同一宿舍的战友,参谋王昌瑞比谁都清楚孟祥斌的情况。“孟祥斌勤奋好学,他在自己的一本课本扉页上留下一句座右铭———世事洞明皆学问,做事要求先做人。他原先是一名战士,通过努力考上军校,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取得大专学历,毕业后分配到我们部队。在部队,他仍没有放下学习,2005年凭借着优异的表现,被选拔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进行‘专升本’学习。在学校召开的党代会上,还被选为我们系五六百人中唯一的党代表。”
部队政治部主任胡怀宁说,小孟不仅好学上进,在工作上也十分认真。今年7月他学成回到部队后,因为部队装备更新很快,拉下两年时间的小孟需要学习许多知识,可他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就跟了上来,在今年两次大的集训中,表现很好。作为一名山东汉子,小孟性格直爽,为人正直,而且具有爱心。这些年部队开展对困难家庭的补助,他全推掉了,说是留给更需要帮助的人。而部队每次组织的献血、献爱心、捐冬衣活动,金华的“一日捐”活动,他都参加了。

英雄妻子:他是我的骄傲
尽管孟祥斌所在部队官兵知道,孟祥斌的家庭比较困难,每月2000多元的军官薪酬,孟祥斌一般只留200元用于日常消费,其余均汇回去。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孟祥斌的父母,现在正双双住院。父亲因为心脏不好,需要开刀动手术,而七八万元的医药费仍无着落。母亲早年患有糖尿病,为照顾老伴累得住院打点滴。而孟祥斌的岳母,也因患糖尿病而无法操劳过度。
前几天,孟祥斌的妻子叶庆华打来电话,希望他能够回家看看,可孟祥斌沉默了一阵,说声“知道了”,可最终他仍没有向部队提出请假,也没有向战友透露此事。
出事的那天,正逢孟祥斌所在部队开始放假,孟祥斌三岁大的女儿生病了,他让妻子带着女儿来金华看病。孟祥斌的岳母罗春花说:“小孟当兵这11年,到我们江西来(妻子与母亲均在江西)很少,回山东老家更少。他们结婚这五年,只回来过五六次。叶庆华生小孩时小孟也不在,直到小孩满月后才回来。”
尽管如此,孟祥斌的岳母仍很喜欢这个女婿。身为妻子的叶庆华,更是无怨无悔地爱着自己的丈夫。由于伤心过度,她数度昏厥,没有太多的言语,但说出来的几句话,句句感人肺腑。
叶庆华说:“祥斌没有给我留下多少话。我刚到金华,他说对我很愧疚,没有多少时间陪我。但他发誓,要照顾我一辈子,爱护我一生。没想到第二天,他竟与我阴阳两隔。我也有自私的一面,他跳水之前,我拉住他说太危险了,要救也要从岸边游过去,他说来不及了,没有听我的劝。我看到他托着那名落水女子有五六分钟,后来大叫一声‘我不行了’。那一刻,我简直要发疯了。尽管丈夫离开了我,我却没有后悔。因为我知道,我选择了军人,军人就应该是这样的,我为我的丈夫而骄傲!”

获救女子:我对不起恩人
得知救命恩人的家属住在锦华园度假村,昨天上午,跳江女子李某在亲属的陪伴下赶了过来。见到坐在床边的叶庆华后,一行三人跪倒在她面前,泣不成声。“我对不起你呀,是我害了你的丈夫。”年轻的李某抱住叶庆华的双腿,久久不愿起来。
叶庆华也泪流满面,她安慰对方说:“你们都起来吧,我丈夫是军人,他这样做是应该的。你还年轻,要珍惜生命。只要你以后能好好地活着,就是对我丈夫最好的回报。”

城南桥上:群众自发凭吊
昨天,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金华城南桥上孟祥斌跳江救人的栏杆边,有人拉起了“沉痛悼念英雄孟祥斌同志”的横幅,在此驻留悼念的市民络绎不绝,很快就引起了交通堵塞,有关部门随后实行了交通管制。
到11时30分,追悼现场达到高潮。数百名孟祥斌所在部队的官兵来到现场,敬献了黄菊花,齐声高喊:“孟祥斌,我们来看你了!”接着,向着横幅三鞠躬。
随后,更感人的一幕出现了。成百上千的市民在城南桥上排起了长龙,他们手捧黄菊花,逐一走到横幅前,献上鲜花并鞠躬。
人流中,有头发花白的老人,有手挽手的情侣,有抱着小孩的家长。这其中,有一对年轻男女是特意从义乌赶来的,有一位婆婆是带着外孙女来受教育的。一名姓孔的年轻人和女友前来悼念,他说:“我们是从QQ上得知这个消息,特意赶来送一下英雄。尽管孟祥斌不是金华人,被救的女子也不是金华人,但这事发生在金华,他的行为感动了我们,我们为他而骄傲。”
网友:发起募捐和烛光守灵夜活动

在金华新闻网的“新金华论坛”里,网友对此事件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截至发稿时,主题贴的跟贴已达400余条,点击率更是达到一万五千多人次,论坛同时在线人数达到1100多人。大家纷纷抒发发自内心的敬仰之情。
有的帖子称:“孟英雄:你是感动整座金华城的人物!”也有的网友说:“英雄已逝,精神长存。他的行为,给社会带来了一股清风:路见危难,不讲得失,毫无畏惧,挺身而出,他用弥足珍贵的勇气,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诠释了当代军人报效社会,报效人民的崇高理想。在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时代呼唤这种行为,社会需要这种行为,更应该传承这种精神,孟祥斌同志是我们的光荣和骄傲。孟祥斌同志的崇高精神和英雄事迹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动教材。”
由金华新闻网“新金华论坛”发起的烛光守灵夜活动,得到了网友的热烈响应。入夜,城南桥边的江堤上再次掀起追悼的热潮。晚上7时不到,摆在桥栏和江堤边的花圈已经连绵上百米。在论坛组织者圈起的一块地上,网友和现场市民点起了蜡烛,有的将蜡烛放入婺江中,点点烛火,寄托着婺城人民对英雄的无尽哀悼和缅怀。
在“新金华论坛”上,有网友曾发帖说,城南桥边上那个有“金华最大的电视”之称的电子屏,如果将播放的广告内容改成播放与英雄有关的画面、音乐,那么场面真的会很感人和真切。有关方面立即采纳了这一建议,场面由此更加感人。
在活动现场,市冬泳QQ群和青年志愿者开展了向英雄亲属募捐行动。发起募捐行动的是冬泳QQ群里的普通会员程燕,她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英雄的家属解决一点实际的困难。
募捐箱摆到了活动现场,不仅QQ群的会员积极捐款,最多的两名会员各自捐了1000元,现场的市民也积极响应,许多市民在点起蜡烛后,转身将钱投入了募捐箱。一位女士没有接受采访,捐出1000元后转身离去。一名三轮车夫,空车回家时看到活动现场,他摸遍全身没有找到钱,后来从三轮车座位下藏着的钱袋里找出10元钱,投入募捐箱。还有一对情侣,把百元钞票折成纸鹤捐出。还有抱着婴儿的母亲,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西装革履的,衣着朴素的……夜已深,活动现场仍然人山人海。
年轻军官勇救跳水女子献身的事迹,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关注。新华网、人民网、腾讯网、千龙网等以及中央、省城的媒体均对此进行了报道。国内主流媒体陆续派出记者来金采访。
英雄的回归
2007年12月5日晚11时30分,在部队首长、金华市领导以及广大部队官兵和市民的深情注视下,随着金华至沈阳北的列车缓缓启动,孟祥斌的亲属带着英雄的骨灰,踏上了去山东的行程。
孟祥斌所在部队上级首长邓天生少将、毕永军大校、赵树峰大校,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昆忠,金华军分区政委孙茂蔚等到车站送行。
孟祥斌的遗体前天在金火化后,有不少市民或来电,或在论坛上发帖,询问英雄的骨灰何时离金,他们想最后送英雄一程。
昨天中午,孟祥斌的哥哥孟祥军和姐姐孟霞说,他们已经有了决定,要把祥斌的骨灰完整地带回去。因为他们山东是孔孟之乡,受儒家文化传统影响很深。老人们都希望落叶归根,就算是死在他乡,也要把骨灰带回去。
昨晚,一个消息传来,孟祥斌的亲属将乘坐当晚的列车返回山东故里,在走之前,他们将带着孟祥斌的骨灰,再看一眼这座城市。尽管这一消息被严格保密,但仍有不少群众通过各种渠道获悉此事。
从昨晚8时开始,在孟祥斌牺牲的城南桥上以及婺江之畔,聚集了数以百计的市民。他们都是来和英雄作最后的道别。等候的人群中,来自新世纪物业公司的陈斌让人感动,他要带着金华人民的一番情,跟随着孟祥斌的英魂一同去山东。临行前,他从英雄生前的部队包了一捧土,从英雄牺牲的婺江里装了一瓶水,还捎上了金华的特产佛手,及金华的学子们连夜折叠的千纸鹤。
晚8时许,孟祥斌的妻子叶庆华从住处出发,前往市殡仪馆取出了丈夫的骨灰盒。叶庆华一边捧着骨灰盒,一边轻声说:“孟祥斌我们回家,孟祥斌我带你回山东……孟祥斌我会带好小孩的,我会照顾好家里老人的……”
随后,车队从殡仪馆出发,来到孟祥斌生前的部队驻地,看所在部队最后一眼。部队官兵列队迎接,以最高的礼节泪别孟祥斌。
晚10时13分,车队来到城南桥头。两名战士从一辆灵车上扶下孟祥斌的大幅遗像,孟祥斌妻子手捧用党旗包裹的骨盔盒,缓缓走向丈夫献身的城南桥。战士们穿着军礼服,向他们的战友致以崇高的敬意。
离开城南桥后,载着英雄骨灰的车队,以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绕着金华城缓缓行驶,仿佛英雄舍不得离开这座培养他的城市,以及数百万深爱他的人民。
晚11时许,车队来到火车西站。得知消息的人们也早早等候在此。虽然无言,但人们都以深情的目光,目送着英雄的离去。
列车缓缓驶离站台,车站仍回响着金华人民为英雄所作的歌曲,人们在心中默念———祥斌,你一路走好!
十几个小时的车程里,不断有乘客从其他车厢来这里探望英雄遗孀,来自五湖四海的他们悄悄地在车厢前默哀,很多人红着眼睛离开。
2007年12月6日下午5时,随着1034次列车一声声悲戚的长鸣,孟祥斌的骨灰在妻子叶庆华、姐姐孟霞和部队官兵的护送下,回到了孟祥斌的老家齐河。寒风中,齐河县数万居民自发来到车站广场和沿途县城,在一片痛哭声中迎接英雄回家。
德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史好泉,德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艳华,德州市委常委、德州军分区政委邹德家,齐河县委副书记、县长魏洪祥等当地领导到站台迎接英雄亡灵。
在火车站,孟祥斌的家乡人为他举行了隆重庄严的迎接仪式,随后,孟祥斌的骨灰在武警官兵的护卫下放入灵车,缓缓驶向在他的老家刘桥乡刘桥村设置的灵堂。
也许列车不忍惊扰英雄安息的灵魂,原本应在下午4时50分到达齐河县晏城火车站的1034次列车,直到下午5时才驶入站台。列车的车门开启后,孟祥斌生前所在部队中尉参谋李二伟双手捧着覆盖着党旗的骨灰盒,表情凝重地慢慢走下火车。后面,孟祥斌的妻子叶庆华怀抱丈夫的遗像,悲痛万分,在亲人们的搀扶下,趔趔趄趄地走向站台。
站台上,早已等候多时的武警官兵从李二伟参谋手中接过骨灰盒,慢慢放入木棺中。然后,在两名武警官兵护卫下,4名武警官兵抬着孟祥斌的灵柩,迈着正步,走出车站。
火车站广场上,早已停放在那里等候英灵的灵车外面装满了花圈。武警官兵把英雄的灵柩安放在灵车上,灵车由6辆警用摩托车和一辆警车开道,在沿途群众的一片哭声中,缓缓驶向孟祥斌的老家刘桥乡刘桥村。
晚6时,灵车驶入刘桥村,孟祥斌的英灵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土。在沉重的哀乐声中,4名武警官兵把孟祥斌的灵柩放进摆满花圈的灵堂。
6日,孟祥斌将在老家度过最后一夜。7日下午,他的英灵将被安葬在齐河县烈士陵园。

  钱学森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迫害,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1965年,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和规划,建议把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在实施人造卫星研制计划中钱学森在许多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上贡献了智慧。
  钱学森对科学技术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以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李剑英 英雄试飞员 李剑英,河南郑州人,空军上校军衔,历任飞行员、飞行中队长、领航主任等职。
  2006年11月14日,李剑英在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发动机空中停车。此时,飞机高度194米,跳伞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680米范围内,分布7个自然村,居住着3500口人。当时飞机上还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余发航空炮弹,1发火箭弹,还有易燃的氧气瓶等物品,如果跳伞后的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后果不堪设想。16秒的时间内,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他先后三次放弃了跳伞逃生的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迫降过程中,飞机受到高出地面水渠护坡阻挡,爆炸解体,李剑英同志壮烈牺牲。在16秒时间里,他用生命写出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优美赞歌。
  李剑英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06年12月6日,空军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并追授“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

  钟期荣 胡鸿烈 香港教育界的传奇夫妻 两位均已89岁高龄,香港树仁大学创办人。1987年胡鸿烈获委任为第六届的全国政协委员。1993年第八届开始,他连续两届获委任为全国政协常委。
  胡鸿烈及钟期荣夫妇青年时代已经是民国司法外交界的青年才俊, 1953年两人学成回香港后,一直是执业律师。因感于许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1971年他们自资创办树仁学院,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为香港社会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
  35年来,胡氏夫妇为学校拼尽心力,生活非常节俭。胡鸿烈更不惜以迟暮之年,回律师楼工作,出入法庭打官司,为学校大楼挣工程费。据估算,两人创立树仁学院,奉上毕生积蓄估计至少4至5亿元。
  1979年,胡博士获邀回大陆,出席中国国庆三十周年纪念,获邓小平接见,成为第一位踏足内地的立法局议员,并在1987年获委任为第六届的全国政协委员。

  孟祥斌 为救落水者牺牲的年轻军人 男,28岁。第二炮兵某旅机要参谋。
  2007年11月30日上午,孟祥斌带着妻子叶庆华和女儿到市区购物。11时20分左右,在经过通济桥时,一名轻生女青年从10余米高的桥上跳下,孟祥斌一边冲向桥边,一边脱掉身上的衣服,不顾江水寒冷,跳水救人。
  10分钟后,前来救援的摩托艇渐渐靠近了他们,孟祥斌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员的手中,自己却再次沉入水中。13时40分,被打捞起来的孟祥斌被送往医院急救,但是却没能挽留住他年轻的生命。
  12月4日,在孟祥斌的葬礼上,浙江金华市近3万名群众自发从四面八方赶到金华市殡仪馆,为舍己救人的英雄孟祥斌送行。
  孟祥斌1997年12月入伍,山东齐河人,爱学习、肯钻研,曾当选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第七次党代会代表。

  方永刚 把忠诚献给最壮丽的事业 男,44岁,***党员,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理论教研室教授。方永刚入伍20多年来,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学习、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方永刚热爱本职,兢兢业业,在军校教员岗位上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把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刻苦学习和研究党的创新理论上,正是凭着这种水滴石穿的精神,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他的学习研究就会跟进一步、深入一层,不断推出研究成果。他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论专著,完成10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荣获全军院校育才银奖、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方永刚作为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大连市委讲师团成员、沈阳军区联勤部客座教授,先后为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社区、企事业、干休所、学校等单位作辅导报告1000多场,从军队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北国的漠河边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他传播创新理论的足迹,被官兵群众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和“科普专家”。
  2006年11月,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的方永刚,仍然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他坚持从医院回到学院,为学生上完最后两节课,还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
  方永刚真学、真信、真情宣传、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用生命的激情诠释了一名军校教员的敬业奉献精神和高尚师德师风。

  李丽 湖南张海迪 女,45岁,衡阳人,1岁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在多舛的命运里,她不仅没有怨天尤人,还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
  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先后义务深入省内外100多个学校、企业、社区、监狱开办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听众达10万余人次;帮助近百名厌学孩子重返校园、数十名中学生戒除网瘾,为近万名学生树立自信。4年多时间里,她的善行使得20多万人获得心灵的洗礼。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被人们誉为“感恩天使”、“湖南的张海迪”、“中国的海伦•凯勒”。

  闵恩泽 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
  男,84岁。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奠基人。200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他成为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位获奖人之一。
  闵恩泽1955年在美国学成后冲破重重阻碍回国。60年代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中国自主开发了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满足了国家的急需,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70年代,在特殊的政治条件下,他没有忘记科研工作,领导了多种催化剂等的研制和开发,也均投入生产和应用,使我国炼油催化剂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了我国炼油催化剂跨越式发展。
  1980年以后,他指导开展己内酰胺磁稳定床加氢研究,使我国裂化催化剂生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满足了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和油品升级换代的需要。
  闵恩泽院士是德高望重的著名专家,为我国石油化工工业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凝聚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他进入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把催化剂科学技术扩展到了应用于生物质资源的加工利用。2001年起,他指导的生物柴油生产和应用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
  从60年代,闵恩泽已经多种疾病缠身,并被发现有肺癌,切除两片肺叶和一根肋骨。但是他没有放弃中国的石油催化事业,一直坚持工作并不断取得突破进展,至今仍工作在科研第一线。

  陈晓兰 坚守医德无私无畏医生 陈晓兰,女,55岁,原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理疗科医生。近年来,陈晓兰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种医疗器械达20多种,其中8种假劣医疗器械被查处,因此被央视评为2006年度“3•15质量先锋” 。
  在她与假劣医疗器械10年的斗争中,为了取得一手证据,她曾假扮病人,冒着危险 “以身试针”。在她的推动下,国家专门多次下发文件,取缔和查处了七种一度使用很广的伪劣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曾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肯定和奖励。目前,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已经正式聘请她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

  谢延信 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 男,55岁,河南焦作煤业(集团)鑫珠春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机电科工人。
  1973年,刘延信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第二年7月,谢兰娥去世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爹妈和智障兄弟。此后,刘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贞与孝心,成就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谢延信(刘延信后改姓为谢)。
  1979年岳父患重度脑中风,再也没有站起来。一老,一瘫,一傻,一幼,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
  谢延信老了,病倒了,但他的意志没有垮、孝心没有变、责任没有失、良心没有丢。他隐藏起最沉重的哀愁,担负起让希望生生不息的重任。

  罗映珍 700个日夜唤醒沉睡爱人 女,27岁,***党员,从1998年9月起在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小勐统镇计生服务所工作。
  罗映珍的丈夫罗金勇是云南省永德县**民警。作为一名警察的妻子,罗映珍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弘扬家庭美德,不但热心本职工作,而且热爱公安事业、关心支持缉毒工作。多年来,她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当代女性的奉献之歌、正气之歌、爱心之歌。
  2005年10月1日,罗金勇与妻子罗映珍回家探望父母,途中罗金勇临危不惧与3名毒贩进行了殊死搏斗,因寡不敌众身受重伤,成了"植物人"。从那以后,罗映珍肩负起了照顾丈夫的责任,不离不弃,精心呵护,无怨无悔。罗金勇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罗映珍在医院附近租了一套房子,省吃俭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身旁,和丈夫说话,并含泪写下了600多篇爱的日记,用日记呼唤着丈夫意识深处的觉醒。
  现在,罗金勇已从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状态中苏醒过来,能眨眼,能开口讲"你好"、"是"、"累了"等几个简单的字,并在特殊的体位下能喝水。见证了这个奇迹的人们都说,是罗映珍的坚持和爱,唤醒了沉睡的丈夫。
  2006年,她被评选为感动云南十大人物。2007年,全国妇联、云南省妇联分别授予罗映珍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临沧市**还授予罗映珍二级警司警衔。罗金勇及其妻子罗映珍的先进事迹经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社会各界纷纷伸出关爱和援助之手,积极支持好警嫂罗映珍。

  • 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答:他用百姓最朴素的方式,回答了生活中最为深奥的问题:有比爱情更坚固的情感,有比婚姻更宏伟的殿堂,34年的光阴,青丝转成白发,不变的是真情。特别奖:全体中国人 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喜,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中国和世界...
  • 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简介
    答:十、这就是爱 照顾瘫痪女友34年的苏州市民---韩惠民。颁奖辞:他用百姓最朴素的方式,回答了生活中最为深奥的问题:有比爱情更坚固的情感,有比婚姻更宏伟的殿堂,34年的光阴,青丝转成白发,不变的是真情。特别奖:全体“中国人”。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
  • 谁看2008 感动中国人物了,都有谁啊?有什么事迹啊?
    答:宋志永、杨国明、杨东、王加祥、王得良、宋志先、王宝国、王宝中、曹秀军、尹福、宋久富、杨国平、王金龙。均为男,河北唐山人 年龄最大62岁、最小19岁 农民 2008年初,特大雪灾袭击了华南地区,湖南郴州成了一座冰雪中的孤城。没有上级号召,也没有组织要求,河北唐山13个农民除夕那天租了辆中巴车...
  • 2008感动中国人物是谁?
    答:1、吴玉兰 “感动中国”2008年度候选人吴玉兰,是乌鲁木齐市某社区一位74岁的贫苦老人。9年来,她以拾荒、卖废品的方式还清了去世丈夫和儿子留下的5万元欠款。她的行为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诚信之歌。2、谢延信 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谢延信,一诺千金,在妻子去世后,33年如一日精心照顾体弱多病的...
  • 200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名单??
    答:200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唐山十三农民兄弟-自发去灾区救灾的农民兄弟 大爱至朴 李桂林 陆建芬-悬崖小学的支教夫妻 烛照深山 武文斌-为救灾活活累死的小战士 死得光荣 经大忠-从容指挥救灾的北川县长 3天3夜没有合眼 李隆-救灾火线上的尖兵 四川抗震救灾战斗中 韩惠民-韩惠民痴情男携妻照顾初恋女友34年 这...
  • 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资料?
    答:2005年度感动湖南十大新闻人物; 2006年被评为“湖南省践行八荣八耻先进个人”、“湖南省未成年人道德素质教育标兵”;“湖南省十大公益禁毒先进个人”。 2007年被评为“湖南省学雷锋标兵”、“衡阳市文明标兵”,近日又被评为“湖南省‘三八’红旗手”,入围感动中国人物2007年度候选人…… 个人传奇的背后,折射出她那...
  • 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和颁奖词
    答:获得2007年《感动中国》荣誉的人物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闵恩泽;党的理论传播者方永刚;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的河南工人谢延信;香港教育界的传奇夫妻钟期荣、胡鸿烈;用爱心唤醒英雄的妻子罗映珍;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牺牲的空军飞行员李剑英 ;被称为湖南张海迪的残疾人李丽;坚守医德的医生陈晓兰...
  • 2008年感动中国的入选人是谁?
    答:把爱人从沉睡中唤醒,是生命的奇迹,还是心灵的力量?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甜蜜不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7、李剑英 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
  • 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简要事迹和颁奖词
    答:200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特别奖——全体“中国人”组委会认为,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中国和世界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之一:大爱至朴 十三农民兄弟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唐山十三农民兄弟的颁奖词:不是归途...
  • 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
    答:2008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及颁奖词 1 唐山十三农民兄弟: 宋志永、杨国明、杨东、王加祥、王得良、宋志先、王宝国、王宝中、曹秀军、尹福、宋久富、杨国平、王金龙。 颁奖词: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